郭子仪收复两京,已经具备功高盖主的条件,为何皇帝不疑心?
历史上因为大臣功高盖主而惨遭身死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韩信之死,别人劝他急流勇退,可是韩信却不信刘邦会杀他,韩信自作聪明要刘邦立下誓言不能杀他,殊不知吕后看到韩信已经功高盖主,威胁到丈夫的政权,于是设计杀害了韩信。
而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最后能独善其身,幸而不死。又比如战神白起,被秦王赐死。又比如宋文帝杀檀道济等等,崇祯杀崇祯,皆是皇帝的疑心病犯了。
可是事无绝对,唐朝有一位功高盖主的大将军,皇帝却没有疑心,并对其非常信任。他便是郭子仪,唐朝杰出的大将。早年武举出身,后来参军,不过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就趁机登上这个舞台,凭借惊人的军事才能,打了许多的胜仗,让皇帝注意到了他。
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出兵攻打叛军,不久收复了河北等地区,后辅佐广平王收复两京,因此得到皇帝的重赏,郭子仪被封为代国公。
又在广德二年,大败吐蕃。后来唐代宗去世,唐德宗继位,郭子仪被封为太尉等职,还给郭子仪一个尊贵的赐号“尚父”,在其去世后又追封“太师”等等。
由此可见,郭子仪得到一个善终,值得一提的是,他活了85岁,在古代医疗条件很落后,他能这么长寿,一半也是皇帝的眷顾,没怎么为难他。
那么问题来了,当初郭子仪收复两京,已经具备功高盖主的条件,为何皇帝不疑心?
其实原因很简单,郭子仪是个高情商之人,不然也不会在乱世中崛起,他懂得取舍,自然知道功高盖主的下场,所以,郭子仪取得收复两京这么傲人成绩之时,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保持低调,完全不给那些嫉妒自己的人陷害的机会,并且郭子仪十分识相,班师回朝后,马上主动将兵权交出。
皇帝看到郭子仪这么懂事,同时大唐又常年战乱,离不开郭子仪,大唐需要郭子仪,所以皇帝没可能自断臂膀杀害郭子仪。
话说回来,郭子仪那时候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已经掌握了自己建立政权的实力,可是郭子仪没有这么做,一直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后来,郭子仪辛勤了大半生,更加受到皇帝的敬重,当初手握大军时没有反,现在在朝为官的郭子仪也没有那样的心思。
对此,皇帝深信不疑,总之,这也是郭子仪自己努力的结果,他一直让皇帝相信自己绝没有谋反之心,常年这么做,终于取得皇帝的信任,人心是肉长的,皇帝被感动了,自然不会疑心,就算有,也念着情,让他终老。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人和本文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