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兴名将郭子仪:年过80仍纵情酒色,小心翼翼活到了85岁!

中兴名将郭子仪:年过80仍纵情酒色,小心翼翼活到了85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任世麒 访问量:2344 更新时间:2023/12/22 8:18:41

大唐时期有位著名的武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他一生征战沙场,参与过的战争不计其数,凭借自己的判断和指挥多次力挽狂澜,平息了一场又一场危及大唐江山社稷的战役。

可以说当时的大唐无人不佩服他卓越的能力,他的地位逐渐不可替代。就是这样一个地位崇高之人,到了晚年却被众人嘲讽成了纵情酒色之徒,但他丝毫不介意、不去解释。

更稀奇的是,他居然在纵情酒色的生活下仍旧活到了85岁高龄才逝世,是他掌握了长寿的秘诀还是另有隐情呢?

一代名将护四代大唐的安危

公元755年,唐玄宗在位之际爆发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唐朝上下岌岌可危。临危受命的郭子仪不仅战捷连连、不负圣命,更是成为历史上不容小觑的一代名将!

也许天赋异禀,也许少时努力勤奋,参加武举过后的郭子仪一发不可收拾,开了让世人瞩目的履历新篇章。

公元697年出生的他,通过武举后担任左卫长上,后又辗转各地为都护,公元749年升任为左武大将军,公元754年又兼任朔方右箱兵马使。

就是这样奇才的郭子仪,才使得唐玄宗不顾当时还在守孝期的他,下命立即征战沙场。

郭子仪一生侍奉了四代君主,为历代君主保卫疆土、固守大唐山河。每逢战事严重,都会成为皇帝的首选之人。

细数郭子仪为大唐做的贡献:从安史之乱开始讨伐叛军、到克复两京、又复长安、再到抵御吐蕃。有他在,就有大唐在。

郭子仪不论何时都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大敌当前,即使同僚李光弼私下与他有些不和,但是他依然选择大事当前、共仇敌凯,方使得李光弼也放下成见,团结一致,护了国家一时的安稳。

名声响彻大唐的他逐渐在朝堂上地位尊高,这使得有些官员对他忌惮又眼红,鱼朝恩就是其中一员,居然做出了扒郭子仪之父坟墓之事。按理说这可是“家仇”!不跟鱼朝恩最后斗的你死我活不像是善战之人的风格。

可就当郭子仪回朝,所有人看好戏的时候他却跟皇帝主动认错,说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不是他人之过,如此诧异的举动,使得朝堂上无人敢再多言。

一世名声竟被自己纵情酒色毁掉?

如此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郭子仪到了家中却换成了另一幅面孔。去他府上的官员经常看到郭子仪家中歌舞升平,躺在女人堆,天天和皇上赏赐的六名妻妾围坐一团,整日花天酒地还不避讳,真是好不快活。

大家看见不免一传十、十传百,弄得人尽皆知。英雄难过美人关大概就是这时世人眼中另一个郭子仪的形象了吧。

这还不止,郭子仪还大肆挥霍、铺张浪费,使人不免感慨:大概是郭子仪年事已高,突然想明白了要好好享受余下生活,多放些心思在自己身上了。

可是郭子仪如此天天纵情酒色的伤身,竟然最终活到了85岁才逝世。在平均寿命不超过35岁的古代,85岁可是实属罕见!难道是常年的征战沙场使得他的身子骨可以这样的被自己鄙噬?还是他有什么私人保养秘诀吗?

如此纵情酒色的他活到85岁的长寿秘诀究竟是什么?

是郭子仪自己命好还是?如此骄纵自己还能活到85岁?其实不然,这可是郭子仪“小心翼翼”的结果。这可值得说道。

郭子仪能够常常带领部队突破重围,不仅是打仗功夫硬,更是策略得当。如此之人,深知朝堂也是战场,对待朝堂必定会像对待战场一样认真分析,心中有谱。

那他为什么乐意扣个纵情酒色的名头?怕是心中如明镜的他,选择了用这样的方式保命!

唐肃宗唐代宗是郭子仪服侍时间较长的两位君主。每次受命就毫不犹豫冲去战场的郭子仪并没有因为屡次保护国家有功劳,使得他们两位君主放心眼前的忠良之臣。

在唐肃宗执掌朝廷之时,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又参与克复两京,儿子郭旰也被他安排与敌军交战。

然而郭旰不幸战死沙场,郭子仪都来不及平复丧子之痛,为儿子处理后事,就又领命回京参与战争,怎知他在清渠与敌军交战中失利,退守武功后即刻向皇帝请罪。

皇帝却不念旧功,竟降郭子仪为左仆射,郭子仪也不曾面露半丝不悦,而后又前去收复长安。

在相州追击安庆绪时,郭子仪正准备布阵,天地顿时狂风大作,扬沙满天,唐军和叛军不得已都各自退守,鱼朝恩趁机在圣上面前进谗言,把相州兵败之责推到了郭子仪身上。

圣上轻信了谗言,于是郭子仪的兵权就此被剥夺,但他仍旧报效朝廷。此后尽管他后来再掌兵权攻取朔州等地,鱼朝恩还是百般阻挠。

最后因其他将军战败才使得他有了机会得以出战,正因他是如此忠心之将才能在唐肃宗病重之际能得圣命见皇帝最后一面。

但历史总是伴随着重演的定律,在唐肃宗逝世之后唐代宗继位,还是躲不过前朝鱼朝恩、程元振的谗言,圣心屡遭蒙蔽。

直到吐蕃入侵,正一步步逼近首都时,唐代宗才不得不任命郭子仪前去收复失地。而就在郭子仪正急忙召集各地散落的士兵时,唐代宗却慌忙逃离长安。

射生将王献忠一看皇帝都跑了,当即率兵威胁丰王李珙就要开门迎接吐蕃,等待新君主的到来。幸得郭子仪及时赶回并加以劝阻才避免大唐易主。此后他又屡屡迎战吐蕃才保住大唐江山。

正是唐代宗此次出逃长安后才想明白自己一直信错了人,委屈了一个对大唐及大唐人民这么忠心耿耿的好将军,这才打消了对郭子仪的偏见。

但郭子仪早看透了,不想朝中尔虞我诈的炮火老是对准他,于是向唐代宗表明了想要退休之意,却被拒绝。

郭子仪计划没有得逞,却仍深知如今自己身居高位,尽管日防夜防总会有人盯着自己,总想找机会把他拉下去,而皇帝也会因为忌惮作为大唐大功臣的他会生出什么别的心思。

虽然自己总是尽心尽力为了大唐、为了大唐百姓,但别人猜忌的心总是打消不了,况且郭子仪还要顾及自家,一不小心掉脑袋的不光是他自己,更是牵连家人。

于是他心生一计,给自己扣上“纵情酒色纵情酒色的帽子”,这也如他自己所想,放低了别人对他的戒备之心,使得他可以小心翼翼活到了寿终正寝。

纵使世人及其后人会因为他纵情酒色给自己的一生留下一抹污点,他也无怨无悔,但求平安。

不得不赞叹下郭子仪的大智慧,虽是武将,但武德和文德都十分让人敬重,且他的洞察能力和即时的反应能力多次使自己的处地化险为夷又不被他人诟病。不论身处哪个年代,郭子仪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标签: 郭子仪

更多文章

  • 一生攻城700余座,唐朝“军神”郭子仪后人,为何替外族征战?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郭子仪

    唐朝有两个“军神”,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郭子仪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 郭子仪平叛归来,皇帝为他要何赏赐,郭:请赐臣6位美女!真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郭子仪

    763年,年近70岁的郭子仪仅用15天平定吐蕃,收复长安,功震朝野。唐代宗问他想要什么赏赐,郭子仪大声说:请皇上赐臣6位绝色美女。众臣纷纷嘲笑郭子仪不正经。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军勤王,相继收复河北、河东,因功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757年,又因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

  • 郭子仪收复两京,已经具备功高盖主的条件,为何皇帝不疑心?

    历史人物编辑:咖啡随笔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收复两京,已经具备功高盖主的条件,为何皇帝不疑心?历史上因为大臣功高盖主而惨遭身死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韩信之死,别人劝他急流勇退,可是韩信却不信刘邦会杀他,韩信自作聪明要刘邦立下誓言不能杀他,殊不知吕后看到韩信已经功高盖主,威胁到丈夫的政权,于是设计杀害了韩信。而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最后能

  • 郭子仪怒骂儿子是奴才命,只因他做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阿斗爱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的名将,说他对唐朝乃至对华夏大地有再造之功也不为过。他有个儿子叫郭暖,娶了升平公主。有一天他俩吵架,郭暖气急败坏,说皇帝有什么了不起,郭子仪只不过是不稀罕当而已。升平公主回去找唐代宗告状,没想到唐代宗说:“他说得没错啊,如果郭子仪要当皇帝,就没有我什么事了。”由此可见郭子仪的威望和功绩。

  • 郭子仪的后代当了大将,只因说话尖酸刻薄,惹来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小铁子说历史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是尽人皆知的唐朝名将。他一生有两个特点,第一自然是他文韬武略超群出众,在危急关头挽救大唐社稷,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首功。第二是他精于为官之道,在险恶诡诈的仕途上始终能如鱼得水,上至皇帝下至群臣,他都能与之和睦相处,两来无事,成功逃脱了功臣没有好下场的怪圈,堪称难能可贵。然而,郭子仪的这项立身之道

  • 唐代名将郭子仪,在家不关大门,军官可以自由出入

    历史人物编辑:秀芳生活感悟标签:郭子仪

    众所周知的是唐代有一位名将叫做郭子仪,郭子仪一生征战于沙场,为唐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子仪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将领,他在当时的唐代当中有着很显赫的地位,他受到皇帝的器重,连百姓都非常敬重和佩服他。而郭子仪行事却是比较低调的,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想要太过于声张,有些人觉得非常奇怪,想要知道这些为什么?

  • 郭子仪挽救大唐的功臣,朱温灭亡唐朝的罪人,天壤之别

    历史人物编辑:h柯孜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具有忠君的好声望。在民间,人们供奉具有五福的天官,他就平叛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郭子仪,他五十八岁任朔方节度使,三次救卫长安,两次被贬,能征惯战,忠心耿耿,忍辱负重,身材怀如海,屡立军功,被奉为汾阳郡王,官居至高位,晚年子孙满堂,孙辈数十口,有的都不认识,幸福至极,满门封王封侯,贵同皇室,年八十五

  • 皇帝赏赐75岁郭子仪,郭老只要6个江南美女,10年后才知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琐窗标签:郭子仪

    “狡兔死,走狗烹。”话虽如此,像范蠡那样抽身隐退、泛舟五湖的境界,又有几人可以做得到呢?唐代有位将军,历经七朝不倒,还能安享晚年,可谓是此中高手,他就是郭子仪。公元697年,郭子仪出生于太原的一个名门士族,他的父亲是唐代中兴名将郭敬之。年少时,郭子仪参加武举选拔,成绩优异,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官宦生涯。

  • 郭子仪75岁因功受赏,为何他只要6个美人?不如此,郭家会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郭子仪

    在嬴政统一天下建立秦朝自称皇帝之后,皇帝就成了封建时代地位最高最有权势的人。而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朝中也会出现权倾朝野,势力膨胀到能够影响皇权的权臣。古往今来权臣要么能够将皇帝赶下台,如西汉汉平帝时期的权臣王莽、魏国时期的司马家族、南朝梁时期的陈霸先;要么就是被皇帝诛杀九族,几乎没有人能够像唐朝中兴名

  • 郭子仪晚年纵情声色,聪明人看破原因:不这样做,郭家必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郭子仪

    公元757年,郭子仪率军从叛军手中,成功收复了“两京”——长安和洛阳。回朝时,唐肃宗李亨亲自派人来灞上迎接,还说:“国家再造,是你的功劳啊!”并加封郭子仪为代国公。这个爵位虽然没有实权,但地位非常尊贵,而且郭子仪还另有司徒、中书令等实职,可谓是风头无两。这么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却在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