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帝赏赐75岁郭子仪,郭老只要6个江南美女,10年后才知高明

皇帝赏赐75岁郭子仪,郭老只要6个江南美女,10年后才知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琐窗 访问量:635 更新时间:2024/1/21 11:19:43

“狡兔死,走狗烹。”话虽如此,像范蠡那样抽身隐退、泛舟五湖的境界,又有几人可以做得到呢?唐代有位将军,历经七朝不倒,还能安享晚年,可谓是此中高手,他就是郭子仪

公元697年,郭子仪出生于太原的一个名门士族,他的父亲是唐代中兴名将郭敬之。年少时,郭子仪参加武举选拔,成绩优异,从此开了自己的官宦生涯。

居功至伟

天宝14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朝廷派郭子仪领朔方军征讨安禄山。郭子仪先收复静边军,又击败河曲高秀岩,收复云中、马邑,重开东陉关口。

玄宗大喜,加封郭子仪为御史大夫。次年,常山沦陷,河北全境失守。李光弼率军收复常山,郭子仪出井陉与李光弼会和,大破史思明属军数万人,收复藁城。

又向南攻克赵郡,俘虏叛军四千人。郭子仪只杀掉了伪太守郭献璆,余下叛军都被豁免释放。(据《新唐书·郭子仪传》)

郭子仪率众返回常山,史思明却纠集数万兵马紧紧尾随,和唐军同行同止。郭子仪挑选骑兵五百名,向史思明部挑战。

又走了三天,到行唐县时,史思明部将都已疲惫不堪,只得向后退守。郭子仪趁势追击,在沙河大破敌军。安禄山听闻史思明战败,派精兵强将赶往增援。

郭子仪率军走到恒阳,叛军又尾随追击。他采用坚壁清野之策,叛军来攻拒不出战,叛军撤退乘势追击。白天拖得叛军兵疲马倦,晚上偷袭营帐、令其不得安歇。几天后,郭子仪和李光弼商议道:“叛军已十分疲惫懈怠,可以与之决一死战。”

于是二人率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众将,在嘉山与史思明、蔡希德、尹子奇展开决战,一战得胜。剿灭叛贼四万,生擒五千,又得马匹五千。史思明披散着头发、光着脚逃到了博陵。经此一役,河北十余郡争相擒杀逆贼首领,迎接王师。(据《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十》)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八月,肃宗新晋登基,兵士虽多,实力却弱。幸得郭子仪、李光弼全胜归来,率五万部众赶赴行在,唐军士气大振,百姓均感兴复有望。

肃宗诏令,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朔方军节度使。肃宗在岐阳阅视六军,宰相房琯请率兵将一万人,出兵讨逆。肃宗对房琯向来倚重,欣然同意。房琯率军抵达陈涛,中伏大败,兵力尽损。

朝廷震怒,欲派兵讨伐,却发现除郭子仪、李光弼所领朔方军外,几乎无兵可用。同年十一月,叛将阿史那从礼率同罗、仆骨骑兵五千人出塞外,勾结河曲九府、六胡州等部军数万人,包围行在。郭子仪联合回纥首领葛逻支,重挫阿史那从礼叛军,斩获兵士数万人,河曲从此平定。(据《旧唐书》)

次年三月,郭子仪又大败驻守潼关的叛将崔乾祐,崔乾祐退守蒲津。蒲津城内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韩旻、司士徐炅、宗子李藏锋四人密商,待唐军攻至,皆为内应。

郭子仪攻蒲津,赵复等人果断杀死守卫、打开城门,迎接郭子仪入城。崔乾祐没有办法,只得带着手下数千兵士败走安邑。

安邑百姓假意投降,待崔乾祐兵士一半入城,放下门闸突袭崔乾祐。崔乾祐闪身躲开,然后继续向东窜逃。郭子仪乘势收复陕西永丰仓。(据《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十》

功成身退

公元727年四月,唐代宗李豫即位,宦官程元振掌权。程元振自恃拥立新君有功,对郭子仪等宿将百般妒忌排挤。他向代宗请令,罢去郭子仪的副元帅职,加封七百户,调任肃宗山陵使(肃宗皇陵监工)。

郭子仪叩谢圣上恩赏,并将肃宗所赐的二十卷诏书尽数呈给代宗,同时上奏疏表明忠心:“臣福祚微薄,性命轻于鸿毛,屡次承蒙国恩,得列朝堂。正值安史之乱、血战中原,臣从灵武起兵向南,有幸参加先帝岐阳的盛大阅兵。

先帝忧心天下安宁,嘱托臣将兵收复失地,扫除两京叛贼。陛下不嫌弃臣材质平庸,将文武重任托付给臣,外安邦交,内修吏治。臣生性愚钝,言语率直,担心会因此招来毁谤之辞,故上此疏奏明陛下。

陛下身居高位,却能聆听臣的卑微之言,体察臣的不二之心。俗语有云,器满则倾,臣每日战战兢兢,又怎敢委曲求全、长久地妨碍陛下招纳贤明呢?

自塞下蒙恩,行间退敌,征战十年,历经百战。天气寒冷时,佩剑都会冻着,将士们的鲜血染红战衣;荒郊野外风餐露宿,饮冰水止渴筋骨皆伤。艰难险阻中长途跋涉,死生之际臣如履薄冰,所仰仗的只有时运罢了,就这样到了今日。

先帝嘉奖臣辛劳苦楚,赐臣诏书千余,表彰一时之功,成为郭氏子孙万代至宝。臣冒死呈上自灵武、河北至两京、绛州的诏书共二十卷,斗胆劳烦圣上明鉴。”

代宗阅罢,深受感动,下诏答曰:“朕不德不明,让臣子忧虑至此,是朕的过失。朕很惭愧,请您不要再担心此事。”(据《旧唐书》)

美女为伴

公元772年,代宗为嘉奖郭子仪平定吐蕃之功,许诺给他加官进爵。郭子仪的回答却令在场所有人大惊失色,他提出,不要加封和赏赐,只想向皇上讨要六名江南美女,聊慰孤寂的晚年生活。

虽然此前郭子仪也曾多次拒不接受尚书令等高官职位,但提出这样的要求还是第一次。代宗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却还是同意了这个不情之请,果真赐予他六名花容月貌的妙龄少女。

讨得六名美人归,75岁高龄的郭子仪顺势过上了半退休的生活。代宗念他年事已高,也予以默许、不再苛求。直到十年后,郭子仪病逝,代宗才明白他一再辞让的深意。

公元781年,郭子仪因病过世,获赠太师、谥忠武,陪葬于肃宗建陵。

标签: 郭子仪

更多文章

  • 郭子仪75岁因功受赏,为何他只要6个美人?不如此,郭家会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郭子仪

    在嬴政统一天下建立秦朝自称皇帝之后,皇帝就成了封建时代地位最高最有权势的人。而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朝中也会出现权倾朝野,势力膨胀到能够影响皇权的权臣。古往今来权臣要么能够将皇帝赶下台,如西汉汉平帝时期的权臣王莽、魏国时期的司马家族、南朝梁时期的陈霸先;要么就是被皇帝诛杀九族,几乎没有人能够像唐朝中兴名

  • 郭子仪晚年纵情声色,聪明人看破原因:不这样做,郭家必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郭子仪

    公元757年,郭子仪率军从叛军手中,成功收复了“两京”——长安和洛阳。回朝时,唐肃宗李亨亲自派人来灞上迎接,还说:“国家再造,是你的功劳啊!”并加封郭子仪为代国公。这个爵位虽然没有实权,但地位非常尊贵,而且郭子仪还另有司徒、中书令等实职,可谓是风头无两。这么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却在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

  • 他,被誉东天神将,郭子仪后裔,郭靖原型,饮马地中海的唯一汉人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郭子仪

    他,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郭靖的历史原型,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攻克巴格达饮马地中海的唯一汉人,因此被誉为“东天神将”。而他又是中国唯一一位与欧洲十字军东征交战的武将,一生作战勇猛,纵横天下,共攻克七百余座城,被誉为西域神人。他就是蒙古大将——郭侃。 郭侃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宝玉。而郭侃幼小

  • 郭子仪立下大功,皇帝问他要何赏赐?郭:六个美女!成功保身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郭子仪

    平定吐蕃后,唐代宗问郭子仪要何赏赐,郭子仪脱口而出:“老臣想要六个美女!”不久后,年老的郭子仪正和侍妾作乐,来人禀报卢杞求见。郭子仪慌忙大叫:“女眷全躲起来!”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戎马一生,为大唐续命百余年,而且深得军心,但他却功高不震主,不仅混了个85岁善终,子孙也保全了福禄,《新唐书》称郭子仪”

  • 郭子仪每天敞着门,给老婆倒洗脸水,郭:若不如此,郭家早被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郭子仪

    老部将出征前给郭子仪辞行,正赶上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梳妆,她们让郭子仪递毛巾、端洗脸水,像使唤仆人一样。部将见状一愣,郭子仪却不以为意,一边服侍夫人和女儿,一边和部将谈笑风声。郭子仪是唐代的中兴名将,安史之乱爆发后,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因功拜兵部尚书。757年,因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7

  • 千古名将郭子仪,告诉你五个职场秘笈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郭子仪

    文丨赵小册图丨网络历史上很多功高震主的大臣都没有好下场,像韩信、岳飞、长孙无忌、年羹尧,还有明初的那一众大臣,都落得个被杀或自尽的下场。在这些功高震主的大臣中,郭子仪是一个少有的例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郭子仪的人生可以说是富贵享尽,又得善终,是少有的福、禄、寿几样都全的人。要说

  • 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郭子仪,老年为何嚎啕大哭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郭子仪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文/四季文史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授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

  • 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几次涕泪俱下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郭子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伟大的人物往往都有着超凡的毅力,坚韧的品格,但这绝不是说他们只是铁一般的面目,冷若冰霜,不食人间烟火。相反,他们对于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有深刻的体察,他们能够打动人的,也有不轻弹的眼泪。唐代中后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郭子仪就是这样。 他以热泪释解

  • 古今名将众多,为何郭子仪被称为千古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郭子仪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名将如云,但这么多名将,郭子仪却被称为“千古第一”,那么郭子仪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郭子仪临危受命,五十八岁出山,平定安史之乱,扭转李唐根基,单骑退回回纥三十万大军,挽回了大唐荣耀,保全了李唐江山,被誉为“千古第一将”。但实际上,郭子仪打仗防守不及李光弼

  • 历经七朝又功高震主,郭子仪为什么能够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郭子仪

    前言:皇帝对那种功高震主的功臣,往往有有着很深的猜忌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尤其是这些功臣中的武将,原因也很简单,武将手中有兵权,军中威望又高,只要生出二心很容易就威胁到皇帝的统治,因此历代皇帝对于这些武将功臣是又爱又怕,所以他们中多数都免不了兔死狗烹这个结局。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唐朝的郭子仪就是功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