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宗:不爱江山爱元振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考量?

唐代宗:不爱江山爱元振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考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曹娜说历史 访问量:824 更新时间:2024/1/30 16:34:48

不知道大家读历史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过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皇帝都特别宠爱奸臣 ,甚至到了至死不渝的地步,简直就是不爱江山爱奸臣。

当年安史之乱的时候,宰相杨国忠不仅逼迫安禄山造反,而且在潼关之战的时候,还敢胡乱指挥,导致哥舒翰大军全军覆没,叛军兵临城下,害得玄宗皇帝仓惶出逃。按照道理来说,杨国忠这样大奸大恶的家伙,就算死个一百次都不够啊,为什么唐玄宗还是带着他逃跑呢?

最后还是被群情激奋的爱国将士所杀。这肯定是玄宗皇帝糊涂了,可问题是跑到四川之后,唐玄宗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没有大哭大闹,也没有搞两个中央。非常清醒的派人承认了太子的合法性。

今天我们就从唐玄宗的孙子唐代宗,跟传说中的大奸臣大宦官程元振的互动,分析一下为什么皇帝老是不爱江山爱奸臣?

嚣张的元振

公元761年,唐肃宗驾崩,唐肃宗一辈子都在平息安史之乱,直到他死后一年,叛乱才被彻底平息,也就是说他临死之前都没有看到红旗插到敌人阵地上的那一天,朝廷外面不仅有叛军,还有郭子仪李光弼这些手握重兵坐镇一方的军事大佬。

宫里头还有一个已经把后宫给封锁的张皇后。一门心思想要做第二个武则天。皇权交接,主少国疑,万分危急啊,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博弈,扶持幼主登基的是大太监李辅国。此人是唐朝权宦第一人,不是高力士吗?

高力士只不过是唐玄宗的影子而已,皇帝一句话就可以让他灰飞烟灭,但是,安史之乱后的太监,手上是掌握大唐王朝中央军神策军的一方势力。皇帝不可能一句话就把他打入尘埃,所以,宦官势力也会成为皇帝的威胁。这才是真正的权宦。

但也仅仅是比较难搞而已,皇帝真的想要搞他。只需要在并不团结的宦官集团内部扶持一股反对派就行,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大奸臣程元振。

据说这个程元振十分嚣张,简直不把皇帝当人看,比李辅国还要狠:皇上你只管在宫里头坐着,天下事有老奴帮你管理。扳倒李辅国的唐代宗居然也不做反抗,心甘情愿地做一个傀儡。眼睁睁的看着,程元振杀害大忠臣来瑱,裴冕。这来瑱是可以跟李光弼,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大功臣。作战勇猛,人称来嚼铁。居然死在一个太监手里。

极力维护

结果在程元振搞得人心惶惶。皇帝登基第二年,公元762年吐蕃军队进攻长安的时候,各路藩镇节度使居然不肯来救驾。皇帝只能孤零零一个人逃出长安。只有郭子仪一个人来。

史记:诸将有大功者,元振皆忌疾欲害之。吐蕃入寇,元振不以时奏,致上狼狈出幸。上发诏征诸道兵,李光弼等皆忌元振居中,莫有至者,中外咸切齿而莫敢发言。

朝廷大臣纷纷要求杀元振以谢天下。可是皇帝居然说,元振有功劳。还是不杀了让他回家吧!什么功劳?架空皇帝也算功劳?

帝王的心思

好了,看完上述的过程,很多人肯定都会扼腕痛惜于皇帝昏庸啊!人家都已经把你给架空把你当成傀儡了,你为什么还要处处维护他?程元振把天下搞的离心离德。皇帝自己都要被赶出长安城。为什么还要执迷不悟,非要保他一条性命。

历史书上说,程元振杀来瑱是因为他们两个人有私人恩怨。可实际上只要往深层次想一下,就知道这事不简单。来瑱是什么人啊,手握重兵的节度使,这是削藩啊!那么皇帝唐代宗知不知道这些事情,他当然是知道的,那么他为什么不阻止奸臣杀害忠臣?

千万不要说他没有这个能力,如果他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傀儡的话,后来他又怎么可能把程元振免职。按照历史书上的描写,仿佛这个太监程元振才是中央政府的皇帝一样,然而实际上唐代宗依然大权在握。要知道太监是没有什么远大志向的,他们要是掌握了权力,最多也就是想作威作福,削藩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谁会最在意这种事情啊,皇帝。

程元振从头到尾都只不过是皇帝的白手套而已,那句天下事都交给老奴,不过就是说坏事都是我干的,跟领导没关系。就算他把天下人搞的离心离德,就算他害的皇帝离家出走,皇帝还是不会怪他,为什么呢?你们都这么恨他,这不是说明他把我的意志执行得很好吗?至于会落到这样的下场,那只不过是我的战略有问题。

那么危急存亡的关头皇帝为什么不杀了他,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这种白手套丢了一个不是还能再找一个吗?你看当年汉景帝为了给功臣集团熄火,把自己老师晁错的人头都送出去了。地方军阀不是傻子,他们自然也知道这个太监背后站着的就是皇帝,这一切一切都是皇帝要削藩。

他们难道不知道把程元振打下去还有第二个太监出来吗?当然是知道的。但是他们这样可以让那些一心一意想要当白手套的人知道,看到了没,跟我们作对,就算是皇帝也保不住你,你们当白手套之前可要考虑一下后果。

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真的要他们去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皇帝把程元振交出去,那么以后那些想要给他卖命的人可要掂量掂量,看看这个钱到底有没有命花。正是因为如此皇帝才会顶着天下人的压力,非要保他一条小命不可。

所以我们会看到,唐朝150年的时间里。为皇帝冲锋陷阵的太监数不胜数,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仇士良,杨复恭,田令孜,杨复光,韩全诲。

大明朝呢,就因为皇帝不讲信用,立皇帝刘瑾在前面当手套变法改革,结果皇帝朱厚照迫于压力把人家推出去剐了三千刀 ,看到没有这就是下场。后果就是直到一百多年后才出现一个九千岁,在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都是冯保王安这些跟文官集勾勾搭搭的良心太监。

所以在看历史的时候,看到皇帝爱奸臣不爱江山,千万不要觉得他是因为愚蠢。没有那么多昏君。都是戏啊!

标签: 唐代宗

更多文章

  • 765年,尼姑冒充沈皇后被唐代宗处死,柏杨:说不定她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港湾的美食标签:唐代宗

    呵呵,乍看标题,是不是容易联想到南宋的“尼姑冒充柔福帝姬”案?别搞混了,今天咱要聊的是“历史上唯一失踪的皇后”——唐朝睿真皇后沈氏。睿真皇后的真实名字,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后世的野史小说中她叫“沈珍珠”。为了方便叙述,笔者暂且也以此名称呼她吧。沈珍珠的出身背景很不错,“世代冠族”;她本人的外貌应该也很

  • 唐代宗李豫:被宦官拥立上位,却是唐朝斩杀宦官最多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漫说历史标签:唐代宗

    生于乱世治乱世,治罢乱世开太平,谁说中晚唐没有旷世明君生于乱世治乱世,治罢乱世开太平,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是大唐史上第一个以皇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有人说他是“昏君”,也有人说他是“明君”,他就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唐代宗李豫。图源影视说到唐代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说到安史之乱,大家耳熟能详,它是大唐王朝

  • 唐代宗李豫宠爱独孤氏,尸身保留数年不舍安葬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新唐书评价其为“盖亦中材之主也”。而在旧唐书中,得出“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结论。图片来源网络公元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762年即位,次年平定安史之乱。李豫在位期间,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

  • 李辅国之死疑云重重,唐代宗李豫并不是幕后黑手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唐代宗

    从开元盛世的中后期开始,唐朝就逐渐陷入了宦官专权的漩涡之中。唐玄宗李隆基宠信高力士,唐肃宗李亨宠信李辅国,这促使了唐朝宦官集团的逐渐形成。李辅国是李亨留下的宦官集团的首领,他在李亨晚年权倾朝野,在政治斗争中囚禁张皇后,拥立唐代宗李豫,成为了独霸朝政的权臣。他甚至将刚刚即位的李豫当作傀儡皇帝,把朝廷当

  • “爷爷、父亲”太会玩,唐代宗:当不了历史明君我就当痴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唐朝第九位皇帝;他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长孙。出生于唐玄宗十四年(公元727年),原被封为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公元762年唐代宗在宦官李辅国的拥立下即位登基,唐代宗也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个完全因宦官的拥立而登基的皇帝。公元779年,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拥兵自

  • 此人军事能力那么差,凭什么戏耍唐代宗,还成了藩镇割据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代宗

    大唐亡于藩镇,藩镇割据始于安史降将田承嗣。常识告诉我们,有本事玩割据的都是军事才华超强的牛人,然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田承嗣其实是个武力值奇低的“常败将军”。降将、常败将军,这两个标签与“割据第一人”无论如何都不兼容,可田承嗣却无视个人短板,凭借让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在战场上连连败北的情况下,将朝廷玩

  • 唐代宗李豫:为什么是一个生不逢时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橘子标签:唐代宗

    引言:他身为长子,生于盛世,备受宠爱,他英姿威武,统率千军,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再造李唐一统河山。同样是他却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位由宦官拥立的帝王。他在位十八年,革除时弊,乱后求治,为什么最终还是无法让大唐帝国重现昔日的辉煌?唐朝究竟经历了怎样一个错综复杂、内忧外患的时代?他情路波折,爱憎分明,拥有一颗仁

  • 李倓为保护唐代宗而亡,唐代宗将其追谥为承天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唐代宗

    自古以来皇室之中很难有真正的兄弟感情,皇帝对兄弟们都是十分猜忌和防备,唯恐兄弟对皇位产生威胁,但是唐朝却有这么一位王爷,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薨逝后却被皇帝哥哥追谥为承天皇帝。这个王爷就是唐代宗李豫的弟弟建宁王李倓,那么李豫为何会在弟弟李倓薨逝后追封他为承天皇帝,其中有何缘故?在李豫和李倓的爷爷唐玄宗李

  • 唐代宗李俶当上皇帝之后,为什么一直没有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华夏趣史标签:唐代宗

    在大唐荣耀电视剧中,当时还没有当皇帝的广平王李俶和沈珍珠可谓是爱得死去活来。当时广平王甚至为了沈珍珠不顾一切,当了皇帝之后,因为沈君珠失踪,所以唐代宗甚至不立皇后,就是为了把皇后之位留下来等待沈珍珠归来,可惜沈珍珠最终也没有归来。不过这都是电视剧里面的说法,在真实历史上沈珍珠只是一个通房丫头而已,根

  • 唐代宗那么喜欢嫡子,为何却废嫡立庶?时势逼人,皇帝也不能逞强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代宗

    “嫡长子继承制”很死板,也很不合理。帝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难免会偏爱某个庶子,因此“废嫡立庶”屡屡上演,由此而导致的骨肉相残也不绝于史。对帝王来说,最理想状况就是嫡子也是爱子,私情与法统兼顾,比如朱元璋之于朱标。然而历史往往会恶搞,唐朝就有这么一位“倒霉蛋”,他明明是皇帝的嫡子,又深得父亲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