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宗李豫:为什么是一个生不逢时的皇帝

唐代宗李豫:为什么是一个生不逢时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大橘子 访问量:734 更新时间:2024/3/16 4:42:36

引言:他身为长子,生于盛世,备受宠爱,他英姿威武,统率千军,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再造李唐一统河山。同样是他却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位由宦官拥立的帝王。他在位十八年,革除时弊,乱后求治,为什么最终还是无法让大唐帝国重现昔日的辉煌?唐朝究竟经历了怎样一个错综复杂、内忧外患的时代?他情路波折,爱憎分明,拥有一颗仁慈之心,是大唐王朝少有的多情天子,为何死后却无一人陪葬?

开元14年(公元727年1月),李豫出生于东都洛阳上阳宫。

《旧唐书》记载:“李豫幼而好学,尤专《礼》《易》,且仁孝温恭、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玄宗钟爱之。”

唐代宗李豫像

身为唐玄宗嫡长皇孙,少年的李豫享尽盛世荣华,十五岁时封为广平王。然而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天穹无声的开裂,从裂缝中喷涌而出的,将是长达100多年的流血、杀戮、黑暗、纷争和死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都城长安被焚掠一空,满目凄凉,这首沉郁悲壮恸慨千古的《春望》,表达了安史之乱时诗圣杜甫深重的忧伤和感慨。长安沦陷,大唐盛世戛然而止。

《春望》

唐玄宗仓惶奔蜀,从此28岁的李豫结束了高贵的皇子生活,随父亲李亨北上灵武。李亨即位后,李豫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帅郭子仪、李光弼等与叛军作战,成为平定叛乱的核心人物之一。

李豫剧照

一年零三个月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密谋杀死,安庆绪继大燕帝王。叛军内乱,给了唐军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公元757年9月,李豫任平叛大军正副元帅,郭子仪为中军、联合回纥军共计15万人,在长安沣水之东的香积寺以北与10万叛军展开决战,刹时间战马嘶鸣,杀声震天,直到夜幕降临,叛军溃逃而去,战场上留下6万多具尸体,唐军大胜,沦陷15个月的京师长安,终于收复。一个月后,李豫率军收复东部洛阳,这次两京重回大唐,李豫立下卓越战功。公元758年5月,被立为皇太子。

李豫剧照

公元762年,35岁的太子李煜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人拥立下继承皇位,成为李唐王朝皇帝中第一个由宦官拥立的帝王。李豫初登大宝,安史之乱的叛军余孽仍然占领河南与河北地区,叛乱尚未彻底平息,然而李豫却警觉的注视着一个宦官的一举一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个人就是李辅国,昔日因拥立肃宗即位,备受宠信,掌握禁军兵权,权势煊赫,此时有依仗拥立代宗之功,日益骄横。甚至对李豫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也许在狂妄的李辅国眼中,李豫不过是他手中的政治傀儡,他可以为所欲为。

李辅国剧照

面对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宦官李辅国,李豫采取捧杀战略,尊称李辅国为尚父,任命他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继赵高之后第二个出任宰相的宦官。然而到达权力巅峰的李辅国不会想到繁花似锦的局面下早已杀机四伏,貌似懦弱的李豫等待一招毙敌的时机。很快在权力的诱惑下,李辅国阵营出现了裂痕。

《旧唐书》:阻止了张皇后废唐肃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图,保护了太子李豫即位,被册封为尚父司空兼中书令。

李辅国

这个人叫程元振,早在唐肃宗执政时便担任内射生使,掌握一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部队,曾是李辅国的心腹,李豫决定用程元振来制衡李辅国,以宦官制宦官。两个月后在笼络程元振和得到大多数禁军将领支持的条件下,李豫突然下诏解除了李辅国的兵权,迁居宫外,并指使人将他刺杀。曾经叱诧风云的一代宦臣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踏上了黄泉路。而喜惧不形于色的李豫下令追查凶手,最后不了了之。

程元振剧照

公元763年,史朝义败亡,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终结,李豫终于完成了唐肃宗未尽的事业,天下百姓欢呼雀跃,李豫也充满了激动、欣慰和喜悦。然而此刻的李豫并不知道,叛乱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安史之乱既是大唐盛世的终点,也是一个大裂变时代的起点。

李豫剧照

李豫招降了安史叛将,鉴于当时困窘的政治、军事格局,不得不瓜分河北地授叛将,对安史旧及亲族,一律不加追究,于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同时由于安史之乱中唐朝征调西北戍军参加平叛,致使边镇空虚,西部吐蕃乘虚入侵,陷掠河西、陇右之地,而此时在李豫的身边是新的宦官程元振,他虽然帮助李豫除掉了专权误国的李辅国,但没有人会料到它将给大唐带来一场新的灾难。

公元763年10月,吐蕃集结吐谷浑、党项、氐、羌共20余万重兵向唐朝发起大规模进攻,边境守将频频告急,可是得宠擅权的成员镇却置若罔闻,既不上奏天子,也不发御敌。吐蕃军队长驱直入,兵锋直指奉天和武功。直到吐蕃大军逼近长安,李豫和文武百官才惊闻敌寇入侵的消息,京师震恐。很快吐蕃大军就兵临长安城下,李豫只好仓皇逃奔陕州,三天后吐蕃进攻长安,掠夺府库钱财、焚毁民房、洗劫一空。

吐蕃集结吐谷浑、党项、氐、羌共20余万重兵向唐朝发起大规模进攻

国难当头,李豫紧急用郭子仪集结溃逃的散兵、征调武关的部队发起反攻。吐蕃人风闻郭子仪集结大军向长安杀来,匆匆带上战利品呼啸而去。敌军虽然退去,长安也已收复,但此时李豫即位不满两年,这无疑是一场令人难以容忍的启齿大辱。大唐帝国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朝中大臣群起上书,要求惩治程元振。但仁厚的李豫因程元振诛李辅国有功不忍杀他,只消除了他的官爵,将其遣回原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场新的叛乱又爆发了。

郭子仪像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正月),曾经追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的仆固怀恩,在河东拉起了反旗。据《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率领整个家族出生入死、浴血疆场,一门之内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可谓满门忠烈。回纥借兵、为国和亲战功赫赫,获封朔方节度使、大宁郡王。那他为什么要反叛呢?

由于安史之乱后武将颇受猜疑,仆固怀恩也不例外,加之宦官骆奉先诬告他与回纥勾结。奸臣当道、功高不赏、名将被杀,仆固怀恩不敢上朝明志,最终被逼走上了反叛之路。

仆固怀恩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9月),仆固怀恩纠集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等数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入侵,途中仆固怀恩暴亡。郭子仪意识到分化对手的时机成熟,上演“单骑盟回纥”的一幕,最终唐回握手言和,成为中国历史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

北宋李公麟所绘《免胄图》卷,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一次又一次使李唐王朝转危为安,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著名的戏曲《打金枝》,讲述了唐代宗女儿升平公主与汾阳王郭子仪之子郭暧,一对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的故事。代宗在其中就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明君形象,他引用的一句俗语:“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被后世广为传颂,奉为至理名言。唐代宗任用刘晏主理财政,在代宗的支持下,刘晏对漕运、盐政进行改革取得成效,使唐代宗时期艰难的政局和拮据的财政有所改善。

山西晋剧打金枝

李豫一生情路波折,第一位皇后沈氏的不知所终,贵妃独孤氏的突然离世和华阳公主的夭亡,都让他悲痛至极,甚至完全超出了他精神所能承受的极限。陪伴着内忧外患的大唐帝国步履蹒跚的走过17度春秋后,心力交瘁的代宗李豫病倒了。在病榻上怀想着开元盛世的繁华与荣光,李豫的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凉,也许他是在向天祈祷,期盼大唐帝国从此远离血火与刀兵的劫难,期盼李唐社稷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福泽绵长,帝祚永昌。

沈氏剧照

公元779年6月,大明宫紫宸殿,李豫驾崩,终年53岁。群臣上谥号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

元陵

唐代宗李豫继承父志,平定叛乱,在位18年,登基除奸、荡平余孽、抵御吐蕃、改革漕运、盐政,政绩可谓不小。然而由于顾及吐蕃乘虚入侵,无可奈何的李豫,对安史降将采取了姑息政策,最终造成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人口丧失、国力锐减、内忧外患,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大唐的荣耀已掩没在历史的烟尘里,从此李唐王朝的盛世成为无法再现的回忆。

标签: 唐代宗

更多文章

  • 李倓为保护唐代宗而亡,唐代宗将其追谥为承天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唐代宗

    自古以来皇室之中很难有真正的兄弟感情,皇帝对兄弟们都是十分猜忌和防备,唯恐兄弟对皇位产生威胁,但是唐朝却有这么一位王爷,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薨逝后却被皇帝哥哥追谥为承天皇帝。这个王爷就是唐代宗李豫的弟弟建宁王李倓,那么李豫为何会在弟弟李倓薨逝后追封他为承天皇帝,其中有何缘故?在李豫和李倓的爷爷唐玄宗李

  • 唐代宗李俶当上皇帝之后,为什么一直没有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华夏趣史标签:唐代宗

    在大唐荣耀电视剧中,当时还没有当皇帝的广平王李俶和沈珍珠可谓是爱得死去活来。当时广平王甚至为了沈珍珠不顾一切,当了皇帝之后,因为沈君珠失踪,所以唐代宗甚至不立皇后,就是为了把皇后之位留下来等待沈珍珠归来,可惜沈珍珠最终也没有归来。不过这都是电视剧里面的说法,在真实历史上沈珍珠只是一个通房丫头而已,根

  • 唐代宗那么喜欢嫡子,为何却废嫡立庶?时势逼人,皇帝也不能逞强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代宗

    “嫡长子继承制”很死板,也很不合理。帝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难免会偏爱某个庶子,因此“废嫡立庶”屡屡上演,由此而导致的骨肉相残也不绝于史。对帝王来说,最理想状况就是嫡子也是爱子,私情与法统兼顾,比如朱元璋之于朱标。然而历史往往会恶搞,唐朝就有这么一位“倒霉蛋”,他明明是皇帝的嫡子,又深得父亲的喜爱

  • 唐代宗塑造的忠义典型,为何却走上叛唐之路?看错自己,活成笑料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代宗

    几乎没人能想到朱泚会谋反,这位青年才俊一向以忠义著称,而且是唐代宗亲手塑造的典型。唐朝名将辈出,想在军界混出头很不容易,比如郭子仪,熬到58岁才当上节度使,65岁封王。而朱泚30岁就被推举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封怀宁郡王。别看他年轻,个人威望却高得出奇,一群老江湖主动以他为带头大哥,他人生的两次重大转折

  • 唐代宗为何会沦为失国皇帝?大臣怒批:你众叛亲离,该向天下谢罪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代宗

    唐朝有一项不光彩的记录,先后有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僖宗、唐昭宗六位皇帝体验过逃亡生活。曾经留下“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段辉煌历史的赫赫大唐,竟然沦落于此,让人不禁唏嘘。六位皇帝中,以唐代宗失国最让人惋惜和痛心。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被平定,帝国本该迎来重振的大好时机,不料号称“明君”

  • 李辅国谋害张皇后,唐代宗为何不施救,反而在父亲灵前杀害她母子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代宗

    大唐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十五日的华清宫一片杀气腾腾,黑夜里,全副武装的神策军将士们刀出鞘、箭上弦,只待一声令下就将杀奔长生殿。而长生殿里的唐肃宗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张皇后一脸悲切地侍奉在一旁,全然不知道一场危机即将到来。夜半时分,殿外突然传来嘈杂声,侍卫慌慌张张地跑来,还来不及张口就被一支箭射倒在

  • 唐代宗李豫是谁?唐代宗李豫进行了哪些改革?唐代宗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唐代宗

    代宗李豫(公元727~公元779年)在位时间:公元762~公元779年曾用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谥号:不详庙号:代宗安葬地:元陵公元727年,唐肃的长子李豫出生。公元757年,李豫与郭子仪等大将率军收复长安和洛阳。公元758年,李豫被立为太子。公元762,唐肃宗惊惧而死,李豫被宦官李辅国等人拥

  • 唐德宗一直以来都不愿意与回纥进行和谈,这其实和皇帝小时候的一件事有着密切

    历史人物编辑:梦想美食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一直以来都不愿意与回纥进行和谈,这其实和皇帝小时候的一件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为了尽快平叛,在757年曾借来回纥军队收复两京,唐代宗还曾和回纥的叶护可汗结为兄弟。不久洛阳再次失陷,唐代宗再次向回纥借兵,并且任命自己的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在陕州设立行营。李适带了几十个随从

  • 唐朝历史上的贪财皇帝“唐德宗”:请把朕埋在钱眼里,要钱不要命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唐德宗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很强烈的危机感,总害怕将来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为了减弱这种危机感,中国人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存钱。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手中有钱,哪怕将来遭遇了什么祸事,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因此,存钱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以至于存钱这件事仿佛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本能,而且不得不说,存钱也是一

  • 唐德宗赏赐心腹免死铁券,心腹一看铁券背后的四字,当即起兵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唐德宗

    怀光性粗厉疏愎,缘道数言卢杞、赵赞、白志贞等奸佞。——《旧唐书·列传·卷七十一》这是《旧唐书》中关于李怀光的描述。在古代历史中,皇帝为了彰显对臣子的宠爱,会赐予他们丹书铁券,起到免死金牌的作用。其实免死铁券,不是到了唐宋时期才出现的,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它名叫铜节。到了西汉时期,又被称为丹书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