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行密杀了额中有人珠的赵煌,却痛失最佳军师袁袭

杨行密杀了额中有人珠的赵煌,却痛失最佳军师袁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安内史 访问量:4555 更新时间:2024/1/15 20:01:47

杨行密被孙儒大军压城,不得已退出扬州。

看着身后的扬州越来越小,杨行密心中颇感凄凉,不过转身之际,见到与自己一同撤离扬州的安仁义,心中却又一喜。

这次与孙儒交锋,唯有得到这位神箭手算得上是一点欣慰。

安仁义号称五代十国之时的第一神箭手,本是沙陀部人,跟随秦宗衡多年,因孙儒斩了秦宗衡,安仁义觉得自己在军营中孤掌难鸣,必然会为孙儒的势力所欺压,弄不好还可能丢了性命,故而悄悄离开孙儒军,带着自己的亲兵转而投奔了杨行密。

杨行密得到安仁义如获至宝,立马将部下骑兵尽数交由安仁义带领,并且把安仁义的职位列在与自己曾经结拜的田覠之上。

在以后的战争中,安仁义将名冠三军。

杨行密带着军队撤离,但是不能漫无目的的一直走,于是与自己的第一军师袁袭商议,究竟该撤往何处?

杨行密自己的意思是奔往海陵,那里曾经是高霸的地盘,如今高霸已死,那里无人把守,正适合前去。

袁袭却不赞同,庐州是我们本来的安身立命之所,那里我们有粮食有人脉,而且我们修建的城墙牢固易守,所以庐州才是我们修养生息,以待后图的最佳之地。

从哪来回哪去,既然已经输了,回去也不丢人,杨行密最终还是听从了袁袭的建议。

天长是回庐州的必经之路,杨行密不禁回顾当日险些就把天长交给高霸镇守的情境,不由对袁袭感叹道,若非有你在,只怕就连庐州都回不去了。

在庐州修整了数月,杨行密其实如坐针毡,他眼见孙儒势力越加壮大,知道孙儒绝不会放过吞并自己的时机,要想不被孙儒吞并,只有继续扩大自己的实力。

杨行密放眼周边,把目光盯上了洪州。

洪州隶属江西,素有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之名。

其地坐镇之人唤作钟传,钟传为镇南军节度使,曾经在抚州以州兵镇压过仙芝起义军。在江西威名远扬,而且兵精粮足。

袁袭马上劝杨行密取消这个打算,告诉他,钟传不可图,不若对付宣州的赵煌。

当日秦彦受毕师铎相邀前往广陵,把自己的宣州交给赵煌镇守,赵煌为人怙乱残暴,众心不附,而秦彦已死,那宣州城更无斗志,赵煌失去了庇护,必然不是杨公之敌。

杨行密沉默地听着袁袭的分析,深觉有理。

杨公应当备以厚礼去说服和州的孙端,上元的张雄,让这二人先从“采石”渡江去攻打赵煌。

赵煌这人有勇无谋,定然会出兵与那二人交战。

这时候就是我们出兵的大好时机,我们则领兵从铜官渡江与那二人相汇,必会大败赵煌。

俗语说听人劝,吃饱饭,更何况还是杨行密最信任的军师袁袭。

杨行密按照袁袭所说,用重礼搬动了孙端与张雄之后,就留下蔡俦镇守庐州,自己则率领兵将从糁潭渡江。

糁潭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长江北岸。

当时自糁潭东过泥汊口,又东过栅江口,皆为滨江要害。

故杨行密选择此地渡江,就为了直击赵煌的要害。

杨行密等人方得渡江,却听说,孙端与张雄一起被赵煌击败,原本的三军汇合立时成了泡影。

并且赵煌的二员部将苏塘,漆郎率二万军队屯兵于曷山。

曷山地处当涂与宣州之间,是宣州前面的屏障,赵煌先命人驻扎于此,就是先一步守住要害,以阻挡杨行密的步伐。

杨行密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大吃一惊,但是袁袭告诉他,无须担心。这个局面倒是正趁了我们的心,现在我们当速速前去曷山,在那里安营扎寨,坚壁以守,任赵煌军队百般叫阵,咱们就是不出战迎敌,让他们认为咱们胆怯,待其麻痹大意之时,咱们一举破之。

杨行密在曷山阵前按兵不动,并且悄悄派出奇兵,在曷山四周的树林之中伐木除草,遇水搭桥,竟是开出了数条道路。

等到苏塘等人发觉,杨行密已是将军队四面派出,曷山竟无险可守,苏塘漆郎大败,只好退回宣州。

敌退我则进,于是杨行密大军围住宣州。

赵煌孤守宣州,心急如焚,幸好得到消息,说自己的兄长乾之率领池州军队正全力赶来。

赵煌得知的同时,杨行密也收到了线报,于是杨行密分出一支军队,让人如其名的儒将陶雅出兵阻挡。

乾之本是一心营救兄弟而来,哪知在九华就被陶雅一举击败。

技不如人,并且连池州也一起丢了的乾之只能弃自己的兄弟于不顾,调头投奔江西去了。

没有了援兵的赵煌马上陷入了困境,不久城内粮食用尽,开始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

赵煌的部下坚持不住了,指挥使周进思趁机将赵煌驱逐出城,自己则据城而占。

赵煌出城之后,无处可去,只得投奔广陵。

本来高高在上,突然间就变成了落荒而逃,此时的处境让赵煌来不及感概人生,只想夹着尾巴赶紧逃离这是非之地,只是越想逃,就越逃不了,尚未走出多远,就被杨行密的结拜兄弟田覠抓获。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战乱之下,任何将领都可能成为一城之主,也可能成为别人的阶下囚。

杨行密在袁袭的谋划下,果然取下宣州,并且连宣州制置使赵煌也成了他的阶下囚。

这个时代,除了食人魔王秦宗权,其它的军阀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盟友。

赵煌也有一个不错的朋友,而且是背景强大的朋友,这个朋友就是煊赫一时的东平王朱温,朱全忠。

朱全忠听说杨行密不但打下宣州并且擒了赵煌,马上就向杨行密发来信使,希望杨行密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将赵煌放了交给自己。

杨行密看了信件之后,老规矩,先问问自己的军师袁袭,袁袭照旧说杀了省事。

于是杨行密向朱全忠解释,老哥实在不好意思,你这事说晚了,赵煌被我部下士卒先一步斩首了,如今连脑袋都不知道去哪了,要不把剩下那一段给你送去?

杨行密未想到的是,正是因为杀了赵煌,却让他自己的臂膀折了一条。

这条臂膀就是军师袁袭!

原来这赵锽生就不凡,在其额头之上有个肉球时隐时现,有多识之人得知此事,便认为赵煌异于常人,其头内有人珠。赵煌被杀,其头颅却被一个有心的士卒寻了去。

这士卒剖开赵煌的额头,果然从中取出一颗珠子,那珠子有鸽蛋大小,圆润丰盈,士卒大喜,便把这珠子卖给了胡人商贾。

商贾将珠子端详个仔仔细细,最后却摇头叹息道:此为人珠,人死珠亡,不可复用矣。

商贾转手把珠子卖给了制作壁画的工匠,那工匠手法精巧,把这人珠嵌在所画佛像的额间。

结果,没过多久袁袭竟是无疾而终。

杨行密对着袁袭的尸身大哭,我性子宽仁,每每欲纵人而去,你偏偏劝我杀之不留,没想到竟给你留了祸端,定是因为此才让你早早夭折。

这是老天不想让我成就大业,让我在大道途中折失股肱!

袁袭在杨行密身前算无遗策,可以说百言百中,若不是中途早死,有他辅佐,杨行密或许不止于吴王之位。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杨行密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影帝”——南吴太祖杨行密,请开始你的表演

    历史人物编辑:向向闯深圳标签:杨行密

    晚唐寿州(今属安徽淮南)刺史朱延寿,曾与人密谋反叛,消息意外被他的上司兼姐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获悉。杨行密此后开始对小舅子保持高度警惕。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杨行密假装得了眼疾,谎称两只眼失明了。每次接见朱延寿的使者,就会装作看不见的样子,走路的时候,故意撞在柱子上,跌倒在地半天不起来。朱延寿

  • 杨行密把皇位给小舅子,小舅子去领封,发现宫殿中有500刀斧手

    历史人物编辑:范立成标签:杨行密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似乎从有皇帝那一天开始,“坐龙椅”的权力之争就没有停过。改朝换代的有,同室操戈的也有,父子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的“血腥故事”更是不胜枚举。五代十国时期,更是出现了一场“姐夫和小舅子”之间的“斗智斗勇”,最终,还没“回过味儿”来的小舅子被姐夫亲手打死,一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

  • 杨行密不是“常人”,为彻底根除内部祸乱,隐忍三年装瞎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杨行密

    古代权位之争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颠覆人们的三观,以及道德伦理。尤其是五代十国更为混乱,不仅秩序崩溃,三观尽毁,为皇位兄弟、手足、父子、君臣之间都不可信,唯有权力与利益是第一要素。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混乱代表无序,皇位象征着无所不能,为此出现各种荒唐事。

  • 杨行愍到杨行密一字之别,却让盗匪出身的他,开启了封王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杨行密

    俗语说,日月出,爝火熄,当非凡的英雄出现之时,一切宵小之徒,必将俯首。五代十国之时,可以说是英豪辈出的时代,同时亡命之徒,宵小之辈也会闻风而动,以觊觎天下散乱的权利。十国之中却当真有一位可与五代几位雄主相匹敌的真豪杰,真英雄,他就是吴王,也可称为弘农王的杨行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 杨行密:赤手空拳杀出鳄群的枭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杨行密

    五代十国,是皇位更迭最迅猛严重的时代,只要你有本事,皇帝是你们家的,不管坐的时间长短,能够在厮杀惨烈的时代中,迅速脱颖而出的,无一个不是人杰。做人杰已经很牛逼了,但做人精中的人精,更是千难万难。开局一个新手号,啥都没有,一路闯关斩将,没有氪金,冲上宝座主宰天下的人,寥寥无几。如吴王杨行密,吴越钱王钱

  • 淮南争霸赛,杨行密为何能脱颖而出?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杨行密

    唐朝末年礼崩乐坏,世家没落,平民崛起。大丈夫欲出人头地,功名但凭马上取,无数英雄崛起于草莽之间。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在当时大唐帝国财富中心江淮地区,崛起的一位乱世枭雄——杨行密。看看他是凭什么在无数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江南霸主十国第一人。义军过境,短暂的真空吴王杨行密能够崛起于五代十国之间,不得

  • 李嗣昭:别看我个子矮,浓缩的都是精华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李嗣昭

    李嗣昭:别看我个子矮,浓缩的都是精华 文/老张在路上《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李嗣昭是十三太保中的二太保,随李克用剿灭黄巢。朱温称帝后,李克用发兵鸡宝山,李嗣昭在鸡宝山之战时出阵挑战王彦章,被王彦章一枪挑死:李思昭上马持矛,径到阵前,大骂彦章:“吾今杀汝!”彦章便不答话,交马一

  • 十二太保——康君立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康君立

    且说李存孝死后,李克用怅然若失,痛恨诸将之间不能和睦相处,为此事更是十多日未处理军机政务。每每和诸将赌博,谈到李存孝都流泪不止。894年十月,昭义节度使康君立前赴晋阳拜见李克用。已未(三十日),李克用会聚属下各位将领尽情饮酒,喝到兴头上,李克用谈起李存孝,泪水不停地往下流。而君立则不以为然一言忤之,

  • 如何才能在官场中走得顺利?让职场不倒翁冯道用一生的经历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冯道

    前言:五代十国是历史上一个极度混乱的时期。朝代更替,政权分裂,战乱迭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血雨腥风。但就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有一个人却能在官场上屹立一生而不倒,前后效忠于十位皇帝,且始终身居高位,堪称是“职场不倒翁”,这个人就是冯道。那么冯道究竟有什么本事,能让这么多皇帝始终相信他并重用他呢?初入官

  • 寒门出身的乱世不倒翁冯道,是为国为民真君子还是逢场作戏的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冯道

    五代十国时期有这么一个人在后世颇受争议,但他确实是乱世官场的不倒翁、常青树。他就是历经五代十二帝的冯道。据《旧五代史·冯道传》:冯道“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也就是说,冯道是耕读并举的寒门士子,为人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