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十二太保——康君立之死

十二太保——康君立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逸凌人物集 访问量:4888 更新时间:2023/12/29 6:01:34

且说李存孝死后,李克用怅然若失,痛恨诸将之间不能和睦相处,为此事更是十多日未处理军机政务。

每每和诸将赌博,谈到李存孝都流泪不止。894年十月,昭义节度使康君立前赴晋阳拜见李克用。已未(三十日),李克用会聚属下各位将领尽情饮酒,喝到兴头上,李克用谈起李存孝,泪水不停地往下流。

而君立则不以为然一言忤之,李克用勃然大怒,赐毒酒鸩杀了他。

那年他四十八岁。

“然太祖惜其材,怅然恨诸将之不能容也,为之不视事者十馀日。康君立素与存信相善,方二人之交恶也,君立每左右存信以倾之。存孝已死,太祖与诸将博,语及存孝,流涕不已,君立以为不然,太祖怒,鸩杀君立。君立初为云州牙将,唐僖宗时,逐段文楚,与太祖俱起云中,盖君立首事。其后累立战功,表昭义节度使,以存孝故之。”

《新五代史卷三十六义传》

康君立,十三太保中排行十二,出身于边境地区的豪杰之家,乾符年间,出任云州牙校,时任防御使段文楚的部下。

那时,诸侯并起,烽火不断,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而段文楚则因为削减士兵的粮饷供给,而将士们,本身身处边塞代北苦寒之地,这更导致了兵士怨声四起。

康君立,王兴审等人便想趁此机会能举大事,立功建业。几人相约,便找到了时任蔚州刺史李克用。李克用的父亲还远在振武,心里十分犹豫。但众人不断劝进,机密以泄,迟则生变。

于是共同举李克用为主帅。而这看似历史偶然的事件更为后唐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为李克用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增色。

而康君立更是一路为李克用招兵买马,扩充兵力。返回云州时,云州兵卒更是应声而起,遂捆绑段文楚来献。

攻取云州城之后,大家一致推举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留后。篡夺节度使之位,杀害防御使,唐朝朝廷自然是不能容忍,下诏征兵前来讨伐。

此时李克用部,接连丢失振武,云州。朝廷命招讨使李钧、幽州李可举继续进军,在蔚州攻击李克用。康君立在与李可举的部队的战争中屡屡得胜,最终保住了李克用的队伍。此为其功一,可以说他绝对是李克用成军初期的肱股之臣。没有他就没有李克用的以后。

时值黄巢攻克长安,唐朝廷下诏各地起兵擒贼。李克用被任命为雁门节度使,而康俊立自然是追随其入关讨伐黄巢,助力其攻克长安,战功彪炳。此其功二。

河阳之战他为南面招讨使,我们上文所书十三太保李存孝(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这位与项羽并列的将军又是何许人也?)为副帅,攻取河阳。890年,潞州叛乱,也是其平乱,更在李克用攻取邢、洺,打败孟方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为其功三。

其功四,也正是其丢命所在,由人主所决定的事件对错,以个人喜恶作为生杀予夺的准绳。

景福二年(893年)李存孝叛乱。李克用更是委任康君立前去讨伐。其以军工立为检校太保。894年,李存孝被平定,被车裂而死。

而正是此,却要了他的性命。李克用可以说非常惋惜自己的义子李存孝,痛哭流涕,伤心至极。但康君立的不以为然一言忤之,直接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这件事,你说是谁之过?自然是李克用。但又是谁之死?康君立。

在五代十国这样一个彻底的打破旧有门阀政治,士绅豪族统治惯性,由武人治理的朝廷,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如此频繁的弑杀枉杀乱象。父子,叔侄,亲属旧部彼此倾轧更是见多不怪。

除了彼此间用武力相劫夺、怀恶心相猜忌以外,他们几无信任。

他们眼中没有关系纽带,没有廉耻概念,无论你是谁,都只能在绝对权利面前退后,无论你是战功彪炳,亦或者是开朝栋梁。

李存孝之死是也,康君立亦是如此。

标签: 康君立

更多文章

  • 如何才能在官场中走得顺利?让职场不倒翁冯道用一生的经历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冯道

    前言:五代十国是历史上一个极度混乱的时期。朝代更替,政权分裂,战乱迭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血雨腥风。但就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有一个人却能在官场上屹立一生而不倒,前后效忠于十位皇帝,且始终身居高位,堪称是“职场不倒翁”,这个人就是冯道。那么冯道究竟有什么本事,能让这么多皇帝始终相信他并重用他呢?初入官

  • 寒门出身的乱世不倒翁冯道,是为国为民真君子还是逢场作戏的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冯道

    五代十国时期有这么一个人在后世颇受争议,但他确实是乱世官场的不倒翁、常青树。他就是历经五代十二帝的冯道。据《旧五代史·冯道传》:冯道“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也就是说,冯道是耕读并举的寒门士子,为人敦厚

  • 一生历事四朝十一帝的「圆滑」宰相冯道究竟是奸臣还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冯道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因此,自国家意识形成后,给国家元首打工变成了一份高危行业。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在太平年代经历三朝或四朝而不倒的大臣可以说是寥若晨星。而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这位,不仅在五代十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历四朝十君,而且还担任宰相一职20多年,堪称“政坛不倒翁”。他就是善于在乱世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

  • 冯道的官场智慧:侍奉四个王朝,耗死九个皇帝,虎狼丛中全身而退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冯道

    现代人的社交礼仪当中,一般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就比较受欢迎。官场中也相当讲究这个,正所谓“良禽折木而栖”,在朝廷文官最重要的便是“站队”,跟对了人前途自然光明。历史上皇权更替日新月异,像“玄武门之变”、“九子夺嫡”等这些非常著名的皇位之争,就足以说明站队的重要性。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就因为这个原因而

  • 从真汉子变四朝十帝不倒翁,冯道一生,能给职场人多少思考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冯道

    公元954年四月,后周显德元年,73岁的冯道无疾而终。民间有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根源由来也很有意思!孔子享年73,孟子享年84,圣人亚圣寿享如此,也让后世人约定俗成的将73-84当做槛。只要能活到和圣人相似年纪,也就心满意足了。不过人和人是有区别的,有人空活百岁一事无成,有人则光耀古

  • 官场不倒翁冯道,他儿子却把音乐玩出了花样!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冯道

    官场不倒翁冯道,他儿子却把音乐玩出了花样!公元918年,37岁的冯道生了一个儿子,一看年份还比较吉祥,就起了一个名字叫冯吉(这个理由是我瞎编的,你们不要相信)。冯道当时的职务是大唐太原市市政府秘书长。这个职务有些奇怪,表面上这个职务是大唐中央政府任命的,但是这时候大唐已经灭亡,中原地区的实际控制人是

  • 五代最强“打工人”冯道:历经五朝11位皇帝,为何始终身居高位?

    历史人物编辑:安辉标签:冯道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短短五十年间,中原大地相继有“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你方唱罢我登场,朝代更迭异常频繁。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无论你是皇帝还是百姓,大家都很难拥有真正的安全感,互相猜忌、争斗不止,似乎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宿命。可也有一个人,经历了五个朝代,辅佐了八个姓氏的11位皇帝,

  • 历朝历代名人对冯道的评价,久居茅厕不知其臭?

    历史人物编辑:游戏分享人小云标签:冯道

    历朝历代名人对冯道的评价,久居茅厕不知其臭?冯道晚年,自命为“长乐老”,作《长乐老自序》,历数自己在唐、晋、汉、周四朝,以及在契丹时所担任的官职和所获得的爵位、荣誉和赏赐。他对自己有很高的评价,说自己一生所愿,就是“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无论何时,都以这“三不欺”为根本。他还说,因为

  • 冯道作为“十朝元老”,真如欧阳修评价的“不知廉耻”吗?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冯道

    #朝代说#序言:说起冯道这个人,可能大多数读者都不太熟悉。这是一位古代奇人,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在他死后的一个半世纪里都被人歌功颂德的,甚至被他人视为楷模。但是,自北宋欧阳修出版《新五代史》,将冯道列入《杂传》,此后冯道竟开始被人批判!尴尬的是,为冯道所作的少数申辩,皆因为资料零碎,散布各籍,不

  • 冯道: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一)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冯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历代文人所崇尚,作为毕生的追求。古人,尤其是古代的文人,是极其注重法统、道统和气节的,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就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堪称官场奇葩式的人物,从政为官五十年,曾经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二帝,“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被称作“中国史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