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心中可用的将领已是所剩无几,因为有些人虽然有能力却不能用,不可用!他思来想去,自己麾下能做到这一点,并且又值得信任的便只有涟水制置使台蒙。
他急忙招台蒙来见。
台蒙字顶云,庐州人,自杨行密庐州起兵之时,便跟随左右。
杨行密看到台蒙,居然眼泛泪光,“田覠与我是结拜兄弟,对我淮南,又有莫大的军功,旁人常劝我说,田覠他日必反,应该早做打算。我不忍相负当年的结义之情,因此百般隐忍。不成想,他果然起兵叛我。如今能够对付他的,便非顶云莫属。”
台蒙与田覠都跟从杨行密于庐州起兵,回想当年意气风发,虽然千难万险,却有同甘共苦之乐,没想到今日功成名就,却要兵戈相向。
台蒙得到了杨行密的亲自嘱托,自然会肝脑涂地,当下便带领自己的骑兵渡江。
田覠听说台蒙带兵前来,要断掉自己的归路,便留下亲将郭行悰配二万精兵,让他跟王坛,汪健,在芜湖抵御李神福。
自己则带兵星夜兼程赶回去迎战台蒙。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田覠在见到台蒙之前,已是向台蒙派出多个侦查兵。
得到的回报是,台蒙的兵营狭小紧凑,估计也就能容纳二千士兵。
田覠一听台蒙兵微将少,立生轻视之心,居然也不再增兵,便以现有士兵迎敌。
台蒙进入田覠辖境之后,更是加备小心,几乎是步步为营,处处设警。
却又有流言蜚语传出,说台蒙从心底里惧怕田覠,若不是吴王亲自请求,台蒙必不敢来此直面田覠。
台蒙虽然不如李神福为淮南第一名将,但心智却极是坚韧,当年能够大败吴越名将成及,夺下苏州,靠得就是自己这股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步步为营的细心。
他与田覠同袍多年,田覠的能力特点,不说完全了解,却也熟知大半。
田覠部下多为战场上经历多年摸爬滚打的老将,绝对不可轻视,只有做到万全的准备,方可保此战不会出现差错。
终于,台蒙与田覠在广德相遇。
两军相向,并没有直接爆发战争,而是互相打量,毕竟都是淮南的旧相识。
田覠露出的是嗤之以鼻,与满脸的不屑,若是朱瑾,李神福之流,我还须多加小心。
台蒙眼中看到的却是田覠的漏洞,与机会。
因为不出他所料,跟田覠同来的将领与士兵,大多都是当年杨行密起兵之时的旧识。
台蒙面对这些人,第一件事是拿出杨行密的手书,说吴王仁义,对诸位元老,都有恩赐,并行抚慰,然后赐给他们观看。
这些宿将,虽然由田覠直属,但也曾经为杨行密效力,杨行密宽厚大度,可都是铭记于心。
田覠与杨行密为结义兄弟,处事手段却不相同,当日怒杀康儒,并且族其亲族,还历历在目,这些人心中对此颇有担心。
因此一见杨行密的手书,回想杨公高义,绝不会以狠利手段对付部下,居然多数下马拜受。
两军对垒之时,一方却下马跪拜,正是稍纵即逝的战机,台蒙立时纵兵出击。
田覠的兵将未来得及上马,自然一触即溃,田覠与台蒙第一个照面,大败!
田覠与台蒙第二次相遇,却是黄池。
回想当年二人在黄池同为杨行密效力,大战孙儒,却如昨日。
今日时过境迁,竟是化友为敌,昔日同袍之情已不复存在。
田覠勒令属下,此番交战,是你死我活,切不可再有昔日的妇人之仁,否则的话,提头相见。
所以这一次田覠一声令下,身后大军心中就只有一个杀字。
台蒙镇定从容,等到两军相交,忽然转头便走。
田覠见台蒙撤退,认为台蒙黔驴技穷,当下挥兵追击。
谁知台蒙早就布下了伏兵,四下伏兵涌出,再次大败田覠。
田覠接连两败,士气低落,知道不能再战,只好带兵撤回宣州,打算召回芜湖士兵,重整旗鼓,以待良机。
台蒙自然不会给田覠召回援兵的机会,已是将宣州牢牢围困,就是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接连数日,田覠守在宣州城内,便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却无计可施。
宣州城外由郭行悰,王坛,汪健带领的芜湖兵,见田覠被困,众人又入不得宣州相救,知道田覠大势已去,就转头重新投奔了杨行密。
田覠得知消息,自然怒不可懈,情急之下,召集自己最后的王牌,就是他的亲兵敢死队,“爪牙都”。
田覠当年见到杨行密建立黑云都,心有所感,也效仿杨行密,挑选精悍,不畏死的士兵组成“爪牙都”。
“爪牙都”,即是田覠的心腹,又是悍不畏死的士兵,个个以一当十,所向无敌。
田覠带领“爪牙都”,出了宣州,拼死一战,若是能够杀死台蒙最好,倘若杀不得,乘势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则猛虎脱困,再寻生路以图东山再起。
台蒙见到如狼似虎的爪牙都,仿佛一下子就没了血性,带着部队掉头就走。
田覠把台蒙前两次狡计诱敌全然忘记,只是以为台蒙心虚,带着敢死队紧追不舍,誓要斩杀台蒙。
当田覠带着士兵翻过台蒙设置的壕沟,台蒙突然带兵反身杀回。
田覠猛然醒悟,知道又被台蒙假意诱骗,急忙勒马奔回宣州城。
哪知到了城门吊桥处,战马突然扑倒,将田覠摔倒在地。
台蒙趁机冲到近前,不由分说,直接斩了田覠。
这一战,台蒙以退为进,以弱胜强,实在是把兵法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运用得炉火纯青,让行军多年的田覠为之授首。
此战过后,杨行密则以台蒙为宣州观察使,镇守宣州。
田覠之死,困守宣州的安仁义也得到了消息。
起初安仁义偷袭常州不成,自行退回润州,随之而来的就是杨行密派出的王茂章与李德诚一军。
王茂章,与李德诚将润州围得固若金汤,飞鸟难入,但是要想攻入城中也是千难万难。
原来这淮南军中论武术技艺,能排上名的当推米志成的箭术与朱瑾的槊。
而米志成的箭十不当朱瑾一槊,由此可见朱瑾作为骑兵主将,马上马下功夫之精炼纯熟。
但是论起安仁义来,他的箭术却是更为突出,只因他说,朱瑾十槊不抵安仁义一箭,藉此来看,安仁义方才是冠绝淮南。
王茂章,李德诚的军队攻打润州,安仁义便以弓箭还以颜色。
安仁义的箭往往后发而先至,且每发必中,弓弦响处就会有人落马,不是死就是伤。
因此王茂章的士兵都心怀恐惧,只要看到安仁义便不敢上前。
两军互有倚仗,一个守一个围,两相对峙,难分胜负。
杨行密对安仁义却有一番情义,他派人相告,吾念你多年军功在身,希望你能够回心转意,重归我淮南帐下,我仍旧任你为行军副使,只是不能再行带兵。
安仁义本就听说田覠已死,此时便心思动摇,犹豫不决。
安仁义思想上有了松动,在防守上就出现了漏洞。
王茂章明面上与安仁义相持,却在暗中挖了一条地道,直通宣州城内。苦于安仁义严防死守,没有机会。
这一次恰好在安仁义心思不定之时,王茂章带兵由地道直接进入润州城内。
待到安仁义发觉,大半个润州城都已遍布王茂章的兵马。
安仁义知道大势已去,带着家眷一起登上城楼,自己则以弓箭相持。
安仁义一弓在手,却有万夫莫敌之势,居然无人敢近前一步。
王茂章带着士兵围住城楼,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嘴杀人,不断辱骂,希望安仁义把手中的箭尽快射完。
安仁义居高临下,把这些人瞧得是清清楚楚,昔日同在军中,凭我威名何人敢如此辱我,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即便我今日身死,却也不能把功劳让这些宵小之辈所得。
安仁义见李德诚在人群中站在后面始终一言不发,便招唤李德诚,说,“吾以为今日当可委命于你。”
李德诚倒也胆大,见安仁义唯独喊了自己,便不带一兵一卒登上城楼。
安仁义放下弓箭,束手就擒,并将自己的爱妾赠予李德诚。
不久,安仁义与自己的爱子在广陵被一同斩首。
这位自诩箭术第一的沙陀将军最终因为所交非人,而累及性命。
伴随着安仁义人头的落下,淮南阵营中这场声势浩大的内部叛乱,终于以杨行密的胜利而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