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浅析宋朝与西夏对唃厮啰政权及其所在的河湟地区的争取

浅析宋朝与西夏对唃厮啰政权及其所在的河湟地区的争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可本美食日记 访问量:576 更新时间:2023/12/18 16:18:14

宋夏对诸部的争取

宋廷对青唐中心的争取最为瞩目,既有战略上友好合作关系的正式确立,又有对历任国主的频频封赏和进贡回赐。

宝元二年至康定元年(1040)间,“联唃抗夏”日益成为边臣的共识,知永兴军夏竦、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鄜延环庆路经略使范雍、大理寺丞石延年等频发此议。

左侍禁鲁经和屯田员外郎刘涣相继出使青唐,与唃厮啰共商合击西夏之事,正式确立了宋唃间的军事合作关系。与之相应,在宋夏局势紧张之时,宋廷颇有破格封赏唃厮啰以使其成为伐夏股肱的意图,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予青唐中心以很高的优待。

这既体现为唃厮啰及继任国主均享有“西蕃邈川大首领”“保顺军节度使”诸名号及相应的赏赐,又反映在宋廷对唃厮啰进奉使者的座次的调整“诏唃厮啰进奉首领赴殿宴,升其座近北一间”,唃方在北宋对外格局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比政权层面对青唐中心的争取,宋廷对西北沿边吐蕃部族的招抚更为持久和隐蔽,通常内含于军事活动和蕃官封赐中,以控制区域内人、地为目的的军事推进和堡寨修筑是其直接效果。参照宋夏对峙中宋军的攻守态势,宋廷由守转攻的关键在于,招抚沿边蕃部以稳固边防和进行小幅度的势力扩张。

换言之,对沿边吐蕃部族的招抚,在宋军对夏作战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正因如此,王韶《平戎策》以招抚蕃部为首要目标,熙河开边的顺利开展也仰赖于对俞龙珂、木征等沿边大首领的有效抚御。

对照之下,宋廷对唃厮啰政权的争取,因具体对象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出双线进行的特征,即青唐中心代表了政权层面,而沿边蕃部被纳入到了蕃官体系,且前者在御夏早期所占比重较大,这与宋军较长时间内御夏不利的战况若合符节。关于西夏对唃厮啰政权的战略定位,笔者无法从相当有限的史料中得出确切论断。

但可以肯定的是,为防止北宋与河湟吐蕃势力联合可能造成的不利局面,李元昊将兰州一带据为己有并筑城驻军,在此之后,西夏在战略层面上实现了“绝吐蕃与中国相通路”。

西夏势力在兰州一带的逐步扎根和日益稳固,基本消除了唃厮啰政权对宋夏交争的实质性威胁,加之此时青唐中心因唃厮啰诸子的分立而呈明显的颓势,故西夏未对青唐中心开展如北宋王朝那般的争取。可以说,在西夏对宋作战的战略部署中,唃厮啰政权及其所在的河湟地区更多地扮演着辅助性甚而边缘性角色。

在夏唃交往中,与前述所论可能存在一定偏差的是,西夏与青唐中心之间的联姻(即董毡之子迎娶夏国公主一事)。

结合汉文文献中西夏与吐蕃重要首领联姻的诸条记载,西夏公主与董毡之子的联姻并非两政权层面的行为,而更多地是西夏政权与唃厮啰家族之间非敌对关系的体现,有可能是西夏集中兵力以抗宋这一总体方针的产物,这与夏唃双方均未将对方视作战略重点的定位并不矛盾。

进而言之,西夏对唃厮啰政权的定位较少受到宋夏对峙的影响,而是更多地以地域而非政权为中心,赋予青唐中心和沿边吐蕃诸部以相应的战略权重。与北宋相比,西夏基于自身势力在兰州一带的渗透情况,重沿边诸部而非青唐中心,对吐蕃诸部的争取更为灵活,且实际效果更为明显。

河湟吐蕃诸部的多面因应

如祝源所论,在唃厮啰政权建立之前,河湟地区已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地方实力集团,唃厮啰本人将部族社会整合为政权形态的努力因唃氏家族的分裂而流于徒劳,继任国主亦未能解决这一问题。

终唃厮啰政权,松散的部落联盟体制始终是制约国主和青唐中心统治力的重要因素。具体到本小节所聚焦的问题,这一体制的影响显而易见。下文以部落联盟体制为线索,在上一小节的基础上,略论河湟吐蕃诸部在宋夏交争中的动向,凸显诸部在宋夏两大国之间的主体性。

如前所述,宋夏双方对青唐中心的争取,在程度和目的上存在着相当的差异,这也是青唐中心基于自身立场因应二方的结果。关于青唐中心在宋夏对峙中的姿态及其深层原因,以刘建丽为代表的学人多着眼于二政权经济形态的互补性,认为经济利益影响甚而决定了青唐中心的亲宋倾向。

此种论说虽然符合宋夏唃关系的总体脉络,但不足以解释唃宋间的短暂交恶。陆宽田以唃厮啰国主为中心的微观考察,较前一思路更易展现出唃宋交好背后的曲折之处。但遗憾的是,两文重点分析了唃厮啰任国主时的外交考量,未能较全面地呈现唃厮啰政权历任国主对内外局势的权衡。

在陆宽田的基础上,笔者重点讨论唃厮啰之后董毡、阿里骨的对宋对夏政策,尤其是在青唐中心或唃厮啰政权对外关系宏观视野下,尝试判定唃宋交恶事件的性质。与其父唃厮啰在任期间的宋唃形势不同,董毡治平二年(1065)继位之时,恰逢北宋御夏新战略正式出炉(此处指1072年王韶向神宗的上书)且很快付诸实施。

王韶《平戎策》的战略意图在于制御西夏而非青唐中心,但以河湟地区为首要目标,尤其重视对该地区东部——即更接近北宋西北边境的兰州、河州、岷州等地部族的招抚,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唃双边关系的走向。

在河湟开边势如破竹的情况下,依照祝启源对宋廷在正式开边之前封赏董毡意图(稳住青唐中心、维护宋唃同盟)的解读,宋廷在战略层面上将沿边吐蕃诸部与青唐中心分立,则熙宁七年(1074)和熙宁九年青唐中心对河州、洮州、叠州属羌的诱胁超出宋廷预期,应属交恶之端。

但是,结合“秦州遣人往董毡所,木正坐之庭下”的记载和吐蕃重贵种的传统,青唐中心与沿边诸部的联系难以完全割裂开来。出于在宋夏对峙中占据更多主动权的考虑,青唐中心更倾向于利用部落联盟体制所赋予的“共主”地位,加强对诸部的控制,推动河湟吐蕃势力由松散走向一体。

换言之,面对宋军进据河湟催生的宋夏地位变动和权势转移,董毡通过干预河湟地区东部事务来维持青唐中心对此地的影响力。这既是区域格局变动的结果和表现之一,又是松散部落联盟体制一体或者“联盟”的一面在实际军政活动中的反映。

与之类似,在阿里骨主政早期,唃宋关系不仅受其于阗人身份的影响,还更多地受制于宋夏双方战略地位的扭转。

因此,这一时期青唐中心的交好对象由原先军事实力较弱的北宋转向战略态势转弱的西夏,并借此部分地恢复青唐中心在熙河开边中被削弱的影响力。而当此种影响力无法重建且西夏并非可靠盟友时,青唐中心对外友好的重点再次转向北宋,这或许是阿里骨后期恢复与宋友好合作关系的原因之一。

总体而言,在经济原因之外,青唐中心对宋夏军政举措的因应,另有松散部落联盟体制的双向作用。两大因素共同塑造了青唐中心政权象征和部落集团的双重特质,这使得唃宋友好较为持久的同时,也促发了熙河开边期间双方的短暂“交恶”。

在唃厮啰执政时期,青唐中心的经济利益诉求更为重要,且宋廷对夏方略与部落联盟体制并不冲突,故联宋抗夏成为国策。

而在董毡、阿里骨时期,青唐中心的经贸活动因回鹘人的多年经营日益繁荣,对内扩大青唐城的影响力和对外更好地应对宋夏对峙的白热化,成为国主集权的现实突破口。因此,发生于辖境内的军事活动成为国主达成诉求的一大机会,但部落联盟的松散又使得青唐中心的军事干预多流于偶然为之之举。

标签: 唃厮啰

更多文章

  • 悲催的没藏皇后,遭遇凶残黑心的表哥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没藏皇后

    在封建社会,表哥娶表妹,表姐嫁给表弟,是一种很常见的亲上加亲的联姻方式,不论是民间还是皇室,都有很多这样的中表婚。远在西陲的西夏国皇室也不例外,有三例这样的中表婚,今天某就来介绍其中一个例子,表妹没藏氏,表哥夏毅宗李谅祚。不是每个表妹都能遇到一个好表哥,当小表妹遇到黑心凶残的表哥时,可就不会有戏文里

  • 出身清贵的宰相孙女,有才无貌靠祖父余荫,历五朝高寿而终沈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沈贵妃

    【猴格后宫八卦系列之第十七话/宋宫第十五话】宋真宗的后妃出身有高有低,有出自将门元后潘氏和继后郭氏、戴贵人,有出身微贱的刘皇后、杨淑妃、李宸妃,还有出身清贵的沈贵妃。在真宗的后宫中,沈贵妃是唯一的清贵出身,宰相沈伦的孙女,因此,皇帝待沈氏与众妃不同,“故待之异众”。奋斗的寒门子沈义伦沈伦【909-9

  • 被耽误的“诗人”李煜:如果我不做皇帝,我会成为流芳百世的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文章真乃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多少人因为这一句圈粉后主李煜,爱的不离不弃,更因为传奇的人生经历成为文青皇帝中的代表人物。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裹小脚的陋习正是在李煜的恩宠下,成为了中国古代畸形审美的代表,这么一说这位风流天子难道是个心理变态吗?

  • 帝王和诗人两个程序有冲突?看看李煜、曹操、乾隆这三人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李煜

    历史上好像凡是认得字的帝王(刘邦好像是个例外,但是也有争议……),都曾经做过文学青年的美梦。而现实是:做得了好皇帝的往往做不了好诗人;当然,就是做不了好皇帝的也不一定就能做得了好诗人。大概帝王和诗人两个程序系统有冲突,除了太祖和曹操,这两者在别人身上搭在一起不是蓝屏就是死机……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一

  • 南唐后主李煜,一代天才,却被宋太宗一副牵机药送命,原因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李煜

    宋朝是华夏历史上非常有趣的朝代,这个朝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宋朝是从五代十国的乱世中慢慢崛起,宋太祖赵匡胤在他在位期间一步步收复了南方各区域,虽然疆域不及唐朝之大,但是也是初步统一了华夏大地。可是宋朝比其他朝代相对较弱的一点也是非常的明显。历代王朝的北部都是由长城所保护,自秦朝时期修建的这座伟

  • 李煜最风流的一首词,把那么害羞的事情写得那么美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李煜

    导语:说起南唐后主李煜,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之所以背负不好的评价是因为他作为一代君王,却只顾享乐,最后成了人人唾骂的亡国之君;而他之所以饱受后人称赞则是因为他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可以说李煜是历史上最多才多艺的皇帝了。李煜被后人称为“词中之帝”除了因为他在创作中注入了自己的

  •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见李煜之死,赵匡胤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李煜

    今天的五代十国成语故事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发生在宋灭南唐期间,相关人物为宋太祖赵匡胤,徐铉,南唐后主李煜。原文如下: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

  • 李煜和小姨子幽会,写下一首云雨词,句句香艳不已,不料却成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李煜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近四百多位皇帝,这些皇帝中有非常适合当皇帝的,比如说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等。但也有不适合当皇帝的,不过不适合当皇帝的皇帝中,有两个特殊的例子。他们不适合当皇帝,却十分适合当艺术大师,这两人便是徽宗与南唐后主。巧的是,两人还都是亡国之君,今天便来说说这南唐后主李煜以及他的一首词

  • 南唐后主李煜的爷爷明明姓刘为什么自称是唐朝李氏宗室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黎的静生活标签:李煜

    南唐国后主李煜的祖父李昪[biàn],江苏徐州人,出生于唐末龙纪元年(公元889年),六岁时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四处流浪,“流寓濠、泗间”。唐将杨行密攻打濠州,发现了李昪,收为养子。杨行密的儿子们不能容忍八岁的李昪,杨行密无奈之下,把李昪交给部将徐温收养。杨行密告诉徐温:“此儿质状性识,颇异于人,吾

  • 南唐李煜,一个不想做皇帝的文人,终究是苦了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历史标签:李煜

    这几年大家都在说国漫崛起,不得不说随着00后的崛起,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对漫画有着更多需求的庞大群体。这几年也确实出现了几部很不错的国漫,比如《画江湖之不良人》就非常出色,情节人物场景都做得很不错,尤其是最后不良帅袁天罡死的时候,更是热血沸腾,看哭了无数人。而袁天罡死之前说的那句话,更是成为对整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