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浅析后吐蕃时代的河湟地区与宋夏对峙中的唃厮啰政权

浅析后吐蕃时代的河湟地区与宋夏对峙中的唃厮啰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牛姐姐爱生活 访问量:4776 更新时间:2024/1/3 0:22:32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河”“湟”二字渊源甚早,桥本万太郎,张洪明等学者就前一字的语源为阿尔泰语抑或汉语展开了争锋,宗喀教授综合汉藏文献。以湟水流域盛产的“活芒”类药物释“湟”之由来。

“河湟”的并举至少可追溯至西汉王朝赵充国屯田西羌地之时,在“循河湟漕谷至临羌”和“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二语境中,该词指黄河和湟水二河。

“河湟”开始指代地理区域,“河、湟之间多禽兽”,《十六国春秋》中更是记录了出现于后凉、西凉政权的“河湟太守”这一官职。

可见自4世纪以来,“河湟”一词逐渐成为特定地理名词,专指黄河与湟水之间的地带,且渐成通行词汇。

此种得名由来既在唐人刘元鼎的《使吐蕃经见纪略》“故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一语中得到了印证,又在千余年的传承中未失本意,仍与目前“河湟地区”和吐蕃王朝时期以来“宗喀地区”的地理范围大致吻合。

在吐蕃王朝至17世纪林丹·呼图克图可汗统辖青海湖一带的近千年中,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相继为华热部、阿其部、觉乃部所据,此为部族记忆视域下河湟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

在与吐蕃王朝鼎立的李唐王朝军政体系内,与陇右地区并称的河湟地区是唐蕃军事对峙的重点区域。

7世纪下半叶噶尔家族控制朝政时,吐蕃王朝已在河湟地区与唐军展开小规模军事交锋。

景云元年(710)得到河西九曲之地后,吐蕃王朝在赤德祖赞主政时的东向发展颇为瞩目,唐蕃双方在河湟一带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

安史之乱后,河湟地区基本归入吐蕃治下,鄯州节度使为该地区的一级军政单位。

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后,河湟一带先是经历了吐蕃大将论恐热和尚婢婢的军事斗争,后是声势浩大的嗢末起义。

受张义潮军事活动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嗢末势力开始扎根于凉州,并在10世纪中叶形成以潘罗支为首的吐蕃势力集团——六谷蕃部。

在鼎盛时期,西凉府六谷蕃部的势力范围可覆盖河湟地区,且与北宋王朝多有经济、军事合作。

进入11世纪,以李立遵、温逋奇为代表的河湟吐蕃势力登上历史舞台,随之唃厮啰王朝定都于青唐城,这标志着吐蕃主体势力由河西凉州向河湟青唐的转移正式完成。

因史料记载所限,在论恐热、尚婢婢内争到唃厮啰王朝建立之前,河湟地区的具体情形少为人知。

而这一时段与本文题目中的“后吐蕃时代”在时间范围上部分重合,故上文简要述及之。

唃厮啰政权所处的11世纪是本文“后吐蕃时代”指称的具体时段,下文围绕这一时期河湟地区的经济环境展开相关论述。

试图在呈现唃厮啰城和宗堡所在地域社会风貌的同时,分析等级分类和地域分区的地理基础,以便于后文对重城要堡战略地位或者周边部族军政动向的分析。

在9世纪中叶到12世纪之前这一可被冠以“后吐蕃时代”之名的历史时期内,河湟地区与阿里地区的吐蕃势力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吐蕃王朝的遗绪。

两相比较,宋夏军事对峙的交争地带,是唃厮啰政权的地缘特质。

加之沿边诸部在军事上的相对独立地位,唃厮啰政权对宋夏对峙的因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政权中心与地方诸部之别。

换言之,地域或区位对于政权中心和地方诸部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而这是安国楼、祝源等前辈探讨相关问题时未曾过多着墨的。

本文以宋夏对峙为主线,参照学界在宋夏唃三方关系研究领域的丰富积累,尽可能地对前人未察之处(如宋夏对唃厮啰政权争取的程度、宋夏沿边吐蕃诸部与青唐中心在军事抉择中的异同比较)进行相应的补充。

丰满宋夏军事对峙中唃厮啰政权的形象,并试图纠正相关论述中将青唐中心与地方诸部混而为一的情形以及因之而来的不当之处。宋夏对诸部的争取

宝元元年(1038)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拉开序幕,从此奠定了之后北宋西北民族关系的主基调,即北宋、西夏为各方关系走向的主导性力量,诸种势力之间的关系均以宋夏对峙为转移。

为争取外交上的有利地位,北宋多方联合吐蕃、回鹘势力,西夏在以援辽抗宋为外交重点的同时,尽可能地打击为北宋所亲的两大势力。

不过,外交政策和对外举措在双方军事对峙中更多地发挥辅助性作用,军事实力对比始终是决定性因素。

直接军事冲突之外,北宋王朝积极贯彻“联蕃抗夏”或“以夷制夷”的方针,联合西北其他势力(如吐蕃、回鹘等)牵制西夏。

唃厮啰政权因所在的河湟地区距离宋、夏皆近,故汉文史籍中不乏宋唃约定共举西夏的记述。

而西夏王朝在立国之前,势力已深入到河西一带,将回鹘部众的大部分辖地纳入统治范围,且兵指青唐和兰州一带,最终达到了“绝吐蕃与中国相通路”的效果。

换言之,宝元元年之后,宋廷的西北联合势力已难以对西夏构成实质性威胁,且宋夏双方争夺的焦点为横山一带而非以西的河湟地区,故后一地区的势力对比对宋夏对峙无全局性影响。

不过,在实际的运作中,宋夏双方基于不同的考虑,对唃厮啰政权辖境内的各部展开了不同形式的争取。

其中,青唐中心因多数情况下处于唃厮啰家族控制之下,在宋夏对外政策中代表了唃厮啰政权。

而宋夏唃沿边诸部则凭借其相对于青唐中心的独立性,以单个或小部分部族的身份参与到宋夏对蕃部的招抚中。

标签: 唃厮啰

更多文章

  • 浅析宋朝与西夏对唃厮啰政权及其所在的河湟地区的争取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唃厮啰

    宋夏对诸部的争取宋廷对青唐中心的争取最为瞩目,既有战略上友好合作关系的正式确立,又有对历任国主的频频封赏和进贡回赐。宝元二年至康定元年(1040)间,“联唃抗夏”日益成为边臣的共识,知永兴军夏竦、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鄜延环庆路经略使范雍、大理寺丞石延年等频发此议。左侍禁鲁经和屯田员外郎刘涣相继出使

  • 悲催的没藏皇后,遭遇凶残黑心的表哥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没藏皇后

    在封建社会,表哥娶表妹,表姐嫁给表弟,是一种很常见的亲上加亲的联姻方式,不论是民间还是皇室,都有很多这样的中表婚。远在西陲的西夏国皇室也不例外,有三例这样的中表婚,今天某就来介绍其中一个例子,表妹没藏氏,表哥夏毅宗李谅祚。不是每个表妹都能遇到一个好表哥,当小表妹遇到黑心凶残的表哥时,可就不会有戏文里

  • 出身清贵的宰相孙女,有才无貌靠祖父余荫,历五朝高寿而终沈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沈贵妃

    【猴格后宫八卦系列之第十七话/宋宫第十五话】宋真宗的后妃出身有高有低,有出自将门元后潘氏和继后郭氏、戴贵人,有出身微贱的刘皇后、杨淑妃、李宸妃,还有出身清贵的沈贵妃。在真宗的后宫中,沈贵妃是唯一的清贵出身,宰相沈伦的孙女,因此,皇帝待沈氏与众妃不同,“故待之异众”。奋斗的寒门子沈义伦沈伦【909-9

  • 被耽误的“诗人”李煜:如果我不做皇帝,我会成为流芳百世的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文章真乃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多少人因为这一句圈粉后主李煜,爱的不离不弃,更因为传奇的人生经历成为文青皇帝中的代表人物。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裹小脚的陋习正是在李煜的恩宠下,成为了中国古代畸形审美的代表,这么一说这位风流天子难道是个心理变态吗?

  • 帝王和诗人两个程序有冲突?看看李煜、曹操、乾隆这三人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李煜

    历史上好像凡是认得字的帝王(刘邦好像是个例外,但是也有争议……),都曾经做过文学青年的美梦。而现实是:做得了好皇帝的往往做不了好诗人;当然,就是做不了好皇帝的也不一定就能做得了好诗人。大概帝王和诗人两个程序系统有冲突,除了太祖和曹操,这两者在别人身上搭在一起不是蓝屏就是死机……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一

  • 南唐后主李煜,一代天才,却被宋太宗一副牵机药送命,原因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李煜

    宋朝是华夏历史上非常有趣的朝代,这个朝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宋朝是从五代十国的乱世中慢慢崛起,宋太祖赵匡胤在他在位期间一步步收复了南方各区域,虽然疆域不及唐朝之大,但是也是初步统一了华夏大地。可是宋朝比其他朝代相对较弱的一点也是非常的明显。历代王朝的北部都是由长城所保护,自秦朝时期修建的这座伟

  • 李煜最风流的一首词,把那么害羞的事情写得那么美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李煜

    导语:说起南唐后主李煜,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之所以背负不好的评价是因为他作为一代君王,却只顾享乐,最后成了人人唾骂的亡国之君;而他之所以饱受后人称赞则是因为他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可以说李煜是历史上最多才多艺的皇帝了。李煜被后人称为“词中之帝”除了因为他在创作中注入了自己的

  •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见李煜之死,赵匡胤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李煜

    今天的五代十国成语故事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发生在宋灭南唐期间,相关人物为宋太祖赵匡胤,徐铉,南唐后主李煜。原文如下: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

  • 李煜和小姨子幽会,写下一首云雨词,句句香艳不已,不料却成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李煜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近四百多位皇帝,这些皇帝中有非常适合当皇帝的,比如说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等。但也有不适合当皇帝的,不过不适合当皇帝的皇帝中,有两个特殊的例子。他们不适合当皇帝,却十分适合当艺术大师,这两人便是徽宗与南唐后主。巧的是,两人还都是亡国之君,今天便来说说这南唐后主李煜以及他的一首词

  • 南唐后主李煜的爷爷明明姓刘为什么自称是唐朝李氏宗室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黎的静生活标签:李煜

    南唐国后主李煜的祖父李昪[biàn],江苏徐州人,出生于唐末龙纪元年(公元889年),六岁时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四处流浪,“流寓濠、泗间”。唐将杨行密攻打濠州,发现了李昪,收为养子。杨行密的儿子们不能容忍八岁的李昪,杨行密无奈之下,把李昪交给部将徐温收养。杨行密告诉徐温:“此儿质状性识,颇异于人,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