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中毕业后,在外求学四年,后又在深圳工作,虽不至于故乡从此再无春夏秋,但一年实则也难回家几次。每次回到故乡那座小城,心情都颇为复杂,一方面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开心,另一方面却不由为记忆中的小城渐行渐远而感到一阵忧伤。其实早在很多年前,以苏步街为代表的南康老城区就彻底没落了。但每次经过那一条条青砖乌瓦的石板路小巷,心间都会弥漫起一种仿佛穿越千年的幽幽古意。是的,我总是想起苏东坡来南康访友的故事。那个故事,初中语文老师曾经多次在课堂上讲起。而如今,在繁华的新城区之外,苏步街仍保留着旧时的模样,仍能满足我对千年前的想象。
南康是一座南方的边远小城,历史上也没有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名人,而在宋朝之后,整个赣南乃至江西都愈加没落。所以宋时苏轼来南康寻友,算得上是南康文化的一个巅峰了。再加上苏步西街和苏步东街历经千年的洗礼而长存,以及苏东坡寻友故事的流传,这里也就成了南康不可不提的文化故事。今天我凭着记忆中老师的讲述,结合南康县志的记载,再将这个故事复述一遍。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在途经南康的时候,苏东坡专程拜访了老友田闢(同辟)。田闢是南康本地的一个隐士,早年也曾入京为官,和苏东坡交情不浅。当年在京之时,有一次两人闲谈,苏东坡夸赞自己的妹妹苏小妹非常有才情。田闢听了后,顺口说道:“我家夫人更是一个大才女呢。”之后田闢仕途不顺,同时亦不满官场污浊,最后选择回归故乡,在秀峰山下建造了一座“水阁楼”,号“大隐居士”。
苏轼南谪的途中经过南康,住在县城东边的驿站里,心想应该前去拜访一下多年未见的老友。于是苏东坡骑着一匹马,带着一条用禾草串好的鱼,从城东行至城西。苏东坡当年走过的那条路便是如今的苏步街,只可惜当年他居住的驿站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田闢是南康的名人,苏东坡稍加打听便找到了他隐居之处。只见秀峰山下,池塘之前,透过枝叶繁密的杨柳,可以依稀看到一座小小院落。于是苏东坡勒马下来,提着草鱼,朝着田家走去。正巧院子门前有一农妇在晾衣裳,苏东坡便上前问道:“请问大嫂,这里是田闢兄的家吗?”那农妇正是田闢的夫人,她一看来人是个外地人,手上提着一条草鱼像是来登门拜访,昨天正好又收到苏东坡来信说要路过南康。心中转念一想,便大致猜出了来人是苏东坡,便回答道:“您是苏东坡先生吧!”
苏东坡当下一惊,心想自己从未与这妇人见过,她何以一见之下猜出自己的身份?忙问道:“大嫂从何得知在下是苏东坡的?”田夫人听完后笑了笑,从容地回答道:“您用禾草串鱼,一草一禾一语不正是苏吗?”(繁体的苏)苏东坡一听这解释,暗自佩服,没想到自己随手提条鱼却被对方看破身份,于是问道:“敢问大嫂是何人?”田夫人笑着说道:“拙妇便是田闢家的。”
这时候苏东坡忽然想起田闢当年曾说自己的夫人是个才女,便想试探试探。于是苏东坡指着家门前的两棵老梅树,念了两句俗诗:“一兜老梅树,两个大桠叉。”田夫人知道苏东坡是想试探自己,随即回答道:“未结黄金子,先开白梅花。”苏东坡又问:“田先生不在家吗?我不是写了信给他吗?”田夫人急忙解释说:“我家夫君是前天离家的,先生的信昨天才到,不知先生来得这么快,他到别处作客去了,失礼莫怪!”
吃饭的时候,田夫人仍想着刚刚苏东坡用诗试探自己,心想他多少有点轻视自己一个妇道人家,便想着要再和苏东坡切磋切磋。田夫人灵机一动,嘴上请着苏东坡吃菜,却只在他面前放了一根筷子。苏东坡何等机智,马上领会了田夫人的意思,指着门外山上的竹子说:“竹子虽好,单竹不成林”。田夫人见他这么快明白了自己的意图,只好说道:“独木难过桥”,接着补上了一根筷子。苏东坡见田夫人果然非同一般,便想着要继续与她较量较量。只见他故意用筷子到汤里去挟肉,说道:“竹筷接鱼肉”。田夫人听完之后,笑着端起了自己面前的碗,答道:“瓷碗装菜汤”。
吃过饭后,苏东坡提议要参观田闢的书房。田夫人便把苏东坡领进了书房,书房里藏有很多书,但房子却较显得窄小。于是苏东坡说道:“房小藏书多”。田夫人望了望窗外的池塘,随即回答:“水浅养鱼盛”。两人又谈起了田闢的出生之地浮石,那正好也是前往岭南的必经之地。苏东坡问:“浮石几时沉?”这句着实有些不好对,浮石是一个地名,而且是一个非常奇怪反常识的地名。田夫人从地名入手,很快想到了临近的重镇新城,心下一想,便答道:“新城永不旧”。
此时苏东坡已彻底被田夫人的才情折服,只是未能见到正主,心中难免感到遗憾,临别时口占一诗,以作留赠,诗曰:
千里寻来回渺茫,两边杨柳夹池塘。
凤凰来到梧桐树,争奈梧桐避凤凰。
如今千年岁月过去了,苏步街历经繁华后再次走向落寞。如今这里居住的大多是不愿搬走的老人,以及从各村镇前来陪读的家长。许多老房子都拆了,在原地建起了红砖楼房,一些未拆的旧房的墙体上也写上了危房的警示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苏步西街和苏步东街都会完全的倒在时代的巨轮之下。只希望苏东坡的故事能永远流传,只希望千年后在南康生活的人们还能记得,当年这里曾经有一位才情卓绝的奇女子……当然,如果西街和东街能够永远的以原貌留存下来,那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