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诗人王建经典诗词7首,篇篇精彩,值得收藏!

唐代诗人王建经典诗词7首,篇篇精彩,值得收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平和怡 访问量:3183 更新时间:2024/1/30 7:41:34

1、《新晴》

唐代:

唐代:王建

唐代:王建

唐代:王建

唐代:王建

唐代:王建

唐代:王建

夏夜新晴星校少,雨收残水入天河。

檐前熟著衣裳坐,风浑无扑火蛾。

2、《夜看扬州市》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3、《辽东行》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辽东行。

4、《寄旧山僧》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雪后每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5、《思远人》

妾思常悬悬,君行复绵绵。

征途向处,碧海与青天。

岁久自有念,谁令长在边。

少年若不归,兰室如黄泉。

6、《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

标签: 王建

更多文章

  • 两岸和平统一是主要政见!王建煊正式宣布参选2024

    历史人物编辑:海峡导报社标签:王建

    台当局前监察机构负责人王建煊今天(29日)于台大校友会馆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投入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他表示因为自己看到“台湾快完蛋了”,因此一定要出来参选,并将两岸和平统一作为主要政见。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台当局前“卫生署长”杨志良、前“立委”邱毅等到场力挺,并呼吁外界一起支持王建煊,

  • 前蜀皇帝王建永陵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王建

    王建,许州人,前蜀建立者。少年时为无赖之徒,杀牛,贩盐,可以说不务正业,因排行老八,又姓王,外号:贼王八。因为身材健硕,投军从戎,后投靠秦宗权,在黄巢攻打长安后,唐僖宗逃往蜀地,率部因为护驾有功,而被重赏赐,是为随军五都,并被田令孜收为养子。黄巢败退,长安收复,被擢升为禁军将领。后因田令孜与河中节度

  • 瀛奎律髓116卷46侠少类, 王建被要挟,作七律赔罪

    历史人物编辑:老街味道标签:王建

    前言 方回在《瀛奎律髓·卷46侠少类》中,七律收录了9首。不过,方回收录的这些七律,有些似乎与“侠少”并无什么关联。一、赠王枢密 王建 三朝行坐镇相随,今日春官见小时。 脱下御衣先试着,进来龙马每教骑。 长承密旨归家少,独奏边机出殿迟。 自是姓同亲向说,九重争得外人知。 这首

  • 朱友贞说:你帮我做上皇帝,我给你50万贯钱他说:好

    历史人物编辑:珂梦历史人文标签:朱友贞

    后梁起于朱温,朱温称帝后,生活荒淫无度,包括儿子们在内,都有很大的意见,这也直接导致了二子朱友珪在公元912年弑父登基一事。本来朱友珪杀父登基,就引起了其它兄弟们的很大不满,在其登基之后,同样荒淫无度,闹的人心沸腾、民怨四起。于是,善恶终有报,不足一年时间,被其信任的四弟朱友贞发动兵变,就把朱友珪给

  • 李从珂:别人打江山靠刀口舔血,风里来雨里去,我哭一鼻子就够了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李从珂

    (后唐王朝)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后唐王朝的第三任皇帝,唐闵帝李从厚办了一件糊涂事儿。这一年,他把原任凤翔节度使的潞王李从珂从凤翔调到了河东,并且让其改任河东节度使。朋友们,凤翔和河东,那可真叫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凤翔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民风淳朴,物资富饶,更是军事意义上的咽喉之地。而河东一代,虽

  • 李从珂的皇位有多难?将士闹军饷,藩镇要官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李从珂

    唐末帝李从珂,五代十国后唐最后一位皇帝,原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养子。少年时期,跟随李嗣源南征北战,凭借勇猛过人的胆识,受到李嗣源的极度信任。李从珂打起仗从来没有退路,永远都是“兄弟们跟我冲”,而不是“弟兄们给我上”。由于能够身先士卒,冲锋在先,深得手下的将士拥戴,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年轻小将。一次偷袭,名

  • 老子孬种儿好汉,誓死不向契丹称臣的后晋石重贵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石重贵

    石敬瑭当了七年的儿皇帝。于辽会同五年(公元942年)六月死掉。他的儿子石重贵继位。但后晋的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派以李崧为代表,主张遵循石敬瑭的道路走下去,继续臣服于契丹,这反映了一部分毫无气节,苟安享受的地主阶级上层分子的要求。另一派以景延广为代表,主张采取强硬措施,调整与契丹的关系

  • 后周幼主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之后,柴氏家族在宋朝处于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柴宗训

    在古代,亡国之君的下场一般都不是太好,甚至会死得很惨。不过也有很多例外,比如汉献帝刘协,退位后被封山阳公,在自己的封地上颐养天年,逍遥快活。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幼主柴宗训也被迫将皇帝位禅让给了赵匡胤,那么柴宗训以及柴氏家族在宋朝的待遇怎么样呢?柴氏家族,无奈禅位的命运公元960年,在一场十分奇妙的而

  • 后周太祖郭威为什么将皇帝位传给柴荣,而不选择张永德或李重进?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被认为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英明的皇帝,他带领军队南征北战打下了大片领土,也为后来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乱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由于他英年早逝,使得后周统一全国的进程被打断,也给赵匡胤黄袍加身带来了机会。柴荣在历史上留下的谜题很多,在关于继承皇帝位的讨论上,其中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柴荣并非后周太祖郭

  • 排除英年早逝,郭威、柴荣和赵匡胤谁统一全国的可能性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柴荣

    导读:其实宋太祖赵匡胤已经算统一了全国,当然如果柴荣没有早逝的话也轮不到赵匡胤称帝。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看,郭威因为称帝时年事已高基本属于守成派;而柴荣表现出来的格局、能力和强硬程度来看,也许柴荣才是统一全国建立一个比两宋强硬国家的最佳人选。所以说三位帝王按照统一全国的可能性来说柴荣赵匡胤郭威。下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