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实力远不如朱温的李克用,为什么敢背水一战,他可以凭什么呢?

实力远不如朱温的李克用,为什么敢背水一战,他可以凭什么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邵仁贵 访问量:3779 更新时间:2024/1/19 6:09:23

伴随着唐朝的衰败,地方割据势力纷纷招兵买马壮大自己。后唐应运而生,建立后唐的人本是沙陀将领部首,名唤朱邪赤心。元和三年唐宪宗赐姓李,自改名国昌,而他的儿子在后唐太祖在平叛黄巢义军中由于屡立神功,被封晋王。在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后唐太祖与自己的死对头朱温初次碰面,这也拉开了此后至死也没能比出高低的战斗序幕。

进入关中之后,朱温不断发展自己的军队,所到之处,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路疯狂扩大。此时的后唐太祖已经大不如前,原因有许多。

一、实力减弱,畏惧强敌

后唐太祖拥有的军事才能较为局限,说白了就是只会鲁莽地横冲直撞,不讲究策略和谋划。他本就是少数民族,从小习武,在马背上战斗对于训练有素,耐力极强的沙坨军队来说小菜一碟。但是对于朱温这样强大的对手,不仅是在武力上要战胜他,而且需要合理的排兵布阵和对症下药的各个击破。显然后唐太祖不敌身经百战,综合能力强的朱温。

后唐太祖在用人,招纳贤士上没有少下功夫。在这一点上,朱温的优势就很明显。不论是骁勇善战的杨师厚,还是拥有过人统帅才能的葛从周,又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大将庞师古,忠勇威猛的王彦章都在朱温麾下发挥着不可多得作用。

他们各司其职,使得朱温的集团格外强大,无论是从哪个方面都难以下手,密不透风,秩序井然。作为他的左膀右臂,重要程度自不待言。

唐太祖打仗更注重效率和速度,这既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从吞并板块继而实现统一来说,这样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梁太祖朱温)

但是从民生,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炮火连天搞得哀鸿遍野,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农业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经济发展也是出于停滞和倒退的阶段。朱温则不同,他不光注重奖励有功的战士将领,还格外关注百姓的生产经营活动,扮演者老好人的形象。正所谓:“人心向背是革命成功的关键。”朱温则把这句话身体力行。

二、劲敌当前,迎头而上

那么这样面对这样的劲敌,后唐太祖为什么还会选择迎头而上呢?实际上,他的心里也是没底的,只不过只有两条路摆在他的面前,一条是硬着头皮守住晋阳,二是夹着尾巴北撤。在两难的境地下,他的老婆和李克宁,李嗣源等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如果失去晋阳北撤,意味着以后唐太祖为首的集团建立的统治开始土崩瓦解,到时候很难卷土重来。

后唐太祖并不觉得失去一个晋阳就会怎样,依旧好大喜功地说当年大唐帝国把自己打到沙漠中,不也是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么?他的老婆极力反对。

并且说那是因为唐朝恰巧遇到了黄巢起义,国力大不如前由盛转衰如果不是这样,咱们早就气数已尽了,哪会有今天。终于在各方的游说之下,后唐太祖决心拼死抵抗也要守住晋阳。在后来的战役中,后唐太祖等人豁出背水一战的气力之后,终于守住了晋阳。而自此他也深深体会到朱温的力量,让他忌惮无比,再不敢轻易招惹。

三、时机未到,无法攻破

后唐太祖能够守住晋阳,真的只像他们想像的那么简单么?其实不然。从朱温一方来说,他的气候尚不成熟。主要从内部和外部来看,原因有很多。当时的朱温虽然表面上兼并了河南河北还有关中地区,但是内部还存在着一定的混乱和分裂。尤其是刚刚打下的关中地区,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割。

不论此时是否攻破晋阳,拿下山西地区以及后续的安排谁来统帅山西地区都是难以协调的问题。因为不论选择谁,最后的结果都是这些人会变成后患,打完后唐太祖还有好多个后唐太祖等着自己。

而对于朱温自己来说,对于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理“集团”的方针政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类似中央集权。于他来说,现阶段的具体情况,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权力中心的分散是他早期没有注重造成的,后期要想再聚拢也是难上加难,让权力暴露在阳光下更是无法实现。因为他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件事情上,只一味地吞并扩张,终究是不行的。

对于外部来分析,主要从整体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历史发展的趋势不是一个人能够推动的,也不是一个集团或者一个帮派就起了决定作用的。三国时期文韬武略,有勇有谋的人数不胜数。

其中势力最为庞大的曹操都只是统一了北方地区,没能实现一统全国的最终愿景,却被司马迁捡漏。还有东晋南北朝时期人才更是类似满天繁星,但最终这些人互相争斗了一辈子甚至好几代,却被杨坚尝到了胜利的甜头。

只能说朱温生在一个不如意的时代,并且他的父辈也没有给他一个

良好的先天条件,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努力。从某种方面上来说,他已经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大程度了。

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他事态的发展和不可抗力的原因都不是他能够控制和阻止的。退一万步讲,就算他攻下山西,甚至统一全国,这样的江山基业也会毁在他的子孙后辈手里,他们无法继承朱温的衣钵。

回过头来再想,如果朱温真的取得了胜利,那势必会激化民族之间的矛盾。因为他本就是汉人的后代,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根正苗红的正统地位。

而后唐太祖是少数民族的,当时少数民族和中原本就有很深的民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早已深远持久,是无法调和的。而中原军队力量其实没有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少数民族庞大和精练,若后唐太祖利用民族之间的矛盾来攻打朱温,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但是总体还是,谁也制服不了谁。

(后唐太祖)

总结

后唐太祖虽然没有看着天下一统,但是他的子孙后代终于替他完成了这个愿望,在赵匡胤时,江山社稷都归于他的手下。不得不说,这和后唐太祖前期不断的积累和他奠定的基础脱不开关系。即使面对凶残的敌人,面临被击溃的处境,他还是能够果敢地做出决定,可见他的心里素质的强大和过人的胆识。

我们始终认为这样能够承受生命中一切不幸与艰险并且可以战胜它们的人很令人敬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唐太祖也是这样的人。

标签: 朱温

更多文章

  • 细看枭雄朱温的另一面孔,一个没有脾气、非常恭顺的小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朱温

    在后世文人的口诛笔伐之中,后梁皇帝朱温作为一个嗜杀、昏聩、荒淫的昏君形象被后人所流传认知,而作为一个如此暴躁的昏君,《五代史阙文》里却有着这么一段有意思的记载:全昱,梁祖之兄也。既受禅,宫中开宴,惟亲王得与。因为博戏,全昱酒酣,忽起取骰子击盆迸散,大呼梁祖曰:“硃三,汝砀山一民,因天下饥荒,入黄巢作

  • 朱温有多荒唐,不仅和大臣妻子、儿媳等有染,连自己儿媳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朱温

    公元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开始称帝,建国号梁,开创了五代十国时代。可以说朱温在当时的成功是非常励志的,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打拼最终掌握大权。这在封建社会是非常少见的。按理说,出身贫寒的人当了皇帝,应该知道民间疾苦。不过朱温并不是这样,尤其是到了晚年,朱温可以说非常荒唐。他

  • 历史上的朱温作恶多端,是大唐王朝的掘墓人,最后也遭到了报应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朱温

    朱温作恶多端,是大唐王朝的掘墓人。朱温(852~912)后梁太祖。五代时期梁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07年~912年在位。朱温是宋州砀山人,小名朱三。他出身贫寒,却从小游手好闲,像是个泼皮无赖。公元877,参加了黄巢起义的队伍。起义军占领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他担任了黄巢的同州(今山西大荔)防御使。后来

  • 朱温亲手灭亡了唐朝,但是晚年因为霸占儿媳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赵玉平标签:朱温

    唐朝时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耀眼的朝代,它曾开创了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但是因为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后就开始日益衰落,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统治已经被动摇。直到朱温篡唐,直接灭亡唐朝,中国也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朱温出生在学术家庭,他的父亲祖父都是教师,所以朱温能和当地官员家族通婚。因为当时关东发生了

  • 后梁皇帝朱温做了5年皇帝,便被亲儿子杀死,世人为何拍手叫好?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漫过今生标签:朱温

    后梁皇帝朱温在907年称帝,在912年被亲儿子杀死,在位时间只有五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比较少的皇帝之一。而他之所以会被亲儿子杀死,主要是因为在立储问题上戳到了亲儿子的“痛点”。朱温死后,世人纷纷拍手叫好。毕竟像朱温这种卖主求荣、为臣不忠、荒淫无道和禽兽不如的人死了,可谓罪有应得。后梁皇帝朱温只做了5

  • 朱温认为此人可平定天下,但此人却在一场战争惨败,导致后梁衰亡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历史标签:朱温

    在历史上,很多有才能的人往往因为遇不到明主而得不到重用,最终抱憾终身。正因明主贤臣风云际会难能可贵,所以才让人赞赏不已,历代明主都不遗余力四处搜寻贤臣,比如周文王求得姜子牙而成就周朝八百年、燕昭王设下黄金台求来了乐毅帮助复仇,刘备三请诸葛亮更是留下了三顾茅庐的美谈。不过即使明主求得贤臣,结局也不总是

  • 后梁的悲剧,倘若朱温长子不死,兄弟阋墙、父子相弑或许不会发生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朱温

    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下场比较悲催,在朱温年老病重之时,太子之位始终虚悬,而朱温的儿子们此刻对这个位置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阶段,一旦朱温去世,皇位落实,那么昔日明争暗斗的兄弟,便只能俯首称臣,落败的一方,难逃死亡的厄运。在这种生死压力之下,朱温的的儿子朱友珪最终沉不住气,冒险率军攻入皇宫,命人用

  • 五代中的枭雄争霸,朱温VS李克用,到底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朱温

    如果问五代十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是谁,答案一定属于朱温和李克用这对棋逢对手的“绝代双雄”。两人曾经是相互帮助的亲密战友,但最后却变为不共戴天的死敌,相互之间你打我、我打你地斗个不停,可谁也没能把对方吃掉。这场由二人所引发的梁晋争锋的大戏,也几乎成为了五代前期的主旋律。那么,这对一生的夙敌究竟谁

  • 野心家朱温,给我们演义什么是狡兔死,走狗烹;什么是有悖人伦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朱温

    朱温,五代时期后梁创建者。907年,他威逼胁迫被他杀害的唐暄宗的儿子昭宣帝禅让皇位于他,建立梁。这下他手下的将帅们心想,想必荣华富贵指日可待。可这个人却真实的可怕,让人大跌眼镜。朱温手下大将除了葛从周和杨师厚算是善终,其他不是被他杀了就是被安排死在了战场上。前期手下两大将朱珍和李唐宾内讧,李唐宾被朱

  • 将儿媳妇抱上龙床的君王们朱温将好色做到了空前绝后?

    历史人物编辑:张甲良标签:朱温

    第一位:鲁惠公,姬姓,名弗湟。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三任君主,在鲁惠公在位的四十六年期间,励精图治,国势大振,百姓悦服。但是,晚年时期,骄奢淫逸,纵情声乐。更可恨的是,晚年,为庶长子公子息娶宋武公之女仲子。仲子至,见仲子漂亮,自纳之,并立为夫人,生子允(即鲁桓公)并立为太子。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鲁惠公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