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逆势而为的代价:朱温将皇位传给非血亲之子,最终惨遭亲儿子杀害

逆势而为的代价:朱温将皇位传给非血亲之子,最终惨遭亲儿子杀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乔鸿浡 访问量:3234 更新时间:2024/1/19 6:16:35

题/公然让儿媳侍寝的“昏君”朱温却做了一件超前时代的事:能者上位

文/一恒独步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朱温,生于公元852年12月,在公元907年的时候,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这件事就是,朱温感觉自己够得上当皇帝所需要的所有条件,并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方式,让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禅位。

(唐哀帝李柷)

无论是一番表演,还是木已成舟,朱温登基为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已是定局。

不过,朱温这位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历史记载里对他的描述简单概括为八个字:嗜血成性,极其残忍。

举个例子吧:

公元895年11月,朱温大败朱瑄,仅仅这一次战斗,朱温就斩杀了朱瑄部13000多人;更为惨烈的一次是他在青州地界俘获了10余万民众和俘虏,以同样的办法全部屠杀,尸体竟然把清河都堵住了,可见其残忍到何种程度。

(争议不断不按常理出牌的后梁皇帝朱温)

除了残暴之外,朱温更做出了违反人伦的事情,公然让几个儿媳侍寝。

朱温如果一直采取这种极端的办法,特别是这样残忍的对待敌人,以及沉醉于淫乱享乐里,那么问题来了,他手下的大将以及士兵怎么能够听从他的号令,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去为他卖命,为他建立大梁王朝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至死不渝呢?

史家是有偏好和取舍的,坏就坏在中国人自秦朝以来就形成了一个既定的思维,那就是一个王朝的覆灭,必须是最后一个皇帝荒淫无耻,残暴异常,那么才可以用水亦载舟也可以覆舟的方式来推翻,这样才符合和历史传承的轨迹。

比如,隋炀帝,隋朝被唐朝推翻正是这一套路的完美体现,隋炀帝弑君这是第一大罪状,紧接着痴迷享乐,横征暴敛,他不作死就不会死,作死过甚,自然而然推翻隋朝的黑暗统治建立大唐也就在情理之中。

(强邻环伺之下的后梁)

感觉朱温之所以不被史家待见,坏就坏在他逼迫并不是昏君暴君的唐哀帝退位,实行的禅让制。像这种样子实行的禅让制,在史学家眼中就是不行,就不能被正统所认可。

比如汉献帝禅让曹丕,就一直让史家耿耿于怀,这在《三国演义》里表现得更为突出,曹操只要和刘备,以及其他人对阵都被直呼为曹贼。

司马炎逼迫曹奂禅让,你看看最开心的是谁,最开心的竟然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作者罗贯中,是不是很搞笑。

(曹魏代汉)

就因为朱温逼迫唐哀帝逊位禅让,才导致了史家在记述历史事件时,对朱温采取的是贬大于褒。他们这样的记述,既是每一个皇帝的需要,也是史家得以混饭吃的职业标准,所以把无数的屎盆子一股脑儿的扣在朱温头上,那意思如果不把朱温写的那样坏,饭碗肯定会保不住的。

(朱温像)

当然,史家在恶意夸大朱温之坏,却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朱温是中国王朝承继帝位的历史上,第一个做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在皇帝的人选上,他的勇气和毅力的确是超越常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

(朱温传位的对象义子朱友文(剧照))

朱温自公元907年当上后梁皇帝后,他就一直思考这样一个关于一个朝代如何才能永续的问题,是像秦始皇那样,以为自己的子孙永远都是那么聪明,可以延续到万世一系,怎么可能?

还是大胆走出这一藩篱,选用品德高尚,极具智慧和才华的杰出人物当皇帝?

已经成为他当上后梁皇帝,特别是年岁渐高,过了60岁之后必须要思考的严肃问题。

要知道在唐末,一个人能平平安安的活到60岁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虽然朱温贵为皇帝,那时的医疗条件哪怕是得了阑尾炎,都有可能活活痛死。

当然,如果说朱温没有想过把皇位传给他的皇子,那谁也不相信。朱温并不是没有儿子,除了他的大儿子郴王朱友裕死的较早之外,郢王朱友珪、均王朱友贞、福王朱友璋、贺王朱友雍、建王朱友徽、康王朱友孜等等这些都属于朱温的直系血亲。

还有,朱温在多年率部征战中,对表现特别优异,又对他非常忠勇的战将,陆续收了几个义子。即博王朱友文(原名康勤)、冀王朱友谦(原名朱简)、左龙虎统军朱友恭(原名李彦威)、朱友让(原名李七郎)等,可谓是同样豪华的第二接班团队。

(后梁形势图)

朱温为何一直没有立太子,因为他在多年的观察里发现他的亲儿子里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大度沉稳干练,这让他很为遗憾。

直到有一天,朱温亲耳听到他的敌人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竟然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打败了他的大将刘知俊率领的万余精兵,朱温闻讯后,并没有为损失一万多精兵强将而伤心和愤怒。

相反,他感到自己虽然有那么多的儿子,却没有一个能像“别人家的儿子”这样勇猛,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使得朱温彻底打消了要从他的嫡亲皇子里立太子的想法。

于是他转而开始寻找合适的继承人,最终做出了一个在当时,以至于让后代皇帝们根本不敢做出的,可谓惊世骇俗的决定:选能人当皇帝,哪怕这个儿子和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

朱温看中了谁,他看中了他的义子博王朱友文。

义子博王朱友文进入了他的视野,绝不是朱温心血来潮的决定,朱友文自加入他的队伍以来,无论是彻底打垮唐朝的最后一战“凤翔之战”,还是消灭劲敌李克用的“潞州之战”,以及随同朱温亲征河北,博王朱友文运筹帷幄,沉着应战,充分体现了大将风度和卓越的指挥才能,朱温觉得把帝位传给博王朱友文自然会使后梁王朝,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

当朱温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之时,他立即召见他准备传位的对象朱友文的老婆进入皇宫。因为,当时的朱友文驻扎在开封,担任为国守边的重任。朱温把象征皇帝权力的玉玺交给朱友文的老婆,让她带上玉玺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朱友文的驻地,亲手交到他的手里后,也就是顺利登上皇位,继承后梁大统。

朱温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事情,还是走漏了风声,朱温把玉玺交给朱友文老婆的举动,恰巧被赶到皇宫,幻想着还想和朱温行云雨之欢的郢王朱友珪老婆看的一清二楚,她赶紧回家告诉自己的丈夫郢王朱友珪。

你的皇帝老儿要把皇位传给朱友文了,你怎么办?

(弑父篡位的朱友珪-剧照)

平时和朱友文就有一些过节的朱友珪,大脑开始急速飞转,如果让着小子当上皇帝,那他肯定会杀了我的,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想当皇帝的欲望和野心以及怕被人报复的心理使得朱友珪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理智。

他马上派出一支人马追赶朱友文老婆,必须从她的手里抢回玉玺。同时,已经无法克制自己当皇帝欲望的朱友珪,已经失去了理智,竟然干起了大逆不道弑君篡位的恶行,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皇。

抢回了玉玺,杀死了父皇的朱友珪感觉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了,感觉可以像真正的皇帝那样发号施令了。可是谁也没想到,朱友珪当上皇帝后,他只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一年多,还不到30岁就被杀死了,还落下遗臭万年的下场。

这里还得说到被朱友珪假传圣旨赐死的朱友文,因为愚忠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但是,他给人留下的形象,却是非常高大的。

不妨也让我们大胆猜测一下,假设他的老婆如愿来到他的驻地,向他交出父皇传给他的玉玺。然后,朱友文不用说,定当急如星火的赶回都城洛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后梁皇帝。

(后梁第一个造反的皇子朱友贞)

我想,朱友文一定会来到朱温的病榻前,聆听先皇最后一次教诲,朱温当然不会忘记对即将要当皇帝的这位义子说,一定要善待他的几个儿子,绝不可以大开杀戒,除非他们十恶不赦才可以治其死罪。

朱友文肯定会郑重表态,他当皇帝后绝不会陷入兄弟相残的局面,朱友文这么说,不是他的心态有多宽阔,而是,他懂得自己当皇帝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地方,不是嫡传子就是最大的让别人攻击的地方。

一旦朱友文继位后,肯定会小心的对待朱温的儿子,只要他们不出格,不太过分一定会容忍的。

当然,还因为,当时后梁的疆域就那么大,如果陷入内乱,将很快就会被周边虎视眈眈的各色诸侯所消灭,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强邻环伺,朱友文断然不会向皇兄们开刀的。

只是,这一切都是假设,真实的历史却是那样残酷而又血腥。为了当皇帝,为了成为地位最高的统治者,朱友珪丧失了做人的所有良知和品行,公然弑父杀君,仅此一点,朱友珪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朱温彻底打破了历代王朝依据血亲传承帝位的所谓正统,就被很多人咒骂为暴君和屠夫。那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杀了两位亲兄弟,逼迫父皇李渊退位,却为何还让人赞美其为一代明君呢。

因为区别就在这里,朱温是让唐哀帝退位的,坏了“水亦载舟亦覆舟”的规矩,特别是他不按常理出牌,竟让皇位给非血统的人来干,这已经不是坏了规矩,更是把规矩彻底打破了,如此这样,把各种屎盆子扣在朱温的头上,真的是再合适也不为过了。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两宋为何会犯同样的战略错误?这事说来话长,赵匡胤脱不了干系

纵队虽已“逝”精神永留传:比红军还早的巴西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

善谋者才可善终,氐族杨氏(仇池)政权:乱世中的长寿政权

南越国与汉朝的那些事:分分合合之后最终成为一家人

标签: 朱温

更多文章

  • 唐太宗画功臣画像挂阁表彰,可后来为什么会有朱温和三名宦官像?

    历史人物编辑:扇新说史标签:朱温

    唐太宗李世民为千古明君的楷模,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未诛杀功臣的开国君主。不但如此,他还对这些开国功臣的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贞观17年(642年)2月28日,唐太宗下令将功劳最大的24位开国功臣画像,并陈列于凌烟阁,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太宗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这24位开国功臣,对于唐王朝建

  • 实力远不如朱温的李克用,为什么敢背水一战,他可以凭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朱温

    伴随着唐朝的衰败,地方割据势力纷纷招兵买马壮大自己。后唐应运而生,建立后唐的人本是沙陀将领部首,名唤朱邪赤心。元和三年唐宪宗赐姓李,自改名国昌,而他的儿子在后唐太祖在平叛黄巢义军中由于屡立神功,被封晋王。在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后唐太祖与自己的死对头朱温初次碰面,这也拉开了此后至死也没能比出高低的战斗

  • 细看枭雄朱温的另一面孔,一个没有脾气、非常恭顺的小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朱温

    在后世文人的口诛笔伐之中,后梁皇帝朱温作为一个嗜杀、昏聩、荒淫的昏君形象被后人所流传认知,而作为一个如此暴躁的昏君,《五代史阙文》里却有着这么一段有意思的记载:全昱,梁祖之兄也。既受禅,宫中开宴,惟亲王得与。因为博戏,全昱酒酣,忽起取骰子击盆迸散,大呼梁祖曰:“硃三,汝砀山一民,因天下饥荒,入黄巢作

  • 朱温有多荒唐,不仅和大臣妻子、儿媳等有染,连自己儿媳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朱温

    公元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开始称帝,建国号梁,开创了五代十国时代。可以说朱温在当时的成功是非常励志的,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打拼最终掌握大权。这在封建社会是非常少见的。按理说,出身贫寒的人当了皇帝,应该知道民间疾苦。不过朱温并不是这样,尤其是到了晚年,朱温可以说非常荒唐。他

  • 历史上的朱温作恶多端,是大唐王朝的掘墓人,最后也遭到了报应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朱温

    朱温作恶多端,是大唐王朝的掘墓人。朱温(852~912)后梁太祖。五代时期梁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07年~912年在位。朱温是宋州砀山人,小名朱三。他出身贫寒,却从小游手好闲,像是个泼皮无赖。公元877,参加了黄巢起义的队伍。起义军占领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他担任了黄巢的同州(今山西大荔)防御使。后来

  • 朱温亲手灭亡了唐朝,但是晚年因为霸占儿媳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赵玉平标签:朱温

    唐朝时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耀眼的朝代,它曾开创了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但是因为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后就开始日益衰落,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统治已经被动摇。直到朱温篡唐,直接灭亡唐朝,中国也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朱温出生在学术家庭,他的父亲祖父都是教师,所以朱温能和当地官员家族通婚。因为当时关东发生了

  • 后梁皇帝朱温做了5年皇帝,便被亲儿子杀死,世人为何拍手叫好?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漫过今生标签:朱温

    后梁皇帝朱温在907年称帝,在912年被亲儿子杀死,在位时间只有五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比较少的皇帝之一。而他之所以会被亲儿子杀死,主要是因为在立储问题上戳到了亲儿子的“痛点”。朱温死后,世人纷纷拍手叫好。毕竟像朱温这种卖主求荣、为臣不忠、荒淫无道和禽兽不如的人死了,可谓罪有应得。后梁皇帝朱温只做了5

  • 朱温认为此人可平定天下,但此人却在一场战争惨败,导致后梁衰亡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历史标签:朱温

    在历史上,很多有才能的人往往因为遇不到明主而得不到重用,最终抱憾终身。正因明主贤臣风云际会难能可贵,所以才让人赞赏不已,历代明主都不遗余力四处搜寻贤臣,比如周文王求得姜子牙而成就周朝八百年、燕昭王设下黄金台求来了乐毅帮助复仇,刘备三请诸葛亮更是留下了三顾茅庐的美谈。不过即使明主求得贤臣,结局也不总是

  • 后梁的悲剧,倘若朱温长子不死,兄弟阋墙、父子相弑或许不会发生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朱温

    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下场比较悲催,在朱温年老病重之时,太子之位始终虚悬,而朱温的儿子们此刻对这个位置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阶段,一旦朱温去世,皇位落实,那么昔日明争暗斗的兄弟,便只能俯首称臣,落败的一方,难逃死亡的厄运。在这种生死压力之下,朱温的的儿子朱友珪最终沉不住气,冒险率军攻入皇宫,命人用

  • 五代中的枭雄争霸,朱温VS李克用,到底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朱温

    如果问五代十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是谁,答案一定属于朱温和李克用这对棋逢对手的“绝代双雄”。两人曾经是相互帮助的亲密战友,但最后却变为不共戴天的死敌,相互之间你打我、我打你地斗个不停,可谁也没能把对方吃掉。这场由二人所引发的梁晋争锋的大戏,也几乎成为了五代前期的主旋律。那么,这对一生的夙敌究竟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