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温与张全义:乱世中的君臣,为何能善始善终?

朱温与张全义:乱世中的君臣,为何能善始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武家新 访问量:4473 更新时间:2024/1/17 9:43:13

五代十国的乱世,礼崩乐坏,道义弃世。各路军阀之间彻底抛弃了礼义廉耻,尔虞我诈,丝毫没有信任可言。今天的朋友,也许就是明天捅你刀子的人,比如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杀了对自己忠心耿耿地亲密战友枢密使郭崇韬。

君臣朋友之间如何能够一往而终,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但是在乱世之中却罕见地有一对君臣能够做到从一而终,他们就是被历史描写成五毒俱全、十恶不赦的大魔头朱温,以及他的合作伙伴洛阳王张全义。他们是靠什么维持终生合作伙伴关系的呢?

乱世军阀,坐拥重镇

对于张全义这个人,很多朋友们可能并不熟悉。在唐朝末年乱世淘汰赛第一轮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诸葛爽的军阀集团,他们主要盘踞在今天河南省西部,洛阳一带。又称之为河阳节度使。

集团的首脑诸葛爽,是老资格的造反派,在庞勋起义的时候就有过出场的戏份,虽然黄巢起义摧毁了大唐王朝,可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发生在桂林的庞勋起义才是祸根。

唐亡于黄巢,而祸起于桂林。

正是因为如此,诸葛爽集团在乱世开始的时候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个集团里头有三股力量组成,第一股力量就是诸葛爽的嫡系部队,第二股力量是一个叫做李罕之的军阀,第三股力量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张全义。

后来接管诸葛爽集团指挥权的就是这个人。董事长诸葛爽出师未捷身先死,集团内部三派势力发生了火并,最先被清除出局的就是董事长的嫡系力量,然后是张李二人发生火并。从实力上来分析李罕之的实力比较强大,张全义比较偏向于行政专业。

在唐朝末年的乱世里,东都洛阳城被打得只剩下十几户人家,在后梁的时候,洛阳能够作为国家的首都,都是张全义的功劳,历史书上说他有再造洛阳之功。刚开始的时候李罕之不断向张全义要钱要粮,张全义为了麻痹他,多过分的要求都答应了,然后趁其不备一击必杀,后来李罕之因为受不了失败,就去拉外资,找了河东军阀李克用,张全义打不过,就开始了他跟朱温人生中长达三十年的合作。

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而且手上的地盘还是洛阳城这样的天下要害之地。还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双方要如何维持合作关系呢?换成你手下有这样的臣子,估计做梦都想杀了他吧?

首先是有没有合作的基础,对于梁太祖朱温来说,跟张全义之间的合作,能够避免他在经营中原的时候,受到来自西方的威胁,还能够获得来自于洛阳地区源源不断的军事支援,对于张全义来说,在乱世之中能够获得中原第一号人物的保护,可以让四战之地的洛阳免受战火的涂炭。

史记:朱全忠既得洛、孟,无西顾之忧,乃大发兵击秦宗权。

光有这一点就够了吗?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公司都知道,相互合作能够互惠互利,可是事实往往就是,双方怎么谈都谈不拢,大好的合作机会付之东流。

政治家最大的智慧:认清自己

想要维持好双方的合作关系,就一定要认真界定好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人们在作出心理定价的时候,往往都会有意无意在潜意识里,夸大自己的分量,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另外还有一种人,性格比较偏内向,出于兄弟哥们义气的原因,不好直接当面拒绝合作伙伴,这就相当于给人释放出来错误的信号,让他们误以为你底线不足,反而得寸进尺。结果往往会在骤然之间反目成仇。

如果梁太祖朱温只是把张全义当成一个奶牛,不付出相应的军事保护责任,最后张全义肯定会觉得,跟朱温这个人合作就是一笔亏本生意,他也许会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比如李克用。

同样的道理,如果张全义仅仅只是想获得保护,却不愿意给老板交保护费,那么双方肯定会大打出手。只有双方领导人同时意识到拿自己该拿的,非分之想不能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维持双方的长久关系。

李克用的失败:清醒是何等宝贵

在这方面有个反面典型就是朱温一辈子的老对手,河东军阀李克用,这个人的作风有点类似于,水浒传里头的小旋风柴进,江湖大哥仗义疏财,可是当他资助完别人后,会潜意识地把别人当成自己的手下。

比如他在林冲宋江跟武松落难的时候都帮过人家,可是最后大家都不怎么领他的情,比如说把他在刚刚给了林冲二十两银子之后,就把原来是客人的林冲当成了自己手下的演员,让他去跟洪教头比武。

李克用也是这样,他跟阿保机结拜成兄弟,结果阿保机背叛了他,他就气得要死,我们前面说过的那个李罕之,这个人说乱世中的一个独立军阀,就算本钱再小那也是带资创业的。结果他拉了人家一把之后就把他当成手上的十三太保来用,经常对他的辖区事务进行干预,结果李罕之受不了他这种过界行为,直接就把长治盆地卖给了朱温。

还有就是李克用,到死都没有放下,临死之前还给他留了一箭的幽州节度使刘仁恭,这个刘仁恭本来是在幽州争夺战里头失败的小军阀,后来投靠了李克用之后李克用对他非常优厚,还帮他抢回幽州让他当幽州节度使,结果他就继续以救命恩人的身份自居,不停给刘仁恭派政委监军。

最后引发幽州本土势力的不满。更过分的是每次他打仗的时候都无条件要求刘仁恭出兵,难道朱温救了张全义之后,张全义就应该从此以后老老实实的当人家的奶牛?你救了我,作为回报我的忠实盟友,我站在你对手的对立面难道还不是回报吗?

现在大家要一起做项目你好歹给开出价格,我要付出多少我能拿到多少,你得明明白白地给我写出来才行。再加上后来从刘仁恭的表现来看,他也不是张全义那种懂得分寸的人。双方自然闹崩。

可见在乱世中想要善始善终,双方都必须有足够的智慧才行。

标签: 张全义

更多文章

  • 韩熙载本充满雄心壮志,为何变得荒淫放荡,这一切都是被李煜所迫

    历史人物编辑:怪兽看电影标签:韩熙载

    历史上很少有以画中人为主角而广为人知的例子。五朝时期,因一幅画《夜宴图》而名扬史册的韩熙载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身为南唐正丞相却日日夜夜纵情声色的人,有许多令人费解的行为。比如他的姬妃跟他门下的食客有染,他知道了既不生气,也不阻拦。反而笑道:“不敢罢休”。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当时女性被视为私有财产,绝

  • 《韩熙载夜宴图》是假的?为什么五代的临摹,却出现了宋代的家具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韩熙载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副传世名画,它是由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所创的作品,在这幅画里面,其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唐重臣韩熙载的夜宴生活场景,作为南唐的重臣,韩熙载目睹国势衰微,想要有一番作为,但南唐上下却耽与偏安,不思进取,其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便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 故宫所藏《韩熙载夜宴图》竟是南宋画家在原本遗失时凭记忆所画?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韩熙载

    北宋画院虽不复存在,但数量众多的北宋画院画家南渡临安,进入了高宗的画院从事绘画创作。因此,高宗时期画院的绘画水平自然与徽宗时期不相上下,故《夜宴图》的创作时间就指向了南宋初年(一一二七年之后),高宗时期是唯一符合既有北宋宣和画院高水准的画家参与,又无法见到顾闳中原本这两个条件的时期。在南宋五位帝王中

  • 文艺鉴赏: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舞台艺术架构,看完涨知识!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韩熙载

    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舞台间架中国古典艺术十分重视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和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境界。中国戏曲是极其讲究意境之美的,其写意的舞台设计风格,灵活多变的时空转换特点与华丽繁迭的服装设计以及夸张浓烈的化

  •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时期最强“偷拍”成就了十大传世名画!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韩熙载

    五代时期一次间谍“偷窥”行为,成就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我们大家经常会看到关于“间谍”,“特工”,“超级卧底”等影视剧。那里的特工有很多各种高科技,在胡歌主演《伪装者》中、孙红雷主演《潜伏》中的微型照相机,在极其隐蔽的情况下,成功拍摄了资料或者截留了证据。古代时候,没有照相机这些高科技器材,那应该怎么

  • 韩熙载在夜宴上为什么那么不开心?

    历史人物编辑:小阳干饭标签:韩熙载

    说到韩熙载这个人,不得不提《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这幅画是南唐画家顾闳中绘制的一幅绢本画作,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当时顾闳中探访韩熙载与友人的家庭狂欢之后,回来根据记忆默画而成。画作由“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五段画面组成,完整地描绘了一幕宾主尽欢的夜宴场景。然而作为这场宴会主人的韩熙载

  • 韩熙载夜宴,这次酒局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清唐文化标签:韩熙载

    今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而随着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故宫博物院的小程序也开始上架,这当中作为首批展示的文物就有五代十国时的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夜宴图、夜宴图,那自然画的是纵情享乐,声色犬马的奢靡生活,可这幅画中的主人公韩熙载,却是一副愁容。顾中的画按照现在的说法被分成了

  • 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古人生活情景再现,难得一见的传世名画!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韩熙载

    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古人生活情景再现,难得一见的传世名画!01在我国传世的几大名画中,有一副画比较有意思,那就是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有关这幅画作,至今都存在着不少的争议,比如这幅画创作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在历史上很少会有人专门绘画描述一位重臣的家宴,本画的主人公韩熙载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南唐名臣

  • 韩熙载:才高当时,为何终身不相?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韩熙载

    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幅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大臣韩熙载开派对时候的现场写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韩熙载夜宴图》。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幅画的主人公韩熙载。韩熙载出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山东北海地区,生下来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年少轻狂,才兼文武。公元926年的时候,韩熙载参加了全国高考,结果毫无悬念考中了进士。

  • 从《韩熙载夜宴图》探究五代青白瓷的审美特征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韩熙载

    中国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原始制陶技术基础上,我国陶瓷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最早的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夏商时期的发展,至战国时期进入繁荣阶段,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进入成熟阶段,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是我国制瓷业最辉煌的一个时代。南北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