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简雍追随刘备起兵,为何一直得不到刘备重用

简雍追随刘备起兵,为何一直得不到刘备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肖瑶 访问量:2602 更新时间:2024/1/14 22:18:51

三国时期人物,有不少人设都被文学艺术作品甚至当今的游戏改变了。简雍,就是一例。历史上的简雍,是一位能说会道的宾客。《三国志·简雍传》中记载简雍

刘璋,刘璋乃降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简雍至少是有相当说服能力的人。而在后世对简雍的加工中,他这种能力被放大了。比如,在《三国演义》里,简雍不但能说服刘璋这样的君主,他和孙乾糜竺一起,简直成了刘备早期的说客。不管哪里需要联络,刘备通常都会派这三位前往

走一趟 ,而这三位,尤其是孙乾和简雍的作用,基本成了推进小说剧情不可缺少的媒介。许多不好推进的剧情,只要孙乾和简雍一出马,就能解决。

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简雍人设的改变就更夸张了,当然,艺术创作需要一定程度的再创造和渲染,这也无可厚非。在当代艺术中,简雍能说会道的本领之上,又加添了新的本领。比如,在一些艺术作品中,简雍不但是一位谋臣,而且往往有一些比较邪乎的能力。例如,让敌人中毒,或者让一大片敌人中毒;再如,让敌人动弹不得;有时候,还能让其他谋臣文官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这些方面看,简雍在现代艺术的再设计和再创造中,已经逐渐沾染上了一些妖气。甚至在一些比较极端的作品里,简雍往往会成为敌人的噩梦。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简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他年轻时期就追随刘备起兵,又在刘备几十年的创业史中不断帮助和辅佐刘备,还为刘备立下了一些比较可观的功绩,却始终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这一切,就要从简雍的能力和性格谈起了。简雍和刘备是同乡,都是涿郡涿县人。他们二位在年少就相识了,同时与当时帮助刘备的两位富商有关。史料记载,刘备起兵之初,因为没有钱粮兵马,当地有两位富商听说了刘备,就前去拜访他,随后非常钦佩刘备的志向,就给他钱让他招兵买马。这时候,很可能是刘备主动邀请简雍,助自己一臂之力,进而得到了简雍的应允。

随后,简雍基本成为刘备身边早期的一位说客、幕僚这样的角色。徐庶元直曾经评价简雍和孙乾,说他们只是

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 。但在刘备早期起兵的过程中,几乎不可能遇见所谓经纶济世之才,所以像简雍这样的人,自然就要承担起出谋划策的重任了。《简雍传》记载说:

简雍与孙乾等人同为从事郎中,常为谈客,往来使命 。这里介绍得很清楚。《韩非子·孤愤》载:郎中不因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郎中,为郎居中,

则君之左右之人也 。简雍是刘备的从事郎中,在当时的应该和郎中没什么区别,就是常常在刘备左右,为他的决策提一些建议,做一些参谋等工作。

这样的工作,在诸葛亮出现之前,对刘备很重要。然而,虽然重要,但简雍等人毕竟不是经纶济世之才,也无法对刘备的事业带来巨大改变。所以刘备起兵24年,直到荆州为止,基本上都没什么成就。而此时,曹操基本已经统一北方了。简雍第一个比较大的功劳,就是前文所说,说服刘璋出城。因为这个功劳,刘备拜简雍为昭德将军。这个名头听起来比较响亮,其实官位不高,也没有什么实权,基本还是做刘备的宾客和幕僚。那么,为什么简雍始终得不到重用呢,恐怕不完全因为他能力一般,与他性格关系更大。

简雍此人,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

非常傲慢 。傲慢到了连和刘备在一起谈话,简雍都是

箕踞倾倚 ,也就是穿着鞋斜躺着,非常不恭敬。刘备因为小时候就与简雍相识,简雍又一路跟着自己,所以没有不待见简雍这个举动,至少通过史书记载来看,是这样子。然而,随着刘备事业越做越大,简雍如此傲慢不羁,终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行为。因此,简雍虽然有不少功劳,又是刘备身边的老人儿,但始终得不到重用的原因就是:

过于傲慢,让人讨厌 。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简雍

更多文章

  • 刘备的发小简雍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简雍

    简雍,本来他不姓简而是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于是便改为姓简。我们都知道刘备最初身边跟着的是张飞和关羽,其实还有一个人也是很早就开始跟着刘备了,他就是简雍。简雍和刘备是同乡,他们很早就认识了,关系也不错,所以很早就跟着刘备来回奔走,属于绝对的亲信。但好像没有听过他的一些战事,这是因为他不是武将,而

  • 简雍本性不改,刘备难忘旧情,生死搭档情谊终生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简雍

    三国时的简雍,字宪和,少年时就与刘备相识相交,一直追随刘备不离不弃,为刘备鞍前马后,出谋划策,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取益州时,他不辱使命,劝益州牧刘璋投降,居功至伟,被刘备封为昭德将军。简雍这个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率性而为。他本姓耿,老家是河北涿州,就是因为家乡的方言把“耿”读作“简”,于

  • 曹操耍阴招扣留徐庶之母,孙乾建议刘备便留徐庶,刘备为何不肯?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孙乾

    从徐庶当上刘备的军师后,屡次让曹操吃瘪,曹操大怒,身边就有谋士出主意了,说徐庶这人非常孝顺,主公只要把他的母亲留下,那么徐庶自然会回到曹营,于是曹操果然派人请来了徐母,并把消息散布到刘备处,徐庶知道后果然心如刀绞,向刘备道别,这时候孙乾出主意了,他说徐庶这人对咱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果他投奔曹操,势必

  • 三国杀,中富含哲理的武将台词(孙乾篇)

    历史人物编辑:漂流向海标签:孙乾

    三国杀作为一款十年依旧存在的游戏,也诞生了许多特别有哲理意义的台词,下面听玄德一一道来!孙乾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乾是谁:孙乾(?—约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末年刘备的幕僚。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领徐州,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他最富有哲

  • 刘备集团两个被忽略的核心人物——孙乾、简雍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孙乾

    孙乾、简雍这两个名字,大家看到肯定不陌生,但是仔细想想他俩人到底干过什么事,好像不是很清楚。《三国志·蜀书》的顺序是这样的:刘焉刘璋父子、刘备刘禅父子、妃子传、诸葛亮传、关张马黄赵传、庞统法正传,接下来就是孙乾、简雍的传记了。这个顺序代表的含义就非常明确了,孙乾、简雍在刘备集团中的位置,仅次于庞统、

  • 孙皓为何把选自己当皇帝的濮阳兴、张布都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清浅之说标签:濮阳兴

    孙吴帝国皇帝孙休,病逝于公元264年,留下了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已立为太子,只有十多岁。孙休临终前,把丞相濮阳兴召到床前托孤,将太子嘱托给他。当时蜀汉帝国已经灭亡,孙吴群臣对十多岁的太子不看好,于是大家提议,希望迎立一位成年的帝室子孙继位,有利于吴朝的延续。丞相濮阳兴本无显赫的家族、名望,他是因为在孙

  • 三国杀:历史上被秦宓吊打的张温登场,高爆发武将又添一个克星!

    历史人物编辑:古今记实1标签:秦宓

    三国杀:历史上被秦宓吊打的张温登场,高爆发武将又添一个克星!三国历史源远流长,除了针尖对麦芒的沙场火拼,还有引经据典的互喷大戏。人们所熟知的辩论大赛应该只有跟诸葛亮相关的两场,分别是舌战群儒和怒斥王朗。其实除了丞相这两场震古烁今的舌战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追溯的精彩辩论。当年张松骂曹操、张松辩杨修、邓

  • 秦宓并不是什么大才,但他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从来都不含糊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秦宓

    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和荆州被夺之仇,欲要兴兵讨伐东吴,这时,蜀汉官员秦宓站了出来,他对于刘备对于东吴用兵之事,极力反对,他对刘备说道:陛下,天时不当,恐难取胜,但刘备一听,认为秦宓这是在动摇蜀汉军心,便要处死秦宓,好在丞相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保住了秦宓的性命,仅仅只是被下狱囚禁了起来。秦宓,广汉

  • 刘备要伐吴,为什么只有秦宓冒死劝阻,其他人都认为伐吴正确的?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秦宓

    刘备要伐吴,好多大臣都持反对意见,但因为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去冒死劝阻。刘备登基后,第一道诏书就是,要替二弟关羽报仇,如不报仇,就等于背弃了弟兄的盟约,决定兵发东吴,取孙权首级。虎威将军赵云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赵云的理由很充分,他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曹丕篡汉,人神共怒,应该先伐曹魏,如果去伐东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陈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陈祗

    三国时期,蜀汉有四位治理国家的能臣,被称为蜀汉四相,蜀汉四相分别是: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说是蜀汉四相,但其实仅仅诸葛亮担任丞相一职,在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再也没有任命过丞相,除了诸葛亮以外,其他三人都是以尚书令代行丞相之职。 蜀汉四相先后去世以后,陈祗逐渐受到后主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