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云、魏延、吴懿都是候选人,为何刘备选择李严作为诸葛亮副手?

赵云、魏延、吴懿都是候选人,为何刘备选择李严作为诸葛亮副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天圣 访问量:4849 更新时间:2024/1/14 20:16:03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重,而当时太子刘禅年仅17岁。刘备遗诏宣布,诸葛亮和李严为辅政大臣,诸葛亮是丞相、录尚书事,假节;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

无论从人品、能力、资历各方面来说,诸葛亮都是托孤的第一选择。但刘备为何给诸葛亮安排李严呢?其实很简单,为了辅助和牵制!一人执政,权力过于集中,缺乏辅助和牵制,而且诸葛亮在刘备死之前,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所以刘备的安排是,诸葛亮主政、李严主军事。

既然要选择一名武将,赵云、魏延吴懿都在,刘备为何偏偏选了李严呢?

首先说赵云。刘备死时,赵云在蜀汉阵营中,已经是资历最老的了,而且忠心耿耿,当时赵云的官职是翊军将军,督江州军事,离白帝城也近。怎么看赵云都比较合适,但赵云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年纪大了。

虽然史书中没有赵云出生时间的记载,但赵云是在讨黄巾之后,带领郡中义兵投靠公孙瓒,在那里结识了刘备,时间大概在191年前后。当时赵云再年轻,也应该在20岁左右,所以赵云的年龄应该和张飞相当,比刘备小不了几岁。赵云的年龄,不适合担任辅政大臣。

其次说魏延。魏延是荆州义阳人,刘备对魏延是非常器重和信任的,魏延本来只是刘备的部曲(相当于私兵),刘备取益州过程中,魏延才开始崭露头角,之后升任牙门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

刘备临死前,魏延的官职是镇北将军,汉中都督,看上去也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但魏延的问题在于,他是荆州人。诸葛亮是蜀汉阵营益州派的代表,如果两位辅政大臣都是荆州派,不利于团结东州派,所以魏延也被刘备排除了。

最后说吴懿。吴懿(叔父吴匡是何进手下大将)初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任中郎将。刘备进攻刘璋,吴懿归降刘备。刘备死时,吴懿是关中都督,他的妹妹是刘备的皇后,弟弟吴班也在朝中手握重兵。吴懿最大问题,因为他是外戚,东汉衰亡混乱的例子就在眼前,刘备是万万不可能选吴懿的。

李严的优势在哪里

第一,李严忠于刘备。李严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本是荆州名士,后来被刘表征召,在郡中做官。公元207年,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投降,荆州很多名士大儒都跟着投降了,李严却坐船跑到成都,投了刘璋,刘璋任命他为成都县令。结果刘备进攻益州时,李严主动投降了刘备,这让刘备非常高兴(不投降曹操,投刘备)。

第二,李严文武双全。李严是能领兵作战的,公元218(建安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招集队伍数万人,到达资中县。当时刘备在汉中,李严不待另外发兵,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等人,其余人都四散逃命。不久,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后逃走。

第三,李严虽是荆州人,却是东州派,而且懂律法。刘备取益州后,任命诸葛亮、扬法正伊籍刘巴和李严五人一起制定《蜀科》,后来成为了蜀汉的法律体系的基础。

赵云年龄太大,魏延是荆州派,吴懿是外戚,都不适合担任辅政大臣。而反观李严,文武双全,而且懂律法,关键他还是东州派,所以李严成了诸葛亮最合适的副手。当然,从后来李严的表现来看,刘备这次算是看走了眼……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标签: 吴懿

更多文章

  • 开玩笑?吴懿韬亲自染发双手被染黑,李雨桐生气称:可能要分手了

    历史人物编辑:闲聊历史汇标签:吴懿

    2022年11月24日深夜,网红李雨桐突然发了图文,配文生气又责怪写道:“我没办法接受男子男友…可能要分手了”。文字内容因太雷人,从而引起大家热议。分手?是开玩笑还是真?这话真的不能乱说...一直沉迷于李雨桐高甜的恋爱情中,看到这,铁粉们估计都没有缓过神来吧!自打李雨桐于11月份大方宣布恋爱后,她可

  • 董厥:被诸葛亮称颂的青年才俊,并没有尽到一个臣子的职责和本分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董厥

    公元223年,蜀主刘备病逝,临终前托孤于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受其遗命兼任益州牧,不久,诸葛亮开府治事,启用董厥等蜀汉青年才俊,诸葛亮对董厥委以重任,将其任命为丞相主簿,诸葛亮曾称颂董厥,说其是一个有才能之人,做事周密,但是这个被诸葛亮称颂的青年才俊,在诸葛亮百年之后,在内无法遏制宦官黄皓的弄政乱政

  • 刘备外出打猎,见一对男女并肩走过,简雍说:这二人要行越轨之事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简雍

    很多帝王是不喜欢纳谏的,历史上有不少“直言不讳”的大臣没落下什么好下场。人家是皇帝,向来讲究个“金口玉言”,爱听的是“主公英明”,谁愿意老是有人对自己做的决定说三道四呢?不过,皇帝也是人,说话办事也难免犯错误。这时候就到了考验臣子们“语言艺术”的时候了。怎么样,才能既起到规劝和提醒的效果,又不惹得“

  • 简雍追随刘备起兵,为何一直得不到刘备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简雍

    三国时期人物,有不少人设都被文学艺术作品甚至当今的游戏改变了。简雍,就是一例。历史上的简雍,是一位能说会道的宾客。《三国志·简雍传》中记载简雍说刘璋,刘璋乃降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简雍至少是有相当说服能力的人。而在后世对简雍的加工中,他这种能力被放大了。比如,在《三国演义》里,简雍不但能说服刘璋这

  • 刘备的发小简雍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简雍

    简雍,本来他不姓简而是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于是便改为姓简。我们都知道刘备最初身边跟着的是张飞和关羽,其实还有一个人也是很早就开始跟着刘备了,他就是简雍。简雍和刘备是同乡,他们很早就认识了,关系也不错,所以很早就跟着刘备来回奔走,属于绝对的亲信。但好像没有听过他的一些战事,这是因为他不是武将,而

  • 简雍本性不改,刘备难忘旧情,生死搭档情谊终生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简雍

    三国时的简雍,字宪和,少年时就与刘备相识相交,一直追随刘备不离不弃,为刘备鞍前马后,出谋划策,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取益州时,他不辱使命,劝益州牧刘璋投降,居功至伟,被刘备封为昭德将军。简雍这个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率性而为。他本姓耿,老家是河北涿州,就是因为家乡的方言把“耿”读作“简”,于

  • 曹操耍阴招扣留徐庶之母,孙乾建议刘备便留徐庶,刘备为何不肯?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孙乾

    从徐庶当上刘备的军师后,屡次让曹操吃瘪,曹操大怒,身边就有谋士出主意了,说徐庶这人非常孝顺,主公只要把他的母亲留下,那么徐庶自然会回到曹营,于是曹操果然派人请来了徐母,并把消息散布到刘备处,徐庶知道后果然心如刀绞,向刘备道别,这时候孙乾出主意了,他说徐庶这人对咱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果他投奔曹操,势必

  • 三国杀,中富含哲理的武将台词(孙乾篇)

    历史人物编辑:漂流向海标签:孙乾

    三国杀作为一款十年依旧存在的游戏,也诞生了许多特别有哲理意义的台词,下面听玄德一一道来!孙乾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乾是谁:孙乾(?—约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末年刘备的幕僚。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领徐州,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他最富有哲

  • 刘备集团两个被忽略的核心人物——孙乾、简雍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孙乾

    孙乾、简雍这两个名字,大家看到肯定不陌生,但是仔细想想他俩人到底干过什么事,好像不是很清楚。《三国志·蜀书》的顺序是这样的:刘焉刘璋父子、刘备刘禅父子、妃子传、诸葛亮传、关张马黄赵传、庞统法正传,接下来就是孙乾、简雍的传记了。这个顺序代表的含义就非常明确了,孙乾、简雍在刘备集团中的位置,仅次于庞统、

  • 孙皓为何把选自己当皇帝的濮阳兴、张布都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清浅之说标签:濮阳兴

    孙吴帝国皇帝孙休,病逝于公元264年,留下了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已立为太子,只有十多岁。孙休临终前,把丞相濮阳兴召到床前托孤,将太子嘱托给他。当时蜀汉帝国已经灭亡,孙吴群臣对十多岁的太子不看好,于是大家提议,希望迎立一位成年的帝室子孙继位,有利于吴朝的延续。丞相濮阳兴本无显赫的家族、名望,他是因为在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