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挟天子”的幕后功臣——董昭!

曹操“挟天子”的幕后功臣——董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阅微文史堂 访问量:1105 更新时间:2023/12/23 22:26:01

诸葛亮在隆中对曾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历来提起曹操挟天子,都会认为是荀彧、程昱等人的建议,甚至最早毛玠也对给曹操谋划过“奉天子以令不臣”,而往往忽视一个人的功劳,那就是董昭

有句话叫做英雄所见略同,一些战略眼光超前的智能之士,总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天下大势。毛玠当年向曹操建议“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这个建议可以说是非常有眼光。而袁绍帐下重要谋士沮授,在公元195年也曾对袁绍提出“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惜袁绍没有采纳。

那么曹操是如何把汉献帝迎入许县的呢?其中的过程堪称曲折:

自董卓入京,汉献帝被裹挟至长安,董卓死,李傕郭汜继续控制汉献帝。直到195年,李傕郭汜内斗,长安大乱,汉献帝趁机东归,到达安邑。建安元年(196年),时任兖州牧的曹操在许县平定了黄巾军。彼时的曹操刚刚经历了和吕布兖州争夺战,逐步扫清附近的黄巾余孽,稍稍安定之下,曹操准备迎接天子。

当时曹操集团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多数人反对,只有荀彧、程昱坚持奉迎天子。于是曹操派曹洪带兵西迎天子,结果受到董承和袁术部将苌奴的阻止,没有见到汉献帝。汉献帝能够逃出洛阳,董承、杨奉、韩暹等人是立下了功劳的,当时的汉献帝还是香饽饽,谁都想控制在手里,所以董承才会阻挠曹洪。

这时候就轮到我们今天要说的董昭上场了。董昭最早在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于是董昭要求去觐见汉献帝,借机脱离袁绍,半路上却被张杨留在了河内。当时曹操想借道去朝见汉献帝,张杨起初不肯,董昭当时看出占据兖州的曹操有英雄之志,是个值得投靠的人,所以他就劝说张杨和曹操结好。

张杨这才向朝廷通报曹操的情况,又上表荐举。董昭又替曹操写信给长安的各个将领如李傕、郭汜等人,根据他们的地位轻重不同分别表示殷勤友好。张杨也派遣使臣去见曹操。曹操赠给张杨犬马金帛,这样曹操才能和汉献帝联系上。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东归,到达安邑。董昭随张杨前往迎接,被拜为议郎。

公元196年,在杨奉、董承等人的努力下,汉献帝刘协最终平安回到洛阳,但随后保皇党之间却又爆发了矛盾,董昭趁机假借曹操之名,给洛阳军事实力最为强盛的杨奉写了一封信,信中先将杨奉的“丰功伟业”夸赞了一番,然后称“我”曹操愿意给你杨奉作为外援,内外联合,天下无敌。

杨奉接到信后十分喜悦,对各位将军说:“兖州的军队驻扎许县,近在眼前,他们有兵有粮,国家应当依靠仰仗他们。”于是众人一同上表荐举太祖为镇东将军,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为费亭侯,董昭调任符节令。在董昭的努力下,杨奉给曹操加官进爵,曹操也因此得以顺利带兵进入洛阳,董昭也终于和曹操有了见面的机会。

曹操觐见汉献帝,带着董昭,二人坐在一起。曹操问:“如今我来这里,应当采取什么计策?”董昭说:“将军起义兵,诛杀暴乱之徒,入京朝拜天子,辅佐王室,这是可以媲美春秋诸侯五霸的功绩。但下面的各个将领,人心各异,未必肯服从您。现今您留在这里匡弼天子,情势对您不利,只有转移圣驾到许县了。”

曹操说:“这正是我的本意。但杨奉离得很近,就在梁县,听说他的队伍精良,应该怎么办?”董昭说:“杨奉没有外援,我之前已经以你的名义结好他。只要我们时常派遗使者送上优厚的馈赠,以便安定他的心意。就说‘京城缺乏粮食,想将圣驾暂时移至鲁阳,鲁阳离许县较近,转相运输较为容易,就可以没有粮食严重缺乏的忧虑了’。杨奉为人勇猛而缺少思虑,一定不会怀疑我们!”

曹操说:“好。”立即派遣使者到了杨奉那里,稳住杨奉,然后即将汉献帝迁移到许县。杨奉感到不满,与韩暹等到定陵劫掠骚扰。曹操表面上不予回应,秘密地攻击杨奉的梁县军营,降的降、杀的杀,即时平定。杨奉、韩暹失去兵众,向东投降袁术。此后,汉献帝牢牢地控制在了曹操手中!

在政治策略上,毛玠、荀彧、程昱等人都建议曹操奉迎汉献帝,但在实际操作上,是董昭率先让曹操和汉天子取得了联系,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迈出了第一步,而这一步在进行的时候,董昭还处于张杨麾下,不隶属于曹操。后来曹操顺利把汉献帝转移到许县,全是在董昭的谋划下,所以说董昭是曹操“挟天子”的幕后功臣!

参考:《三国志》

标签: 董昭

更多文章

  • 是不是董昭首先向曹操提议,将朝廷迁都至许县?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董昭

    说“向曹操第一个建议将汉献帝迁徙至许都的人是董昭”,明显是没看《荀彧传》。《三国志·荀彧传》:建安元年(196年),太祖击破黄巾。汉献帝自河东还雒阳。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雒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荀)彧劝太祖曰:“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 “汉室再乱于贾诩,终于董昭”,这两个人物对汉末历史有何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董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实际上它对地方的影响相当有限,但毕竟还是有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也成为各个军阀争抢的香饽饽,最后被曹操夺取在手中。东汉朝廷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磨难,其中有两个人物对它的影响极大,可以说是:以乱始,以篡终。一个人彻底打碎东汉朝廷复兴的希望,一个人帮助曹操接触

  • 病关索杨雄到底病在哪儿?潘巧云那么漂亮他为啥总不回家?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关索

    病关索杨雄只不过是蓟州押狱兼行刑刽子手,官不大,管的人也不多,为什么一个月有二十多天呆在单位不回家呢,难道真是工作狂吗?细说原因,问题还是出在他那漂亮老婆潘巧云身上。潘巧云长得是如花似玉,在蓟州也可算是数一数二的美女的。潘巧云第一次婚姻是嫁给王押司。这个王押司人物如何,书中没有仔细介绍。不过,这个王

  • 三国民间故事:关羽之子关索千里认父

    历史人物编辑:小徐视角标签:关索

    张飞指着一个小将说是关羽之子。众将大惊失色,齐刷刷望向关羽。关羽又羞又恼,矢口否认:胡说八道!关某只有关平一子而已!张飞却一本正经地说:“哥哥,小弟可没胡说!这小子真是你儿子,名唤‘关索’!哥哥可还记得18年前的事情?”关羽一脸痛苦,回想起18年前,他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立誓匡扶汉室。当时,刘备只

  • 病关索杨雄、病尉迟孙立、病大虫薛永,“病”字究竟何意?

    历史人物编辑:子沫的生活标签:关索

    《浅说水浒》第520期(文/焦目)在水浒中,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宋徽宗号称道君皇帝,李师师也叫花魁娘子,武大郎绰号三寸丁谷树皮,连打猎的李吉,也有个“摽兔”的绰号。书中提到过许多泼皮,也都有绰号,诸如汴梁城里的没毛大虫牛二,大相国寺的过街老鼠张三、青草蛇李四,扬子江上有截江鬼张旺,油里鳅孙五等。至于宋

  • 景致记录:历史上,到过贵州关岭的名人,有诸葛亮、关索、徐霞客

    历史人物编辑:景致记录标签:关索

    前一篇旅游文写道,在贵州关岭,徐霞客侧身向下俯瞰滴水滩瀑布,不免神魄惊然。贵州关岭,除了瀑布,是否还有别的风景呢?(公元1638年)四月二十三,挑夫告诉徐霞客:“前面有个望水亭,可以休息。”望水亭在对面山崖上,徐霞客一行人从滴水滩瀑布侧边,往西南下方走,再越过峡底,往南上山,共走了一里多路,登上西面

  • 关羽的儿子关索,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平行宇宙的三国了解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谈地理话历史标签:关索

    多年前新版三国演义上映的时候,居然有些小孩子说,太好了,终于有人把日本如此经典的游戏,改编成电视剧了。说这话的人简直让人啼笑皆非,三国的故事本就是中国的,怎么变成日本的游戏了呢,除了说明这个人历史知识严重欠缺之外,说明日本人对三国的那段历史可真的是非常痴迷。三国的时期,是中国历史最出名的一段时间,几

  • 《五虎定三国》征辽东曹操殒命 入金殿华歆弑君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聊体育标签:华歆

    且说辽东公孙渊,雄长一方,己历三世。因魏国西征东讨,疲于应命,而北方空虚,遂有兼并幽冀,问鼎中原之志。联合乌桓、鲜卑,起兵七万,以大将卑衍为先锋。乌桓忙牙长、鲜卑轲比能亦各引兵三万助战。幽州刺史毌丘俭出城拒敌,战于界桥,鲜卑轲比能使一柄长锤,骁悍无敌,往来冲突,众将无人敢撄其锋,毌丘俭撤回蓟城坚守,

  • 华歆是刘备的师叔,品德高尚清正廉洁,却被黑得挺惨!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华歆

    《世说新语》中华歆因贪财,羡慕权贵,被管宁割席断交;因带兵入宫收系伏后,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描写成为一个趋炎附势,助纣为虐的小人。其实历史上的华歆品德高尚,清正廉洁,没那么不堪。《世说新语》——华歆贪财,羡慕权贵华歆的黑材料首次出现其实是在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里面,我们中学时代都学过“管宁割

  • 钱穆为何说管宁是三国第一人?因为曹操、诸葛亮都是局中人!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管宁

    谁才是三国第一人?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来个调查问卷或者投票,诸葛亮、曹操、刘备肯定都是其中的人选。但是在明末大儒王夫之,近代史学大家钱穆看来,管宁才是三国第一人!管宁,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我们中学时代学过《世说新语》里的一个管宁和华歆的小故事——割席断交(管宁割席)。管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