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与诸葛亮先敌后友,被叛军送到东吴又被捞回,聊一聊张裔这个人物

与诸葛亮先敌后友,被叛军送到东吴又被捞回,聊一聊张裔这个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飞卿 访问量:1249 更新时间:2024/1/20 17:18:29

蜀汉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三国时期的"主角",至少民间文学形象中是这样的。不过蜀汉或者说刘备集团的一些人物的知名度可能并不高,大概只有"卧龙"、"凤雏"、"五虎上将"这样的人物更鲜明一些。下面小编介绍一个知名度不算太高,但在当时却比较重要的蜀汉人物——张裔。他被评价为西蜀的钟繇,曾作为诸葛亮的对手,后来又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和亲密的"石交"。

张裔的概述与许靖的评语

张裔是益州蜀郡成都人,按《华阳国志·蜀志》中的记载,成都中有"柳、杜、张、赵、郭、杨"几个大姓豪族,张裔可能是出身成都大户。张裔少攻经史,研究《春秋公羊传》、《史记》、《汉书》等典籍。张裔可能出身世家望族,有文化经学上的造诣,又在益州政权的政治中心(刘焉将益州治所从绵竹迁徙到成都),他的仕途是不用愁的。

最关键的还有名士许靖的评点。许靖本来是豫州汝南人,他和许劭一起主持"月旦评",就是每个月评点乡里人物。许劭就是给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语的人,许靖也有臧否人物之能,掌握相当的话语权。在东汉末年时期的社会背景下,拥有话语权的名士的评点,对一个人的仕途发展非常重要。

许靖先避难豫州、扬州、交州,最后收到刘璋的拉拢进入益州,作为蜀郡太守,比较重要的一个位置。其实许靖的有些行为容易遭到鄙视,比如刘备围攻成都的时候,许靖就打算翻墙投降但被发现,非常没有气节。不过尽管如此,刘备仍然要忍着恶心任命许靖为长史、太傅,许靖的外侄孙陈祗还成为蜀汉后期的尚书令,可见许靖这样一个名士的影响力。

说了这么多许靖,主要是想说明名士评语的分量。张裔就受到过许靖的评点:"幹理敏捷,是中夏锺元常之伦也",将张裔比作钟繇,这应该是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对张裔的仕途相信也是比较重要的助力。张裔入仕是在刘璋统治益州时期,被举为孝廉,出为鱼复长;后来又回到成都成为益州从事,领益州帐下司马。这是在刘备消灭刘璋之前的张裔的履历。

张裔与诸葛亮的恩怨情仇

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刘备受到刘璋的邀请进入益州,暂时驻军在葭萌收买人心;在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刘备与张松的阴谋暴露,刘备倒戈进攻刘璋,同时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也从荆州进入益州,张飞攻克江州这个水道交通枢纽之后,诸葛亮、张飞、赵云分兵行动。张裔与诸葛亮的第一次接触,就在这个时期。

张飞北上收服巴西郡;赵云一路进攻江阳、犍为等地;诸葛亮进攻德阳。诸葛亮的对手就是张裔,他受到刘璋的安排驻守在德阳陌下。后来诸葛亮有一封《与张裔书》,中间就提到德阳的战事,张裔的军营已经受到损坏,但是还是成功抵挡住诸葛亮的进攻。直到张飞取得巴西郡后协助诸葛亮一同进攻德阳,张裔才战败回到成都。

刘备集团连战连捷围攻成都,刘璋看见事不可为决定投降,派遣张裔作为使者见刘备,得到"礼其君(刘璋)而安其人(蜀中人士)"的承诺后,刘璋才打开城门。张裔加入刘备集团,先后做过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负责农业、军事之器具),而后被任命为益州太守。

这个益州并非整个益州,是南中地区的一个郡。南中地区的叛乱比较严重,益州郡已经出现端倪。益州太守正昂被杀,渠帅雍闿(孟获的旧主,雍闿死后才轮到孟获成为首领)暗中联合孙权,不服从刘备的统治。张裔到益州之后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不过他比正昂强一些,毕竟没有被杀,而是被雍闿送到东吴交给孙权处置。

孙权也没有把张裔当一回事,张裔在东吴流亡三年,直到蜀汉建兴元年(即公元223年),蜀汉与东吴关系缓和,诸葛亮令邓芝出使东吴,就吩咐邓芝把张裔从孙权手中捞回来。孙权原先忽视张裔,临别之前的一番对话才看出张裔的才干,想要追回张裔,但是张裔已经进入蜀汉境内。

张裔回到蜀汉就进入丞相府,先成为丞相参军,领益州治中从事;后来成为留府长史。从这些职位来看,张裔应该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我们看诸葛亮去世后的继承人蒋琬和自以为继承人的杨仪,身份都是丞相长史。在张裔做长史的时候,蒋琬的身份是参军,直到建兴八年(即公元230年),张裔去世后,蒋琬才代替了张裔的位置。

张裔的非议

张裔作为丞相长史,属于蜀汉权力中枢上的重要人物;他与诸葛亮的关系也很亲密,诸葛亮在《与张裔书》中将自己与张裔比作"古之石交"、"举雠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不过史料中对张裔也有不小的非议。张裔这个人物似乎有些小器,而且不甚公正。

张裔与杨洪是好友,杨洪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这里就不详细介绍。张裔被流放到东吴的时候,杨洪做蜀郡太守。张裔的儿子张郁做郡吏,因为一些过错被杨洪责罚,没有被杨洪特殊照顾。因为这样一件事,张裔与杨洪的关系出现裂痕。诸葛亮想用张裔为留府长史,询问杨洪的意见,杨洪回答张裔才能足以胜任但是性情上并不公正,建议诸葛亮以向朗为留府长史,让张裔暂时跟随诸葛亮左右。

杨洪给张裔使绊子,时人或认为杨洪自己觊觎长史的位置,或认为杨洪担心张裔官居要津后针对自己,没有想到张裔身上。后来张裔又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影响到工作,《与张裔书》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诸葛亮大打感情牌,来调解张裔与岑述的矛盾。张裔与杨洪、岑述都有矛盾,人缘极差,就像魏延在蜀汉一样,问题当然出在张裔身上。杨洪也因此洗脱自己故意贬低张裔的嫌疑。

总而言之,张裔的形象还算是比较鲜明,才干出众,爱憎分明,不算圣贤君子,但也不至于到法正那样睚眦必报的程度,没有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相反张裔对待刘璋、刘备也算忠心可嘉,在"益州之战"中坚持抵抗诸葛亮、张飞,没有向吴懿、李严、费观、李恢、许靖那样倒戈投降,出使刘备时为刘璋争取生存空间;被流放东吴三年"流徙伏匿",还是坚持回到蜀汉。还算是留给后人一个正面的历史形象吧。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

标签: 张裔

更多文章

  • 阎维文主动拥抱老哥,却无视杨洪基,一场聚会暴露他们微妙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最爱喵小喵标签:杨洪

    老艺人北京聚会看点十足,阎维文示好老哥,杨洪基被冷落——引言。#老哥#一群老艺术家在北京的聚会,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艺术家都来了,像阎维文、老哥、杨洪基、付笛生、任静、谷建芬等。这场聚会挺有意思的,其中最有看点的,便是阎维文、老哥、杨洪基三人之间诡异的氛围,和微妙的联系。一身西

  • “假活佛”杨洪臣:疯狂敛财骗色,名下12套房,精神控制女弟子

    历史人物编辑:金城观史知今标签:杨洪

    2016年6月的一天,郑易(化名)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深圳市福田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他不顾满头大汗,径直走到了举报处,带着怨恨的情绪说:“你好,我要举报扎西桑吉上师。”工作人员一边询问着他怎么回事,一边快速敲击着键盘进行查询,但是电脑上显示的结果却让他惊了一下。随后疑惑地说道:“先生,你是不是举报错了?系

  • 京圈老艺人大聚会,84岁李双江被美女牵手进场,阎维文斜视杨洪基

    历史人物编辑:方舟先生标签:杨洪

    4月7日,有摄影博主晒出一段众多艺术家齐聚北京,现身音乐协会相关活动的现场视频。画面中出现的人物,大都是我们熟知的。当天的活动是在建筑大厅内举行的,场景布置一般,不过参与者十分众多,彼此看到老友,都彼此问候,气氛十分和谐。65岁的阎维文是我国知名的男高音歌唱演员,他的座位安排到了最前排,足以见证他在

  • 程志遗体告别仪式,遵循遗愿丧事从简,杨洪基李双江到场送别

    历史人物编辑:娱我有约标签:杨洪

    4月2日上午9时,知名歌唱家程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告别厅举行,3月30日,程志生前所在的东城退休干部休养所特意对外发布讣告,表示因为尊重程志的生前遗愿和家属意愿,所以丧礼后事一切从简,其家中也不设置灵堂。当天,不少程志的亲友和同行伙伴亲赴现场送其最后一程,从参与吊唁的网友分享的

  • 诸葛亮欲写信给叛将孟达,费诗反对:这小子反复无常,不值得写信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费诗

    公元225年,蜀汉诸葛亮想要写信给叛将孟达互通消息,但是这个想法当庭就遭到了蜀汉大臣费诗的坚决反对,费诗据理力争地说道:孟达,这小子,昔日背叛刘璋,后来又背叛我主刘备,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不值得丞相写信给他,诸葛亮听后沉默不语!费诗,南安县人,本是益州牧刘璋的下属,担任绵竹县县令。公元212年,刘备

  • 北京大学教授沈尹默,中楷书法端庄俊美,瘦劲笔挺,被说是钢笔字

    历史人物编辑:远方诗书阁标签:尹默

    北京大学教授沈尹默,中楷书法端庄俊美,瘦劲笔挺,被说是钢笔字!北京大学教授沈尹默,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他的书法对于中国近现代的书坛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之前所看到的四大名著的封书名多是出自他的手笔。在书法方面,沈尹默以楷书为佳,在当时甚至是楷书之中位列前三的楷书高手,令人佩服。文中给

  •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尹默

    沈尹默当陈独秀和沈尹默初次见面时,陈独秀便毫不客气地对沈尹默说:你的字“俗气在骨”。一个陌生的面孔,毫不留情的指责,让沈尹默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而这样刺耳的评价,对于致力于书法研究且已小有成就的沈尹默来说,也不可谓打击不大。沈尹默少年时期便从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入门,开始练习楷体。随着日积月累的刻苦练

  • 郭沫若沈尹默为一中学题校名,谁的水平高,你看出来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尹默

    引言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醉后赠张九旭》名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能有不错的名气,那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能得到不少的帮助。比如有着画圣之称的吴道子,从人生履历的角度来看,他的人生过得并不顺利,完全比不上其他的一些知

  • 面对沈尹默书法,为何田蕴章、崔寒柏的评价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遗憾失去你标签:尹默

    沈尹默是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其书法在民国初年就声名卓著,与于右任合称“南沈北于”,当时于右任是北碑的杰出代表,沈尹默则有“帖学第一人”之盛誉。过去的人们都尊称沈尹默为

  • 沈尹默书法中有没有“俗”?他形成个人书法风格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尹默

    沈伊默的书法当然有俗的成分,任何书家在书法学习实践过程中,都有从俗到雅的转化过程。在我看来,沈尹默先生在书法艺术上虽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赢得了很多的赞誉,但其书法始终未脱“俗气”二字,始终走不出对二王等古代经典书法的简单模仿。为什么我要把对古代经典的简单模仿称为“俗”呢?古代书法家,通过努力吸收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