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付寒寒 访问量:418 更新时间:2024/2/14 22:08:08

"亡走匈奴。其与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韩王信彼时投靠了冒顿单于,并且不断的在边境惹出事端。初定天下的高祖皇帝刘邦,决议御驾亲征。

在他看来,当年秦始皇都能打的匈奴溃不成军,几十年不敢南下牧马,自己定能将其一举击溃,成就千古功业。不过,领兵作战本来就充满着变数,而此时的刘邦,踌躇满志,信心满满,轻敌那是在所难免。

(一)、君王被围险些亡,陈平用计巧救皇

"匈奴仗左右贤王将万馀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于离石,破之。"刚开始的时候,战事异常顺利,汉军打的匈奴节节败退。

此时的刘邦,更是觉得匈奴不过如此。但他们已经在楼烦集结重兵,准备与汉军决一死战。而匈奴有能力将刘邦困于白登,却为何没有像后世异族那样问鼎中原呢?

1.轻敌冒进遭困顿,缺衣少食无奈何

"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闻冒顿居代谷,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胜利往往会冲昏人的头脑,刘季并非圣贤,也是如此。他听闻冒顿单于在代谷,所以想着趁胜追击,擒贼擒王。不过,他不知道这其实是匈奴的一出假戏。

等到刘邦到了白登,站在山上向下俯瞰之时,却发现自己早就被匈奴人围了起来。高祖皇帝是轻装前进,他只带了一小股部队,而且也没有多少粮草,大军还在后面,一时很难赶到。而冒顿单于号称有四十万精兵,把刘邦围了个水泄不通。

彼时天气寒冷,又下起了大雾,刘邦决议破釜沉舟,冲出包围。双方经历过几次的较量,难分胜负。而冒顿单于此时决定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也不主动攻击,就做好防御,让在白登的刘邦活活的饿死。反正里边缺衣少食,等到他们撑不住了自然也就完了。

汉军在白登困了七天七夜,眼看着仅有的粮食就要耗尽。而善于观察的陈丞相发现,冒顿单于对他的阏氏很是疼爱,走到哪里,领到哪里。

2.奉画借得枕边风,大汉天子乃还行

"上出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刘邦根据陈平的建议,送了一幅美人图和若干的金银财宝给阏氏。意思就是反正已经走投无路了,肯定会向冒顿单于示好。这次是送的"假美人",下次可就要送真的了。

阏氏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于是匈奴大军撤去,放刘邦班师回朝。当然,冒顿单于绝不可能单纯的因为阏氏求情,而放走刘邦。

其实,他是不想和汉朝闹得太僵,即使杀了刘邦,自己得到的好处也不多。不过,他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直接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就像西晋的匈奴一样,直接俘虏皇帝,制造永嘉之乱。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如果当真那样,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就会提前来临。那么,冒顿单于为何没有趁虚而入呢?

(二)、心有余,而力不足

"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冒顿单于心狠手辣,他的上位伴随着血腥与屠戮,就连自己的亲生父亲,他都敢杀,还有什么事情是其做不出来的。不过此人并非有勇无谋之辈,否则他也不能克东胡,吞月氏,侵楼烦,北拒丁零等国。

1.被围非主力,进军亦益难

"冒顿虽强,终以阏氏解白登之围"。像冒顿单于这样杀父弑君,惨无人性之徒,不可能只是因为宠爱一个女人,就放弃国家大计。他之所以愿意听从阏氏之言,是因为那番话不无道理。即使把刘邦给困死,又能如何。

自那开始,两国便有了不共戴天之仇,再也不可能重修于好。那么互市之事,自然也是无以为继。匈奴久居草原,物资贫瘠,他们靠的就是以战养战,而不能用兵之时,便用牛羊制品,换取所需的物资。如果把刘邦给杀了,就等于断绝了自己的后路。

没有攻击中原是因为匈奴本就是游牧民族,他们常年生活在草原之上。而中原大都是农耕民族,且十分排外,以自己的力量能不能彻底的拿下都是未知数,而拿下以后,想要维护长治久安,肯定是愈发艰难。

所以,对于冒顿单于来说,即使攻下了中原,也如同累赘一般。那时候就不能再肆意的打家劫舍,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维稳,何况,匈奴的人数本就不多,想要同化汉人,得到其认可十分困难。

2.根基不稳,怎敢冒然行进

冒顿单于吞并了很多的国家,他无法保证每个人都对自己忠心耿耿。他要想入主中原,先要消灭掉汉军北伐的主力,再进入关隘重重的中原,这一路肯定会碰到很多的阻力。如果东胡或者丁零趁着此时兴起叛乱,那匈奴的后院就起了火,到时退也不是,进也不是。

在白登之围以后,匈奴之所以能够压制汉朝六十余年,不过是因为大汉想要尽快的发展经济,汉朝初立之时,经历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战,又经历了伐无道,诛暴秦,还有楚汉之争,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而冒顿单于,就是趁着中原战乱起的家。

他不会不知道中原彼时的情况。如果打下了中原,那么得到的不过是断壁残垣。而他身为最高统治者,还要担负起振兴经济的责任,对于冒顿而言,得不偿失。

因为他就不是一个愿意老老实实的坐在皇宫中指点江山的君王,他内心有着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所以,中原对他而言,一点都不适合。只要利用游击战术,不停的袭扰边疆,那么就能够从汉朝手中,拿到好处,何苦还要费尽心机的去征战杀伐。

而且,他对于拿下中原,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也没有信心,去治理好那片异族人生活的土地。

(三)、实力悬殊,高祖被围不过一时疏忽

"且以汉祖英雄,犹输货于冒顿;神武略,尚称臣于可汗"。能够得到汉朝的屈服,对于冒顿单于而言,是最好的结局。他既不用费心竭力的攻打,又能够得到想要的东西。即使后来致信羞辱吕后,他们也仍然是"笑脸相迎"。

1.劫掠式作战,难以承受失败

冒顿单于和西晋的匈奴刘家不一样,后者是在中原耕耘多年,熟悉当地的气候环境,风土人情,而且西晋也正值危机存亡之秋。洛阳武库大火,烧毁了晋军的武器;七王之乱,摧毁了那个王朝的根基。不论是元朝主中原,还是清人入关,中原王朝都已经岌岌可危。

而西汉当时刚刚建立,刘邦的手下将星云集,谋士如云,即使他去世了,国家还能够正常发展。即使杀了刘邦,也是徒劳无功,进了中原也不能保证可以一举摧毁汉朝。后来的皇太极,曾经率军自喜峰口南下,一路打到了济南府,却立刻退回关外。

因为他知道,如果在中原,人家的援军赶到,自己又孤立无援,那么很可能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冒顿单于也一样害怕失败,如果兵败中原,那么自己辛苦几十年建立的功绩,都将毁于一旦。后来的苻坚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没听王猛的话,急着进攻东晋,结果淝水之战惨败,而那些原先跟随他的其他民族之人,都趁机自立。冒顿单于就是害怕自己一败,原先打下的江山会四分五裂。

2.不打无把握之战

蔡东藩认为"冒顿能出奇制胜,而卒不免为妇人女子所愚,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其实,冒顿没有入中原,并不是因为听从妇人之言。从阏氏说的"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这番话中,不难得知,匈奴无法长期霸占着汉地已经成为共识。

而他们能够围困刘邦,不过是因为刘邦轻敌大意,急于求成。在此之前,汉军已经数次打败匈奴军队,让他们吃尽了苦头。那还是匈奴本土作战,如若长途奔袭中原,肯定会遇到比着多的多的阻力,他们没有信心能够一举称雄。

"单于新破月氏,乘胜,不可击。且得匈奴地,泽卤,非可居也"。草原人逐水草而居,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低下,冒顿单于领导的匈奴,根本没有什么国力可言。他承受不起大败,故而不敢孤军深入。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人认为冒顿单于没有杀刘邦,打中原,完全是碍于阏氏的劝阻。可这么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怎么会因为妇人之言就把江山社稷置之不顾。他肯定是有着自己的考量,不打,就是因为打不过。

结语:

"以汉高灭秦、项之威,而匈奴项领,受围平城"。在白登城遭围,的确是刘邦难以洗刷掉的耻辱。不过好在人家将其放了回去,其实如若冒顿一意孤行,执意要先杀刘邦,而后入中原,那么胜负也犹未可知。

毕竟,刘邦一死,群龙无首,内部肯定会出现动荡。此时的冒顿单于再顺势南下,也有一定的可能占领中原。

标签: 冒顿

更多文章

  • 一封普通情书,险些成为战争导火索,吕后如何破解冒顿设下的危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冒顿

    在史书中曾经记载着一件事,那就是在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匈奴的冒顿单于给守寡的吕后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让整个汉朝,从吕后以下的所有人,都感觉遭受了奇耻大辱。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封求爱的信。这封信的具体内容在《汉书匈奴传》中有所记载,内容如下: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

  • 匈奴冒顿单于为何没在楚汉相争时来逐鹿中原?现在来看真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冒顿

    一、汉朝刚建立之初,刘邦也曾想过学习秦始皇“北击匈奴千于里”,但没想到匈奴单于要比刘邦聪明,特意给刘邦设了个陷阱。用数十万大军将刘邦的大军团团围住,历史上被称之为“白登之围”。刘邦被围困之后缺粮缺水缺草,虽然双方交战的时候各有胜负,但毕竟刘邦属于被包围的状态,若是长久耗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刘邦

  • 老年冒顿用智慧对峙刘恒,用武力占领西域,忙里偷闲还为天山命名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冒顿

    刘邦驾崩,冒顿写信给吕后进行了一番羞怒,本想用激将法使其主动发起战争,怎料吕后忍辱负重又送美女又送财宝,弄得冒顿都不好意思了,于是只好继续保持与汉朝微妙的和亲状态,虽然边塞不时还会有小冲突,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宁静一时,不能宁静一世,十几年后,汉朝与匈奴再次将兵戎相见。当初吕后把持朝政,吕氏诸王得以

  • 冒顿单于到底有多厉害?通过他练兵,可以知道这个人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冒顿

    匈奴这个民族一直活跃在汉民族西北这一代,主要以今天的陕甘地区为主。匈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时,那时他们的名字叫做犬戎。犬戎兴起于周幽王时期,当时昏庸的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曾经三番五次的调戏诸侯王,诸侯王一看天子点燃了烽火台上的烽烟,猜想肯定是有外族侵犯了。于是各地的诸侯王开始率兵来救援。等这些

  • 白登山之围,冒顿明明可以杀了刘邦灭了汉朝,为什么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趣说人标签:冒顿

    “放弃白登、放过刘邦”,表面上看,冒顿单于是听了老婆的话,实际上,冒顿就是顺坡下驴,见好就收。你千万不要低估了冒顿单于,这人是匈奴历史上,最为出众的人物,分寸拿捏,让人叹为观止!1、冒顿单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先看一下冒顿(mòdú)单于(chányú)的档案。出生年月:不详!死去时间:公元前174

  • 刘邦曾经领兵北抗匈奴,被冒顿围在白登城,最终为何能够脱险?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冒顿

    匈奴的冒顿南下进攻汉王朝,刘邦亲自带兵迎敌,但是因为轻敌冒进最终被冒顿的部队围在了白登城内,即使如此冒顿也没有能够用手上的部队攻下这座城,更不要说俘虏和杀死刘邦了。主要是当时的环境所影响,因为在汉代还有没有发明后世的马镫,所以当时的匈奴骑兵只能在马上进行骑射作战,而不能长时间在马上和人交战,因为重心

  • 刘邦驾崩,冒顿单于写信公然调戏吕后,吕后:我年老色衰陪不了你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冒顿

    匈奴现在看来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但在历史上,他和中原的江山其实属于两个国家,匈奴崛起于战国末期,在秦朝末年更是兴盛一时,历朝历代,我国都把抗击匈奴当做边防要事。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北方边境的匈奴就曾对新生的汉朝挑衅。刘邦当时并不好受,匈奴想要南下开拓疆土,刘邦只想好好巩固政权,这样的认知偏差毫无意外

  • 冒顿单于带领匈奴崛起后,为何衰落?汉朝强大,游牧狩猎经济脆弱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冒顿

    导语:冒顿单于带领匈奴崛起后,包围皇帝刘邦后,为何衰落?汉朝强大,游牧狩猎经济脆弱匈奴是我国突然崛起的北方游牧民族,对我国中原政权和我国历史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那么匈奴是如何崛起而强大的呢?我们先简略了解一下匈奴崛起后与汉王朝相爱相杀的兴衰史。匈奴崛起于冒顿单于时期,匈奴骑兵东破东胡王,西败月氏

  • 为什么刘邦打得过战神项羽,却打不过匈奴的冒顿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冒顿

    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从“白登之围”说起: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春,刘邦认为韩王信雄壮勇武,封地颍川,后来担心韩王信日后或会构成威胁,便以防御北方胡人为名,把韩王信封地迁至太原郡,都晋阳。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

  • 冒顿分明有机会可以杀了刘邦,灭掉汉朝,为什么会选择放弃?

    历史人物编辑:酷喵小齐标签:冒顿

    军事不能脱离政治,否则只会是野兽。或许冒顿单于可以付出巨大的代价杀死刘邦,但是匈奴绝对不可能做到灭了汉朝,这是一件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做不到的事情,中原和游牧的对峙中,胜出的只可能是中原文明。所以那个懂政治的冒顿单于,他没有执意杀死刘邦,而是默契地退兵。都说刘邦这一生最险的时候是“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