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刘邦打得过战神项羽,却打不过匈奴的冒顿呢?

为什么刘邦打得过战神项羽,却打不过匈奴的冒顿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海林 访问量:3401 更新时间:2024/2/14 22:07:21

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从“白登之围”说起: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春,刘邦认为韩王信雄壮勇武,封地颍川,后来担心韩王信日后或会构成威胁,便以防御北方胡人为名,把韩王信封地迁至太原郡,都晋阳。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初,刘邦亲自带领三十二万大军,陈平、樊哙、周勃夏侯婴等谋臣猛将随行。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长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纳陈平之计,重赂匈奴阏氏,在阏氏劝说下,冒顿解围之一角,汉军乃得突围,至平城与主力会合。匈奴引兵北去,汉亦罢兵,派刘敬与匈奴结和亲之约。

客观上来讲,刘邦确实碰到了一个很厉害的对手,冒顿单于,这个匈奴族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而自立。东讨西伐,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了东到辽河,西到葱岭,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阴山这样一个超级大版图的强大帝国。冒顿使用诱敌深入的计策,先假装失败逃跑,引诱汉军。刘邦弃大军率部分轻骑向北追击匈奴。刘邦到达平城时,汉朝的大军还未全到,冒顿指挥他的四十万精锐骑兵,在白登山把刘邦包围起来。

主观上来讲,刘邦低估了对手冒顿单于的军事才能,用人不当。刘邦打项羽那会儿,所有大将们谋士们都一起参与打项羽,包括顶级谋士张良以及被称为兵仙的韩信。自从做了皇帝,封了异姓王以后,刘邦就一直惴惴不安,害怕诸侯们起来造反。所以他总是在找机会要收拾异姓王们。这一点,他和那些异姓王之间是心照不宣的。公元前201年才收拾过韩信,把韩信降为淮阴侯。其他人刘邦也在陆续收拾之中。包括刘邦之所以会和匈奴打起来,还不是因为刘邦要收拾韩王信,韩王信在冒顿和刘邦之间两头受气,才干脆选择投靠冒顿。刘邦不会相信任何一个异姓王,不会相信任何一个将领,除了自己亲自领兵打仗,别无它法。

韩信,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作为统帅,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可惜后来在诸吕之乱中遗失,我们再也看不到这部可能超越“孙子”的旷世兵书。

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卒于公元前196年,也就是说,白登之围时,韩信还在世。汉朝第一次出击匈奴,如此重大的战役,刘邦为啥放着这样的战神不用,非要自己上?结果差点丢掉老命。

白登之围时,韩信就在京城。但此时刘邦以钟离昧曾劝韩信自立为借口,对他满是猜忌,不可能再用韩信。如果让韩信带兵去征讨匈奴,冒顿会被团灭,大汉历史上最屈辱的汉匈和亲也就不会发生。

《孙子兵法·谋攻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将帅是国君的臂膀,如果将帅辅佐国君缜密周详,那么国家必然走向强大。如果将帅辅佐国君之间有嫌隙,不能尽职,那么国家必然会衰败。

国君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知道军队在什么条件下可战而使其出击,不了解军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这就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手三军的政事,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军队既迷惑又疑虑,诸侯国军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公元前196年,汉朝大将陈豨谋反,韩信被莫名其妙卷入其中,在长乐宫钟室遇害。一代名将英雄梦至此成空。

欢迎大家留言区讨论交流,发表您的观点。

标签: 冒顿

更多文章

  • 冒顿分明有机会可以杀了刘邦,灭掉汉朝,为什么会选择放弃?

    历史人物编辑:酷喵小齐标签:冒顿

    军事不能脱离政治,否则只会是野兽。或许冒顿单于可以付出巨大的代价杀死刘邦,但是匈奴绝对不可能做到灭了汉朝,这是一件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做不到的事情,中原和游牧的对峙中,胜出的只可能是中原文明。所以那个懂政治的冒顿单于,他没有执意杀死刘邦,而是默契地退兵。都说刘邦这一生最险的时候是“鸿门宴”,

  • 白登山之围,冒顿优势明显,但妻子的神助攻,却让刘邦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冒顿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文/四季文史白登山之围,冒顿错失绝佳的机会,让刘邦逃出升天,冒顿为何没有果断下手?从汉代的史料记录来看,是由于陈平的“秘计”旋转了局势,让冒顿自动让开包围圈放刘邦跑路。#刘邦#陈平的妙计是什么呢?陈平对刘邦说,可以在冒顿的妻子阏氏身上打主意,将我们身上的珠宝财物都

  • 历史上的冒顿单于是怎样一个狠人?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冒顿

    匈奴单于冒顿,这个大单于是个狠人,狠起来自己都怕。从小到大一直支棱着。别提了哥也耷拉过,在大月氏当人质的时候。当上单于后,开始训练手下的骑兵。人狠话不多。校验自己的士兵射箭,就一句话我射那你们射那。士兵一听这还不简单,干的就是射箭的活。看那是我媳妇,也就是你们的王后。他在刷朋友圈。冒顿一箭飞了过去,

  • 吕后面对匈奴冒顿单于求婚的请求,为何能够容忍?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冒顿

    吕后,实在是个厉害的女人,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又能还之以雷霆之色,汉初的半壁江山她功不可没。从嫁给刘邦开始,吕后的角色就比较微妙,因为刘邦身为亭长时,放跑了押往咸阳的犯人,成了政府通缉犯,不得不四处逃避。于是,吕后就承担起了种田、织布、养家、教育子女、给刘邦送饭的任务。要知道,在嫁给刘邦之前,她可是标

  • 冒顿明明可以杀了刘邦灭了汉朝,为何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冒顿

    当时,冒顿单于望着满身珠光宝气,浓桃艳李的阏氏不禁一怔。阏氏趁机甜如浸蜜耳语,“大王,两主不相困。虽暂得些汉土,终非长久之计。且说这汉王有神助,望大王仔细思量。”阏氏这一番话,让冒顿单于不能自已拥紧了阏氏说:正合我意,你我想法不谋而合!哈哈哈!次晨,素来傲世轻物冒顿单于,却接受了阏氏进言。让左贤王把

  • 白登之战全面较量,冒顿单于不及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冒顿

    刘邦白登山脱险的经过在司马迁、班固的、司马光等人的著作中均有记载,而且基本一致,即采用陈平的计策,赠厚金于单于阏氏。随后,阏氏向冒顿单于讲了一番“两主不相厄,得地不能居”的大道理。冒顿领悟,遂放刘邦。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班固完全“搬运”的是司马迁的劳动成果,相关内容基本一字不差。而司马光略有改动,比

  • 从吕后拒绝冒顿求婚,浅析汉代女子所面对的“权利游戏”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冒顿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武帝刘彻因为这首诗歌而与李夫人结缘,留下汉代第一个皇帝爱情故事,在他之前的汉朝皇帝和女人们的关系,似乎因为开国皇帝刘邦的宠妃戚夫人被吕后虐杀于茅房,致使汉代初期的皇帝们不敢贪恋美色而显得平淡。不过,司马迁的史记给予吕后施政评价相当高,“政不出房户

  •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放走刘邦?岁贡更加实在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冒顿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故事。秦朝末年,群雄四起,中原大地上遍地狼烟,雄踞北方的匈奴趁机坐大,屡屡南下侵扰黄河流域。楚汉之争后,刘邦虽然侥幸胜出,但是民生凋敝,国力羸弱,大汉的实力较之始皇时代早已大不如前。此时身在大同的韩王信因不堪匈奴围困而多次向匈奴求和,后来害怕皇

  • 白登之围冒顿放走刘邦,真的只因为几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侯志峰标签:冒顿

    白登之围发生在公元前200年,是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的事。刘邦为什么会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呢?秦朝末年,群雄逐鹿,北方匈奴伺机南下侵扰中原,刘邦便派韩王信坐镇北方,可是韩王信和匈奴之间的战斗是胜少败多,还曾多次向匈奴求和,刘邦对此非常不满。韩王信因此害怕刘邦杀他,于是倒戈匈奴攻打太原。于是,刘

  • 冒顿明明可以杀了刘邦灭了汉朝,为什么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袁涵涵的号标签:冒顿

    冒顿确实可以杀了刘邦,而刘邦一死,汉王朝99.9%的概率会四分五裂,以致灭亡。从时局看,刘邦嫡长子刘盈其时已被立为太子(前202年),只要刘邦一死,刘盈就会在吕后的帮助下嗣位登基,是为汉惠帝,但刘盈能不能撑得起来,就是个大问题了。首先是来自兄弟的竞争,比如齐王刘肥。刘肥是刘邦“微时”与“酒巴女”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