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因为赵国不再给他带兵的机会了

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因为赵国不再给他带兵的机会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秀权 访问量:1155 更新时间:2024/1/23 23:45:09

文|飞鱼说史

战国末期,曾经浑浊的天下局势已经变得渐渐明了,也只有两个诸侯国有统一华夏的资格。

那就是秦国和赵国。

此时东方的齐燕两国已经混战十年有余,无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国被秦将白起攻破郢都,被迫迁往寿春,楚国西部大片土地尽归秦国,中间的韩、魏两国,也早已被秦国打残,苟延残喘着享受着生命最后的时光。

西部的虎狼秦国对于统一天下早已摩拳擦掌,但是还有一个战国七雄里还有一个秦国的绊脚石,那就是在战国后期中兴强大起来的赵国。

但秦赵这两个诸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秦国是真正的强大,而赵国只是表面上的强大,尽管只是表面的强大,但也足以和秦国较量一番了。

决定国家综合实力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统治国家的制度,秦国明君层出不穷,法家治国的思想也不断深化,而赵国从赵武灵王之后,再无强势君主,赵惠文王虽然称职,但终究挑不起大梁,到了赵孝成王时代,赵国的衰亡已经露出了必然趋势。

因为赵孝成王亲小人,远贤臣,明明此时赵国人才辈出,廉颇、蔺相如、还有赵奢无一不是顶尖人才,却终究抵挡不了君王的昏庸。

作为在阏与之战中打败虎狼秦国的马服君赵奢,本该为国征战四方,但赵奢被封为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因为赵国不再给他带兵的机会了。

赵国放着本国大将不用,有了战争却向齐国聘请外援将军田单,那复齐的田单身价有多高?看看赵国为请他当外援将军的出价就知道了。

燕国瞅准时机,发兵攻赵。

赵惠文王死后,年幼的赵孝成王继位,但是其并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权力就落在了赵太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孝成王的老妈)身上,赵太后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垂帘听政者,关于她的故事,我们后面再说。

但是,天不佑赵,赵惠文王死后没几年,赵太后也跟着去了,赵国的重担就落在了年幼的赵孝成王身上,这个赵王只能用败家子来形容,因为赵国在他的手里即将把两代人的积累都给败光。

齐燕的战争已经持续十年,刚刚进入休战期,这时候燕王看到了赵国主少国疑,就想从赵国身上搜刮点福利,于是兴兵攻赵。

这时候的赵国可是能和秦国媲美的强国,按理来说,看着燕国自不量力的行为,直接派赵奢或者廉颇带点兵就能镇压,但是赵王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那就是从齐国找外援将军田单,率赵兵打燕国。

平原君的举荐,田单的身价。

平原君赵胜在赵惠文王以及赵太后死后,可以说是赵王室的支柱,但是面对燕国的进攻,他却做了一个让无数人愤慨的举动,那就是建议赵王高价从齐国请来田单,而赵王还真这样做了。

复兴齐国之后的田单出场费可是很高的,到底有多高,为了换来田单,赵国竟然把东部的57座城池割让给齐国换取田单(《战国策·赵策》:赵王因割济东三城令庐、高唐、平原陵地城邑市五十七,命以与齐,而以求安平君而将之)。这什么概念,作为无价之宝的和氏璧在当时也就值秦国的15座城池,而赵国一出手就是接近四个和氏璧的大手笔。

我们试想一下,燕国刚从齐国复国的泥潭里得到喘息,它的战斗力真的很强吗,当然不强,退一万步讲,即使燕国很强,想从和秦国有一拼的赵国手里攻下57座城池,这现实吗,当然不现实。

这时候赵国没有能打仗的将军吗,当然有,赵奢现在还有能力打仗呢,虎狼秦国赵奢都能打败,这个发了神经的燕国,赵奢会搞不定吗?赵国也知道赵奢有能力,却偏偏就不用赵奢,这引起了赵奢极大的不满,他立即去找平原君讨个说法。

赵奢义愤填膺,平原君躲躲闪闪。

为什么平原君会出这样一个主意呢,这是因为他怕这些老臣尾大不掉,因为赵武灵王被权臣李兑饿死的阴影还笼罩在赵国的上空,并且平原君认为齐国和燕国有血海深仇,田单必会拼了命打燕国,当然这只是平原君的想法。

赵奢就不这么认为,他质问平原君,为何要割让城池请田单,为何不举荐自己为将?

平原君支支吾吾说,是大王的主意。

赵奢立即高声愤怒道:我曾经在逃命到燕国,得到了燕王的赏识,做了上谷守一职,对于燕国的地形了然于胸,如果让我带兵,赵奢有把握在百日之内诸侯国还没来得及救援的情况下灭亡燕国。

平原君对于赵奢犀利的目光躲躲闪闪,回答说,我会把赵将军的建议转达给大王的。

赵奢知道这是平原君在打马虎眼,立即拆穿其想法:平原君想的是田单和燕国有仇恨,势必会玩命攻打燕国吧,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如果田单是个傻瓜,我们的用城池换他,就没有一丝用,如果田单聪明,那么田单势必不会和燕军拼命,因为他也不希望我们赵国强大,二者田单必占其一。

赵奢抗议无效,田单率赵军伐燕。

赵奢找平原君理论最后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赵奢没能成为赵军的统帅攻打燕国,而用城池换来的外援将军田单成为了赵军的统帅。

那么田单攻打燕国到底打出了什么效果呢?我们就是西汉刘向的原话来回答吧,《战国策·赵策》记载:得三城也,城大无能过百雉者,果如马服君之言也。

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我们用白话说就是,田单率赵军攻燕,打下了燕国三座城池,这些城有多大呢,连一百只鸡都装不下,这一切都正如马服君赵奢所说的。

从赵国高价换取齐国田单为将这件事,已经能看出赵王以及那些赵国贵族统治阶级的目光短浅,可以说秦赵在长平大决战之前,仅凭这点,赵国已经必输无疑了。

飞鱼说:

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因为赵国不再给他带兵的机会了,在赵国王室贵族眼里,这些权臣都有背叛的可能,所以宁愿花高价钱从别国请来外援,也不会给本国这些名将实权了。

作为被赵国相中的外援将军田单,可以说是出场费奇高,那么复齐的田单身价有多高?看看赵国为请他当外援将军的出价就知道了,整整57座城池换来的名将,为赵国打下来了三座容不下百只鸡的城池,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不少人在谈论长平之战时,总是认为赵括导致了失败,其实赵括的失败只是在军事上的,赵国败亡的原因更大层面上来自于赵国统治者的昏庸以及旧贵族统治的制度,退一万步讲,长平之战中即使赵国打赢了,在以后的其他秦赵的战争中,秦国还是会给赵国致命一击。

秦国在战国时期,很少打败仗,即使打了败仗也很快能恢复实力,这是其余六国并不具备条件,在当时而言,秦国先进的中央集权制度取代六国旧贵族统治的奴隶制度,也是历史的必然。

对此,您怎么看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赵奢

更多文章

  • 阙与之战中,廉颇认定难以取胜的战役,为何赵奢能击溃10万秦军?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赵奢

    阙与之战和田单复国战,皆是绝地求生的典型战役。提到纸上谈兵的赵括,谁都能说上几句他的不是,可一谈提到赵括的父亲赵奢,那我只有一个大写的“服”字。赵奢有多牛呢?唐朝的时候,颜真卿向唐德宗提议设立武庙,其中战国中与赵奢一起上榜的人只有:孙膑、田单、廉颇、李牧、王翦。而赵奢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全在于

  • 赵国名将赵奢,只赢了秦国1次,就能炫耀“一辈子”?此战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赵奢

    《马服君传》所载:赵奢(约前317-约前263)其父赵武灵王,其母韩夫人(韩宣惠王公主),其同母兄赵章,其异母弟为赵王赵何、四君子之一平原君赵胜。这都是他上边的人,然而赵何、赵胜对他并不太好,不仅仅因为异母问题,更是因为多年前的赵武灵王之死!秦国很强,在商鞅变法后,以军功爵制度编练的新军就夺取了河西

  • 马服君赵奢仅仅只赢了秦国一次,为什么就可以炫耀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赵奢

    马服君赵奢一生中指挥最有名的一战就是“阏与之战”。说一句很实在的话,除了“阏与之战”,赵奢还真的没有指挥过其他战争。但马服君赵奢就靠着这一战封神,踏入到名将的序列。按常理来讲,作为将军一辈子打赢一仗算不得稀奇。名将之所以会成为名将,都是靠一次又一次的大胜才筑起威名。比方说“人屠”白起,一生大小战事有

  • 马服君赵奢只赢过秦国一次,为什么就可以炫耀一辈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赵奢

    说实话,你别看赵括一仗把赵国几十年积累下的国威打没了,但要说起他父亲赵奢,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狠人、强人!有勇有谋。他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就这份胆量、豪气,别说在赵国,恐怕就是在整个春秋战国,也是独一份。赵奢早在担任赵国征收田租的小官吏的时候,就表现出一种强悍的霸气。他在收租税的

  • 赵奢和廉颇谁更厉害?一场著名的战役,让两人能力高下立判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赵奢

    战国时期,诸侯相攻,烽火不熄。在残酷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众叱咤风云的名将,书写出了一篇篇末世华章。有些好事者根据名将们的战功对他们进行排名,无聊的编了什么“战国十大名将排行榜”之类的东西。多数人都认同白起做为榜首,但对于后面的名将排名,争议很大。其实很多名将不在同一时代,相互之间没有打过仗,而且拥有

  • 马服君赵奢只赢了一次秦国,为什么就能够炫耀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赵奢

    因为赵奢代表的,乃是赵国“不惧强敌”的气节。战国后期,中原成为了赵、秦两个军事强国的对手戏,不过秦国表现出的侵略欲更强,为了吞并天下,手段层出不穷,而赵国,更多时候是一个“老实”的平衡者,譬如在范雎的“远交近攻”提议下,秦国要进攻韩国,就是赵国解的围。赵奢也是扬名这样的背景下。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

  • 73岁马英九回来祭祖,他是谁的后代?跟战国名将赵奢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唔爱我家的家标签:赵奢

    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台海两岸的关系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但不少人也许都还记得,之前有不少时间段,海峡两岸的关系是比较缓和的,双方开展“三通”,可以相互通航、旅游。而两岸最近的缓和时期,主要就是在台湾由马英九掌权的时期。今年的3月27日起,马英九率领台湾的三十多位青年来大陆交流,参观数座大学学府。同时,马

  • 历史上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赵奢

    历史上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原因是什么?赵奢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军,曾因在战争中的表现而被封为马服君。虽然他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但他却在被封为马服君之后没有再次参与战争。那么,为什么赵奢被封马服君后没有再打仗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政治斗争非常激烈,许多将领的晋升和地

  • 赵奢打赢一场阏与之战就成了名将?一张图告诉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赵奢

    秦昭襄王至秦始皇时代,正是战国时期战争最频繁、最激烈的时候,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战争大环境下,诞生了一大批名将,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就是这个时代舞台的主角。除了他们,还有一位不太出名的兵家大师——赵奢。赵奢与四大名将不同,他的履历非常简单,在《战国策》和《史记》中只有寥寥数笔,仅记载

  • 赵奢出奇制胜、大败秦军,仅用一战站稳了战国名将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赵奢

    长平之战中,赵王任用虽熟读兵书却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帅,结果导致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经此一战,纸上谈兵的赵括不仅使赵国损失惨重,还让自己成为千百年来的笑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父亲赵奢竟然是六国的八大名将之一,与吴起、孙膑等人齐名。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出奇制胜,大败秦军,由此成功地跻身名将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