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奢和廉颇谁更厉害?一场著名的战役,让两人能力高下立判

赵奢和廉颇谁更厉害?一场著名的战役,让两人能力高下立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马文成 访问量:4175 更新时间:2024/1/22 10:21:40

战国时期,诸侯相攻,烽火不熄。在残酷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众叱咤风云的名将,书写出了一篇篇末世华章。有些好事者根据名将们的战功对他们进行排名,无聊的编了什么“战国十大名将排行榜”之类的东西。多数人都认同白起做为榜首,但对于后面的名将排名,争议很大。其实很多名将不在同一时代,相互之间没有打过仗,而且拥有的资源也不一样,难以进行公平的比较。 即便如此,还是可以从一些事情侧面证明几个名将之间的能力高低。赵奢廉颇都是同一时代的赵国名将,但一场著名的阏与之战,赵奢和廉颇不同的态度,成就了赵奢的功名,也侧面证明赵奢比廉颇略胜一筹。

这个赵奢雕像真丑 赵奢本来是赵国一个收农业税的小官。他不畏豪强,去向平原君赵胜收税。平原君是战国四少之一,是赵惠文王的弟弟,位高权重。平原君家不肯交税,赵奢根据律法,杀了平原君的九个管家。 平原君大怒,将要杀赵奢。赵奢因此说:“如果免了您的税,律法就会受到破坏;律法破坏,国力就会削弱;国力削弱,诸侯就会趁机攻打赵国;诸侯攻打赵国,赵国就会灭亡,您哪里还能享有富贵呢?以您尊贵的身份,如果遵守法律则能维护法律公平,法律公平则赵国强大,而您是赵国的贵戚,岂能会被天下人轻视?” 平原君听后,认为赵奢是个贤能的人,就将他举荐给赵王。赵奢被赵王任命治理全国赋税,成绩显著,人民富裕而财政充足。

战国七雄 公元前270年,秦国围攻赵国阏与。赵王问廉颇:“可以救援吗?”廉颇答:“道路遥远又艰险,难救。”赵王又问乐乘,乐乘和廉颇回答的一样。赵王最后问赵奢,赵奢:“去阏与的道路遥远又艰险,犹如两只老鼠在狭小的洞里打架,只有勇敢的将军才能取胜。”赵王于是任命赵奢为将军,前去阏与救援。 廉颇、乐乘二人认为阏与难救而不能救,赵奢认为阏与难救而能救。这一点,赵奢已经胜二人半步。 这里还有个疑点,乐乘应该是公元前251年,率燕军攻打赵国,失败被廉颇所擒,然后才投靠了赵国,不可能在这里出现。我怀疑是司马迁笔误,这里的乐乘,或许是乐毅,他是公元前279年后投靠了赵国,而且威望极高,可以和廉颇并列。 赵奢带兵出发,在国都邯郸三十里外安营扎寨,下令说:“有提出军事建议的人,斩!”秦军急攻武安城,赵军有人建议赶快救武安,赵奢立刻斩杀了他。赵奢按兵不动,固守了28天,又增加了壁垒。 秦军看不透赵奢的意图,就派出了间谍刺探。赵奢捉住间谍,款待一番后又将他放了。秦将听了间谍报告的情况后,高兴地说:“赵军离开国都三十里后却不再前进,又增强壁垒,阏与不会归赵国所有了!” 赵奢放走秦国间谍后,立刻率军疾行二天一夜,到了阏与五十里外的地方安营扎寨。秦军始料未及,得知情况后,马上扑向赵军。

阏与之战 赵军中,一个叫许历的士兵请求允许他提出建议,赵奢答应了。许历说:“秦军没想到我们突然来到了这里,他们气势强盛,将军您一定要集结重兵等待。不然,一定会失败。”赵奢表示同意。 许历知道自己犯了军令,请求伏法受诛,赵奢故意推托不准。于是许历又提出建议说:“先去抢占北山的军队会获胜,后去的军队会失败。”赵奢认同,立刻发兵抢占山头。秦兵后到,抢占山头失败。赵奢发兵攻击,击败秦军,于是解救了阏与。 此战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许历为国尉。赵奢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同列。 关于马服君赵奢,《战国策》也有记载。其一,赵王割让给齐国57座城请来齐国相国田单,希望田单率领赵兵进攻燕国。赵奢对此不赞同,他认为自己百日之内就能消灭燕国,用那么多城池来换一个田单是不可取得。并且如果田单愚笨,那么就战胜不了燕国,而如果田单聪明,他就不会尽心尽力与燕国交战,一定会打持久战,消耗赵国国力。结果,一切如赵奢所料,田单消耗赵国国力,只夺得了燕国三个非常小的城池,得不偿失。 其二,赵奢与田单论兵。田单认为用太多的士兵劳民伤财,古代只要三万就能平定天下,而现在赵奢每次都用十万,二十万士兵,田单不服。赵奢则认为,古代有上万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很弱小,所以三万士兵足以横扫天下。而现在天下变成了七个大国,每个国家都有几十万军队,三万士兵毫无用武之地。田单听后,自叹不如。 作者附语:史事参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在当代的知名度远不如廉颇,大概是事迹太少了吧?廉颇被人熟知,大概是因为他“负荆请罪”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吧?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赵奢

更多文章

  • 马服君赵奢只赢了一次秦国,为什么就能够炫耀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赵奢

    因为赵奢代表的,乃是赵国“不惧强敌”的气节。战国后期,中原成为了赵、秦两个军事强国的对手戏,不过秦国表现出的侵略欲更强,为了吞并天下,手段层出不穷,而赵国,更多时候是一个“老实”的平衡者,譬如在范雎的“远交近攻”提议下,秦国要进攻韩国,就是赵国解的围。赵奢也是扬名这样的背景下。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

  • 73岁马英九回来祭祖,他是谁的后代?跟战国名将赵奢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唔爱我家的家标签:赵奢

    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台海两岸的关系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但不少人也许都还记得,之前有不少时间段,海峡两岸的关系是比较缓和的,双方开展“三通”,可以相互通航、旅游。而两岸最近的缓和时期,主要就是在台湾由马英九掌权的时期。今年的3月27日起,马英九率领台湾的三十多位青年来大陆交流,参观数座大学学府。同时,马

  • 历史上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赵奢

    历史上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原因是什么?赵奢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军,曾因在战争中的表现而被封为马服君。虽然他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但他却在被封为马服君之后没有再次参与战争。那么,为什么赵奢被封马服君后没有再打仗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政治斗争非常激烈,许多将领的晋升和地

  • 赵奢打赢一场阏与之战就成了名将?一张图告诉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赵奢

    秦昭襄王至秦始皇时代,正是战国时期战争最频繁、最激烈的时候,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战争大环境下,诞生了一大批名将,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就是这个时代舞台的主角。除了他们,还有一位不太出名的兵家大师——赵奢。赵奢与四大名将不同,他的履历非常简单,在《战国策》和《史记》中只有寥寥数笔,仅记载

  • 赵奢出奇制胜、大败秦军,仅用一战站稳了战国名将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赵奢

    长平之战中,赵王任用虽熟读兵书却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帅,结果导致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经此一战,纸上谈兵的赵括不仅使赵国损失惨重,还让自己成为千百年来的笑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父亲赵奢竟然是六国的八大名将之一,与吴起、孙膑等人齐名。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出奇制胜,大败秦军,由此成功地跻身名将之列

  • 赵国名将赵奢,为什么除了阏与之战,就再也没有成功战例了?

    历史人物编辑:KC科技标签:赵奢

    提起儒家名将赵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我知道他打败了秦军。第二个反应可能是:能打败秦军,说明这个人很厉害。他打过一场著名的战役吗?其实,史书上关于赵奢的记载并不详尽。我们只知道他曾率军攻打齐国,结果不得而知。他名垂青史的真正原因是,除了燕羽之战大败秦军外,就只剩下号称“纸上谈兵”的儿子赵括了。说起燕

  • 为什么马服君赵奢只赢了秦国一次,就能炫耀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赵奢

    项羽打的巨鹿之战,韩信打的背水之战,周瑜打的赤壁之战。这些战役,都是打一次就能够让他们炫耀一辈子的。马服君赵奢打的阙与之战,也是属于这样的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阙与之战,是连当时的名将廉颇,都不敢保证能打胜的。要知道廉颇可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当秦国进宫阙与的时候,赵王是有先找廉颇商议的。廉

  • 屡次挫败秦军的赵奢,临终前仍不放心赵括,赵王不信导致长平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赵奢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斗不断,其中以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争斗最为激烈,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士兵们奋勇杀敌想要靠军功封侯,而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胡服骑射”,几乎达到了全民皆兵的效果,所以两国的军力都十分的强盛。赵国军力强横在秦昭襄王荡平了北方的义渠等部族之后,开始了侵袭三晋疆土的步伐,无论是进攻韩国还是

  • 赵国名将赵奢曾被迫逃亡燕国,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赵奢

    赵国名将赵奢曾被迫逃亡燕国,是因为赵国在赵惠文王时期为了将权力牢牢地抓在手中,曾经发生过沙丘之变,当时的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困死在了沙丘宫,而赵武灵王亲近的人都受到了牵连,这其中就包括了赵奢,所以赵奢才逃亡燕国。 战国时期,原本弱小的赵国,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等一系列改革之后,迅速地强大起来,成为了

  • 赵奢杀了平原君九个管家为何安然无事,对秦首胜为何却被雪藏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赵奢

    提起赵奢,大鹏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儿子赵括因为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中败给了白起,致使赵国元气大伤。其实,赵奢本身也是战国的一员名将,只是受他儿子的拖累,大家往往对他的军事能力不以为然。据史料记载,赵奢是大搞“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儿子。沙丘之乱后,李兑专权,赵奢被迫逃亡燕国。赵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