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服君赵奢只赢了一次秦国,为什么就能够炫耀一辈子?

马服君赵奢只赢了一次秦国,为什么就能够炫耀一辈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志庆 访问量:3646 更新时间:2024/1/15 17:57:40

因为赵奢代表的,乃是赵国“不惧强敌”的气节。

战国后期,中原成为了赵、秦两个军事强国的对手戏,不过秦国表现出的侵略欲更强,为了吞并天下,手段层出不穷,而赵国,更多时候是一个“老实”的平衡者,譬如在范雎的“远交近攻”提议下,秦国要进攻韩国,就是赵国解的围。

赵奢也是扬名这样的背景下。

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国,民风十分彪悍,后世人只知赵奢乃是名将,但是却又有多少人想到,赵奢在赵国,曾经还是个“文官”,负责的是国家田税的收取,而后也是因为税务得罪了平原君,他才开始了不一样的一生。

平原君当年很喜欢收门客,这是战国四君子的共同爱好,但是平原君手下的门客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就代表平原君嚷嚷着这田税我们不交,难为赵奢,一气之下,赵奢就把平原君家里这几个不配合的人给杀了。

这件事落了平原君的面子,平原君就喊着要杀掉赵奢来报仇。

然后赵奢就去找平原君讲道理了,在战国时代,你有拳头未必是最厉害的,你是周天子也不是最厉害的,但有一张嘴,拿着道理说话,那就是真厉害了。

赵奢给平原君陈述利弊,就说如果你平原君都不带头遵守法律,那么赵国就乱了,一旦乱了,荣华富贵就都没了,荣华富贵没了,你平原君也没了,所以劝你还是遵纪守法。

平原君一听,哟呵,这道理,太深刻了,既简单又直击灵魂,反正战国时期的人总是会为一些莫名其妙的道理感动,平原君原谅了赵奢,还把赵奢推荐给了赵王。

赵王一看,是弟弟平原君介绍的,那应该靠谱,就让赵奢掌管全国的税务了,让赵奢把这一套“赵国强,你就强”的理论传播给每一个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贵族和百姓,赵奢的确做得非常好。

不过到了这里,赵奢在历史上就空白了,下一次正式出现,他就成为了将领,带兵攻打齐国的麦丘。

要说跨界,也鲜有赵奢变化那么大的。

在赵奢同时代,赵国还有名将廉颇、乐乘,当年赵国和秦国争锋,赵国罩着一部分国家,秦国就天天想着怎么把人家吃掉,两个国家明面背地里都手段百出,矛盾愈演愈烈,为了缓和矛盾,两国也和议过。

可是秦国的扩张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秦昭襄王早就忍不住收拾齐国了,但是收拾齐国,范雎认为要必须先收拾魏国和韩国,这两个国家在中原枢纽的位置,十分重要,可是秦昭襄王明白,赵国“罩着”这两个国家,他动不了。

所以要实行步步为营的战略,就要先打赵国。

那么秦昭襄王就以此前和赵国和议,但是赵王却违背和议的理由来进攻赵国,打的也不是别的地方,正是赵国的地方重镇“阏与”,赵惠文王一时之间也紧张起来,毕竟他不是赵武灵王,于是找来了廉颇和乐乘来询问,谁敢打。

廉颇和乐乘的回答都是很保守,他俩都觉得,跑去救阏与,太远代价太大了,秦军已经奇兵突袭拿下了这里,而阏与地势狭窄,谁先占据谁就有优势,假如赵军再去救援,那么赵军就会陷入被动。

这俩人可是当时赵国的门面,两个人都说不行,这阏与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赵惠文王很失望,于是他又问了赵奢,谁知道赵奢却是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廉颇觉得,阏与乃是狭路,狭路相逢,先者胜,这的确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赵惠文王也明白,他就是不甘心,可赵奢却说,狭路相逢,勇者为胜。

这话怎么理解呢?

最好的理解就是,赵奢说他自己不怕死,也没必要那么谨慎,最终输赢与否,看谁更不要命,在战场上的“勇”,就是要看自己有多么地“不要命”。

赵惠文王被打动了,让赵奢带兵出战。

在秦国人看来,奇袭阏与,是稳妥到不行的事情,他们并不觉得赵国能抢回来,而在赵奢带军出了邯郸城后,他就先在邯郸城外驻扎了下来,并没有直取阏与,这就是赵奢的“迷魂药”。

时人都觉得,赵国这个哑巴亏吃定了,能保住邯郸都算是成功了,拿下阏与那是妄想了,可是赵奢却依旧等待着,即便是底下有人不断报来秦军势如破竹的情报,赵奢都是不理,还以军法处置。

就这么“装”着,赵奢装了快一个月。

秦军大喜,觉得赵国的底线就是邯郸了,堪堪足够守护邯郸,于是就加速前往阏与的中心,就是这个时候,赵奢恰好又“买通”了当时秦军的“间谍”(当时间谍没有什么家国荣辱观,都是一群职业者),让秦军一再麻痹。

而后,赵奢让大军轻装前进,以赵国的“骑射”优势,让一群人先比秦军更早到达阏与的中心地带,这就是“埋伏战”。

赵奢的战法核心,就在这里展现出来了,以骑兵为衬托的闪电战,还有一系列的麻痹战术、心理战术、治军能力,赵奢跟保守的廉颇不同,以高风险的姿态,在博取高回报。

可是赵国的骑兵注定不会让风险变得多高,一切都按原计划进行着,赵军很快来到了阏与,此时有一名叫做“许历”的军士刚好提出建议,让赵军立即占领一个高耸的山头,以射箭的优势压制秦军,本质跟赵奢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思路是一样的。

赵奢很谦虚地接受了许历的建议,开始占领高地用远程攻击的箭阻击秦军,赵奢这个安排,在后世看似随处可见,可在当时,却是为数不多的。

因为一直以为赵军躲在邯郸,秦军来势汹汹,士气很足,战斗力因为士气还翻番了,赵军此时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赵奢知道,要击败来犯的秦军,要先击溃他们本来就因为失去疑心反而高涨的士气,其次,就要一直守住高地,耗死秦军,转而让秦军开始产生战争恐慌,最后进行打扫战场的大屠杀。

而赵奢的计划很成功,秦军来到阏与后,立马被赵军阻击了,一开始秦军的进攻还很猛烈,可惜赵奢早有准备,一直压制着秦军,刚好阏与城里的守军看到了友军在痛打秦军,于是放开城门,也杀了出来。

两面受敌,秦军一下子被一边倒地屠杀,让秦军胆寒不已,只要当实力悬殊差到一定程度时,弱势的一方就会害怕,正如秦军的害怕,最后让他们不战而退,一旦退了,就只能是被赵军的骑兵收割。

而赵奢,也以这种方式打赢了廉颇、乐乘都不看好的仗,这也是在秦赵交锋中,赵国重创秦国为数不多的战斗,阏与之战究竟杀了多少秦军,不得而知,但是据后来的长平之战的表现,秦代有人认为是秦国对阏与之战损失的报复。

可以确定的是,此战过后,秦国人开始怕赵奢了,因为跟廉颇和乐乘等人不同,赵奢的打法很猖狂,也很极限操作,先是麻痹,而后又是兵贵神速,让敌人压根还没反应过来,秦国以惨痛教训,了解了赵奢。

大胜后,赵奢被封为了“马服君”,一下子在赵国的地位水涨船高,和廉颇等人平起平坐,甚至隐隐有些盖过他们。

其实,赵奢本身的军事经验,是比不上廉颇的,可是阏与之战,赵奢靠的是“勇”,这也是在赌,区别在于能不能赌赢,廉颇的战斗风格是“稳”,他每打一场战,都喜欢权衡,或许赢不了,但一定不会输。

后面的长平之战就是这样,廉颇虽然不能对秦军造成巨大的损伤,可是他也能保证赵军没事,可惜的是,赵王最讨厌的,或者说这些国君们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稳”,他们更喜欢“勇”。

而赵奢的儿子赵括,遗传了父亲的“勇”,可是却没有相对应的战场智慧和经验,最终葬送了赵国数十万大军。

赵奢赚来的“名”,也都给赵括给败干净了。

标签: 赵奢

更多文章

  • 73岁马英九回来祭祖,他是谁的后代?跟战国名将赵奢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唔爱我家的家标签:赵奢

    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台海两岸的关系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但不少人也许都还记得,之前有不少时间段,海峡两岸的关系是比较缓和的,双方开展“三通”,可以相互通航、旅游。而两岸最近的缓和时期,主要就是在台湾由马英九掌权的时期。今年的3月27日起,马英九率领台湾的三十多位青年来大陆交流,参观数座大学学府。同时,马

  • 历史上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赵奢

    历史上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原因是什么?赵奢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军,曾因在战争中的表现而被封为马服君。虽然他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但他却在被封为马服君之后没有再次参与战争。那么,为什么赵奢被封马服君后没有再打仗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政治斗争非常激烈,许多将领的晋升和地

  • 赵奢打赢一场阏与之战就成了名将?一张图告诉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赵奢

    秦昭襄王至秦始皇时代,正是战国时期战争最频繁、最激烈的时候,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战争大环境下,诞生了一大批名将,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就是这个时代舞台的主角。除了他们,还有一位不太出名的兵家大师——赵奢。赵奢与四大名将不同,他的履历非常简单,在《战国策》和《史记》中只有寥寥数笔,仅记载

  • 赵奢出奇制胜、大败秦军,仅用一战站稳了战国名将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赵奢

    长平之战中,赵王任用虽熟读兵书却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帅,结果导致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经此一战,纸上谈兵的赵括不仅使赵国损失惨重,还让自己成为千百年来的笑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父亲赵奢竟然是六国的八大名将之一,与吴起、孙膑等人齐名。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出奇制胜,大败秦军,由此成功地跻身名将之列

  • 赵国名将赵奢,为什么除了阏与之战,就再也没有成功战例了?

    历史人物编辑:KC科技标签:赵奢

    提起儒家名将赵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我知道他打败了秦军。第二个反应可能是:能打败秦军,说明这个人很厉害。他打过一场著名的战役吗?其实,史书上关于赵奢的记载并不详尽。我们只知道他曾率军攻打齐国,结果不得而知。他名垂青史的真正原因是,除了燕羽之战大败秦军外,就只剩下号称“纸上谈兵”的儿子赵括了。说起燕

  • 为什么马服君赵奢只赢了秦国一次,就能炫耀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赵奢

    项羽打的巨鹿之战,韩信打的背水之战,周瑜打的赤壁之战。这些战役,都是打一次就能够让他们炫耀一辈子的。马服君赵奢打的阙与之战,也是属于这样的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阙与之战,是连当时的名将廉颇,都不敢保证能打胜的。要知道廉颇可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当秦国进宫阙与的时候,赵王是有先找廉颇商议的。廉

  • 屡次挫败秦军的赵奢,临终前仍不放心赵括,赵王不信导致长平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赵奢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斗不断,其中以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争斗最为激烈,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士兵们奋勇杀敌想要靠军功封侯,而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胡服骑射”,几乎达到了全民皆兵的效果,所以两国的军力都十分的强盛。赵国军力强横在秦昭襄王荡平了北方的义渠等部族之后,开始了侵袭三晋疆土的步伐,无论是进攻韩国还是

  • 赵国名将赵奢曾被迫逃亡燕国,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赵奢

    赵国名将赵奢曾被迫逃亡燕国,是因为赵国在赵惠文王时期为了将权力牢牢地抓在手中,曾经发生过沙丘之变,当时的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困死在了沙丘宫,而赵武灵王亲近的人都受到了牵连,这其中就包括了赵奢,所以赵奢才逃亡燕国。 战国时期,原本弱小的赵国,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等一系列改革之后,迅速地强大起来,成为了

  • 赵奢杀了平原君九个管家为何安然无事,对秦首胜为何却被雪藏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赵奢

    提起赵奢,大鹏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儿子赵括因为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中败给了白起,致使赵国元气大伤。其实,赵奢本身也是战国的一员名将,只是受他儿子的拖累,大家往往对他的军事能力不以为然。据史料记载,赵奢是大搞“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儿子。沙丘之乱后,李兑专权,赵奢被迫逃亡燕国。赵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287

  •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他的巅峰一战,让赵奢也自叹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王跃明V标签:赵奢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上党郡,上党太守冯亭祸水东引,把赵国拖下水,秦赵长平之战就此爆发。赵军主帅廉颇打了几场败仗后就坚守不出,沿高平关、丹水、百里石长城构建了三道防线,打定主意与秦军死磕。这一耗就是两年,双方均感压力巨大。赵军虽然是本土作战,粮道较短,但需要翻越崎岖的太行山道,至少七成的粮食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