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服君赵奢仅仅只赢了秦国一次,为什么就可以炫耀一辈子?

马服君赵奢仅仅只赢了秦国一次,为什么就可以炫耀一辈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花漫晨 访问量:3630 更新时间:2024/1/16 15:13:40

马服君赵奢一生中指挥最有名的一战就是“阏与之战”。说一句很实在的话,除了“阏与之战”,赵奢还真的没有指挥过其他战争。但马服君赵奢就靠着这一战封神,踏入到名将的序列。

按常理来讲,作为将军一辈子打赢一仗算不得稀奇。名将之所以会成为名将,都是靠一次又一次的大胜才筑起威名。比方说“人屠”白起,一生大小战事有七十余次。和韩赵魏三家都打过。有时间还一打二,但从来没有输过。更是靠“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获得了“人屠”的称号。

所以,不管是廉颇还是王翦,或者是李牧这些名将都是一生经历大小战事无数,这才赢的大家的认可,跨入名将的行列。马服君赵奢一生就打了一战,然后赢了,就被千古称颂为名将。总让人感觉他是不是命好,运气爆了棚,所以才被千古称颂,以至于可以和廉颇、白起等相提并论。

那么马服君赵奢到底怎么样才威名远播,我们分析一下史料,看到底是什么才成就他神一样的传奇!

1)无法用兵的阏与,廉颇和乐乘都退避三舍。

阏与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山西和顺。在太行山的西面。北边是有名的阳泉市,南边是更有名的左权县。和顺今天并不是很出名,但大家对左权县并不陌生。是当年抗日的重镇。出了名的地形险要。

阏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9年,这个年份很特殊。因为公元前271年,战国时代名相范雎才入秦。入秦之后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远交近攻”策略,非常兴奋的秦昭襄王如同一下子找到了灭掉六国的钥匙。所以便迫不及待的对赵国发动了进攻。

秦将在经历一番苦战之后,拿下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惠文王不想失去比较险要的三城,就提出:赵国让赵惠文王的儿子公子部到秦国做质子,和秦签订以焦、魏、牛狐交换3城的协议。但没过多久,赵国又反悔了。秦昭襄王正找不到借口呢,因此马上以赵不履行协义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大军攻赵阏与。战争拉开序幕。

不过赵国反悔的事经常干。后面的长平之战也是因为赵王喜欢占便宜。秦国的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胡阳攻打阏与后赵王有点着急了。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了,就把几位名将找来请教。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这一段话就是为什么“阏与之战”非常有名的原因。

赵王先找名将廉颇问:“秦军攻打阏与了,我们可以去救吗?”廉颇回答:“阏与的道路不但远,而且还比较狭窄,如果派兵去救,很容易被敌人打伏击。不但救不了,还容易搭进去!”赵王弄的一脸没趣。

不服气的赵王又找来名将乐乘,还是一样的问话,而乐乘也做了复读机,跟廉颇说的一摸一样。

不甘心的赵王这时候找来赵奢。赵奢的回答前半部分跟廉颇、乐乘一样“道远险狭”,弄的赵王心中一紧,以为又没戏了,而赵奢话锋一转:“就好像两个老鼠在非常狭窄的洞穴中打架一样,勇敢的可以获胜。赵奢的意思非常明确,最后拼的是士兵的战力。

赵奢并没有说谁能获胜,而是说“将勇者胜”。但这时候走投无路的赵王心里想当然认为赵奢就是那个勇敢的将军,因此就让赵奢为将,去救阏与。

到这里赵王有一种“权当死马医”的意思。没办法了,廉颇、乐乘都搞不定。所以心里期望值比较低。但赵奢敢接名将都不敢打的仗,一时间就名声大噪。因为赵奢要么是疯子,要么是深藏不露的顶级高手。但估计当时认为赵奢是疯子人居多。

2)低调到了极点的赵奢,真正的深藏不露。

赵奢敢接救阏与的帅印,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有一部分人肯定会认为理所当然,因为他们本来就认为“赵奢是一个疯子!”这一部分人其中就包括平原君。

为什么他们会认为赵奢是一个疯子,因为赵奢做过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这个赵奢本来名声不显,最多也只是赵姓远枝血脉。到赵奢这一辈早就不是显贵了。只做了一个收税的小官。

平原君赵胜是赵王的弟弟,家里良田千顷,本应是赵国的纳税大户。但平原君位高权重,手底下的家奴根本就没有把国家税务人员放在眼里,根本不交税。以前的税官也没人敢收。

但赵奢不一样,到平原君下属的庄园收税,这些人根本就没把赵奢放在眼里,不但抗税,还羞辱赵奢,连平原君的庄园都看不清。赵奢根本不管这些,他根据赵国的律法,杀了平原君九个抗税的管家。平原君得知这个税官这么不给面子,非常震怒,亲自去见赵奢,想杀了他!

没想到赵奢是很能惹事,但人家还是好口才。赵奢看着震怒的平原君,不卑不亢的说出一番话,让赵胜对他刮目相看。赵奢只说了三点:

第一点,赵国的法令需要您这样的贤公子来维护。如果您都不维护赵国的法令,那赵国就没有人遵守法令。第二点,国家安定你平原君才能安享富贵。现在各国都在变法图强,如果您消弱国家法律的权威,国家就会陷入灾难。别的国家就会攻打赵国,赵国有事,公子不可能独自善终。第三点,你的管家正在败坏您贤公子的名声,我把他们铲除,是为了保护您的名声。

赵奢杀了平原君九个管家,好像完全是为平原君着想一样。平原君也不是笨蛋,一听赵奢的说词就知道赵奢这人不简单,就把赵奢推荐给赵王。赵王让赵奢管理全国的税务。赵奢管理的非常好。赵王本着充分开发个人才能的宗旨,就让赵奢领兵打了一些小仗。还别说,赵奢就是一个万金油,放那都可以,甚至仗打的也是非常好。因此这一次当廉颇、乐乘打不了时,赵王才来问赵奢,他知道赵奢打仗还是很厉害的。

赵奢接了赵王的命令,领着赵军就出征了。秦将胡阳也不是笨蛋,跟着白起混了半辈子了,肯定知道要分兵把守要塞。不过胡阳有点诧异的是赵奢领兵,没听说过啊。不是应该廉颇、乐乘吗!

赵奢很低调,领着军队一出邯郸,根本没有没有穿过太行山,就直接安营扎寨了。并且下令:任何将士不得妄议军事,有敢谏者,一律处死。有一个军士不知死活,对赵奢这种龟缩战术非常不满,就议论了几句,没想到被赵奢真的杀了。一时间军中气氛陡然紧张。

秦军的间谍得到这些情况,报告了胡阳,胡阳停了撇撇嘴,没想到是一个这么懦弱的软蛋。就再也没有把赵奢放在眼里。

赵奢一直在关注着秦军,看秦军慢慢的越来越松懈,把堵在险要地段中的军队都撤走了,还是没动。就这样赵奢一直在离邯郸不到三十里的地方等了二十八天。把赵军都等烦了。

这时候一个叫许历的军士冒死来见赵奢,对赵奢说:“你等我说完,把我杀了我也值了。”许历给赵奢仔细分析一下当前的局势,认为现在秦军认为我们不会过去,撤去所有的伏兵,在全力攻打阏与。这时候我们只要突然袭击,占领阏与北边的山头,就可以击败秦军。

赵奢同意了许历的建议,大军立刻卷甲出发,急行军两天一夜。在秦军完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突然占据北山头,对秦军发动猛攻。秦军攻阏与已经一个多月,早已经人困马乏。这时候憋了一个月的赵军如狼似虎,把秦军打的大败。

这一战赵奢充分展示了一个杰出军事将领的超高指挥才能。阏与之战是一场出奇制胜的战争,战争前期赵奢首先示弱,让秦将胡阳瞧不起自己,迷惑对手。本来秦将胡阳先到,可以以逸待劳的伏击赵军。廉颇和乐乘都看到了这一点。

而赵奢却靠装傻就让胡阳放松了警惕,然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行军两天一夜,占领制高点对秦军发动突然袭击。可以说赵奢一肚子阴谋诡计。

3)赵奢取得胜利,并成功预测了长平之战的结果。

阏与之战和长平之战看似相隔很长时间,其实也就错了九年时间。公元前269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阏与之战。马服君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击退秦军。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人屠”白起击败了赵奢的儿子赵括,坑杀赵卒四十万,赵国从此一掘不振。

虽然当时赵奢已经去世了,但赵奢生前已经完全看透了赵括。并告诉自己的妻子,不要让赵括领军打仗。

赵奢凭什么能断定赵括不能打胜仗呢,赵括对兵书倒背如流。甚至在跟赵奢论兵的时候,还能把赵奢难住。可见赵括对兵书的熟悉程度。

赵奢对赵括的评价原话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

翻译过来就是:领兵打仗是件九死一生的事情,战场上瞬息万变,稍不注意就会兵败身死。而这么重要的事情在赵括嘴里变成“很容易,很简单”!完全照着书本讲。试问哪一个大将会完全按照书本排兵布阵等着你破。赵括不做将军则已,一做将军必然会让赵国遭受大的失败。

其实赵奢认为赵括最大的失败是不会灵活运用,只会照本宣科。而赵奢的妻子在赵括为将的时候,上书赵王,叙述了父子在领兵后的不同:

第一,分配赵王赏赐的方案不同。赵奢分给了将士,赵括都留给自己。很显然士兵跟着赵奢更能得到利益。第二,对士兵的态度不同。赵奢和士兵打成一片,赵括跟自己的下属关系非常疏远。士兵对赵括完全是公事公办,没有拼死一战的动力。第三,对工作的态度不同。赵奢领兵后吃住军营,全身心投入。赵括为将后天天到处看房子,把邯郸的房间炒到全宇宙最高。对工作不专心。

因此赵奢的妻子认为,赵括就不是一个能干好本职工作的人。让赵王不要任用赵括为将。可惜的是赵王不听,反而觉得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赵括面对名将白起盲目出击,被白起包围起来,四十万赵军投降,被白起坑杀在长平。赵国一时间危在旦夕。最后还是靠说服范雎,白起立功太大,对范雎的宰相位置产生威胁。这才保全了赵国。

十年之后,赵王和大臣再想去赵奢的话不禁感慨万千。如果当时听了赵奢的话,赵国的情形就不是这样了。四十万赵国精锐啊,一下子就没有了。

因此赵奢不仅能自己打仗,还成功的预测了赵括的结局。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能打仗的将军,还是一个战略大师,是一个顶级的军事家。

综上所述:赵奢是仅仅打了一次打胜仗。所以说他相对于战国四大名将来说,他打的仗并不是很多。但他的这一仗难度非常大,以至于名将廉颇和乐乘都不敢去打。赵奢不但去打了,还打赢了。这非常了不起。

他出名的最主要原因,还是长平之战的影响力太大。因为赵奢在和他儿子的谈话中发现,赵括虽然对兵书倒背如流,但只知道纸上谈兵,并不懂得打仗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事。统帅需要从纷杂的事情中发现机会,并且能抓住机会一举击败对手。

而赵括只会按照书本排兵布阵。这种打仗方法是非常可笑的。没有一个人的用兵之道是对着书本来,因此他断定赵括领兵打仗必然失败。

而赵括在长平之战中表现也证明了他超人的判断能力。因此赵奢可以上升到军事家的级别,受到后世将军们的尊敬。因此享有盛名!

标签: 赵奢

更多文章

  • 马服君赵奢只赢过秦国一次,为什么就可以炫耀一辈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赵奢

    说实话,你别看赵括一仗把赵国几十年积累下的国威打没了,但要说起他父亲赵奢,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狠人、强人!有勇有谋。他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就这份胆量、豪气,别说在赵国,恐怕就是在整个春秋战国,也是独一份。赵奢早在担任赵国征收田租的小官吏的时候,就表现出一种强悍的霸气。他在收租税的

  • 赵奢和廉颇谁更厉害?一场著名的战役,让两人能力高下立判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赵奢

    战国时期,诸侯相攻,烽火不熄。在残酷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众叱咤风云的名将,书写出了一篇篇末世华章。有些好事者根据名将们的战功对他们进行排名,无聊的编了什么“战国十大名将排行榜”之类的东西。多数人都认同白起做为榜首,但对于后面的名将排名,争议很大。其实很多名将不在同一时代,相互之间没有打过仗,而且拥有

  • 马服君赵奢只赢了一次秦国,为什么就能够炫耀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赵奢

    因为赵奢代表的,乃是赵国“不惧强敌”的气节。战国后期,中原成为了赵、秦两个军事强国的对手戏,不过秦国表现出的侵略欲更强,为了吞并天下,手段层出不穷,而赵国,更多时候是一个“老实”的平衡者,譬如在范雎的“远交近攻”提议下,秦国要进攻韩国,就是赵国解的围。赵奢也是扬名这样的背景下。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

  • 73岁马英九回来祭祖,他是谁的后代?跟战国名将赵奢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唔爱我家的家标签:赵奢

    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台海两岸的关系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但不少人也许都还记得,之前有不少时间段,海峡两岸的关系是比较缓和的,双方开展“三通”,可以相互通航、旅游。而两岸最近的缓和时期,主要就是在台湾由马英九掌权的时期。今年的3月27日起,马英九率领台湾的三十多位青年来大陆交流,参观数座大学学府。同时,马

  • 历史上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赵奢

    历史上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原因是什么?赵奢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军,曾因在战争中的表现而被封为马服君。虽然他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但他却在被封为马服君之后没有再次参与战争。那么,为什么赵奢被封马服君后没有再打仗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政治斗争非常激烈,许多将领的晋升和地

  • 赵奢打赢一场阏与之战就成了名将?一张图告诉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赵奢

    秦昭襄王至秦始皇时代,正是战国时期战争最频繁、最激烈的时候,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战争大环境下,诞生了一大批名将,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就是这个时代舞台的主角。除了他们,还有一位不太出名的兵家大师——赵奢。赵奢与四大名将不同,他的履历非常简单,在《战国策》和《史记》中只有寥寥数笔,仅记载

  • 赵奢出奇制胜、大败秦军,仅用一战站稳了战国名将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赵奢

    长平之战中,赵王任用虽熟读兵书却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帅,结果导致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经此一战,纸上谈兵的赵括不仅使赵国损失惨重,还让自己成为千百年来的笑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父亲赵奢竟然是六国的八大名将之一,与吴起、孙膑等人齐名。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出奇制胜,大败秦军,由此成功地跻身名将之列

  • 赵国名将赵奢,为什么除了阏与之战,就再也没有成功战例了?

    历史人物编辑:KC科技标签:赵奢

    提起儒家名将赵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我知道他打败了秦军。第二个反应可能是:能打败秦军,说明这个人很厉害。他打过一场著名的战役吗?其实,史书上关于赵奢的记载并不详尽。我们只知道他曾率军攻打齐国,结果不得而知。他名垂青史的真正原因是,除了燕羽之战大败秦军外,就只剩下号称“纸上谈兵”的儿子赵括了。说起燕

  • 为什么马服君赵奢只赢了秦国一次,就能炫耀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赵奢

    项羽打的巨鹿之战,韩信打的背水之战,周瑜打的赤壁之战。这些战役,都是打一次就能够让他们炫耀一辈子的。马服君赵奢打的阙与之战,也是属于这样的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阙与之战,是连当时的名将廉颇,都不敢保证能打胜的。要知道廉颇可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当秦国进宫阙与的时候,赵王是有先找廉颇商议的。廉

  • 屡次挫败秦军的赵奢,临终前仍不放心赵括,赵王不信导致长平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赵奢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斗不断,其中以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争斗最为激烈,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士兵们奋勇杀敌想要靠军功封侯,而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胡服骑射”,几乎达到了全民皆兵的效果,所以两国的军力都十分的强盛。赵国军力强横在秦昭襄王荡平了北方的义渠等部族之后,开始了侵袭三晋疆土的步伐,无论是进攻韩国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