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孝文王:秦国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

秦孝文王:秦国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依伊文史社 访问量:2911 更新时间:2023/12/20 21:19:12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字数共3079个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在中国历史上,谈起秦朝,我们通常会联想到“奋六世之余烈”这句话,这句话主要就是在说,秦朝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不仅仅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由其祖先父辈六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的,这句话是十分正确的。熟悉历史的朋友都会知道,任何一个强盛时代的到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数代统治者共同努力才能够达到,秦朝也是一样。秦朝奋六世之余烈,方才开创强大的大一统王朝。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此“六世之余烈”中的秦孝文王,嬴柱。

1、次子的悲哀

秦孝公开始,秦国便从真正意义上开始拥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并且这种野心为历代秦王所继承,在这些秦王中,有一位叫嬴柱,嬴柱是秦昭襄王的儿子,准确来说是秦昭襄王的次子。我们知道,在古代,君王和诸侯的继任者通常是其嫡长子,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这是一种家族实力竞争的问题,要知道,对于一个君王或诸侯来说,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努力成果,但同时君王和诸侯也是凡人,他们也会老去,也会死去,于是,在他们死后,生前所创造的成果该如何处置就成为了一个难题。要知道作为君王或者诸侯,他的一生会有多位子女,如果将其一生所创造的成果均分给自己的子女的话,那么就势必会形成一种现象,即诸王的权力会被分割。

打个比方,一个诸侯拥有10万军队,这其实是一个相当不小的战斗力,但如果他有10位儿子呢?他将自己的军队均分给10位儿子呢?那么他一个儿子的手中,就仅仅掌握1万人而已,这1万人很有可能会被其他诸侯各个击破,最终使得老诸侯的一生努力付之东流。于是,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统治者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血统观念上树立嫡长子继承制,在自己死后,由长子继承自己的几乎所有财富和实力,如此一来,虽然使其他子孙无权享受父辈们所积累下的财富,但也总算保住了一生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保住了家族强盛的命脉。

不得不说,古代这一嫡长子继承制,从统治理念上来说是十分成功的,但,也有一些人是憎恨这种制度,这些人就是历代诸侯们的其他子孙,例如我们今天说到的嬴柱,要知道嬴柱虽然同历代先王一样,有着称霸天下的野心,但在事实面前,他不得不承认他不是父亲的长子,甚至是到后来,自己的哥哥去世后,自己依然不能够名正言顺的成为这个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而只是被父亲封为安国君而已。

2、机会的到来

嬴柱虽然没有在哥哥去世后直接被秦昭襄王封为太子,但嬴柱的内心十分明白,父亲之所以没有直接将他封为太子,并不是因为父亲不认可他的能力或者父亲讨厌他,而恰恰是因为父亲在考验他,他知道从自己的爷爷开始,整个秦国都以一统天下为最高目标,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一定是在想办法为这个未来的帝国选择一位正确的主人,而自己需要做的,只不过是等待而已。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国君嬴柱的这一想法是正确的,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等,就是14年有余。

说来也怪,据历史考证,在秦时期,人们的普遍寿命是40岁左右,但秦昭襄王却破天荒的活到了70多岁,这不得不让人佩服。要知道君王和诸侯作为掌权者通常呕心沥血,虽然物质生活水平较高,但寿命却通常低于平常人。秦昭襄王70余岁才去世的结果就是嬴柱活活在安国君之位上等了14年仍然不得继承王位。依稀记得,14年前,那个刚被父亲封为安国君的年轻人,是何等的充满了期待,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将在不久后掌权这个强大的国家。但事实是令他失望的,他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等了14年。虽然等了年,但好在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当上了秦王,当上秦王的嬴柱开始计划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令人可悲的是,在仅仅当了三天的秦王之后,秦孝文王嬴柱便死去。

关于秦孝文王的死因,历代历史学家有诸多推断,通过从诸多文献中探索,总结出了如下几种可能的死因:第一种可能是,秦孝文王嬴柱是因为过度兴奋而死。这一点不难理解,作为等了王位14年又在一夜之间突然成为了真正的秦王的秦孝文王嬴柱,内心是十分激动的,这种内心的激动可能已经超出了他早已不再年轻的身体的承受能力,致使他过度兴奋而亡,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这确实是有可能的。第二种可能是,秦孝文王嬴柱,是因为过度纵欲而死。据野史记载,秦孝文王嬴政虽然心怀大志,但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十分好色。

这对于一个拥有权力的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色就像是一把刀一样,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正是败在一个色字之下,而秦孝文王嬴柱也正是其中一位。第三种可能是,秦孝文王是被吕不韦所杀。当然这一点是从阴谋论的角度来推测的,要知道在秦国那个政治改革不断推进的年代,拥有政治野心的不仅仅是历代秦王,也包括许多政客,在这些政客中有一位叫吕不韦,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吕不韦是十分支持嬴异人的,倘若吕不韦对秦孝文王嬴柱痛下杀手以求得嬴异人上位,这也是十分有可能的,要知道在政客的眼中是没有君臣的,只有利益。第四种可能就是,秦孝文王嬴柱是自然死亡的,这一点其实更好理解,就像前文所说一样,秦朝人的寿命较短,继任秦王时,秦昭襄王嬴柱已经50岁有余,从正常的生理极限来看,也已到人生末年。

不管秦孝文王嬴柱是出于何种原因在当了三天秦王之后便暴毙,他都应当被我们在秦朝历史甚至是中国古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仅是由于他身处秦六世余烈之中,更是因为它为秦朝的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要知道在秦昭襄王长子去世之后,秦朝内部是出现过短暂的太子位之争的,这对一个正在谋求强大的秦朝来说,无疑是一种隐患,而这场隐患正是由当时的安国君嬴柱来平息的。要知道,虽然秦昭襄王只是将嬴柱立为安国君,但同时他也在向朝中大臣暗示此人就是将来帝国的继承者,这样也就安抚了朝中大臣躁动内心,因此从这一个层面来说,嬴柱在秦国这一时期的发展中,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另外一点就是,秦孝文王嬴柱虽然仅仅在位三天,但他依然为秦国的政治带来了许多改革,在秦孝文王嬴柱的政治改革中,最著名的一点就是大赦天下,要知道自秦孝公以来,秦朝便以法家思想治天下,法家思想典型的特征就是苛政,苛政虽然能够使国家人民得到空前的团结,使秦军战斗力空前强大,但也不可避免的使许多人饱受牢狱之灾,在秦孝文王嬴柱做安国君期间,他就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在心中暗暗埋下改革的种子,这也就是为何秦孝文王仅仅在位三天,却依然能够实行许多改革的原因之一。

纵观秦孝文王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一生用一个“等”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首先秦孝文王嬴柱并不是秦昭襄王的长子,从正常情况下来说,他是没有资格,也没有任何可能去成为秦王的,但由于其哥哥的去世,使得他瞬间成为秦昭襄王儿子中最年长的一位,从而获得了王位继承的可能。但由于当时秦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再加上秦昭襄王寿命十分长,使得嬴柱在安国君这一位置上苦苦等了14年方可称秦王,并且再称秦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三天便暴毙。虽然秦孝文王嬴柱仅仅当了三天的秦王,但他依然为秦朝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秦朝一统天下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承上下的作用,毕竟对于整个秦朝来说,其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起源于秦孝文王嬴柱的爷爷,即秦孝公,而实现于秦孝文王嬴柱的孙子,即秦始皇。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即便是单纯从血脉上来谈,秦孝文王嬴柱也在秦帝国的诞生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秦孝文王去世后,秦国又经三代秦王发展,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

参考文献:《大秦帝国》《秦的统一路》

标签: 秦孝文王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爷爷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就死了,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湘人李说标签: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这辈子活得很不容易,在父亲嬴稷的疑心淫威下,胆战心惊的活了五十二年,等熬走了长寿的父亲,才坐了三天王位,就撒手人寰了。关于他的死因,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结合他生前的事迹及历史上那些在位极短的君主死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秦孝文王享年52周岁,已属高龄秦孝文王享年52周岁,在当时已属高龄

  • 秦孝文王苦熬14年,登基仅3天就去世,死因成谜

    历史人物编辑:泾蓝杂说标签:秦孝文王

    在动荡的春秋战争时期,所有的王子都蜂拥而上,随着周王室权力的削弱,伟大的王子们想要通过吞并他人的权力来实现他们的霸权目标。由于长期的战争,只剩下七个国家,这七个国家一直是偏远的,内部和外部麻烦的秦国,其中的权力不是很强,当时的秦国不仅要处理少数民族的问题。之外,秦国受到了很多的干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

  • 蜀汉五虎将中有一名将,先祖是战国名将赵奢,却不是赵云,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赵奢

    有人说,蜀汉五虎将,不论是威震华夏的关羽,喝断当阳桥的张飞,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云,还是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的马超,定军山斩夏侯渊的黄忠。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如果其中有人祖上是战国名将赵奢,那一定是姓赵的赵云莫属,如果不是他,又会是谁?(一)战国赵奢事实上,如果追溯某一个人的身份的话,光从名字和姓氏上

  • 阏与之战几乎不可胜,但赵奢勇者破局,然赵括一生都未能学其精髓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赵奢

    字数:2091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文/空弦插画师/乌有自战国开始以来,天下群雄战乱不止,不客气地说,当时,战争成为存活的方式,也成为日常的外交礼仪。然而,战争有胜有负,天下少有常胜之军,就连强大的齐国也面临亡国之危。但有趣的是,天下七国之中,只有秦国保持了高胜率。这个国家自变法以来,基本上很少失败,

  • 阏与之战赢得精彩,两客观因素定赵奢胜利基础,可惜起因并不光彩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赵奢

    自从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就把优先发展方向放在了西北的戎狄,鲜少参与中原争斗。这一策略,意外地让赵国在战国晚期壮大了自身实力,成为唯一还能与秦国相抗衡的东周强国。虽然六百多年前秦、赵还是一家人,“一山难容二虎”,此时也不得不兵戎相见了。公元前280年,秦国派白起讨伐赵国,攻占了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 马服君赵奢仅仅只赢了秦国一次,为什么就能炫耀一辈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赵奢

    说起赵奢,就不能不提阏与之战。这就是他的成名之战,一举击溃了秦国的虎狼之师,打破了秦军不败的神话,这就是他一战成名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赵奢仅仅是靠打了这一仗才成名的,这肯定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先秦的历史资料太缺乏,很多人物的事迹都被埋没了,赵奢也是如此。在阏与之战前,赵惠文王先找到了名将廉颇和乐乘,他

  • 马英九先生的寻根之旅:赵奢马援皆先人,其祖父为乡中团练,父亲是总统侍卫官

    历史人物编辑:蓝瑟观察标签:赵奢

    前言:枝繁花茂,叶落归根。清明节祭扫祖先的习俗由来已久,就在昨天的4月1日,马英九先生携家人返回家乡湖南湘潭祭祖,表达追思忆远之意。按照湘潭当地的传统习俗,在鸣放鞭炮之后,马英九与三位姐姐、一位妹妹上香行礼,并为先人献酒,就此马英九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访问大陆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如今已经73岁的马

  • 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因为赵国不再给他带兵的机会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赵奢

    文|飞鱼说史战国末期,曾经浑浊的天下局势已经变得渐渐明了,也只有两个诸侯国有统一华夏的资格。那就是秦国和赵国。此时东方的齐燕两国已经混战十年有余,无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国被秦将白起攻破郢都,被迫迁往寿春,楚国西部大片土地尽归秦国,中间的韩、魏两国,也早已被秦国打残,苟延残喘着享受着生命最后的时光。西

  • 阙与之战中,廉颇认定难以取胜的战役,为何赵奢能击溃10万秦军?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赵奢

    阙与之战和田单复国战,皆是绝地求生的典型战役。提到纸上谈兵的赵括,谁都能说上几句他的不是,可一谈提到赵括的父亲赵奢,那我只有一个大写的“服”字。赵奢有多牛呢?唐朝的时候,颜真卿向唐德宗提议设立武庙,其中战国中与赵奢一起上榜的人只有:孙膑、田单、廉颇、李牧、王翦。而赵奢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全在于

  • 赵国名将赵奢,只赢了秦国1次,就能炫耀“一辈子”?此战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赵奢

    《马服君传》所载:赵奢(约前317-约前263)其父赵武灵王,其母韩夫人(韩宣惠王公主),其同母兄赵章,其异母弟为赵王赵何、四君子之一平原君赵胜。这都是他上边的人,然而赵何、赵胜对他并不太好,不仅仅因为异母问题,更是因为多年前的赵武灵王之死!秦国很强,在商鞅变法后,以军功爵制度编练的新军就夺取了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