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阏与之战赢得精彩,两客观因素定赵奢胜利基础,可惜起因并不光彩

阏与之战赢得精彩,两客观因素定赵奢胜利基础,可惜起因并不光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事如烟 访问量:1941 更新时间:2024/1/20 4:05:25

自从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就把优先发展方向放在了西北的戎狄,鲜少参与中原争斗。这一策略,意外地让赵国在战国晚期壮大了自身实力,成为唯一还能与秦国相抗衡的东周强国。

虽然六百多年前秦、赵还是一家人,“一山难容二虎”,此时也不得不兵戎相见了。

公元前280年,秦国派白起讨伐赵国,攻占了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此前,秦军就已抢占了赵国多座边境城邑;这次还要面对威名远扬的“战神”白起,赵人自知难敌,不得不主动与秦议和。次年,赵惠文王就与秦昭王在西河外结盟,宣称:“从今以后,秦国攻打哪个国家,赵国出兵相助;赵国要攻打哪个国家,秦国也出兵相助。”

两国结盟之初,秦军前往攻打韩、魏,赵国也出兵配合,趁机攻占了魏国的几(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与山西长治之间)、房子(今河北高邑县西南)等地,让魏国吃尽了苦头。

不过,当秦军攻打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时,赵人深感魏国灭亡对赵不利,反倒出兵去援救魏人。为此秦昭王极为生气,派使者前来指责赵国背信弃义。平原君赵胜将此事告诉了公孙龙,公孙龙劝赵国针锋相对:“魏王也可以派出使者去责备秦王:‘赵国想救援魏国,而秦国却不帮赵国,这也违背了盟约!’”(《吕氏春秋·审应览·淫辞》)

这样的举动,纯粹就是在耍无赖了。

面对强秦赵人还敢耍赖,就是因为赵国实力犹在。此时秦国与赵翻脸决战,虽然不至于落败,可势必要消耗掉大半国力。如此一来,秦、赵相争受益的就必定是第三方。思来想去,最终秦人只能是暂时忍气吞声了。

秦、赵藕断丝连,这却让魏人承受不起了。数年以来,在秦、赵大军夹击之下,魏国损失惨重。秦、赵再这么联合几次,那么魏亡国就指日可待了。为了彻底破坏秦、赵关系,魏人决心使出离间计。

当年为了讨好秦昭王,魏国曾献出一块土地给宣太后;为了离间秦、赵,魏安釐王冒着极大风险,将这块土地给收回了!

随后,魏安釐王派大臣芮宋去向秦昭王解释其中原因:“魏人要把国家托付给大王,可大王却不肯接受,所以现在只好托付给赵国。李赫对下臣说:‘您说与秦国不再联系了,却用土地供养秦太后,这就是在欺骗我!’所以,敝国才收回了这块土地。”

李赫,是赵国执政大臣。听到这,秦昭王怒了,果断与赵国断绝了邦交。

其实,秦昭王之所以这么恼怒,不光是为了母亲,还有其它原因。早年间,秦国抢占了赵国的蔺(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西)、离石(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祁(今山西祁县)等等城邑。为此,赵国将公子郚送入秦国作人质,并主动提出以另外三座城邑来换回蔺、离石、祁。可当秦国把这三块土地还给赵国后,赵国却拒绝献出用以交换的三座城池!

秦昭王派使者到赵国交涉,可赵惠文王却不肯出面,仅仅让大臣郑朱代为回复秦使:“蔺、离石、祁三地远离赵国,却接近秦国。因为先王君臣的贤明,所以赵国才能占有。如今寡人难以企及先王,连国家都管理不好,哪里还能收复蔺、离石、祁三地呢?寡人身边太多不听话的臣子,这都是他们干的坏事,寡人对此毫不知情!”

赵惠文王这番推脱,明显又是在耍赖了。

三番五次地被赵国玩弄,秦昭王再也忍受不了,所以才下决心与赵断交了。

公元前269年,为报复失信的赵人,秦昭王派中更胡伤率军去攻打赵国的阏与。

阏与地望,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位于今山西省沁县,二是今河北省武安市,三是今山西省和顺县。秦始皇执政时,王翦曾同时攻占了阏与、轑(lǎo)阳两地。轑阳位于今山西左权,在和顺西南约八十里处;因为两地较近,所以王翦才能方便地一举而攻占两座城邑。就此分析,阏与位于今山西和顺县更为合理。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以来,赵国军事实力极强,战将也多。得知秦军攻打阏与,赵惠文王赶紧召来名将廉颇,问他:“能救吗?”

可廉颇的回答,却让他十分失望:“道路遥远,山路艰险又狭窄,难救!”

在当时,廉颇堪称赵国第一名将;他说不可救,战局还有希望吗?

不过,赵国名将众多。此时,名将乐毅之子乐乘也在赵国。不死心的赵惠文王又咨询乐乘,答复依然是难救!

赵惠文王这才有些慌了,不得已又召来赵奢。早期,赵奢是以执法严苛而被平原君提拔重用的文臣,带兵机会并不多。但就在白起攻占光狼城的那年,赵奢曾率兵伐齐,攻占了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比起廉颇、乐乘,无论在战绩或名望上,赵奢都相差太远。

可面对国君的咨询,赵奢却是豪气十足:“道路狭窄而危险,这就好比是两只老鼠在洞穴中搏斗,主将勇敢者得胜!”

听了这话,赵惠文王当即就任命赵奢为将,前往救援阏与。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赵奢率领大军刚走出邯郸三十里,就下令安营扎寨、不再前进了。紧接着,赵奢又公布了一条军令:“敢以军事进谏者,死!”

为防赵国出兵救援,秦人早就在邯郸西北的武安(今河北武安市)城外布置了一支军队。见赵军出动,秦军立即展开大规模操练,把整个武安城中房屋顶的瓦片都震得“哗啦啦”响。有人按耐不住,强烈建议赵奢去救援武安。可赵奢二话不说,就将此人给斩首了!

就这样,赵军当起了缩头乌龟,在当地整整停留了二十八天!随后,赵奢又下令,在营地内继续加固增高壁垒。秦国间谍前来打探,赵奢不但好吃好喝款待后,还客客气气地把他给送出了军营。得到间谍回报的秦将大喜:“刚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再前进,反而在增高壁垒,看来阏与很快就不是赵国领土了!”

可刚送走秦军间谍,赵奢就下令全军卸去甲冑急行军,经过两天一夜就到达了阏与前线。赵奢赶紧下令,命弓箭兵驻扎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警戒。直到赵军新军营修筑完成,秦军主将才得知军情大变,赶紧率军赶来与赵奢对峙。

这时,又有人想要进谏;赵奢赶忙命人将领他进来。

此人刚进来,赵奢身边人就纷纷表露出蔑视的神情——此人的两鬓和胡须都被剃得干干净净,明显受过刑罚!秦汉时代,称这种刑罚为“耐刑”。虽然耐刑之罪较轻,但此人无疑是带罪从军,也难怪会被众人蔑视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索隐》)

前来进谏之人,正是军士许历。

见到赵奢后,许历说道:“秦军没料到赵国军队能赶到这,他们来势很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与之对抗。否则,必败!”

听了这一建议,赵奢并没有轻视许历,反倒是积极接受了:“我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可许历接下来这番话又惊呆了众人:“请将军处以杀头之罪!”刚出邯郸时,赵奢曾下令“敢以军事进谏者斩”,许历现在进谏,确实是触犯军法了。

众人心头一紧,不由得把目光都转向了赵奢。

可赵奢却丝毫不动怒,平淡地回答:“等回到邯郸后再处理。”

这时,许历胆子也大了起来,再次进谏道:“先占领北山的人一定取胜,后到的人一定失败。”

赵奢再次接受了建议,立即派一万人快速占领了北山。秦军到了后,果然首先就想抢占北山,却迟迟无法攻上去。趁此机会,赵奢向秦军全力发起进攻,竟然取得了一场大胜!

数十年来,这是赵国对秦国的一场难得大胜。

赵惠文王对这场大胜也兴奋不已,立即赐赵奢封号为马服君,并将许历提拔为国尉。

阏与之战赵军之所以能赢得胜利,是赵奢发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灵活指挥、顽强拼搏,最终克服种种不利因素而赢得了最后胜利。没有赵奢,阏与之战绝不可能是这样的结果。

然而,集中在赵奢身上的耀眼光环,也让大多数人忽略了阏与之战赵军取胜的另外两大客观因素。

秦、赵大军阏与决战之前,魏国也派出公子咎率精兵驻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威胁攻打秦军的身后。前后都有敌人,这让秦军无法安心与赵奢作战,以致溃败。当秦军从阏与前线败退后,为报复魏国,转身又去攻打几邑(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与山西长治之间)。可此时廉颇又率赵军前来救援,再次大败秦军!

可见,赵、魏两军的密切合作,是赵奢能赢取阏与之战胜利的首要客观因素。

其次,阏与之战爆发时,魏冉因攻打齐国刚(今山东宁阳北)、寿(今山东郓城)扩大自己封邑而遭受猜忌,名将白起似乎也受到牵连,没能参与阏与之战。所以,阏与一战秦军没能派出最强阵容。

这两大客观因素,为赵奢阏与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然而,阏与之战虽然赢得精彩,却助长了赵人的盲目乐观情绪。

秦人之所以攻打阏与,是因为赵国屡次背信弃义。对赵人来说,阏与之战的起因其实并不光彩。阏与一战的大胜,让屡次背信弃义的赵国没有受到应有惩罚,这让赵人投机取巧的心态变得愈发严重了。

七年后,冯亭将上党郡献给赵国,赵人贪图土地开心地接受了,却不料引发了秦、赵又一次战略大决战。持续三年的长平大战进行到最后,赵人终于尝到了投机取巧的恶果:四十万人被白起坑杀,令赵国瞬间失去了十之七八的青壮年男子,从此一蹶难振。

如此看来,赵奢在阏与的大胜,又怎么能算是赵国之福?

标签: 赵奢

更多文章

  • 马服君赵奢仅仅只赢了秦国一次,为什么就能炫耀一辈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赵奢

    说起赵奢,就不能不提阏与之战。这就是他的成名之战,一举击溃了秦国的虎狼之师,打破了秦军不败的神话,这就是他一战成名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赵奢仅仅是靠打了这一仗才成名的,这肯定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先秦的历史资料太缺乏,很多人物的事迹都被埋没了,赵奢也是如此。在阏与之战前,赵惠文王先找到了名将廉颇和乐乘,他

  • 马英九先生的寻根之旅:赵奢马援皆先人,其祖父为乡中团练,父亲是总统侍卫官

    历史人物编辑:蓝瑟观察标签:赵奢

    前言:枝繁花茂,叶落归根。清明节祭扫祖先的习俗由来已久,就在昨天的4月1日,马英九先生携家人返回家乡湖南湘潭祭祖,表达追思忆远之意。按照湘潭当地的传统习俗,在鸣放鞭炮之后,马英九与三位姐姐、一位妹妹上香行礼,并为先人献酒,就此马英九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访问大陆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如今已经73岁的马

  • 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因为赵国不再给他带兵的机会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赵奢

    文|飞鱼说史战国末期,曾经浑浊的天下局势已经变得渐渐明了,也只有两个诸侯国有统一华夏的资格。那就是秦国和赵国。此时东方的齐燕两国已经混战十年有余,无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国被秦将白起攻破郢都,被迫迁往寿春,楚国西部大片土地尽归秦国,中间的韩、魏两国,也早已被秦国打残,苟延残喘着享受着生命最后的时光。西

  • 阙与之战中,廉颇认定难以取胜的战役,为何赵奢能击溃10万秦军?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赵奢

    阙与之战和田单复国战,皆是绝地求生的典型战役。提到纸上谈兵的赵括,谁都能说上几句他的不是,可一谈提到赵括的父亲赵奢,那我只有一个大写的“服”字。赵奢有多牛呢?唐朝的时候,颜真卿向唐德宗提议设立武庙,其中战国中与赵奢一起上榜的人只有:孙膑、田单、廉颇、李牧、王翦。而赵奢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全在于

  • 赵国名将赵奢,只赢了秦国1次,就能炫耀“一辈子”?此战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赵奢

    《马服君传》所载:赵奢(约前317-约前263)其父赵武灵王,其母韩夫人(韩宣惠王公主),其同母兄赵章,其异母弟为赵王赵何、四君子之一平原君赵胜。这都是他上边的人,然而赵何、赵胜对他并不太好,不仅仅因为异母问题,更是因为多年前的赵武灵王之死!秦国很强,在商鞅变法后,以军功爵制度编练的新军就夺取了河西

  • 马服君赵奢仅仅只赢了秦国一次,为什么就可以炫耀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赵奢

    马服君赵奢一生中指挥最有名的一战就是“阏与之战”。说一句很实在的话,除了“阏与之战”,赵奢还真的没有指挥过其他战争。但马服君赵奢就靠着这一战封神,踏入到名将的序列。按常理来讲,作为将军一辈子打赢一仗算不得稀奇。名将之所以会成为名将,都是靠一次又一次的大胜才筑起威名。比方说“人屠”白起,一生大小战事有

  • 马服君赵奢只赢过秦国一次,为什么就可以炫耀一辈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赵奢

    说实话,你别看赵括一仗把赵国几十年积累下的国威打没了,但要说起他父亲赵奢,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狠人、强人!有勇有谋。他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就这份胆量、豪气,别说在赵国,恐怕就是在整个春秋战国,也是独一份。赵奢早在担任赵国征收田租的小官吏的时候,就表现出一种强悍的霸气。他在收租税的

  • 赵奢和廉颇谁更厉害?一场著名的战役,让两人能力高下立判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赵奢

    战国时期,诸侯相攻,烽火不熄。在残酷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众叱咤风云的名将,书写出了一篇篇末世华章。有些好事者根据名将们的战功对他们进行排名,无聊的编了什么“战国十大名将排行榜”之类的东西。多数人都认同白起做为榜首,但对于后面的名将排名,争议很大。其实很多名将不在同一时代,相互之间没有打过仗,而且拥有

  • 马服君赵奢只赢了一次秦国,为什么就能够炫耀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赵奢

    因为赵奢代表的,乃是赵国“不惧强敌”的气节。战国后期,中原成为了赵、秦两个军事强国的对手戏,不过秦国表现出的侵略欲更强,为了吞并天下,手段层出不穷,而赵国,更多时候是一个“老实”的平衡者,譬如在范雎的“远交近攻”提议下,秦国要进攻韩国,就是赵国解的围。赵奢也是扬名这样的背景下。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

  • 73岁马英九回来祭祖,他是谁的后代?跟战国名将赵奢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唔爱我家的家标签:赵奢

    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台海两岸的关系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但不少人也许都还记得,之前有不少时间段,海峡两岸的关系是比较缓和的,双方开展“三通”,可以相互通航、旅游。而两岸最近的缓和时期,主要就是在台湾由马英九掌权的时期。今年的3月27日起,马英九率领台湾的三十多位青年来大陆交流,参观数座大学学府。同时,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