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阏与之战几乎不可胜,但赵奢勇者破局,然赵括一生都未能学其精髓

阏与之战几乎不可胜,但赵奢勇者破局,然赵括一生都未能学其精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墨文历史 访问量:3427 更新时间:2024/1/22 20:54:19

字数:2091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文/空弦

插画师/乌有

自战国开始以来,天下群雄战乱不止,不客气地说,当时,战争成为存活的方式,也成为日常的外交礼仪。然而,战争有胜有负,天下少有常胜之军,就连强大的齐国也面临亡国之危。

但有趣的是,天下七国之中,只有秦国保持了高胜率。这个国家自变法以来,基本上很少失败,惨败的战役更是少有。因此,秦国支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也被称为百战百胜之军,六国更是闻秦军而手足发软。

特别是秦昭王时期,仅白起一人就杀遍天下,秦昭王成为了山东六国的恐惧。但就在这种恐惧之下,却偏偏让众人有了一丝的振奋,而这点微弱的振奋就是秦赵之间的阏与之战。

在这一战中,天下无敌的秦军本来应该轻松获胜,但却最终败给了一个收税官,而此人却是被后人调侃日上谈兵的赵括的父亲赵奢。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

正如开篇所说,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真正做到了高胜率。这不仅因为秦国名将层出不穷,更为重要的是,是因为秦国士兵战斗力极为强悍。变法让秦兵崇尚人头,而且秦国士兵害怕法律,因此即使少量人也敢与大部队作战,甚至死战不退,这都是高胜率的保证。

到秦昭王时期,特别是齐国被灭亡一次以后,秦国真正成为了虎狼,指东打西,韩赵魏三国都得退避。

在公元前269年,强大的秦国再一次发动了战争,这一次战争的对象是赵国。但有趣的是,秦国的此次战争不完全是秦王无赖,而是赵惠文王耍奸。

当时,秦王与赵王约定交换飞地,秦王率先划出土地,但赵国却拒绝履行给秦的承诺。此事激怒了秦王,因此秦王决心教训赵国,毕竟秦国从来只占他人便宜,如今居然被人给耍了,其愤怒可想而知。

不过,此时出战的不是白起,而是秦中更胡阳,此人也是一位名将,是秦国三大军团之一的总司令。当时秦军来势汹汹,顷刻之间就包围了赵国重镇阏与,随后又率军直插武安,形成犄角之势,给赵军强大压力。

面对这一场景,赵国当政的是赵惠文王,此人虽然在语文中唯唯诺诺,但他手下都是强人和勇者。不过,包括蔺相如廉颇在内,众人皆以为此战不可打。道理很简单,秦军摆出的架势是围点打援,一旦赵军前往救援,必然遭到突击,而且地势不利于赵军,多少人都无法破局。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时,赵奢却挺身而出。此人据说是赵国王室同族,但早年担任田部吏的官员,因为收税刚正不阿因此闻名。赵奢的观点很鲜明,赵国本来就是强悍之国,勇猛之风盛行。如今正如同两虎相斗,狭路相逢,自然只有勇者胜,退却者只会遭合纵进攻而失败透顶。

赵王听取了他的意见,于是任命他为将军,带领赵军主力出战。按照战国策说法,赵奢的表现其实与赵括当时相差无几,都不太出名,而且未有大策。但赵奢的表现让人惊叹,他不仅有狭路相逢的勇敢,而且还有如狐狸一般的狡诈。

率领大军出征后,赵奢知道无法强攻秦军,于是开始缓慢行军,每过30里就开始安营扎寨休息,随后又命令士兵加固防御,防御秦军突袭。此举让士兵颇为失望,同时也让秦国斥侯惊讶,秦军统帅胡阳调查了赵奢的历史,再结合他的表现,因此认为,赵奢是胆小之人,一个收税官又如何与秦军大战?

在此基础上,赵奢下达严令,不允许手下提议出兵,违者杀无赦!为此甚至还当众斩杀了一名劝诫者,如此一共28天。此事再一次被秦军斥候得知,胡阳因此更加放心,于是彻底忽略了这支救援部队。

秦军随后调集所有主力,全力进攻阏与,众人完全忽略了原先的阵型,也忽略了强攻后疲劳的弊端。

果不其然,赵军得知秦军猛攻阏与后,赵奢立刻命令急行两天一夜,居然在秦军毫无发觉之下来到了阏与50里处扎营。如此速度出乎平均意料,同时也创造了急行军的奇迹,一场针对秦军的屠杀正在黑暗之中谋划。

当赵奢到来时,秦军还在疯狂进攻,但由于昭君守城之利天下闻名,秦军损失惨重,而且十分贫乏。结果,赵奢率领大军突袭秦军后方,疲劳的秦军只能仓促应战,连阵型都难以维持。

其后,赵奢又采用了许历之计,在秦军慌乱之时夺取了北山高地。当秦军左支右绌时,赵军携地势之力居高临下,秦军再度遭受重创,撑过攻击时,死伤已过半。秦军无可奈何,只能狼狈而逃,这场大战也最终结束。

史记对此战评价很高,因为此战是一个收税官的首秀,同时也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胜仗,更使得秦军损失惨重,这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记录。

那么此战为何能够胜利呢?答案说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赵奢有狭路相逢的勇气,在廉颇等人不敢接战之时,他敢于挺身而出。同时,赵奢又明白因势利导,既然秦军强大,那么就诱导秦军自暴弱点。这也正应了兵法:以己之不可败,待敌军之可败。

此战过后,赵奢因此闻名天下,本人也被封为马服君。但是,赵奢的强大却不能被复制,当赵国再度面临秦军之打击时,他的儿子又一次被推到了前台。和当时的局势很像,无人敢接替廉颇,无人能面对25万秦军的进攻。

结果父子二人都是挺身而出,首战即面临最艰难之战。但是,赵括并没有领略父亲的精髓,真正的战场不仅需要勇气,而且还需要随机应变,更为重要的是是需要了解对手,以及模糊对方的认知。

可惜,结果却倒了过来,赵括以为秦军统帅是无志谋之将,因此放心追击,结果对方却是白起突然上阵,最终斩杀赵括于长平。

若结合这两段历史来看,真有一丝宿命之感,昔日的父亲扭转乾坤,而后的儿子却败于对方之手,这其中的教训实在太惨痛了。

参考文献

《史记》

《战国策》

标签: 赵奢

更多文章

  • 阏与之战赢得精彩,两客观因素定赵奢胜利基础,可惜起因并不光彩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赵奢

    自从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就把优先发展方向放在了西北的戎狄,鲜少参与中原争斗。这一策略,意外地让赵国在战国晚期壮大了自身实力,成为唯一还能与秦国相抗衡的东周强国。虽然六百多年前秦、赵还是一家人,“一山难容二虎”,此时也不得不兵戎相见了。公元前280年,秦国派白起讨伐赵国,攻占了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 马服君赵奢仅仅只赢了秦国一次,为什么就能炫耀一辈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赵奢

    说起赵奢,就不能不提阏与之战。这就是他的成名之战,一举击溃了秦国的虎狼之师,打破了秦军不败的神话,这就是他一战成名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赵奢仅仅是靠打了这一仗才成名的,这肯定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先秦的历史资料太缺乏,很多人物的事迹都被埋没了,赵奢也是如此。在阏与之战前,赵惠文王先找到了名将廉颇和乐乘,他

  • 马英九先生的寻根之旅:赵奢马援皆先人,其祖父为乡中团练,父亲是总统侍卫官

    历史人物编辑:蓝瑟观察标签:赵奢

    前言:枝繁花茂,叶落归根。清明节祭扫祖先的习俗由来已久,就在昨天的4月1日,马英九先生携家人返回家乡湖南湘潭祭祖,表达追思忆远之意。按照湘潭当地的传统习俗,在鸣放鞭炮之后,马英九与三位姐姐、一位妹妹上香行礼,并为先人献酒,就此马英九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访问大陆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如今已经73岁的马

  • 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何没有再打仗?因为赵国不再给他带兵的机会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赵奢

    文|飞鱼说史战国末期,曾经浑浊的天下局势已经变得渐渐明了,也只有两个诸侯国有统一华夏的资格。那就是秦国和赵国。此时东方的齐燕两国已经混战十年有余,无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国被秦将白起攻破郢都,被迫迁往寿春,楚国西部大片土地尽归秦国,中间的韩、魏两国,也早已被秦国打残,苟延残喘着享受着生命最后的时光。西

  • 阙与之战中,廉颇认定难以取胜的战役,为何赵奢能击溃10万秦军?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赵奢

    阙与之战和田单复国战,皆是绝地求生的典型战役。提到纸上谈兵的赵括,谁都能说上几句他的不是,可一谈提到赵括的父亲赵奢,那我只有一个大写的“服”字。赵奢有多牛呢?唐朝的时候,颜真卿向唐德宗提议设立武庙,其中战国中与赵奢一起上榜的人只有:孙膑、田单、廉颇、李牧、王翦。而赵奢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全在于

  • 赵国名将赵奢,只赢了秦国1次,就能炫耀“一辈子”?此战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赵奢

    《马服君传》所载:赵奢(约前317-约前263)其父赵武灵王,其母韩夫人(韩宣惠王公主),其同母兄赵章,其异母弟为赵王赵何、四君子之一平原君赵胜。这都是他上边的人,然而赵何、赵胜对他并不太好,不仅仅因为异母问题,更是因为多年前的赵武灵王之死!秦国很强,在商鞅变法后,以军功爵制度编练的新军就夺取了河西

  • 马服君赵奢仅仅只赢了秦国一次,为什么就可以炫耀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赵奢

    马服君赵奢一生中指挥最有名的一战就是“阏与之战”。说一句很实在的话,除了“阏与之战”,赵奢还真的没有指挥过其他战争。但马服君赵奢就靠着这一战封神,踏入到名将的序列。按常理来讲,作为将军一辈子打赢一仗算不得稀奇。名将之所以会成为名将,都是靠一次又一次的大胜才筑起威名。比方说“人屠”白起,一生大小战事有

  • 马服君赵奢只赢过秦国一次,为什么就可以炫耀一辈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赵奢

    说实话,你别看赵括一仗把赵国几十年积累下的国威打没了,但要说起他父亲赵奢,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狠人、强人!有勇有谋。他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就这份胆量、豪气,别说在赵国,恐怕就是在整个春秋战国,也是独一份。赵奢早在担任赵国征收田租的小官吏的时候,就表现出一种强悍的霸气。他在收租税的

  • 赵奢和廉颇谁更厉害?一场著名的战役,让两人能力高下立判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赵奢

    战国时期,诸侯相攻,烽火不熄。在残酷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众叱咤风云的名将,书写出了一篇篇末世华章。有些好事者根据名将们的战功对他们进行排名,无聊的编了什么“战国十大名将排行榜”之类的东西。多数人都认同白起做为榜首,但对于后面的名将排名,争议很大。其实很多名将不在同一时代,相互之间没有打过仗,而且拥有

  • 马服君赵奢只赢了一次秦国,为什么就能够炫耀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赵奢

    因为赵奢代表的,乃是赵国“不惧强敌”的气节。战国后期,中原成为了赵、秦两个军事强国的对手戏,不过秦国表现出的侵略欲更强,为了吞并天下,手段层出不穷,而赵国,更多时候是一个“老实”的平衡者,譬如在范雎的“远交近攻”提议下,秦国要进攻韩国,就是赵国解的围。赵奢也是扬名这样的背景下。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