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登之战全面较量,冒顿单于不及刘邦

白登之战全面较量,冒顿单于不及刘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蔡良安 访问量:564 更新时间:2024/2/14 22:07:07

刘邦白登山脱险的经过在司马迁班固的、司马光等人的著作中均有记载,而且基本一致,即采用陈平的计策,赠厚金于单于阏氏。随后,阏氏向冒顿单于讲了一番“两主不相厄,得地不能居”的大道理。冒顿领悟,遂放刘邦。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班固完全“搬运”的是司马迁的劳动成果,相关内容基本一字不差。而司马光略有改动,比如在阏氏说服冒顿的语句中加了一条神灵护佑刘邦,还有就是在刘邦撤出包围时是冒顿故意闪开一角。而当时山中大雾,刘邦神情紧张,为防不测,命士兵每人于强弩满弦两箭,方向对外,缓缓而出。冲出包围后,刘邦又命太仆夏侯婴快马加鞭,速度脱离险境。夏侯婴认为不应慌乱手脚,以免被追击,于是不紧不慢回到平城。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则说冒顿听了阏氏意见后便开始渐次撤兵,所以刘邦同样是在浓雾中以“强弩两箭”突围,但过程显得相对从容许多。

那么,史书上的解释是否可信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点毋庸置疑。当然,阏氏之言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或是正好给冒顿单于找来一个台阶下,而真正的原因还是汉朝同匈奴军事较量的结果,也就是说,冒顿单于并没有十足取胜的把握。所以,我们想要知道刘邦为什么能够化险为夷,冒顿为何“轻易”放走刘邦,还必须分析汉、匈双方较量的大背景及全面过程。

一、冒顿单于进攻汉朝及白登之战爆发的原因

白登之战是西汉同匈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起因是一个人与一座城。人是韩王信,城是马邑。

韩王信是韩国王室后裔,本名韩信,为同“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作区别,所以历史上常以他后来的王号相称。

秦末起义后,原六国贵族纷纷复国,张良在得到项梁的支助下拥韩成(韩王信的叔辈)为韩王。当章邯消灭项梁之后,韩王成出于安全考虑去投靠了楚怀王,而韩王信则留在韩国原地驻守。不久,刘邦从“怀王之约”入关,途经阳城,韩王信归附。

刘邦被封汉王之后,韩王信又随从入汉中。而韩王成因为没有跟随项羽入关的缘故,所以当项羽重新分封诸侯的时不仅没有给他封地,而且后来还把他杀掉。因此,当刘邦返回关中时就许诺韩王信说:我先拜你为太尉,你去平定韩地,将来封你为韩王。

当韩王信率兵打败项羽立的韩王郑昌后,刘邦正式封了韩信为韩王。之后,韩王信便军从刘邦,对抗项羽。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之,韩王信封国不变,建都颍川。不过,刘邦很快认为不妥,感觉将韩王信放在了不恰当的位置。因为一来颍川居于帝国中心,可能对朝廷产生威胁,二来西北空虚,需要防范匈奴。所以刘邦最终决定将韩王信的封国挪到西北,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

然而,韩王信到达晋阳不久,便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晋阳距匈奴边境太远,起不到及时有效防范匈奴的作用,于是请示刘邦,将都城建到马邑(今山西朔州东北)。刘邦觉得有道理,遂批准。但是韩王信建都马邑就意味着汉朝的战略北扩。可以想像,如果马邑成为韩国都城,必然会辐射周边,届时会对匈奴产生重大威胁。所以冒顿单于出于战略大局的考虑,主动出来搅局。

故此,冒顿来攻马邑事出有因,但是韩王信显然不是他的对手。打不过怎么办?一面向冒顿求和,一面向刘邦求援。如此一来,韩王信便遭到刘邦的责骂与猜忌。而韩王信为了保命,只能投降匈奴。那么冒顿会相信韩王信吗?当然不会全信,否则他就不是匈奴第一雄主了。而当得知韩王信投降匈奴,刘邦便集结起32万兵马北征,因此才有了之后汉、匈双方的直接较量。

二、汉朝同匈奴的全面交锋

冒顿单于既然不完全相信韩王信,那接下来的仗该如何打呢?很简单,先将韩王信当枪使。所以冒顿单于便将韩王信布控在铜鞮县,作为阻挡汉军的第一道防线。之后,韩王信一举被刘邦击溃,于是逃往匈奴。韩王信败逃后,他的部下曼丘臣同王黄又拥立赵国后裔赵利为王,然后收拾残部,继续联合匈奴对抗汉军。

那么,这次冒顿会相信王黄、赵利、曼丘臣等人吗?还是不会全信。接下来,冒顿派出左右贤王率一万骑兵同赵利部众汇合,驻扎于广武,布第二道防线,再次试探刘邦虚实。刘邦到达晋阳之后,马上挥兵广武,大败左右贤王。之后,二王又先后集结兵力于离石、楼烦,结果还是没能阻挡汉军。

面对接连失利,冒顿单于终于弄清了汉军的实力,如果正面会战,搞不好会赔上全部家当。所以接下来,冒顿单于并没有倾巢而出,而是很冷静地将主力驻扎于代谷,然后使出了“诱敌深入”之计。所谓“诱敌深入”就是一味示弱,迫使汉军上当。另外,冒顿单于为确保万无一失,还同赵利约定,当汉军进入套圈,来个前后夹击。可是让冒顿意外的是,进入他包围圈的只有刘邦率领的先头部队,而且赵利也没有如约而至。

所以,此时的冒顿单于有点骑虎难下,他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拿下刘邦,而是防范汉军的反包围,另外赵利、王黄二人究竟是敌是友,这时也吃不准了。再说,刘邦先头部队肯定是装备精良的精锐,实力自然不容小觑,所以冒顿单于才一直围而不攻。归根结底,他是无法预测攻击刘邦的后果。

总结:

表面上看,刘邦被匈奴围了七天七夜确实很狼狈,几乎命悬一线,所以才有人疑惑不解,冒顿单于为何将到嘴的肥肉又吐了出来。甚至质疑史书记载刘邦脱险过程的真实性。但实际上,冒顿根本吞不下刘邦这块肥肉,因为他并没有将汉军全部引入自己的包围圈中,所以整个作战计划只能搁浅。再说,投降自己的王黄、赵利在关键时刻又没敢露面,因此冒顿单于更没有了冒险的底气。所以,最后当面对阏氏劝说的时候,只好选择了适可而止。

另外,冒顿单于是一个战略高手,从他一步步训练士卒将父亲射杀及一步步麻痹东胡部族,然后将其一举攻灭,足可证明他的勇猛和谋略。所以,冒顿单于是一个总揽全局做“势”的王者,而不是一个毛手毛脚做“事”的常人。而韩王信最终的归降,也宣告了汉朝北扩的失败,因此看似冒顿一无所获,但其实是取得了扼制汉朝的胜利。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点评!

标签: 冒顿

更多文章

  • 从吕后拒绝冒顿求婚,浅析汉代女子所面对的“权利游戏”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冒顿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武帝刘彻因为这首诗歌而与李夫人结缘,留下汉代第一个皇帝爱情故事,在他之前的汉朝皇帝和女人们的关系,似乎因为开国皇帝刘邦的宠妃戚夫人被吕后虐杀于茅房,致使汉代初期的皇帝们不敢贪恋美色而显得平淡。不过,司马迁的史记给予吕后施政评价相当高,“政不出房户

  •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放走刘邦?岁贡更加实在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冒顿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故事。秦朝末年,群雄四起,中原大地上遍地狼烟,雄踞北方的匈奴趁机坐大,屡屡南下侵扰黄河流域。楚汉之争后,刘邦虽然侥幸胜出,但是民生凋敝,国力羸弱,大汉的实力较之始皇时代早已大不如前。此时身在大同的韩王信因不堪匈奴围困而多次向匈奴求和,后来害怕皇

  • 白登之围冒顿放走刘邦,真的只因为几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侯志峰标签:冒顿

    白登之围发生在公元前200年,是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的事。刘邦为什么会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呢?秦朝末年,群雄逐鹿,北方匈奴伺机南下侵扰中原,刘邦便派韩王信坐镇北方,可是韩王信和匈奴之间的战斗是胜少败多,还曾多次向匈奴求和,刘邦对此非常不满。韩王信因此害怕刘邦杀他,于是倒戈匈奴攻打太原。于是,刘

  • 冒顿明明可以杀了刘邦灭了汉朝,为什么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袁涵涵的号标签:冒顿

    冒顿确实可以杀了刘邦,而刘邦一死,汉王朝99.9%的概率会四分五裂,以致灭亡。从时局看,刘邦嫡长子刘盈其时已被立为太子(前202年),只要刘邦一死,刘盈就会在吕后的帮助下嗣位登基,是为汉惠帝,但刘盈能不能撑得起来,就是个大问题了。首先是来自兄弟的竞争,比如齐王刘肥。刘肥是刘邦“微时”与“酒巴女”曹氏

  • 苦等了14年在位仅3天,秦孝文王嬴柱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秦孝文王

    我们现代人只看最终结果,虽然秦王朝的存活时间比较短也就短短的十余年就灭亡了。但是秦王朝对于我国的历史的走向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了,用一句话说: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所以啊!秦始皇还是十分的厉害的。秦国君主“奋六世之余烈”到了秦王政时期这才一统天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 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有两件事能让历史记住他。首先,他是秦始皇的祖父。第二,他在位时间太短,只有三天。这在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后人有些疑惑,难道是史书记载有误?上个世纪,有人提出孝文王可能在位一年多,被历史误记,也得到了验证。直到1975年秦简出土,各种史料证明,秦孝文王在位时间确实是3天。《史记·秦本

  • 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便去世是被谋害的?看看这些,打阴谋论者的脸

    历史人物编辑:老生说史标签:秦孝文王

    在战国历史上,秦孝文王就像昙花一现一样,只当了三天的秦国君主就去世了,这位君主的存在感很微弱,为什么秦孝文王在当君主的三天内就去世了,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一、秦孝文王的死。阴谋论盛行的现在,很多古人的死亡成为讨论阴谋论的话题。例如,2000多年前唐肃宗的死亡原因,很多人将其理解为阴谋论。甚至在90年

  • 秦孝文王的太子整整当了15年,为什么正式继位3天后就病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秦孝文王

    正如电视剧《大秦赋》中的电视情节一样,秦孝文王正式接班三天就死了。秦孝文王嬴柱于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后继位。他尊奉自己的亲生母亲唐八子为唐太后,立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子楚(秦始皇的父亲)为太子。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秦孝文王服丧期满正式即位,正准备大展宏图,好好干一把的时候就突然死掉了,

  • 秦孝文王:秦国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秦孝文王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字数共3079个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在中国历史上,谈起秦朝,我们通常会联想到“奋六世之余烈”这句话,这句话主要就是在说,秦朝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不仅仅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由其祖先父辈六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的,这句话是十分正确的。熟悉历史的朋友都会知道,任何一个强盛时代的到

  • 秦始皇的爷爷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就死了,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湘人李说标签: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这辈子活得很不容易,在父亲嬴稷的疑心淫威下,胆战心惊的活了五十二年,等熬走了长寿的父亲,才坐了三天王位,就撒手人寰了。关于他的死因,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结合他生前的事迹及历史上那些在位极短的君主死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秦孝文王享年52周岁,已属高龄秦孝文王享年52周岁,在当时已属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