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复仇者:燕昭王如何完成不可能的逆袭?

战国复仇者:燕昭王如何完成不可能的逆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武家新 访问量:1411 更新时间:2023/12/18 16:59:05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有一位复仇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终吞吴,几乎堪称是忍界祖师爷。

可是历史无独有偶啊,在战国时期也有一位复仇者,那就是燕国的燕昭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燕昭王是如何在隐忍了将近三十年之后,一朝逆袭,以小博大。

齐燕血仇

这件事情还得从公元前314年说起,当时燕国国内有一个大将叫做子之,这个人虽然是个野心家但也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靠着南征北战,几乎垄断了燕国国内全部的军事权力。

我们都知道春秋是个纯贵族的时代,战国就是一个贵族平民共存的时代,两个时代的转变需要一次蜕变,重新洗牌权力。

燕国同样也走到了这样的历史关口,这燕国是根正苗红的八百年老诸侯国,老贵族的势力根深蒂固啊,而且由于处在当时中国的东北地区位置比较偏远,以至于他受到了时代潮流灌溉的时间,比其他的诸侯国晚。

这可是把燕国给害惨了,跟它同样处偏远地区的还有秦国,但是秦国运气也算好也算不好,当时最先把握时代潮流的是魏国,人家第一个找上的开练对象就是秦国,最危险时前线离首都只有两百里。

可祸福相依,这亡国忧患居然倒逼了秦国改革,可是燕国却缺少了一个成就他的魏国。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成功,公元前386年前田氏代齐完成。这个燕国的百年巨变,几乎晚了人家整整一个世纪啊!

当子之洗牌的时候,人家纷纷转型完毕磨刀霍霍,那时也是燕国国内最为虚弱的时候,结果这一点却被有心人给看在眼里,齐宣王趁着这个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燕国吞了。

在天下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造成了既定事实,可是齐国军队自己不争气,由于他们的军队是由地痞流氓组成的“雇佣兵”,叫齐技击之士。

这群江湖大侠个个都是武林高手骜不驯,简直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居然把那些请他们过来的带路党燕国老贵族都得罪光了,结果毫无悬念地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等来了其他列国的干预。

当时挑头的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并没有急着跟齐国死磕,而是把在韩国做人质的燕昭王送了回去,先给燕国反抗势力提供一个旗帜。等到燕昭王接手的时候,燕国已经打烂了,燕昭王趁着这个同仇敌忾的机会,在报仇的旗号下,完成了一系列的改革。

弱国的绝望

可是弱国毕竟是弱国啊!就算你改革图强了也不是人家的对手,唯一的致胜途径就是合纵围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看老天爷给不给他的面子了。

可是老天爷却给他开了个恶意的玩笑,这一等就是20年。在公元前294年孟尝君齐闵王赶走之前,燕昭王的世界可谓一片黑暗。绝望,令人窒息的绝望。

公元前314年到公元前三百年,那是宣王在位期间,齐国国力蒸蒸日上,宣王更是一代明君。好不容易到公元前三百年把他熬死了之后,齐闵王上台,可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是孟尝君,这位就更加让人绝望了,齐宣王时期好歹还有点领土野心。说不定还有可趁之机。

孟尝君上台之后就彻底改弦更张,齐国在那几年时间里从来都不谋求领土,走上了一条完美符合齐国国情的制衡天下之路,垂沙破楚,函谷攻秦。不但把楚国彻底打下了一流国家的地位,还首次攻破了函谷关,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孟尝君得到的领土权全都给了韩国魏国这些盟友,那秦楚可都是欺行霸市的恶霸,孟尝君不仅主持公道还分文不取,这简直就是国际活雷锋啊!这种情况下指望大家围殴齐国,那是绝对不现实的。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可是等了二十年之后,终于有一点曙光了。齐闵王田地这个有名无实的国君,对于以孟尝君为首的齐国贵族势力异常恐惧,下了重手进行改革。终于在公元前294年引发了贵族田甲的叛乱,孟尝君田文出走。

齐闵王是一个要搞中央集权的改革家,要知道改革最快速的途径就是战争,战争不仅能够使你牢牢地控制住军队的控制权,胜利的战争还能够让你获得无与伦比的威望,任何反对派的呐喊在胜利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所以他必然要改变孟尝君国际活雷锋的角色转而变成国际恶霸,因为他迫切需要军功章:土地。比如说就在这件事情之前的公元前295年,齐闵王打败10万燕军,同年联合赵国瓜分了中山国,接着第二年就发生了田甲劫王事件。

可见齐国贵族真的是被他逼得无路可走了,只能搞这种武装造反。权之战燕国战术失败却换来了战略胜利,只要他从这条路上进去狂奔下去早晚给燕国可趁之机。

分化两强

可是公元前288年一件事情差点打翻了燕国人的如意算盘,东西并蒂。

随着楚国落幕,当时有机会统一天下的就是齐国跟秦国,三晋跟楚国对秦都有惨切肤之痛,对秦国东出那是严防死守。现在又有齐国这个幕后老板坐台,东出难于登天。

秦国那些年跟燕昭王同病相怜,绝望。孟尝君公元前294年下台,公元前293年秦国就对没爹的孩子韩魏发动伊阙之战斩首24万。

可是要是做的太狠,难保齐国不会干预。为了彻底分化这个联盟,秦国提出东西并帝的计划,也就是东西两个超级大国联合起来,对处于中间地带的三晋跟楚燕进行瓜分,要是真的搞成了对小国来说简直就是个噩梦啊!

这时燕国出手了,派了苏秦的弟弟苏代过去给齐王做思想工作:

苏代自燕来,齐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伐赵孰与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释帝以收天下之望,发兵以伐桀宋,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谓以卑为尊也。”齐王从之,称帝二日而复归之。十二月,吕礼自齐入秦,秦王亦去帝复称王。

死间苏秦,毒饵诱敌

当时齐国最合适的战略还是孟尝君路线,即在背后煽动其他国家攻秦。这是国际正义。

这条路线不会让齐国成为众矢之的反而会成为霸主。为了扭曲齐国的战略路线,燕国派出了大名鼎鼎的合纵家苏秦去齐国当死间。

苏秦合纵一开始就是靠燕昭王他爷爷资助,搞出合纵那么大的阵仗本质上就是给燕国牟利。在苏秦三寸不烂之舌的忽悠下齐湣王放弃孟尝君路线选择对宋扩张。

其实也不能怪齐闵王蠢,齐秦不接壤,函谷难破。先不说能不能攻破函谷关占领秦国的领土,就算能够打破函谷,占领秦地,越国以鄙远。齐闵王也很难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还不如身边富得流油的宋国来得合适。这更加符合他的政治利益。

最后他也只能够在燕国人给他规定的路径上一条路走到黑。当他吞并宋国后,可以想象一下齐国内部贵族的恐慌情绪,他们绝对愿意袖手旁观看着齐闵王去死,五国伐齐进行决战的时候,齐军统帅贵族达子触子,还没开打就阵前逃跑,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

宋国是中原各国的交界点,肥沃富庶。可以想象一下诸侯列国的恐惧值。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凑齐七龙珠的一天。老天爷还是眷顾了燕昭王一回啊!

标签: 燕昭王

更多文章

  • 燕国在燕昭王时中兴,燕昭王中兴对历史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燕昭王

    文-日尧居导语:燕国一直都是战国历史上比较奇葩的一个国家,自从立国开始到被秦国消灭这个历史时间段里面,燕国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重大事件发生。这个国家对于中原格局的贡献比其他国家要小很多,并且这个国家的历史一直都是非常模糊的。在战国时代,哪怕是像宋国、郑国、中山国这样的小诸侯国,国家历史记载的也是非常的详

  • 燕王哙不合时宜的“禅让”,以儿子被杀自己自杀,继任者被杀结束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燕王哙

    无意间打开了一部记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看了一点,忽然想起真实历史上的“禅让”来。尧舜禹的禅让是传说中的,感觉不真实,但燕国哙的禅让,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可惜,他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公元前316年,燕王哙眼见着西赵南齐日益壮大,怕两国谋其燕国就招大臣商议强国之策,丞相子之有谋国之才,燕王哙对其赞善有加

  • 昌平君芈启:大秦相国,生在秦国,长在秦国,最后却成了楚国的王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昌平君

    说到秦国,就绕不开秦国朝堂上的楚系势力,秦、楚自秦穆公时期就开始联姻,进入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秦楚联姻就更多了,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的夫人都有楚国之人,正是由于秦国这么多的楚系夫人,使得楚系势力有了形成的基础。楚系势力真正的成势是在宣太后执政时期,宣太后便是楚人,在其执政期间就曾大力启用楚人

  • 被大秦赋掩盖的历史真相:原是秦国丞相的昌平君,为何要背秦投楚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昌平君

    撰文:琴剑霜月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近日,前后制作拍摄长达十几年的《大秦帝国》系列最后一部《大秦赋》,终于以嬴政一统天下而步入尾声。此剧前几集情节紧凑、服饰考究、场面宏大,一度令观众拍案叫绝;可到了后面,无论是年近不惑的张鲁一老师饰演十三岁的嬴政,还是嫪毐之乱那冗长的宫斗戏码,都令人觉得《大秦赋

  • 从重臣到叛臣,昌平君郢陈之叛跟项燕击败20万秦军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昌平君

    昌平君能够做到秦朝的丞相,完全是因为他执行了秦始皇嬴政的命令,除掉了长信侯嫪毐的党羽,芈启和李信被秦始皇派去攻打楚国。芈启的身份是楚国的公子,他若是能够主动和楚民宣传秦朝的政治和风土人情,定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秦朝稳定楚国子民的情绪,可是他却在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背叛。昌平君被贬到郢陈昌平君是楚国的

  • 昌平君芈启为什么叛秦?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昌平君

    芈启是谁,这个名字实在是太陌生了,但实际上芈启在各个方面都不逊于和他同一时代的赢政(秦始皇),这位留着两国帝王血脉的人最终却是自杀身亡,不能说他无能。只能说他失败了,芈启。昌平君,父亲是楚考烈王之子,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战国两个最强大的国家都是他的母国,他不仅仅是秦国的丞相,还是末代楚王,从血脉上说

  • 昌平君击败了李信,但是没有想到秦始皇会亲自请王翦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昌平君

    李信军大败,身在咸阳的秦王嬴政得到秦军惨败的报告,大为震怒,他亲自前往频阳,登门造访被贬斥出京、还乡养老的王翦。对于这件事情,《史记·王翦列传》有详细的记载。二人见面时,嬴政首先屈尊陈谢说:“寡人当初不用将军的意见,如今果不其然,李信败战辱没秦军。眼下楚军日益西进,逼近秦国,将军虽然有病在身,也不至

  • 《芈月传》中的谦谦君子黄歇,竟是楚幽王的亲爹,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宇彤时尚标签:楚幽王

    认识黄歇,是通过电视剧《芈月传》。演员黄轩扮演的子歇,风度翩翩、情深义重、对月儿好得不能再好,几集下来被表演精湛的黄轩圈粉,也喜欢上了这个时时想要保护芈月的知情重义的君子黄歇。于是抱着对历史人物黄歇的好奇,我走进了历史人物黄歇的世界,却惊讶地发现,历史上的黄歇与电视中的黄歇竟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首

  • 楚考烈王是有子还是无子?史书记载很含糊,太史公也是个八卦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楚考烈王

    《战国策》中都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楚考烈王无子》。其大意是说,楚考烈王没有儿子,作为相国的春申君很着急,满世界给他找适宜生孩子的女子入宫,但是没有任何响动。后来春申君的门客李园将自己的妹妹李环(有一说叫李嫣,咱们这里采用李环这个名字)介绍给春申君,春申君很喜欢,就收为自己的侍妾。后来李环有孕,李

  • 《大秦赋》之楚考烈王,怂了一辈子,就硬气两回,4个儿子都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楚考烈王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结束,赵国40万将士惨遭坑杀。当时,楚考烈王刚继位3年,长平之战的结局震惊了楚国的朝堂,春申君黄歇、楚将项燕等人都劝楚考烈王早做和秦国开战的准备,楚考烈王不以为然。因为对楚考烈王来说,楚国和赵国的关系早已破裂,而楚国和秦国是联盟关系,秦国大胜赵国,反而是一件好事。后来证明,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