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乐毅:燕上将军,讨伐齐国,攻占齐国七十余城,著《报燕惠王书》

乐毅:燕上将军,讨伐齐国,攻占齐国七十余城,著《报燕惠王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家兴说史 访问量:1201 更新时间:2023/12/13 8:29:01

名将之后

乐毅,字永霸,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汉族,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公元前284年,他率领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因其高深的军事谋略,屡战屡胜,连连攻下七十多座城池,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被后人连连称赞。

乐毅的祖上有一个名叫乐羊的名人,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乐羊原是魏国创立者魏文侯的部将,受命率领魏军攻打中山国,凭借其出色的军事统帅能力最终帮助魏国占领了中山国。为了表彰乐羊的突出贡献,魏文侯就把原来属于中山国的灵寿封给了乐羊作为封地。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居住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而乐毅也成了赵国人。

五国代齐之役

赵国国内爆发内乱,赵武灵王李兑和公子成围困并战死在沙丘。为躲避沙丘之乱,乐毅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当了大夫。

当时,燕王哙昏庸愚昧,忠奸不分,任用子之为丞相,把国家弄得混乱不堪。齐国趁机讨伐燕王,燕王哙死后,子之也被齐军杀死。后来,燕昭王即位,内心极度憎恨齐国,时刻想着报仇。但是,燕昭王知道燕国小而且位置偏远,自己的力量又远远不及齐国。于是,就屈身招募贤士,广纳人才,先礼待郭隗为上宾,让他帮助自己招贤纳士,使燕国逐日变得强大起来。

乐毅作为魏昭王的使者来到燕国后,燕国以宾客之礼接待了他。但是乐毅却婉言拒绝了宾客之礼,只想在燕昭王面前俯首称臣,后来燕昭王任命他为亚卿,把国家政事交给他全权管理。

当时,齐国在军事和国力上都很强,欲称霸一方。先后在南边打败了楚相唐昧,西边观津一战中击败了韩、魏、赵三国。接着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同时还帮助赵国灭了中山国,战胜了宋国,从而扩大了本国的疆土。这之后,齐国又要和秦昭王争霸天下,南面侵占楚国,两侵三晋,想灭周而称天子。但是由于齐闵王骄傲自大,严刑暴政,百姓都不堪忍受他的残酷统治,内乱不断发生。

燕昭王经过几年努力,整顿内政,扩充军备,发展经济,国力逐日变得强盛起来。燕昭王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欲兴兵征讨齐国,于是问乐毅。乐毅回答说:“齐国只是把称霸作为余业,而且地广人多,根基较深,熟习兵法,善于攻战。对于这样一个大国,虽然存有内患,单由我们一国去攻打他,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大王一定要去攻打齐国,必须要联合韩、赵、魏、楚诸国,使齐国陷于孤立的被动地位,这样才有可能取胜。”这就是“举天下而攻之”的伐齐战略。

燕昭王觉得乐毅说得很道理,于是就派乐毅去联合赵国。同时又派出使者去联系魏国、楚国;并诱使赵国用伐齐之利去引诱秦国共同发兵。诸侯们都尝过齐闵王骄横跋扈带给他们的苦楚,对其恨之入骨,于是非常积极地参与讨伐齐国。

乐毅返回燕国之后,燕昭王非常高兴,并任命他为上将军。赵惠王又把相国的印交给了乐毅,并授予他全权。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全部兵力会同韩、赵、魏、楚、燕五国之军兴师讨伐齐国。齐愍王闻讯,亲自率齐军主力在济水(在今山东省济南西北)之西迎战。两军相遇,乐毅亲临前敌,率领五国联军向齐军猛烈攻击。齐愍王大败,率残余兵力逃回齐国的都城临淄。这场战争齐军死伤大半,所剩无几。

齐军连续几次大败,齐闵王慌忙逃出都城临淄,最后到了莒城。乐毅遣还远道前来参战的各诸侯军队,亲自率领燕军直捣齐国都城临淄,一举灭齐。谋士剧辛认为,只有燕军一支军队很难灭齐,反对长驱直入。而乐毅则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国内肯定一片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经出现逆转,坚持率领燕军乘胜追击。

乐毅率兵攻入临淄后,把齐国的财物祭品、珠宝玉器全都运回了燕国。燕昭王心中甚为喜悦,便亲自来到济水岸边慰劳将士,进行赏赐,犒劳士卒。后来,又把昌国之地赏给了乐毅,并封他为昌国君,慰劳完毕,带着齐国的俘虏和掳获的大量金银财宝返回了燕国,又派乐毅继续攻打没有降服的齐国城邑。

乐毅率兵在齐国征战了五年,攻克了七十多个齐国的城邑,并且把这些城邑都改为郡县归属于燕国。后来只剩下莒城、即墨两座城池还没有攻破。乐毅认为,如果单靠武力,破其城池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即使全部占领了齐国,恐怕也无法巩固。后来,他对莒城、即墨这两座城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于那些已经攻占的地区实行了减赋税,废苛政,还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固有文化财产,优待地方名流等一系列收服人心的政策,从根本上来瓦解齐国。

这时候燕昭王死了,他的儿子即位。不久,齐国的田单就施“反间计”,派奸细四处招摇说:“齐国的城邑只剩下两个没攻下了。没有攻下的原因就是因为乐毅与刚继位的燕惠王有宿仇,而且他存有野心,所以乐毅才把燕国军队都留在齐国,自己想当齐王。齐国人现在一点儿也不怕乐毅,只担心别的将领来替代他攻打齐国,那齐国可就要灭亡了!”燕惠王原本对乐毅就有些猜疑,听了这些话后就信以为真。于是下令命骑劫为大将去齐代替乐毅。乐毅知道燕惠王要收回他的兵权,意味着他听信了谣言,想加罪于自己。

乐毅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便决定拒绝回燕国而西向去了赵国。赵惠王看到乐毅归赵,就隆重地接待了他,并且封乐毅为望观津(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号望诸君。

乐毅获得赵王如此尊崇,一是以此来警惕燕国、齐国,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二是想使乐毅为他死心效力。

后来,田单又密谋诳骗燕军,在墨城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军,杀死骑劫,转而追歼燕军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所失的城邑,后把燕军逐出齐境。

之后,乐毅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在书中他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以及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同时还驳斥了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了功败垂成的愤慨,并用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为自己申明,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所以出走的抗争精神。

虽然乐毅受到不公,但是他并没有因为个人得失而攻打燕国,以泄私恨。

而是位居燕、赵两国客卿的位置,友好往来。乐毅最后死于赵国,乐毅墓位于房山区官道乡富庄村东。整体呈圆形,土宝顶高约10米,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墓两侧现存民国4年(公元1915年)碑记一座。碑上刻有馆阁体“望诸君墓”4字。

总结: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过什么著作,但是他指挥燕赵联军,连续攻克齐国七十余城的不凡业绩,就证明他是一位杰出的、有才能的军事家。他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出了国君用人的思想,对封建帝王在用人问题上提出了要求,以及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灭齐的事业中建立的君臣情谊,被封建社会的贤人志士所向往。

标签: 燕惠王

更多文章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写在第27个结婚纪念日

    历史人物编辑:吴小史标签:子之

    今天是我结婚27年的纪念日,27年的婚姻被称为“桃花心木婚”。桃花心木自身象征的意义就是一种对婚姻的坚守、是一种执着而持久的爱。27年的婚姻生活,让我们曾经炙热而浪漫的爱情,慢慢地变成了平淡的室友情。今年,进入了50岁知天命之年,我们对生活的物质需求明显的降低了,不愿意逛街、不愿意买衣服,就喜欢宅在

  • 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历史人物编辑:弋尘读书标签:子之

    有时候宫女服侍不周,惹得朱元璋不快,马皇后担心丈夫一怒之下,加重惩罚,连忙也装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下令将宫女交给宫正司处置。当时,宫闱谪罚之事由宫正司负责。 朱元璋不解其意,问马皇后为何这样做?马皇后回答:“帝王不以自己的喜怒哀乐加重刑罚。当陛下发怒时,可能处罚过重,交给宫正司则能酌情公正处置。陛下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子之

    佛说: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前世一千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前世一千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滚滚红尘。能遇到那个对的人,刹时间四目相对眼眸流转,就已笃定心意。世间最美好的爱情,莫过于,两个看似陌生

  • 此人能说服国君当臣子,燕昭王:你比你哥哥苏秦强多了啊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燕昭王

    苏秦的显赫与不自知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显赫之时佩戴六国相印,一介布衣之身做到合纵抗秦联盟的盟长。苏秦返回赵国完成约定,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军,其盟约也被送到秦国。从此以后,长达十五年的时间,秦国都不敢窥视征伐函谷关以外的国家。而因苏秦用计逼入秦国境内为相的张仪也由衷感叹: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

  • 燕昭王和乐毅组合比秦孝公和商鞅差在哪,造成燕国变法最终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燕昭王

    说起战国时期的君臣黄金搭档,就不得不说秦孝公和商鞅这对组合,正是他们君臣相知相得,共同在秦国进行了持续二十年的变法,才造就了强大无比的秦帝国,秦军的善战以及秦国强大的动员能力的根源都在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最后的天下一统,也是因为这对黄金组合留下的秦法。而数十年后燕昭王和乐毅这对黄金组合也在燕国进行了

  • 战国时期,盛极一时的燕国,为何却在燕昭王之后走向衰败?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燕昭王

    从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争霸开始之后,周王朝的势力也在不断减弱,各诸侯国之间也出现了旷日持久的攻伐争断。随着赵、魏、韩等国家的势力提升,战国七雄的争霸格局正式形成。在这些国家当中,是齐、魏、秦、韩等国家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强国的地位,经过几代人的崛起,在战国七雄当中也处于强势地位。但是今天提到的燕国

  • 战国复仇者:燕昭王如何完成不可能的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燕昭王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有一位复仇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终吞吴,几乎堪称是忍界祖师爷。可是历史无独有偶啊,在战国时期也有一位复仇者,那就是燕国的燕昭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燕昭王是如何在隐忍了将近三十年之后,一朝逆袭,以小博大。齐燕血仇这件事情还得从公元前3

  • 燕国在燕昭王时中兴,燕昭王中兴对历史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燕昭王

    文-日尧居导语:燕国一直都是战国历史上比较奇葩的一个国家,自从立国开始到被秦国消灭这个历史时间段里面,燕国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重大事件发生。这个国家对于中原格局的贡献比其他国家要小很多,并且这个国家的历史一直都是非常模糊的。在战国时代,哪怕是像宋国、郑国、中山国这样的小诸侯国,国家历史记载的也是非常的详

  • 燕王哙不合时宜的“禅让”,以儿子被杀自己自杀,继任者被杀结束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燕王哙

    无意间打开了一部记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看了一点,忽然想起真实历史上的“禅让”来。尧舜禹的禅让是传说中的,感觉不真实,但燕国哙的禅让,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可惜,他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公元前316年,燕王哙眼见着西赵南齐日益壮大,怕两国谋其燕国就招大臣商议强国之策,丞相子之有谋国之才,燕王哙对其赞善有加

  • 昌平君芈启:大秦相国,生在秦国,长在秦国,最后却成了楚国的王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昌平君

    说到秦国,就绕不开秦国朝堂上的楚系势力,秦、楚自秦穆公时期就开始联姻,进入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秦楚联姻就更多了,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的夫人都有楚国之人,正是由于秦国这么多的楚系夫人,使得楚系势力有了形成的基础。楚系势力真正的成势是在宣太后执政时期,宣太后便是楚人,在其执政期间就曾大力启用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