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燕昭王和乐毅组合比秦孝公和商鞅差在哪,造成燕国变法最终失败

燕昭王和乐毅组合比秦孝公和商鞅差在哪,造成燕国变法最终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莹兮历史阁 访问量:1892 更新时间:2023/12/30 13:27:08

说起战国时期的君臣黄金搭档,就不得不说秦孝公商鞅这对组合,正是他们君臣相知相得,共同在秦国进行了持续二十年的变法,才造就了强大无比的秦帝国,秦军的善战以及秦国强大的动员能力的根源都在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最后的天下一统,也是因为这对黄金组合留下的秦法。

而数十年后燕昭王乐毅这对黄金组合也在燕国进行了一场差不多三十年的变法,贫弱的燕国通过这场变法积累的国力军力,差一点就灭亡了齐国,让当时的战国观众眼球跌了一地。但在燕昭王去世后,燕国变法就彻底歇菜了,燕国也重回过去的贫弱之邦,燕国的强大宛若昙花一现。同样是组团刷战绩,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到底燕昭王和乐毅这对君臣比秦孝公和商鞅差在哪里,造成燕国变法最终失败。

我们先来聊一聊商鞅的变法,这个变法大家都很熟悉,伟大之处就不讲了,具体细节也不细说了,总结起来商鞅变法最根本和核心的内容就是耕地和军功。商鞅通过耕地方面的立法,将秦国众多的隶农(近似于奴隶)从大贵族手中夺回并将其变成国家的自由国人,并通过二十级军功爵制极大激化秦军兵士的战斗热情,最终造就强大的国力和善战的秦军。这些自由国人和立功受爵的秦军又成了秦法最大的拥护者,从而保证秦法一代代执行下去。

大家再来看看燕昭王和乐毅的变法,首先乐毅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严重局面,乐毅教昭王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其次,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摈弃亲亲和贵贵的择人传统,使燕国的吏治日趋清明;再次,建议昭王对那些遵守国家法度的顺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贫民和一部分奴隶,都以一定制度予以奖励,以安定社会秩序。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仅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总结起来乐毅的变法就是整顿吏治,稳定国家秩序,加强军队训练。

乐毅的所谓变法和商鞅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变法了,对于社会的根本问题,诸如田制、奴隶制、军功制等都没有深入进去。燕昭王和乐毅只是通过加强对官员和军队的治理整顿来厚集国力,以达到向齐国复仇的目的,对于燕国固有的社会关系根本就没有触动。一旦愿意变法的君王去世,新法就很难再继续下去,因为这种所谓的变法既没有触动旧的利益群体,更没有造就新的利益共同体。

乐毅其实是一个成功的兵家而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带领燕军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连下齐国七十城,几乎灭亡了强大的齐国,可谓战功赫赫。但作为一个变法家来说,他彻彻底底失败了,燕昭王一死,燕国就彻底回到过去的老样子,人亡政息。

对于燕昭王来说,他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所选的继承人并不认同他,他的儿子一登基就立刻推翻了他的变法,逼走了乐毅,造成燕军被田单率领的齐军打的大败,伐齐的成果一点也没保留。而秦孝公的继承人虽然因私怨杀了商鞅,但他很好的坚持了商鞅的变法,促使秦国一天天变强。

标签: 燕昭王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盛极一时的燕国,为何却在燕昭王之后走向衰败?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燕昭王

    从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争霸开始之后,周王朝的势力也在不断减弱,各诸侯国之间也出现了旷日持久的攻伐争断。随着赵、魏、韩等国家的势力提升,战国七雄的争霸格局正式形成。在这些国家当中,是齐、魏、秦、韩等国家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强国的地位,经过几代人的崛起,在战国七雄当中也处于强势地位。但是今天提到的燕国

  • 战国复仇者:燕昭王如何完成不可能的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燕昭王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有一位复仇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终吞吴,几乎堪称是忍界祖师爷。可是历史无独有偶啊,在战国时期也有一位复仇者,那就是燕国的燕昭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燕昭王是如何在隐忍了将近三十年之后,一朝逆袭,以小博大。齐燕血仇这件事情还得从公元前3

  • 燕国在燕昭王时中兴,燕昭王中兴对历史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燕昭王

    文-日尧居导语:燕国一直都是战国历史上比较奇葩的一个国家,自从立国开始到被秦国消灭这个历史时间段里面,燕国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重大事件发生。这个国家对于中原格局的贡献比其他国家要小很多,并且这个国家的历史一直都是非常模糊的。在战国时代,哪怕是像宋国、郑国、中山国这样的小诸侯国,国家历史记载的也是非常的详

  • 燕王哙不合时宜的“禅让”,以儿子被杀自己自杀,继任者被杀结束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燕王哙

    无意间打开了一部记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看了一点,忽然想起真实历史上的“禅让”来。尧舜禹的禅让是传说中的,感觉不真实,但燕国哙的禅让,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可惜,他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公元前316年,燕王哙眼见着西赵南齐日益壮大,怕两国谋其燕国就招大臣商议强国之策,丞相子之有谋国之才,燕王哙对其赞善有加

  • 昌平君芈启:大秦相国,生在秦国,长在秦国,最后却成了楚国的王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昌平君

    说到秦国,就绕不开秦国朝堂上的楚系势力,秦、楚自秦穆公时期就开始联姻,进入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秦楚联姻就更多了,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的夫人都有楚国之人,正是由于秦国这么多的楚系夫人,使得楚系势力有了形成的基础。楚系势力真正的成势是在宣太后执政时期,宣太后便是楚人,在其执政期间就曾大力启用楚人

  • 被大秦赋掩盖的历史真相:原是秦国丞相的昌平君,为何要背秦投楚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昌平君

    撰文:琴剑霜月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近日,前后制作拍摄长达十几年的《大秦帝国》系列最后一部《大秦赋》,终于以嬴政一统天下而步入尾声。此剧前几集情节紧凑、服饰考究、场面宏大,一度令观众拍案叫绝;可到了后面,无论是年近不惑的张鲁一老师饰演十三岁的嬴政,还是嫪毐之乱那冗长的宫斗戏码,都令人觉得《大秦赋

  • 从重臣到叛臣,昌平君郢陈之叛跟项燕击败20万秦军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昌平君

    昌平君能够做到秦朝的丞相,完全是因为他执行了秦始皇嬴政的命令,除掉了长信侯嫪毐的党羽,芈启和李信被秦始皇派去攻打楚国。芈启的身份是楚国的公子,他若是能够主动和楚民宣传秦朝的政治和风土人情,定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秦朝稳定楚国子民的情绪,可是他却在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背叛。昌平君被贬到郢陈昌平君是楚国的

  • 昌平君芈启为什么叛秦?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昌平君

    芈启是谁,这个名字实在是太陌生了,但实际上芈启在各个方面都不逊于和他同一时代的赢政(秦始皇),这位留着两国帝王血脉的人最终却是自杀身亡,不能说他无能。只能说他失败了,芈启。昌平君,父亲是楚考烈王之子,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战国两个最强大的国家都是他的母国,他不仅仅是秦国的丞相,还是末代楚王,从血脉上说

  • 昌平君击败了李信,但是没有想到秦始皇会亲自请王翦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昌平君

    李信军大败,身在咸阳的秦王嬴政得到秦军惨败的报告,大为震怒,他亲自前往频阳,登门造访被贬斥出京、还乡养老的王翦。对于这件事情,《史记·王翦列传》有详细的记载。二人见面时,嬴政首先屈尊陈谢说:“寡人当初不用将军的意见,如今果不其然,李信败战辱没秦军。眼下楚军日益西进,逼近秦国,将军虽然有病在身,也不至

  • 《芈月传》中的谦谦君子黄歇,竟是楚幽王的亲爹,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宇彤时尚标签:楚幽王

    认识黄歇,是通过电视剧《芈月传》。演员黄轩扮演的子歇,风度翩翩、情深义重、对月儿好得不能再好,几集下来被表演精湛的黄轩圈粉,也喜欢上了这个时时想要保护芈月的知情重义的君子黄歇。于是抱着对历史人物黄歇的好奇,我走进了历史人物黄歇的世界,却惊讶地发现,历史上的黄歇与电视中的黄歇竟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