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故事」迁都关中、收复西岐-秦文公继承父志

「春秋故事」迁都关中、收复西岐-秦文公继承父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奇妙旅途美景 访问量:2011 更新时间:2024/1/16 3:47:53

在西周周孝时期,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而获封秦地,非子也成为了秦国的建立者。

西周灭亡之后,西戎占据了曾经西周的岐山之地。随后周平王东迁,并封秦襄公为侯,还做了个顺水人情,把西戎占领的岐山以西的土地都赐给了秦襄公。至于秦襄公能不能够得到这些土地,就要看秦襄公自己了。

秦襄公最后死在了征讨西戎的路上,在秦襄公去世之前,秦襄公将太子叫到身前,将统兵的虎符赐予太子,并要求太子继承他未完成的遗志,即消灭西戎,开疆拓土。之后秦襄公去世,葬于西山,太子继位,是为公。

通过秦文公的谥号“文”也可以看出,秦文公继位之后并没有像父亲秦襄公那样立刻投入到与西戎的作战之中。他深知,要想消灭西戎,首先要强大自己。于是秦文公励精图治,开始了自己对国家的改革。

首先就是向东迁都,靠近西戎,方便收复西周故土。秦文王三年,秦文王以打猎的名义带领七百名士兵从西陲宫向东探索,一方面是为了探明西戎的虚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东迁都做准备。

于是到了第二年,秦文公向东到达汧水、渭水的汇合地,在今陕西宝鸡境内,这里属于关中之地,两河汇聚,地势开阔,水草丰美。秦文公说道,“这里曾是周王室赐予我祖先秦嬴的土地,凭借于此我们最终才成为诸侯。”于是在此兴建都城,并将秦人迁于此。

秦文公迁都关中之后,实力逐渐强盛起来。于是秦文公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教化百姓,推行法制。

秦文公十三年,秦文公设立记载大事的史官,使百姓受到教化。百姓的思想开蒙了,才会更好地理解政策法令。于是秦文公又设立各种法令,使国家稳定。又下令建立鄜畤,用牛马羊三牲祭祀白帝,使百姓有信仰。

就这样过了几年,秦文公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整顿三军,开始向西戎发起进攻。秦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一举击败了盘踞在西岐多年的西戎,收复了西周王室的故地。秦文公也顺势收编了还留在岐山附近的西周遗民,将他们归为秦国所有,并将秦国的国土扩张到岐山以西,完成了父亲秦襄公未完成的愿望。

秦文公虽然占据了岐山大片领土,但他并没有完全独吞。他依据周平王当初许下的将岐山以西赐给秦国的承诺,将岐山以西并入版图,而把岐山以东献给周天子。就这样,秦国不仅疆域得到了扩张,还增加了人口,并且因为把岐山以东献给周天子,还获得了好的名声。从此秦国占据关中,并一路向东,离中原腹地越来越近。

标签: 秦文公

更多文章

  • 刘邦强占了魏王豹的女人,一时冲动,却造就了历史上帝王的榜样

    历史人物编辑:简史说标签:魏王豹

    历史上有很多事情,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做评判,刘邦这个人贪财好色,这在普通人看来是完全就是道德上的缺陷。但这事儿对于刘邦来说,还真不是坏事,甚至他还因为自己的好色,为大汉朝保存了骨血,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帝王的楷模。这个故事看起来有点离奇,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都知道,刘邦当年

  • 秦昭襄王使用反间计挑拨魏安釐王与信陵君的关系?他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玮聊娱乐标签:魏安釐王

    轶事典故:反间计信陵君,名无忌,战国时期魏国贵族,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为人仁爱忠厚,礼贤下士,因此天下士人都争相投到他的门下。信陵君的门客最多时多达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为魏国的信陵君贤德,连续十几年不敢派兵侵犯魏国。秦国在长平战役歼灭四十多万赵军之后,进而围攻赵国国都

  • 魏武侯:三家分晋后魏国第二任国君,将魏国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魏武侯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魏击是晋国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继承人。魏氏本是晋国六卿之一,魏氏的先辈们在残酷的卿族斗争中,深刻体会到继承人的重要性。魏文侯也不例外,希望子孙有能力继承自己的伟业。作为魏文侯的嫡长子,魏击自然成了魏文侯的重点关注对象。大约在小魏击还没有成年时,就安排田子方的儒家名流做他的老

  • 凭借天险是不能建立霸业的,吴起列举三个事例,让魏武侯折服了!

    历史人物编辑:玉玉爱狗狗标签:魏武侯

    吴起能够说服魏武侯,在于他成功的运用逻辑和列举事实的力量,让魏武侯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折服于吴起所讲的道理。在战国七雄中,魏国初期在初期的表现是可圈可点,到了魏武侯的时候,军力愈发的强盛,是七国中的大国。魏武侯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自然是意气风发。就是见到了祖国大好的河山,也是有感而发。就是魏武侯有感

  • 魏武侯在战略上过于盲目,魏国树立了多少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魏武侯

    轶事典故:四面树敌魏武侯的战略眼光没有父亲那么清晰,最大的表现莫过于战略上的盲目。魏文侯所体现的是总揽全局指挥若定,而魏武侯能做到的仅仅是独当一面,远不如父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在战国初期,魏武侯犯下了不少战略性错误,不仅仅是错误的放弃赵国的同盟可能性。秦国:秦国是魏国的宿敌,在魏氏家族还

  • 魏武侯时期魏国到底做了什么,竟然导致四面树敌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魏武侯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不到一年,朝中元老李悝就不幸去世。魏武侯只能按照父亲、按照李悝制定的国策、国法执掌魏国朝政。好在他爹给他留下了强大的家底,经过了短暂的修整,魏武侯就开始了征战天下。当时有吴起和魏武卒,魏国雄霸中原。魏武侯先是号召韩国、赵国结成三晋同盟,当时三晋联军大败楚军大梁,向楚国的腹地挺进

  • 从魏武侯逼走吴起来看,魏国为何会变成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故事标签:魏武侯

    吴起的离开,标志着魏国延续几十年的招贤纳才政策,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魏国开始重用王室、贵族,平民出身的士子很难有上升空间,于是纷纷选择离去。吴起被阴谋陷害吴起在魏国奋斗了20多年,一直当不了宰相,内心很崩溃,恰在此时,驸马爷公叔痤暗中射了一箭,吴起害怕性命不保,就逃到了楚国。公叔痤陷害吴起的过程很简单

  • 《资治通鉴》中魏文侯向李克询问如何选相,暗含领导者的管理逻辑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魏文侯

    在《资治通鉴》第一篇周纪中有这么一件事,当时魏文侯问李克对于魏成和翟璜这两个人我选择哪一个做魏国的丞相比较好。李克一开始是直接拒绝回答,理由是下属不参与尊长之事,如今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一再逼问要李克不能推脱选相这件事情。于是李克就和魏文侯说了选择下属的一个标准:看一个人,平常就看他和

  • 趣读《通鉴》:赵韩干架,魏国却成赢家,魏文侯:统一战线懂不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魏文侯

    趣读通鉴11:魏国霸业(2)在上篇中,经过一个营销广告故事,演绎了一个求贤若渴的明君形象,也诉说了人才的三大诉求。留人关键不过三点:一靠待遇,二靠前景,三靠态度,三者缺一可,缺二可,缺态度却不可!在如此营销广告天下皆知之后,魏国顿人才鼎盛,给霸业开了好头。可纵横捭阖的战国初期,仅有人才也是不够的。伟

  • 战国争霸,魏文侯在位时期压制大秦数十年,他到底能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魏文侯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本三家之中相较于其他两国,魏国疆域较为分散,管辖起来颇有难度。然而就在魏文侯作为初代君王上任没多久,便扭转了局面,魏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强国,称霸中原,甚至压制秦国数十年之久。一家独大的先决条件魏国最初在地缘环境方面的劣势十分明显,国土主要分布在如今河南省河内地区以及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