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周孝王时期,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而获封秦地,非子也成为了秦国的建立者。
西周灭亡之后,西戎占据了曾经西周的岐山之地。随后周平王东迁,并封秦襄公为侯,还做了个顺水人情,把西戎占领的岐山以西的土地都赐给了秦襄公。至于秦襄公能不能够得到这些土地,就要看秦襄公自己了。
秦襄公最后死在了征讨西戎的路上,在秦襄公去世之前,秦襄公将太子叫到身前,将统兵的虎符赐予太子,并要求太子继承他未完成的遗志,即消灭西戎,开疆拓土。之后秦襄公去世,葬于西山,太子继位,是为秦文公。
通过秦文公的谥号“文”也可以看出,秦文公继位之后并没有像父亲秦襄公那样立刻投入到与西戎的作战之中。他深知,要想消灭西戎,首先要强大自己。于是秦文公励精图治,开始了自己对国家的改革。
首先就是向东迁都,靠近西戎,方便收复西周故土。秦文王三年,秦文王以打猎的名义带领七百名士兵从西陲宫向东探索,一方面是为了探明西戎的虚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东迁都做准备。
于是到了第二年,秦文公向东到达汧水、渭水的汇合地,在今陕西宝鸡境内,这里属于关中之地,两河汇聚,地势开阔,水草丰美。秦文公说道,“这里曾是周王室赐予我祖先秦嬴的土地,凭借于此我们最终才成为诸侯。”于是在此兴建都城,并将秦人迁于此。
秦文公迁都关中之后,实力逐渐强盛起来。于是秦文公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教化百姓,推行法制。
秦文公十三年,秦文公设立记载大事的史官,使百姓受到教化。百姓的思想开蒙了,才会更好地理解政策法令。于是秦文公又设立各种法令,使国家稳定。又下令建立鄜畤,用牛马羊三牲祭祀白帝,使百姓有信仰。
就这样过了几年,秦文公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整顿三军,开始向西戎发起进攻。秦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一举击败了盘踞在西岐多年的西戎,收复了西周王室的故地。秦文公也顺势收编了还留在岐山附近的西周遗民,将他们归为秦国所有,并将秦国的国土扩张到岐山以西,完成了父亲秦襄公未完成的愿望。
秦文公虽然占据了岐山大片领土,但他并没有完全独吞。他依据周平王当初许下的将岐山以西赐给秦国的承诺,将岐山以西并入版图,而把岐山以东献给周天子。就这样,秦国不仅疆域得到了扩张,还增加了人口,并且因为把岐山以东献给周天子,还获得了好的名声。从此秦国占据关中,并一路向东,离中原腹地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