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资治通鉴》中魏文侯向李克询问如何选相,暗含领导者的管理逻辑

《资治通鉴》中魏文侯向李克询问如何选相,暗含领导者的管理逻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攀 访问量:1178 更新时间:2024/1/13 0:39:33

在《资治通鉴》第一篇周纪中有这么一件事,当时魏文侯问李克对于魏成和翟璜这两个人我选择哪一个做魏国的丞相比较好。李克一开始是直接拒绝回答,理由是下属不参与尊长之事,如今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一再逼问要李克不能推脱选相这件事情。

于是李克就和魏文侯说了选择下属的一个标准:看一个人,平常就看他和谁亲近;富贵的时候就看他和谁交往;显赫的时候就看他怎么用人;穷的时候就看他是否有自己的坚持(不能因为自己贫穷而做事不择手段);贫贱的时候就看他所不取的。就用这五条标准,就可以去看一个人。魏文侯听了之后就按李克说的标准去选择魏国的丞相。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察人五法”的故事。那么这一段故事看似很普通的一件事情,其实暗含了领导者对管理的逻辑,也就是对权力的安全感。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资治通鉴》

因为当时历史的背景是韩魏赵三家分晋之后,刚刚从一个晋国的臣子变为一方诸侯,其实最害怕的就是下属对自己权力是否会构成威胁。

所以他问李克关于魏成和翟璜两个人谁当丞相比较好,其实也是在一种试探。这就和李克与翟璜两个人的关系,以及翟璜在魏国的地位有密切关系。

翟璜是魏国初期一位有名的大臣,他为相期间辅助魏文侯灭了中山国,同时也向魏文侯举荐了很多人才,比如西河守令吴起、邺县令西门豹、大将乐羊、以及李克等等,这些人都身居要职,可以想象这时的翟璜的关系网有多大。

所以在魏文侯看来,这个翟璜会不会像三家分晋之前的自己一样,有没有这个野心,因此他借机来试探李克,因为这个李克也是曾经被翟璜举荐去中山国当国相,对于李克来说翟璜对他就知遇之恩

而李克此时也知道魏文侯的用意,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回答魏文侯的问题,但由于魏文侯一再追问,李克巧妙地用了“察人五法”这个选人的标准让魏文侯自己去选择,至于魏文侯怎么选择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但是这里李克已经察觉出来表明看魏文侯是想要选择丞相,其实实际是对翟璜有一定的戒心了,所以此时的翟璜处境很危险。

不过也幸亏李克及时提醒翟璜不然从后面李克从魏文侯那里出来之后就马上去找了翟璜,告诉他刚才的事情,翟璜的反应也激动,认为自己应该当这个个相国之位。可见翟璜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国君其实已经在警惕他了。

所以说功高盖主的时候要学会藏锋守拙才能保护自己的安全。作为领导而言,不管下属有多大的功劳,一旦要威胁到他的位置的时候,不管你有没有这个想法,肯定都会把你先干掉。在历史上有许多权臣因为功高震主被皇帝给整死的例子,数不胜数。曾国藩说,“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作为下属或者臣子为人张狂、锋芒毕露,迟早会引来灾祸。

在最后向大家推荐这本线装书局出版的《资治通鉴》,它是新华正版完整无删减;还有白话文翻译,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原价1580元,现价只要88元,一套6本。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下方链接。

标签: 魏文侯

更多文章

  • 趣读《通鉴》:赵韩干架,魏国却成赢家,魏文侯:统一战线懂不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魏文侯

    趣读通鉴11:魏国霸业(2)在上篇中,经过一个营销广告故事,演绎了一个求贤若渴的明君形象,也诉说了人才的三大诉求。留人关键不过三点:一靠待遇,二靠前景,三靠态度,三者缺一可,缺二可,缺态度却不可!在如此营销广告天下皆知之后,魏国顿人才鼎盛,给霸业开了好头。可纵横捭阖的战国初期,仅有人才也是不够的。伟

  • 战国争霸,魏文侯在位时期压制大秦数十年,他到底能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魏文侯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本三家之中相较于其他两国,魏国疆域较为分散,管辖起来颇有难度。然而就在魏文侯作为初代君王上任没多久,便扭转了局面,魏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强国,称霸中原,甚至压制秦国数十年之久。一家独大的先决条件魏国最初在地缘环境方面的劣势十分明显,国土主要分布在如今河南省河内地区以及山西

  • 三家分晋后,为何魏国却占得先机首霸中原?魏文侯:感谢我

    历史人物编辑:史密记标签:魏文侯

    在三家分晋后,赵国的实力明显是最强大的,不仅仅是和魏国与韩国相比,哪怕放眼于所有国家,赵国的实力都是首屈一指的。但令人意外的是,魏国却率先实现了对于中原的称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魏国之所以崛起,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倚仗魏文侯。魏文侯不但有能力,而且还是一个长寿的君主,所以他能一直贯彻自己提出的政策。魏

  • 古文今译 《战国策-魏策一》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魏文侯

    图片源自网络原文: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译文: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边饮酒,一边听演奏音乐。文侯说:“钟的声音不和谐吧?左边的音高。”田子方笑了笑

  • 《资治通鉴》:手握一副烂牌,魏文侯是如何登上中原霸主之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左传今读标签:魏文侯

    三家分晋,赵国获利最多,得到了北部的大片土地,魏国、韩国屈居赵国的南面,魏国偏西,韩国偏东。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魏氏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魏国所处的周

  • 战国最划算买卖,魏文侯何以行个礼,就建了魏国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魏文侯

    趣读《资治通鉴》九:魏国霸业1尊师重道为中国传统,拜师礼也成了今日还有的风俗之一。正式点的,奉茶下跪礼仪齐全,不正式的也要鞠躬致敬以表诚心。正式不正式,在师徒这块,今日其实都不看中,更多看的是心意。(拜师心要诚)但在古代社会,寻常拜师礼,皆止步君上。即便皇子年幼,有指定师傅日日需行礼,可成年之后,也

  • 一直都赢。战国时,魏文侯曾问谋士李克,吴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魏文侯

    一直都赢。战国时,魏文侯曾问谋士李克,吴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李克回答说,数战数胜。魏文侯说,数战数胜,是国之福吧,怎么会亡国呢?李克说,多次出兵征战就会导致民生疲敝,又多次战胜就会导致国主骄傲,国主骄傲 野心膨胀,而民生虚弱 人怀异端,是不可能做到不亡的。凡事有相生相克,“数战数胜”

  • 魏文侯变法,与新型国家的诞生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魏文侯

    战国初期的列国局势是魏国国势独盛,所谓“晋国天下莫强焉”,而其所以独强,则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代的变法的结果。经过春秋时代的发展和文侯的改革,战国初期魏国的王权是相当强的,既没有了世族对王权的掣肘,也牢牢掌握住了军权,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专制权力。所以文侯有一次对师经曰“使我言而无见违。”世族统治的覆

  • 魏国危机四伏,魏文侯如何开启战国首霸?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魏文侯

    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自古以来,我们就用这三个要素来衡量国家跟个人的成败。在春秋战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中原地区是四战之地,四通八达,无险可守。秦齐楚晋,这四个分别位于东南西北的诸侯国,依山阻河,进可攻退可守,占尽了地利。 可是在开局的时候,往往最

  • 三家分晋,魏文侯对秦国崛起提出了哪些挑战?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魏文侯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联合分裂晋国,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这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战国由此展开。春秋时,秦国最忌惮的是晋国,如今晋国一分为三,秦国面对的对手一下子又多了两个。秦国原以为凭借老资格的霸主地位,三晋总得给点面子。但没想到,三晋中的魏国率先崛起,对秦国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上,魏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