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魏武侯逼走吴起来看,魏国为何会变成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从魏武侯逼走吴起来看,魏国为何会变成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有故事 访问量:1386 更新时间:2023/12/18 9:00:51

吴起的离开,标志着魏国延续几十年的招贤纳才政策,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魏国开始重用王室、贵族,平民出身的士子很难有上升空间,于是纷纷选择离去。

吴起被阴谋陷害

吴起在魏国奋斗了20多年,一直当不了宰相,内心很崩溃,恰在此时,驸马爷公叔痤暗中射了一箭,吴起害怕性命不保,就逃到了楚国。

公叔痤陷害吴起的过程很简单。

公叔痤担任宰相后,害怕吴起替代自己的位置,整日忧心忡忡的,有个仆人了解了他的担忧后,就献上了一计,公叔痤舒展开了连续皱了好几天的眉头。

第二天,公叔痤就去找魏武侯,建议他将公主嫁给吴起,以拴住吴起的心;倘若吴起拒绝,说明他很可能有二心,不打算在魏国长期待下去,咱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回家后,就对他的公主老婆耳磨一番,请她发挥她的老本行。然后就邀请吴起到家里做客,吴起到来后,公主把平日的刁蛮无理发挥得淋漓尽致,公叔痤像孙子一样唯唯诺诺,吴起看得是直摇头。

几天后,魏武侯设宴招待吴起,打算把小女儿嫁给他。吴起一想前几天公叔痤的熊样,打了个哆嗦,就找了一堆借口拒绝。

之后公叔痤又给魏武侯送了一把火,吴起敏锐地觉察到了魏武侯的猜忌,于是在带兵伐齐期间,溜到了楚国。

公叔痤为什么要陷害吴起?

首先就是吴起的功绩太大了。公元前389年,吴起率领没立过军功的5万士兵,打败了秦惠公亲自率领的50万大军;吴起不但带兵厉害,将西河郡也治理得井井有条。对于没有大功、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公叔痤来说,来自吴起的威胁太大了。

其次就是公叔痤名利心太重。从之后公叔痤的所作所为来看,能力也还不错,也在尽心尽力为国家做贡献,遗憾的是,他太看重自己的官位了,任何对他有威胁的人,要么是逼走,要么就是压制,不让其出头。

吴起被陷害,意味着什么?

魏武侯上位后,开始逐渐打造自己的班底,慢慢疏远父亲魏文侯留下的一帮老人。

魏武侯的用人风格,从任命公叔痤当宰相,就能看出一二。当初田文当相国时,吴起就当面去质问田文凭什么,说明吴起那时候就有当相国的资历了。好几年过去了,魏武侯宁愿提拔没有功绩的公叔痤,也不愿任用吴起,除了要拉拢自己人外,还有对平民出身、国外人士的不信任。

魏武侯本身就是个二代,看不起平民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把这种风格用在人才管理上,对国家来说就是大灾难,当平民士子在魏国看不到希望后,自然会选择出走,比如公孙鞅、张仪范雎、尉缭子等,都选择到秦国去施展抱负。

张仪的出走更具代表性,因为他是贵族后裔,贵族都不能充分施展抱负,平民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可见魏国的用人策略是多么的狭隘。

综上所述,吴起被迫离开魏国后,魏国的平民士子看不到上升的空间,就纷纷到其他国家谋生,在秦国《招贤令》的鼓舞下,纷纷到秦国去施展拳脚,魏国成为了秦国的人才供应基地。

标签: 魏武侯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中魏文侯向李克询问如何选相,暗含领导者的管理逻辑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魏文侯

    在《资治通鉴》第一篇周纪中有这么一件事,当时魏文侯问李克对于魏成和翟璜这两个人我选择哪一个做魏国的丞相比较好。李克一开始是直接拒绝回答,理由是下属不参与尊长之事,如今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一再逼问要李克不能推脱选相这件事情。于是李克就和魏文侯说了选择下属的一个标准:看一个人,平常就看他和

  • 趣读《通鉴》:赵韩干架,魏国却成赢家,魏文侯:统一战线懂不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魏文侯

    趣读通鉴11:魏国霸业(2)在上篇中,经过一个营销广告故事,演绎了一个求贤若渴的明君形象,也诉说了人才的三大诉求。留人关键不过三点:一靠待遇,二靠前景,三靠态度,三者缺一可,缺二可,缺态度却不可!在如此营销广告天下皆知之后,魏国顿人才鼎盛,给霸业开了好头。可纵横捭阖的战国初期,仅有人才也是不够的。伟

  • 战国争霸,魏文侯在位时期压制大秦数十年,他到底能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魏文侯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本三家之中相较于其他两国,魏国疆域较为分散,管辖起来颇有难度。然而就在魏文侯作为初代君王上任没多久,便扭转了局面,魏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强国,称霸中原,甚至压制秦国数十年之久。一家独大的先决条件魏国最初在地缘环境方面的劣势十分明显,国土主要分布在如今河南省河内地区以及山西

  • 三家分晋后,为何魏国却占得先机首霸中原?魏文侯:感谢我

    历史人物编辑:史密记标签:魏文侯

    在三家分晋后,赵国的实力明显是最强大的,不仅仅是和魏国与韩国相比,哪怕放眼于所有国家,赵国的实力都是首屈一指的。但令人意外的是,魏国却率先实现了对于中原的称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魏国之所以崛起,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倚仗魏文侯。魏文侯不但有能力,而且还是一个长寿的君主,所以他能一直贯彻自己提出的政策。魏

  • 古文今译 《战国策-魏策一》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魏文侯

    图片源自网络原文: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译文: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边饮酒,一边听演奏音乐。文侯说:“钟的声音不和谐吧?左边的音高。”田子方笑了笑

  • 《资治通鉴》:手握一副烂牌,魏文侯是如何登上中原霸主之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左传今读标签:魏文侯

    三家分晋,赵国获利最多,得到了北部的大片土地,魏国、韩国屈居赵国的南面,魏国偏西,韩国偏东。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魏氏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魏国所处的周

  • 战国最划算买卖,魏文侯何以行个礼,就建了魏国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魏文侯

    趣读《资治通鉴》九:魏国霸业1尊师重道为中国传统,拜师礼也成了今日还有的风俗之一。正式点的,奉茶下跪礼仪齐全,不正式的也要鞠躬致敬以表诚心。正式不正式,在师徒这块,今日其实都不看中,更多看的是心意。(拜师心要诚)但在古代社会,寻常拜师礼,皆止步君上。即便皇子年幼,有指定师傅日日需行礼,可成年之后,也

  • 一直都赢。战国时,魏文侯曾问谋士李克,吴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魏文侯

    一直都赢。战国时,魏文侯曾问谋士李克,吴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李克回答说,数战数胜。魏文侯说,数战数胜,是国之福吧,怎么会亡国呢?李克说,多次出兵征战就会导致民生疲敝,又多次战胜就会导致国主骄傲,国主骄傲 野心膨胀,而民生虚弱 人怀异端,是不可能做到不亡的。凡事有相生相克,“数战数胜”

  • 魏文侯变法,与新型国家的诞生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魏文侯

    战国初期的列国局势是魏国国势独盛,所谓“晋国天下莫强焉”,而其所以独强,则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代的变法的结果。经过春秋时代的发展和文侯的改革,战国初期魏国的王权是相当强的,既没有了世族对王权的掣肘,也牢牢掌握住了军权,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专制权力。所以文侯有一次对师经曰“使我言而无见违。”世族统治的覆

  • 魏国危机四伏,魏文侯如何开启战国首霸?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魏文侯

    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自古以来,我们就用这三个要素来衡量国家跟个人的成败。在春秋战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中原地区是四战之地,四通八达,无险可守。秦齐楚晋,这四个分别位于东南西北的诸侯国,依山阻河,进可攻退可守,占尽了地利。 可是在开局的时候,往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