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无用之用”重读《庄子》,庄子所主张的“无用”究竟是什么意思

“无用之用”重读《庄子》,庄子所主张的“无用”究竟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十一史话 访问量:994 更新时间:2023/12/15 5:27:00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篇》

在我们中国的古代,有这样一个人:他天天说着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的话,似乎总是自相矛盾;自己的老婆死了,他却鼓盆而歌;别人要成为有用之人,而他却说无用乃用。他就是庄子。

对于现代人来说,庄子的一些理念都十分奇怪,其中最让人弄不懂的,就是他“无用之用”。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如果你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那么注定会被社会淘汰,那庄子的“无用之用”真的对我们来说没有用吗?

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庄子的“无用。”

一.庄子的“无用”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弟子行走到一座山下,看到了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在溪边高高耸立着,非常显眼。就在这时,庄子看到一位伐木者从大树旁走过去,他问这位伐木者:“为何如此高大的树木,你却视而不见,并不砍伐呢?”

伐木者瞧了一眼大树,说道:“这有什么奇怪的,这是树的木头是不中用的木材,用来制作船会沉于水;用来做棺材又太容易腐烂;用来当器具,又很容易腐烂,这种无用之材,砍它何用?”

庄子听后,不由得大受发,他对弟子说道:“这棵树正是因为毫无用处,所以才得以终其天年,这正是‘无用之用’。树无用,所以没有人砍伐;白色额头的牛、长了痔疮的人,巫师认为是不详的,所以避免了被献祭;瘸腿的人,因为无法站立,所以避免了上战场,最后可以颐养天年。”

”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1. 什么是无用

对于庄子所提出来无用的解释,他拥有很多层不同的含义:

一. 对人为之用的否定

就像上故事所说一样,当人或物对于他人有利用价值之时,则产生了用处。而这种用处会损害自身,比如被砍伐、被杀。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为了讨好别人,故意违逆自己的天然生长,就会因为有用而丧失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们应该把生长控制在自己自然的边界内,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做一个‘无他用之人’。

二. 有用与无用共存

我们以城市里的树作为举例。树本身的作用,或者说价值是什么呢?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树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美化环境,能够防风固沙,吸收废气。这几点正是它的有用之处。那么它的无用之处是什么呢?是它不能被拿来当做建材,也不能砍伐。这正是它的无用之处。有用与无用共生共存,就像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一样。它的无用之处给有用之处提供了价值,让它顺应了它本身的使命。

三. 有用中包含了无用

有用自身所包含的无用,就是指一件事物在它能够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不能做另外的事情。

我们假设有一张白纸,你可以选择在它上面涂写,也可以选择将它折为纸飞机,但它被用来做一件事的时候,另一件事它就无法做了。

当我们选择在纸上涂写的时候,它可能会成为一幅画,也可能成为一幅墨宝,但如果它被涂写之后再折叠,那就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变得不伦不类。

当我们选择把纸折成专业的纸飞机的时候,如果你在上面作画或者写字,那么纸飞机本身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导致无法飞的很远,同样也变得不伦不类。

所以,有用中的无用就是指当你选择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无法做与之对立的事情,如果非要兼顾,就会变得不伦不类。

四. 无用是世界的本源

庄子所说的无用,不仅仅是顺应自然,更是对有功利心、世俗化的有用进行否定。当我们顺应自然本源的时候,世界会给你助力,让你成为原本应该成为的人。不为世俗只用,是为无用也。

五. 无用是为了寻求本真

《庄子·齐物论》里曾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日: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子綦日:‘……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庄子所说的丧我,就是指忘掉肉体,忘掉意识,任由自己的潜意识在流动,从而体察自己最本初的想法。

当你让自己的身体与灵魂变得‘无所用’,就可以体会到自己最本质的模样。这种‘无用’的状态是全然的敞开身心,顺应自然与道。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总的来说,庄子并不是追求事物表象的‘有用’或者‘无用’,而是追求事物本身的性质是否与它的天性相契合,是否展示了自己的本真。

二.庄子为什么会提出“无用之用”这样的思想

庄子作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会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我们接下来来看看庄子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想法。

1. 时代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他和孟子是同一时代的人,同时也是惠施(惠子,名家代表人物。)的好友。根据记载,庄子最初是师从裘氏,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不再学儒,转而师从子綦学道。在当时,由于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飞速的发展,导致各国之间相互碰撞,战火不断。从而也促使了各种思想、流派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生长。

当世界上充满了战争,那么总有人会希望和平。庄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各国征伐中不断地思考,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和国家都跟随着自然的发展而发展,那么这个世界会有多美妙。

他认为,人之所以变得不幸,就是因为“以人灭天”(《庄子·秋水》)。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就需要顺应人自身内在的本性,做“无用”之人。

在那个时代,有人追求功名利禄,就会有人追求顺应自然。而庄子就像是应运而生一样,他成为了对人本性和自然思考的集大成者。

2. 道家的思想

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墨家兼爱、非攻;名家善辩、论名实......各种思想流派的诞生,自然也少不了道家。春秋时期,道家大成者老子讲古老的道家思想进行总结,完善了道家的理论体系。道家学者主张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法自然、大道无为、阴阳相济。

到了战国时代,道家的思想达到了兴盛的时期,光是道家内部的流派就有很多,老庄学派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师从道家的庄子从道家体系中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他认为“道”并非虚无缥缈的,而是并且著书十万字来明辨老子的主张。

在老庄学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道家“自然”、“无为”、“合一”、“忘我”等关于哲学的思考与论述。有了当时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再加上道家的思想熏陶,庄子会探索“无用之用”自然不意外。

3. 庄子的经历

庄子的祖上曾经是楚国的贵族,但是由于躲避“夷宗”之祸,庄子祖上迁居至楚国蒙地。据公认的推测,庄周在楚国公族作乱十二年后即公元前369年出生于宋国。

在宋国出生的庄子在幼年时期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这造就了他渴望和平、渴望获得幸福。由于是迁居而来,自然传统和习惯于周围的同龄人不同,甚至会被歧视讽刺,所以庄子养成内的性格也不意外。

同样,庄子祖上是贵族,他的家庭教育中定然少不了文化的熏陶,所以在他8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儒家思想。

可是早年间的经历让庄子对于儒家思想产生了疑惑,既然自己祖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为什么战乱不断,为什么自己的家族会流落到异国他乡?

带着这样的疑问,庄子接触到了道家。内向的他深深地被吸引了。他认为如果人拂逆自身的自然情况,向着不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那么就有违“大道”,一定无法获得幸福。

希望获得幸福的庄子,投入了道家的怀抱,同样也追求“道法自然”、“大道无为”。而“无用之用”正是他对于自然的理解。

三. “无用之用”对于当代的启示

那么无用之用对于现代的我们就一定毫无用处了吗?自然不是的。我们从小就听说过“因材施教”、“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这一类的话语。我们上面曾经说过,庄子的无用之用,是要让人顺应自己的天性,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去成就自己,而不是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做“无用”的努力。

对于我们来说,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去深挖、耕耘,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比在不适合的领域事倍功半要强太多。

有的人好动,但非要坐下来写文章,自然无用;有的人好静,但非要活跃在社交场合,自然无用。每个人的性格导致他天生所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找到适合的领域,深挖下去,这才是庄子“无用之用”对于现代的启示。

四. 结语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哪怕一生清贫,但他终究追寻到了自己内心所想要的快乐与自由,而他的“无用之用”正是他所追寻自然的一种方式。

标签: 庄子

更多文章

  • 庄子假死试妻,妻子为了给新欢治病,一刀劈开庄子棺椁,取其脑髓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庄子

    作为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存在,庄子的大名为所有中国文人所敬仰。甚至于今天,庄子已然成为一个代名词,提到庄子,最先想到的便是清净无为,逍遥自在。战国时期出生的庄子,之所以被帝王将相所推崇,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学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古今,成为治世立人的基本遵循了。我们很难想象在那个贫乏落后的年

  • 创新·未来|超级飞驼联合创始人庄子骏:批发市场运力缺口逐年扩大,亟需生态重构

    历史人物编辑:蓝鲸财经标签:庄子

    5月25日,蓝鲸财经主办的“创新·未来”之【产业互联网—跨越周期新动能】主题沙龙上,众君垒土(深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超级飞驼)联合创始人、智能装备部负责人庄子骏分享通过智能化、数字化重构批发市场运营场景。随着商流短链化,批发市场占据 “货之源头”的地位且会长期存在。批发市场是距离末端渠道最近,链接

  • 庄子假死试妻,妻子为了给新欢治病,却刀劈庄子棺椁取其脑髓?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庄子

    作为一个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与哲学家。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我国逐渐拥有了一套只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而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在春秋战国时代,曾出现过一段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繁荣时期,而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大多为我们所熟知,例如孔子、老子、庄子与孟子等

  • 《庄子说什么》南怀瑾说,千年前的庄子就已经讲透了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丸子聊生活标签:庄子

    庄子在《德充符》中写了一个名叫哀骀它的人,他长得不好看,甚至丑得能吓死人。然而,他并没有吓到别人,反而成了万人迷。而且鲁哀公icon把整个国家都送给他,都被对方拒绝了。哀骀它的长相,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说他很丑。但他却让和他相处过的人不舍得离开,男子想和他做兄弟;女子更夸张,都想嫁给他,不想做别人的大

  • 孔子和庄子见过面吗?在孔子眼里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雪亭史记标签:庄子

    孔子和庄子为同时牮思想大家,但对于后世,二人的名声虽然都很大,但总体上庄子没有孔子的影响大。孔子的思想,是后世儒家思想的基础,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世帝王治理国家影响深远。他本人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为历代历朝读书人必修之

  • 庄子:命运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是大大美食家标签:庄子

    如果你不能追溯命运的根本,你体内的神明不答应。离开安康和寿命这两点都是妄念邪念,庄子把这叫做“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你认为风光无限的,在庄子眼里才是真正的可怜人。庄子《让王》篇介绍了魏国公子牟,也想做到无为,也想躺平,可是身在江湖,心系庙堂。隐士瞻子告诉他“放不下就拿起来,该努力你就去

  • 《庄子》:做人要“诚”

    历史人物编辑:宝乐生活标签:庄子

    《庄子》“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诚是一种智慧。古人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是生活中最可贵的一种精神。无论是做人或者做事,最怕的就是真诚,当一个人足够真诚、足够至诚,那么很多苦难都不再是困难,而是一种磨练。无论面对的是人还是事,都需要真诚,如果一个人,做事没有诚心实意,事情是很难做成的;

  •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有多伟大?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庄子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观念,是无任何宗教背景而产生的伟大思想,因为当心景扩张到无穷大时,当天地、万物与我结合为一时,自然就会与天地精神往来,自然就会与造物者为友矣,此句的气魄比慈悲心或仁心或博爱心更为宏大,更为接近自然而然,因为在此句的背后,不需要类似宗教中的极乐世界或天堂作其假。中

  • 庄子:两条鱼的故事,道尽生命真谛,告诉你什么是“真人”!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庄子

    庄子是道家思想集大成者,是继老子,列子之后,道家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庄子的书,文彩绮丽清奇,文风自由奔放,意境深远,酣畅淋漓,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欲罢不能。每读一遍《庄子》,都会对人生、对生命萌生新的感悟,触动心灵,回味无穷。本期,悦读国学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内容。一、逍遥游后来,鲲不知怎么个因缘

  • 庄子里的神人

    历史人物编辑:半个月亮标签:庄子

    庄子里有好多“神人”,之所以称之为“神”,是因为这些人有别人不具备的能力。在具体的事情上,有人可以做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之所以做不到,一般是学问上的不够,再就是知识上的聋盲,蔽塞。“蕲”就是安定,他可以让世界自然安定。像这样的人,怎能“弊弊焉以天下为事!”“弊弊焉”,就是很轻视、渺小,谁还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