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庞涓砍了膝盖骨,孙膑复仇有多狠?杀人诛心,庞涓被逼拔剑自刎

被庞涓砍了膝盖骨,孙膑复仇有多狠?杀人诛心,庞涓被逼拔剑自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红燕 访问量:1417 更新时间:2024/1/19 12:55:47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提到《孙子兵法》,历史爱好者们并不陌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论兵法的书籍,也是世界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此书作者孙武也因此流芳历史,享誉世界。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后亦称《齐孙子》,证明了该书的历史地位。

据可考历史,如今人们尚不知孙膑本名,亦不知其生卒年,最早关于他的记载为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

那么后人为何称其为“孙膑”,他又是如何写出名扬古今的军事专著的呢?一切要从孙膑拜师学艺开始说起,而这其中还牵扯到另一个历史人物,那便是庞涓

相传战国时卫国有一奇人,博闻广识,长于纵横捭阖之术,因隐居于鬼谷,人称“鬼谷子”,前往投师学艺者颇多。

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另《孙庞演义》一说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

孙膑颇具天资,又勤于思考,悟性过人,对师父传授之识常能一隅三反;加之出身孙子门下,孙膑可将师父口传之道与史书兵家案例融会贯通,学业精进的速度令其师赞叹。故而鬼谷子常言:“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师从同门学习兵法,庞涓虽资质不差,学习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总是浅尝辄止,并觉得道阵之法不过尔尔,自己早可以出师。于是饱食终日,得过且过。鬼谷子见状渐渐失望,将主要精力都用于指导孙膑。

谁知庞涓不仅自己不学无术,还鼠腹鸡肠,嫉才妒能。因见师父常夸赞孙膑却对自己言辞平淡,表面上附和钦慕于孙膑,内心却妒火中烧,常怀陷害之心。

不久庞涓便离开了鬼谷,虽然他学疏才浅,但因师从高人,加上他擅长自吹自擂、伐功矜能,后得魏王赏识,被封为将军。而孙膑则是留在齐国。

即便已为将军,庞涓深知孙膑之才能,且嫉妒之心从未弱减分毫。当时齐国较之魏国更强,庞涓怕孙膑为齐王重用而对付自己,到那时招架不来,便处心积虑地想要除掉他。

费尽心机终于想出一个“妙计”,庞涓假借魏王之名邀孙膑到魏国做客。不想待孙膑如约而至之时,庞涓以孙膑迟到之名,称其怠慢魏王,私自利用将军之位将孙膑处以膑刑,使其无法再站立行走。

所谓膑刑,即削去人的膝盖骨的刑罚,为古时酷刑之一。

此次受刑之后孙伯灵改名为孙膑,以铭记这屈膝奇辱。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多年的师兄弟之情就这样被庞涓一手毁掉,只为了他那妒忌猜疑之心。

受刑后孙膑被庞涓囚禁在府中,他一边疗伤,一边寻找机会想要逃回齐国。孙膑知道庞涓的习性,便想到装疯来麻痹他的戒心。

起初下人来报时,庞涓自是不信,但每日看管孙膑的人都来详细地禀报孙膑发疯的细节模样,庞涓于是亲自来到囚室,想看看到底是真是假。

孙膑披头散发,囚首丧面的样子令庞涓嫌弃不已,眼看孙膑满嘴不知所云、疯言疯语,还时不时地莫名大笑,庞涓仍然心有疑忌。

他上前试探道:“师弟,兵法呢?师父传给你的独门兵法,告诉师兄,你放在哪啦?”听到“师父”二字,蓬头垢面的孙膑忽地扑向庞涓,抱住他不撒手:“师父!师父你来了,你是来带我回去的吗?”

孙膑身上的血和土沾了庞涓一身,这可把庞涓惹怒了,他心里还是觉得孙膑根本没有疯,他一定是故意的:“晦气!来人啊,将此人给我关进猪圈,严加看管,猪跑了,他也不能跑!”

孙膑随后被拖至猪圈,猪圈里杂物荟萃,他膝盖的伤也日益恶化。不过时至此刻,他也不想再纠结于此了,想办法逃出去方为重要。他知道庞涓把他关在这里也是在试探他,于是演了一场“重头戏”。

这天看守的兵将给孙膑带来了饭菜,孙膑将那碗里的汤食倒进猪圈里的槽子,便开始用手刨着吃。手下的人看到此般情景,心想将军听了一定很高兴,于是便急忙去禀报。

庞涓听了此事,心中的猜忌卸下大半,然后命人将孙膑直接丢到大街上,只留下两个小卒看着。第二日齐国来使得消息传遍大街小巷,孙膑默默闻信,心里已有打算。

接待齐国来使的贵宾宴上,庞涓命人将孙膑带上来,令其跪在殿上,在座的宾客可将其作为靶子,玩室内涉猎游戏作乐。

齐国使者见庞涓如此恨此人,心想二人一定有什么渊源,倘若可助此人逃生,或可得到些魏国消息。于是直言:“庞将军,这毕竟是条人命,我们大家正食佳肴饮美酒,还是算了,算了!”

庞涓听后也怕这位来使看出什么破绽,便命人又将孙膑拖走。

史书上没有记载孙膑后来是如何找到齐国使者诉说自己的遭遇的。但是经过几次试探的庞涓早已放下戒心,我想这正是孙膑的“可乘之机”。

经过孙膑与齐国使者密谋,使者成功带孙膑逃出魏国,回到齐国。一切都是那么天衣无缝,等到庞涓得知时,只空余愤怒。孙膑抓住庞涓的弱点,利用其自以为是的性格缺陷成功回到了故乡。

随后孙膑被推荐给齐国大将田忌,在田忌赛马中献计,并被齐王发现,赢得赏识。原来孙膑就是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之后齐王将孙膑收入麾下。

后来在“桂陵之战”中孙膑用“围魏救赵”的计谋重击敌军,魏国在战役中惨败,而作为主帅的庞涓更是恼羞成怒。而让庞涓更加耻辱的是,在后来的“马陵之战”中,孙膑用同样的计策灭了他数十万大军。

同样的计策,只是因为孙膑抓住了庞涓致命的性格缺陷,而大败其军,可谓“杀人诛心”。不愿受辱的庞涓,最终只得拔剑自刎。

大仇得报的孙膑,眼睁睁看着同门师兄死在自己麾下,不禁想到少时一起学艺时的情景。曾经他们也怀揣着梦想许下诺言“苟富贵,勿相忘。”结果还是成了死对头。人啊,终究难逃权利的诱惑啊!

回到齐国的孙膑,经过深思熟虑,也为了不忘师傅教诲,最终选择隐居山林,不愿再卷入世事纷争之中。

孙膑隐居后开始了他的著书之程,也曾收过些徒弟。《孙膑兵法》正是由孙膑编写,其弟子完善的。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孙膑断了双脚终生无法为人重用,但他却以坚强的意志得报大仇并留下著作。

如今我们不必悬梁刺股来提醒自己奋斗,但也不能惶惶终日,荒废时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其像庞涓一样妒忌别人,不如花时间经营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标签: 庞涓

更多文章

  • 被庞涓用计砍了双脚,还刻字在脸上的孙膑,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庞涓

    岁月如梭,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故事被岁月埋没,被人们遗忘。然而,有些人的命运却注定要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其中,孙膑便是一个执着追求复仇的人,他因遭庞涓的陷害而失去了双脚,心中怀着强烈的仇恨,决心要让庞涓付出惨重的代价。孙膑身世不凡,他本是齐国人,与庞涓是同窗好友,相互扶持,共同研习兵法,一同度

  • 同为鬼谷子爱徒,孙膑与庞涓由同窗变仇人,为何有这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庞涓

    先秦时期,是个纷繁复杂的乱世。那时候,中原大地实在不大,仅仅以黄河流域为主。如此“弹丸之地”,曾经上演多少场相爱相杀,无论是君臣、父子、兄弟,在既得利益面前,一切的情深似海都变成义薄如纸,庞涓与孙膑是最令人感叹的一对典型案例。庞涓与孙膑是手足同窗,二人一同拜于鬼谷子门下学艺。鬼谷子的名气尽人皆知,他

  • 孙膑活着的目的是为了杀死同学庞涓,杀死庞涓后,去向成谜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庞涓

    孙膑和庞涓俩个人师出同门,俩个人在前期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的好。但是为何孙膑会失去双腿无法站立?为何世人说孙膑活着是为了杀了庞涓呢?为何孙膑杀了庞涓后世人却不知道他的去向呢?那么接下来了解一下原为。当时许多国家鼎立,都需要人才去辅佐君王一统天下。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两个人都擅长运兵之道。当时,

  •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探寻庞涓害孙膑公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庞涓

    在传统故事中,庞涓就是典型意义的小人得志,忘恩负义,心胸狭窄,害贤妒能,一心想害死对自己的结义兄弟和师兄孙膑。庞涓和孙膑同拜鬼谷子王禅老祖门下,不论庞涓如何努力,都比不过开挂人生的孙膑。没有人的时候,庞涓一定思考自己比孙膑差哪了?庞涓出身魏国大梁城的普通家庭,典型的穷十八代。孙膑是名扬天下武圣人孙武

  • 孙膑: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同学庞涓,杀死庞涓后,去向成谜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庞涓

    人世间最狠的恐怕还不是敌人,而是朋友,甚至是亲人。比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哥哥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后,还砍下他们的脑袋。庞涓对孙膑使用了膑刑和黥刑,后来,孙膑在马陵之战中试图让庞涓乱箭穿心。这一对同学互相之间所使用的手段,可以说也是狠到了极致。庞涓和孙膑是同学,他们的老师究竟是谁?历史上并没有记

  • “庞涓七国分尸”最丑恶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庞涓

    关于魏国名将庞涓之死,有不同的说法。比较符合真实历史的庞涓兵败马陵道,面对险境,宁死不屈拔剑自刎,留下“遂叫竖子成名”。很多说书人为黑庞涓,感觉庞涓之死太壮烈,达不到黑的目的,就让他应了誓言,在马陵道被万箭穿身而死。你说说这是多大仇多大的恨啊!庞涓被万箭穿身还不够,在《前后七国志》中庞涓被七国分尸。

  • 鬼谷子的高徒,庞涓和孙膑的恩怨情仇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庞涓

    你让我生不如死,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孙膑的复仇让师兄庞涓兵败身死,就连监军的太子也被活捉。其实,孙膑不叫孙膑,膑是一种刑罚,战国时叫刖,所以孙膑应该叫孙刖。孙悦、孙越,你们知道吗?具体我们后面再讲,我们先来看看孙膑和庞涓的恩怨情仇。《唐文续拾·卷十四·唐幽州内衙……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

  • 庄子一则霸气名言,仅8字,大家很熟悉,但几乎没人知道出自庄子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庄子

    还记得那个能够在天上飞的大鹏鸟吗?还记得那个在水里游体型庞大的鲲吗?创造它们的是一个叫做庄子的人。对于庄子,世人都知道庄周梦蝶,也都知道庄子的一生随性自然,是道家即创始人老子以后的第二位著书立学的道家学派代表人。后人将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一生说出来许多的经典名句,被世人不断使用着,他的许多

  • 骂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庄子一句话,警世两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敢飞得太远标签:庄子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了。我们常说巍巍华夏,五千年文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一向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形象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而自儒学成为官方显学以来,国人一直强调温良恭俭让,一般不容易和人产生正面冲突。但即便如此,看似不文明的骂人艺术也是源远流长。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个

  • 庄子对养生的思考和探索

    历史人物编辑:依依不吃辣标签:庄子

    庄子是我们古代哲学家,被誉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著作《庄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养生的思考和探索。庄子的养生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身心合一庄子认为,身体和精神是相互关联的,只有身心合一,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他在《齐物论》中写道:“人之所以能有大功于天下者,以其恬淡也。恬淡则清,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