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膑与庞涓同门师兄弟,为何最后手足相残?看看那个时代就知道了

孙膑与庞涓同门师兄弟,为何最后手足相残?看看那个时代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晋霞 访问量:1463 更新时间:2024/2/14 22:21:13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时期。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群雄争霸期间,各路人才涌现,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孔子、墨子、孙子等名家名士。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孙子兵法》的创作者孙武的后人孙膑。想必大家也一定都听过孙膑、庞涓两兄弟之间的故事。

兄弟两人因妒生恨,又因恨仇杀。从两兄弟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庞涓的妒忌以及孙膑的隐忍,也看到了人性的可怕,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孙膑,本名不详,出生于阿、鄄之间。曾与庞涓为同窗。相传两人一同拜鬼谷子为师,鬼谷子教他们修习兵法。因两人都是有大志向之人,说话也十分的投机,所以两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后来,庞涓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的好兄弟孙膑,将孙膑当作自己的心头大患。于是,暗地里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并加以监视。但是由于孙膑的才华出众,引起了庞涓的嫉妒,于是庞涓施展自己的政治手腕,私下里告发孙膑通敌叛国,魏王听到后信以为真,按照当时魏国的刑法将孙膑的膝盖骨挖掉,并且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让他这一辈子都无法正大光明的做人。

孙膑被好朋友庞涓害了之后,心灰意冷几度想要自杀,但是又不甘心如此。只得隐忍下来,甚至为了消除庞涓的疑心,曾一度装疯卖傻,更是在猪圈里吃过猪粪,以此来消除庞涓的警惕。

正巧当时齐国有使节出使魏国,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了齐国使者,使者听说了这种情况,也知道孙膑是一个身负大才的人,觉得他非同凡响。于是偷偷地把他塞进了自己的马车里边,悄悄地带回了齐国。

孙膑来到齐国后,齐王也很是敬佩孙膑的才华。齐国当时有一个叫田忌的大将军,非常喜欢贵公子们赛马赌钱,但是每次都输得很惨。恰巧有一次孙膑在田忌得府上做客。孙膑提出了“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的计策。田忌在用了孙膑的计策之后大获全胜。齐王在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对孙膑予以重用,于是,孙膑成为了齐国的军师。

而庞涓在孙膑走了之后,依然在魏国过得很好,是当时魏国的第一军师。可是位高权重的庞涓依然不满足于现在,他需要更多的战功来增加自己的声望。

于是在不久后,就传来了魏军围攻赵国首都邯郸的消息。庞涓主动挑起事端,率领八万军队围攻赵国,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打的赵国不敢应战。赵国在快要灭亡之时,只好派遣使者向齐国求助。

齐王欲要派遣孙膑前去救助赵国,但是孙膑因腿脚不方便,所以孙膑请求田忌率领军队,而自己则在一旁辅佐。于是田忌作为主将,孙膑作为军师,救赵的军队便出发了。

田忌、孙膑率军到达齐、魏两国边境地区之后。田忌想要直接与魏军的主力交战,但被孙膑阻止了,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国内防务一定是空虚的,应当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攻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魏国只要一撤军,赵国自然就能得救。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在接近平陵时,孙膑向田忌建议由临淄、高唐两城的都大夫率军直接向平陵发动攻击,以此来吸引魏军主力部队,在攻打平陵的两路齐军大败之后。

孙膑让田忌一面派出轻装战车,直攻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以此来激怒庞涓迫使其率军回援;一面让田忌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故意示弱使其轻敌。庞涓在孙膑的几番计谋之后,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设计埋伏,庞涓大败。

后来,庞涓再次率兵攻打韩国,孙膑依然故伎重施,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庞涓得知消息后急忙从韩国撤军返回魏国,孙膑考虑到魏军自恃其勇,一定会轻视齐军,况且齐军也有怯战的名声,应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魏军进入埋伏圈后加以歼灭。

当时的军队行军时,做饭采用的是在地上挖坑做个灶台做饭。于是孙膑命令部队在地上做的灶台一天一天的减少,让庞涓误以为齐军大量的逃兵不战而逃,从而放松警惕。果不其然,庞涓在看到地上灶台的情况后,欣喜若狂,于是丢下步兵,率领精锐骑兵追击齐军。

然而孙膑早已设下埋伏,只等庞涓入套。孙膑命令士兵砍去树皮,露出白木,上面刻上:庞涓死于此几个大字。孙膑到来后,果然去到树旁查看。此时早已约好的齐兵万剑齐发,魏军一时间伤亡惨重,庞涓自知败局已定,遂自刎于此。

终于,被剜下双膑的孙膑在多年之后大仇得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便是如此。

黄道周道:“孙膑学艺,才高被忌。刖组织上,黥刑使废。谁知载归,反为齐利。救赵趋梁,已夺其气。减灶诱之,自奔速毙。万弩马陵,岂容回避。竖子成名,是谁之意?”

标签: 庞涓

更多文章

  • 鬼谷子八字箴言“遇羊而荣,遇马而瘁”,预见了庞涓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庞涓

    在群雄争战的时代,拥有一位神机妙算的军师是制胜的一大关键因素。譬如家喻户晓的诸葛亮,便是刘备打下江山功不可没的一大谋臣,而他在《三国演义》中的神算形象在小说的夸张渲染下近乎妖魔化,并不真实。可在战国时期,确有一位堪称有“通天之智”谋略家,极具神秘色彩,被誉为千古奇人。此人便是鬼谷子。他的旷世奇才人不

  • 商鞅舌战群臣,忽悠魏国称王;魏齐马陵决战,孙膑完胜庞涓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小队标签:庞涓

    商鞅变法仅仅十几年,秦国就显露霸主气息。就连天子周显王都给秦孝公嬴渠梁送来了祭肉,封他为西方诸侯之长。秦国越来越强大的事实,渐渐引起了天下第一强国魏国的警觉。魏国君主魏罃召集泗上十二诸侯(宋、鲁、卫等国,是战国七雄外的12个小国)举行会盟,图谋共同伐秦。秦孝公嬴渠梁闻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全国备战

  • 残害同门岂不斩草除根,围魏救赵实则弃车保帅,这才是真正的庞涓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庞涓

    受“孙庞斗智”故事影响,人们对于庞涓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志大才疏”“嫉贤妒能”“心胸狭窄”上,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庞涓究竟是怎样呢?庞涓是军事奇才还是徒有虚名?魏武卒在庞涓的带领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魏国得以称霸诸侯。魏国在庞涓的努力下,险些灭韩亡赵。桂陵之后尽数收回河西失地。征韩伐赵,讨秦抗齐,不失为一

  • 围魏救赵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为何庞涓两次上当?诱敌之策千变万化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庞涓

    孙膑的复仇,可谓是快准狠,两场战争完成复仇。第一战,打得庞涓名誉扫地,第二战,打得庞涓身灭心死。历史上能跟孙膑复仇相比的或许就是勾践了。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此后一战夺取吴国都城,斩杀夫差太子,而夫差只能求饶。第二战便杀败夫差,完成了灭吴重任。孙膑和庞涓本来是同窗关系,常常坐在一起聆听鬼谷子老爷子

  • 马陵之战孙膑计斩庞涓,功成名就,为何旋即失踪?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庞涓

    马陵一战重创魏武卒,从此终结了魏国的百年霸业;齐国则挟战胜之威,实力迅速膨胀,称霸东方;然而指挥此战的主角——孙膑,却从此失踪,这是为何?号称神出鬼没的孙膑绝对对齐威王做了很过分的事情——点拨田忌赛马,嬴了齐威王,从此孙膑走进齐威王的视野;擘画围魏救赵,桂陵之战打破魏武卒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孙膑一战

  • 孙膑伏击庞涓,大败骄横一时的魏武卒,最后却销声匿迹再无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庞涓

    战国时期的天下就像一盘大棋,各国诸侯就像下棋的人,每一次的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国家的兴亡,为了手中掌控更多的棋子,各国君主纷纷招贤纳士,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人才来到自己的身边,于是诸侯国纷纷开始变法求新。列国变法最早开始变法而且颇有成效的国家就是魏国,当其他国家还在实行分封制,固化阶级壁垒的时候,在魏文侯的

  • 苏秦佩六国相印,庞涓百战未曾败绩,见了此人大气都不敢喘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庞涓

    时势造英雄,英雄改时局,风云际会的时代总是英雄辈出,而英雄对历史进程的节点,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有些人物甚至是对历史的走向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代,进入了空前的乱世,在周天子的名义统治下,大大小小存在着几百个诸侯国,他们之前相互攻伐,为了生存下去,各个国家之间不停的打来打去。春秋时代

  • 庞涓断孙膑双腿,孙膑布局复仇,为何师兄弟相残成为战国常态?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庞涓

    春秋战国时期乃是大争之世,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个诸侯国开始了无止境的土地兼并战争,那时的周王室已经无法对日益膨胀的诸侯国进行制约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周王室还要看诸侯国的脸色。在那个时期,一些势力较大的诸侯国通过改革富国强兵,并通过一个谁也不能反对的政治策略,那就是携周王室以自重,这样

  • 孙膑减灶胜庞涓,,奠定了齐国的强盛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小徐视角标签:庞涓

    齐国为巩固和扩张其统治势力,积极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日益强大。马陵之战,是齐对魏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伏击歼灭战。齐国以“深结韩之亲,晚承魏之弊”的策略,用减灶示弱,诱歼了魏军。齐国于桂陵、马陵两次大败强魏,威震天下,争得了“诸侯东面朝齐”的强盛局面。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三四二年),魏国联合赵国攻

  • 围魏救赵并不高明,庞涓却两度兵败,只因这是阳谋,无法破解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庞涓

    公元前342年,庞涓率领军队赶到马陵道时,发现一棵大树上写着一行字,点燃火把一看上书:庞涓死于此地,此时无数利箭朝他射来,庞涓临死前说:是我辜负了师兄弟之情,让孙膑庶子成名!将庞涓射杀的孙膑原来是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的师兄弟,庞涓知道孙膑才能远在自己之上。一旦两人在沙场相遇自己必定不是对手,便想办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