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乐毅之殇:伐齐大业为什么功败垂成?

乐毅之殇:伐齐大业为什么功败垂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极简世界史 访问量:3220 更新时间:2024/2/14 22:03:59

话说诸葛亮在隆中躬耕的时候,老是喜欢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他这位大偶像乐毅。

公元前295年,赵国发生了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被杀,赵国军队青壮派遭到了老贵族全面清洗,乐毅剧辛庞缓这些高材生纷纷跑路。乐毅转投到了当时正在招贤纳士的燕昭王旗下。

公元前284年,乐毅成为了诸侯联军的统帅,带领弱小的燕国,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市,只剩下即墨跟莒在苦苦抵抗。

这场战争足足持续了五年的时间,这时候国内就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说,七十多座城市,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来,就这么两座城市打了这么多年,这分明就是养寇自重。领导要当心他有想法呀!

燕昭王是一代明君,没有听这种传言,可是老皇帝死了之后,他的儿子燕惠王,对这种流言蜚语深信不疑,结果把让燕国得志于天下的名将逼走。把国家崛起的唯一一次机会白白浪费。

以前我们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往往都会责怪燕惠王昏庸。其实只有读懂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才能明白当时人物的行为逻辑,绝对不仅仅是昏庸这两个字能够解释。哪怕是英明神武的一代明君燕昭王,其实他也怀疑过。

智者千虑,也有一失

这件事情其实乐毅本人也是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的。不是说他的人品有问题,而是在选择国家战略决策上面给自己埋了一个雷。

公元前284年,诸侯联军打败了齐王的主力部队,齐国的实力受到了重大的创伤,这个时候诸侯联军就面临一个问题,要不要继续打下去呢?这次出兵的原因就是因为齐国吃独食,偷偷吞并宋国,打破了天下的均衡。

现在已经把他打到残废了,天下各国的实力对比再次恢复了平衡,其他的诸侯联军就觉得算了吧,得饶人处且饶人。

燕国那边跟齐国有灭国之恨,现在盟友解散了,要不要打下去就成了一个问题。

剧辛说:齐国强大燕国弱小,都是靠着兄弟们的帮助我们才有今天,现在他们各回各家,我们也就适可而止吧,占领一些边境城市落袋为安,也算是报了仇。

乐毅反对:齐闵王这个家伙在国内大搞改革,国内贵族早就恨不得他去死,现在我们一鼓作气,绝对不会有什么人去给他卖命的,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史记: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

从战术的角度来说,乐毅的说法完全具有可行性,后来也确实证明他成功了,但是在战略上这有一个巨大的bug。那就是如果齐闵王死了,齐国又有了新王,痛改前非,那么他所说的优势将会不复存在。

诡异的事发生了,这个时候楚国过来插了一手,据说啊,他们是把齐闵王拿下来,想要趁火打劫逼他割地。齐闵王有骨气不答应,楚国恼羞成怒虐杀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难道不好吗?

齐闵王就是砧板上的肉,他答不答应,重要吗?杀了他还惹一身骚。

战国史上还没有外国人杀一国之君的事发生过。楚国人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情呢?不就是想要帮齐国人解决麻烦吗?毕竟一个横跨齐燕的国家出现,任谁都不安心。

齐国在齐闵王死后马上立了新王,列国对于燕国取得的战果触不及防,谁都没想到燕国居然有这么一口好牙。一个个开始上蹿下跳。

六月之间,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秦王、魏王、韩王会于京师。

这几位去洛阳开会谈什么的不言而喻。如此乐毅陷入了持久战。

这个持久战,持续了五年时间,到了第三年的时候,有人就跟燕昭王进谗言。这个谗言并不可怕,只要拿出证据条理清晰把它怼回去就行,最可怕的是这种谗言,他说的是真的。

史记: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伐齐,呼吸之间克七十馀城。今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今齐人已服,所以未发者,以其妻子在燕故也。且齐多美女,又将忘其妻子。愿王图之!”

燕昭王的圈套

战争持续了三年时间,三年时间在外国作战,如果一个将领有想法的话完全可以在军队里头,刷新自己的影响力,安插自己的亲信。政府唯一可以拿捏他的,就是他的后勤,可问题是乐毅对齐国贵族采取安抚措施收买了人心:

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齐民喜悦。

这也就意味着他可以在齐国那边获取后勤。也就是说如果他想造反的话,燕昭王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燕昭王说:如果没有乐毅,我怎么能够报得了这个血海深仇呢?就算他想当王,也没什么不可以的,让人把他的妻子儿女全都送到齐国,还把王冠礼服都送过去。

有没有觉得这个操作有点熟悉啊?三国时期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不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吗?阿斗要是不行,君可取而代之。燕昭王这些政治操作,恰恰说明他的内心深处根本就不相信乐毅。

乐毅要是直接接受,那吃相太难看了,而且他这个王是燕昭王封的,其他诸侯怎么能允许这种事发生?列国王族哪个不是历史悠久,经营百年,化家为国的千年贵族?乐毅一个草根出身的人就因为有本事就可以当王,要是同时代的白起廉颇等人有样学样那还得了?

这是把乐毅放在火炉上烤,他除了拒绝没有别的办法了,可是现在拒绝了以后再想干这种事情,那就是当着天下人的面前打自己的脸。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由是齐人服其义,诸侯畏其信,莫敢复有谋者。

燕惠王的担忧

那为什么燕惠王不学他爹的成功经验呢?因为此一时彼一时啊,燕昭王在,乐毅顶破天也只能够在齐国称王,反正齐国是别人家,丢了,燕昭王也不心疼。

可现在新君即位,乐毅功高盖世。他就多了另外一个选项,万一他杀回来当辅政权臣怎么办?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都会支持他的,毕竟他是为燕国报仇的英雄。

燕昭王一代明君,乐毅的军功章有他一半,燕昭王活着,乐毅敢回来夺权,多半没好下场。

可燕惠王这个黄口孺子,他在乐毅面前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不明真相的人甚至都会觉得他真需要乐毅扶着!燕惠王可不想被扶,他也不愿意把希望寄托在乐毅的忠诚上。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事啦!

标签: 乐毅

更多文章

  • 此人才能堪比乐毅,贡献比乐毅大很多,因为他的贡献在于中华民族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乐毅

    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有一次大规模的成功扩张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便是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的战功。历史资料有二:“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史记.匈奴列传》“后子孙稍骄虐,国人离志

  • 白登之围的匈奴视角:刘邦被围困了7天7夜,冒顿单于终究放其一马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冒顿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动荡再一次席卷中原大地,一场无法避免的斗争,就此拉开序幕。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将眼光转向塞外的匈奴,他们内部也在发生剧变,这种剧变来自于一个有野心的男人,他的名字叫冒顿。冒顿原是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后来头曼单于宠爱的阏氏为他生下了另一个儿子,在阏氏枕边风的吹拂下,头曼便想

  • 冒顿单于作为一代英主,为何在白登之围中,仅因为一点财物就撤军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冒顿

    应该说,这何财物没有任何关系,不过是撤军的借口而已,冒顿撤军的原因就是实力不继。如果强行进行军事行动,付出的代价太大。汉朝也可以经受起这次挫伤,而莫顿无论失败和胜利付出代价都将是巨大的,得不偿失。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和平解决是冒顿就是最大赢家。必须说明,刘邦并没输。在其他地区,在其他地区冒顿在军事都

  • 蒙恬辛苦夺取的地盘,被冒顿轻而易举收回,千古一单于不是盖的!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冒顿

    冒顿利用自己的妻子训练手下使用鸣镝策略,使自己的士兵对他唯命是从,并运用鸣镝厮父夺取了匈奴族群的统治权,成为了新一代的单于。当时草原有三大势力,东胡,月氏以及匈奴。匈奴势力最小,不过在他父亲头曼单于的妙计下,使月氏早早的逃到了西方。匈奴与东胡的对抗中,冒顿又利用心理战术,令东胡王对匈奴放松了警惕,进

  • 白登之围,匈奴40万骑兵看似强大,但冒顿单于明白自己有两个软肋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冒顿

    刘邦统一西汉后,国力开始慢慢恢复,于是便对北方的强敌匈奴进行了有效的部署防范。因此匈奴对中原的侵扰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为了继续保持对西汉王朝的绝对优势,冒顿单于率40万大军南下。刘邦也不示弱,得知匈奴主力南下,自己也亲自挂帅迎敌。然而就在寒冷的白登山上,刘邦及汉军被围困了七天七夜,时人有歌谣描绘了当

  • 冒顿单于写情书辱吕后,吕后愤怒要出兵,季布一席话让她怒火瞬平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冒顿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草根皇帝之一,年轻时他当了汉寿亭长,整日里游手好闲,但是因为一次送犯人去服徭役的路途中下大雨耽误了日期,而秦朝的律法又相当严苛,所以干脆就到了丰西芒砀山斩白蛇起义,以他江湖小混混的义气聚拢了一帮江湖豪杰,东征西战,最终推翻了秦王朝,成就了大汉江山。而大汉边境上的匈奴,刘邦在

  • 匈奴单于冒顿大战韩信,平城之战高祖被困七天,皇后于氏因何解围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冒顿

    前言公元前二百年汉高祖刘邦听闻匈奴进攻汉土边疆,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异族大军,刘邦却有着无计可施,大汉刚刚建立没有多久,收拾江东霸王项羽已经折损了汉军的大部分精力,这时匈奴来犯,胜算许是不大,也是此时,高祖开始怀疑自己麾下一名猛将;这名猛将就是同他一起伐楚,却中途欲佣兵自立的韩信,韩信有着极其优秀的军事

  • 汉初对匈奴到底多屈辱?冒顿单于写信要娶吕后,回信内容令人心酸

    历史人物编辑:无心镜一标签:冒顿

    不仅秦朝,连战国时期的赵国都能血虐匈奴,难道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大汉王朝,连割据政权赵国都比不上吗?当然不是,历史研究要讲辩证法,要用变化的角度看待问题。秦朝时期的匈奴和汉朝时期的匈奴,实力有所变化;汉朝初年的国力和秦帝国时期的国力也存在变化。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履至尊而制六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

  • 冒顿单于如何带领匈奴崛起?逼贡政策,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冒顿

    导语:冒顿单于如何带领匈奴崛起而强大?对汉朝逼贡政策,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策略,以及中央集权建立强大军事帝国。匈奴是我国突然崛起的北方游牧民族,对我国中原政权和我国历史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那么匈奴是如何崛起而强大的呢?我们先简略了解一下匈奴崛起后与汉王朝相爱相杀的兴衰史。匈奴崛起于冒顿单于时期,

  • 爱乱认祖宗的欧亚小国,冒顿单于是他们祖宗,长城以外都是故土?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冒顿

    我们都知道东方有个宇宙强国,该国历史学者甚爱胡编乱造,最常干的事情就是抢夺他国文化,公然宣称是自己的传统,更过分的是,该国还厚着脸皮去联合国申遗,这使得其在东方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感。其实,与这个宇宙大国相比,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土耳其吹牛皮的功夫完全不落下风。去年,土耳其陆军就曾公开过该国建军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