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为何自比管仲和乐毅?难道之前没有比这两个更厉害的人吗?

诸葛亮为何自比管仲和乐毅?难道之前没有比这两个更厉害的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猫眼观史 访问量:2728 更新时间:2024/1/14 3:54:03

一、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着追星的习惯,即便是一些名人,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被后世无数人视作偶像的诸葛亮,他也是一个追星的人,诸葛亮一生取得极高的成就,得到后世无数人的推崇,能够作为诸葛亮的偶像,显然不是一般的人。

他们便是春秋名相管仲,以及战国名将乐毅。如今来看的话,这俩人相比诸葛亮,名气要差了一些,但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诸葛亮经常自比管仲乐毅。

在诸葛亮年轻的时候,他将自己与这两位偶像作比较,人们都会觉得他太狂妄。可当他死去的时候,人们回顾他的一生,会觉得他与自己的两位偶像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

那么诸葛亮为何会自比管仲乐毅呢?其实从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这中间有太多值得称赞的人。诸葛亮为何会在这么多名人中,选择管仲乐毅作为自己的偶像呢?

二、

诸葛亮的这两位偶像,自身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管仲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辅佐齐桓公称霸,开春秋争霸的时代。然而管仲最成功的地方无疑是政治经济制度,他对外缔造了诸侯统一战线,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依靠大义团结各路诸侯,共同对抗入侵的外敌。在管仲的外交攻势下,各诸侯团结起来,相继打败了诸多入侵的强敌,捍卫了华夏文明。

对内,管仲明确了治国理念,一手缔造了维持齐国统治的政治经济等制度。管仲依靠自己超前的理念,将齐国打造成为东部第一强国,此后春秋战国数百年间,齐国的实力一直十分强大。

管仲治国的理念,更是被后世人们沿用下去,许多君主的治国方针都是根据管仲的思路。因此,管仲被誉为华夏第一相。管仲在后世有着极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影响了无数人,即便是取得极高成就的诸葛亮,恐怕也很难追得上偶像管仲。在整个春秋战国,除了商鞅能与管仲相比之外,再无人能超过管仲。

与管仲不同,乐毅的成就要小一些,乐毅的一生十分传奇,可又充满着悲剧色彩。乐毅辅佐弱小的燕国,利用多国联盟,成功打败了强大的齐国,甚至险些灭掉齐国。可惜最后功亏一篑,他为了躲避君主迫害,不得不跑到赵国。之后,乐毅虽然能力出色,但也没有太多建树。乐毅能够成功,不单单是靠着燕国的支持,更是利用齐国外交的失利,联合了各个国家共同伐齐。

乐毅有着极为出色的外交手腕,又有着很强的军事能力。可单论能力,战国时期就有不少比乐毅更强的人。比如军事层面,像白起李牧等名将都要更胜一筹,更有吴起这些军政全才,乐毅在诸多明星之中没有那么出彩。不过,诸葛亮选择这两位作为自己的偶像,不单单是考虑他们的能力,他们俩人与诸葛亮都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

三、

管仲一生主张尊王攘夷,在那个礼乐崩坏的时代,管仲选择了极为困难的一条路,他还是坚持走了下去。此外,诸葛亮一生推崇法家思想,他在治国过程中展现的手腕,都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管仲作为法家的先驱,他的思想被法家视作圣经,影响了无数法家的大师。诸葛亮与管仲在尊正统,施政理念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他会推崇管仲十分正常。

乐毅崛起的时候,正是各国竞争的激烈时期,当时天下士子纷纷选择齐楚秦这些强大的国家,这些国家有着更大的平台。乐毅选择了弱小的燕国,燕国从春秋时期一直苟到了战国,被列入战国七雄之中,它自身的实力却极为弱小。燕国历史唯一一次支棱起来,就是在乐毅入燕之后,他带领着弱小的燕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这在当时人们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

乐毅选择,与诸葛亮就更加相似了。诸葛亮在出山之前,就已经对天下大势有过分析,他选择弱小的刘备,这看起来完全没有前途。

即便不选择曹操,投奔孙权也更有希望,可诸葛亮还是坚持追随刘备,辅佐刘备从无到有,打下了蜀汉江山。这就与乐毅十分相似,俩人都是扶弱胜强。只是诸葛亮没有想到,他与乐毅的结局都十分相似,俩人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带着遗憾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标签: 乐毅

更多文章

  • 乐毅和白起到底谁强谁弱?乐毅带领燕国灭齐,白起一生战无不胜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乐毅

    导语:乐毅,战国时期燕国上将军,被封为昌国君。带领五国联军共同伐齐,一度灭亡齐国。在燕国国内,对政治经济做出改革,使得燕国在战国七雄中留有一席之地。白起,俗称杀神,秦国武安君。一辈子为秦昭襄王攻城夺地,几乎是战无不胜。然而在政治上鲜有成就,所以白起属于武将中一流人物。这两个人其实不太好放在一起做比较

  • 诸葛亮常自比的管仲乐毅,但乐毅有个过人之处,孔明没学会

    历史人物编辑:金山文史标签:乐毅

    乐毅是战国时期和齐桓公丞相管仲齐名的人物,史称“管乐”。诸葛亮出山之前就经常自比管仲、乐毅。乐毅本为赵国人,因避乱而客居魏国,又以魏国使臣的身份去燕国。燕昭王慕其贤、爱其才,于是千方百计将他收为己有,拜他为上将军,让他率领连纵的赵、楚、韩、魏、燕五国的“联合国”军队为自己扩展疆土。兵法上有一条非常有

  • 齐秦互帝,燕国复兴 苏秦佩六国相印伐秦,乐毅引五国联军灭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乐毅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称王,原来只有天子才配有的“王”,已经不是最尊的称号。而拥有帝号,媲美三皇五帝,是许多国家的君主连想都不敢想的。但偏偏有两个君主,想要过过称帝的瘾,这就是秦国和齐国。公元前288年,秦、齐相约为帝,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想要建立一个二帝联盟。秦王称帝面对秦、齐的野心,其他国家十分

  • 乐毅连攻齐国七十余城,为何最后两城却没有打下?

    历史人物编辑:使者聊历史标签:乐毅

    乐毅没有攻打下即墨、莒两个城池,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乐毅想慢慢争取民心,获得齐国民众的好感,便于后期统治;客观方面,即墨、莒属于齐国五都,驻有重兵,易守难攻。主观原因燕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垫底,想一口把齐国吞了,并非易事。乐毅伐齐期间,秦国、赵国先后打败齐国,乐毅闪电出击,一口气攻下了70多

  • 乐毅逃离燕国而不辅佐后主,为何仍是曹操诸葛亮心中最伟大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乐毅

    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12)主笔:张小粤公元前279年,燕昭王薨,太子即位,这就是燕惠王。(一)Tooyoungtoosimple的燕惠王刚刚即位的燕惠王,壮志勃勃,想着成就一番事业,所有有雄心的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与前任的对比,他父亲燕昭王雄才伟略,任用名臣乐毅、苏秦、剧辛等人,带领燕国

  • 诸葛亮缘何自比管仲乐毅?他斩杀马谡背后,或暗藏治蜀密码!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乐毅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蜀汉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对违背军法,导致街亭失利,北伐失败的负有直接责任的马谡,按律执行,从而以理服人,以法慑人,保证蜀汉健康运行。首先,诸葛亮的治蜀理念。从建安十二年(207年)十一月开始效力于刘备,至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病逝五丈原,头尾二十八年,诸葛亮的

  • 乐毅之殇:伐齐大业为什么功败垂成?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乐毅

    话说诸葛亮在隆中躬耕的时候,老是喜欢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他这位大偶像乐毅。公元前295年,赵国发生了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被杀,赵国军队青壮派遭到了老贵族全面清洗,乐毅剧辛庞缓这些高材生纷纷跑路。乐毅转投到了当时正在招贤纳士的燕昭王旗下。公元前284年,乐毅成为了诸侯联军的统帅,带领

  • 此人才能堪比乐毅,贡献比乐毅大很多,因为他的贡献在于中华民族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乐毅

    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有一次大规模的成功扩张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便是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的战功。历史资料有二:“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史记.匈奴列传》“后子孙稍骄虐,国人离志

  • 白登之围的匈奴视角:刘邦被围困了7天7夜,冒顿单于终究放其一马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冒顿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动荡再一次席卷中原大地,一场无法避免的斗争,就此拉开序幕。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将眼光转向塞外的匈奴,他们内部也在发生剧变,这种剧变来自于一个有野心的男人,他的名字叫冒顿。冒顿原是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后来头曼单于宠爱的阏氏为他生下了另一个儿子,在阏氏枕边风的吹拂下,头曼便想

  • 冒顿单于作为一代英主,为何在白登之围中,仅因为一点财物就撤军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冒顿

    应该说,这何财物没有任何关系,不过是撤军的借口而已,冒顿撤军的原因就是实力不继。如果强行进行军事行动,付出的代价太大。汉朝也可以经受起这次挫伤,而莫顿无论失败和胜利付出代价都将是巨大的,得不偿失。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和平解决是冒顿就是最大赢家。必须说明,刘邦并没输。在其他地区,在其他地区冒顿在军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