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称王,原来只有天子才配有的“王”,已经不是最尊的称号。
而拥有帝号,媲美三皇五帝,是许多国家的君主连想都不敢想的。
但偏偏有两个君主,想要过过称帝的瘾,这就是秦国和齐国。
公元前288年,秦、齐相约为帝,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想要建立一个二帝联盟。
秦王称帝
面对秦、齐的野心,其他国家十分恐惧,反对秦齐称帝的合纵活动也紧张地展开了。
而一代名士苏秦就此闪亮登场,在这个疯狂的时代纵横捭阖,终于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苏秦是东周洛邑人,出生于一般农民家庭,早年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之后在外游历多年,却经与坎坷、穷困潦倒,只好狼狈地返回家乡。
家人、亲戚、朋友都讥笑他不务正业,苏秦也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在其中找到一本姜子牙留下来的《太公阴符》,伏案钻研起来。
一年后,苏秦终于找到与国君相合的门道,于是,苏秦再度出发,前往各国游说。
苏秦游说
苏秦首先西行至秦国,游说秦昭王吞并天下,建立帝业,但秦昭王认为时机不成熟,不任用苏秦。
苏秦又来到赵国。此时雄才大略的“主父”赵武灵王已经去世,赵惠文王亲政。赵惠王不为苏秦的游说所动,也不想他留在赵国,于是送苏秦大量珠宝和黄金,让他去其他国家。
此时,北方的燕国刚刚经历被齐国五十天就灭国的耻辱,高筑黄金台,诚招天下贤士报仇雪恨。
于是苏秦马上转投燕国,凭三寸不烂之舌,取得燕昭王的信任。
燕昭王
苏秦认为,燕国想要报仇,就要学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先假意向齐国屈服,赢得复兴燕国所需的时间。
同时,还要鼓动齐国不断进攻其它国家,转移齐国的注意力并消耗其国力。
燕昭王听从苏秦的话,完全照办,对苏秦极度信任。
苏秦为一国之君如此器重,可以说前途无量,但他的毛病也不小。
俗话说温饱思淫欲,人一安定,就胡思乱想起来,不知怎么的,他竟然和燕王的母亲私通起来。
其中或许有爱情,或许有私利,但这种私情毕竟是不为社会所容的。
最终纸包不住火,这件事被燕昭王知道。
没想到燕昭王非但不介意,还对苏秦更加优待,正值用人之际,为了复仇,燕昭王显然是什么都不在乎了。
但苏秦不能不为所动,为了避祸也好,或者说为了报恩,就对燕昭王说:“我留在燕国,不能为您的复仇大业有所贡献。士为知己者死,我愿意去齐国寻找机会帮助燕国,这样更有利于我的价值。”
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齐国。
此时正碰上齐秦相互约请称帝,天下震动,风云变幻。
苏秦意识到了两国称帝背后的危机,马上劝说齐湣王主动放弃帝号,拉扰各国一起反对称帝的秦国。
齐湣王冷静下来,当了仅仅两天的东帝后就匆忙宣布取消帝号。
苏秦成功取得的齐湣王的信任,任用苏秦为相,发动合纵,联合齐、韩、赵、魏、燕等国结盟对付秦国。
公元前287年,苏秦佩六国相印,带领齐、楚、赵、魏、韩、燕六国联军共同攻秦。
弄巧成拙,秦昭王也只好取消帝号。
五国联军一路西进,貌似强大,实则各怀鬼胎,还没有进入秦地,就被秦国轻易瓦解。
秦国仅仅是归还了魏、赵被侵占的部分土地,小小的一点恩惠,就让两国退出联盟,余下各国更是一盘散沙,坐鸟兽散。
虽然攻秦失败,但苏秦继续担任齐相。
苏秦没有忘记自己来齐国的真正目的,为了转移齐国对燕国的关注和削弱齐国的国力,苏秦先后发动了三次攻宋战争。
公元前286年,齐国顺利吞灭宋国。
灭宋实践,标志着齐国兴盛的巅峰。
同时,齐国也因灭宋事件,引起了秦、赵、魏、韩、楚、燕等国的不满和担心,加剧了齐国和其他各诸侯国的尖锐矛盾。
齐国灭宋
灭了宋国,齐国成为众矢之的,在国际上空前孤立,苏秦削弱齐国的计谋即将得逞。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苏秦竟然被刺杀身亡。
各类史书对苏秦的死均记载不详、相互矛盾,所以苏秦究竟因何而死,成了历史迷案。
事实上,不止苏秦的死,就是苏秦本人,也是迷雾重重。
各类史书对他的记述错综复杂,真伪难辨。由于他的巨大名声,后世关于他的传说、附会众多,同时期许多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
但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平生又具体做了什么,两千年来,几乎从没有被真正搞清楚过。
不管怎样,苏秦成功将齐国孤立,让史无前例的攻齐联盟正式形成。
苏秦虽死,也算没有遗憾。
公元前284年在燕国上将军乐毅的统率下,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进攻齐国,双方主力在济水之西(今山东高唐、聊城)展开决战。
按说齐国的实力非常强悍,像秦国一样,以一当五不是不可能,可惜当家的是智商情商都欠缺的齐湣王。
齐军主帅触子主张积极防御,以便拖垮劳师远征的联军。
而齐湣王则非常骄横,要求触子御敌于国门之外,否则不光杀头,还要挖其祖坟。
触子的正确建议得不到采纳感到获胜无望的触子阵前逃亡,不知下落。
齐军斗志消沉,几乎没有抵抗能力,仅用半年时间,就被联军攻入齐都临淄。
随后,乐毅一鼓作气,带领燕军攻占了齐国七十二城,只剩下莒(今山东省莒县)和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两个城邑。
曾经无比辉煌强大的齐国近乎亡国,而始作俑者齐湣王也在战乱中身死,算是死得其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