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代枭雄赵雍饿死沙丘,只因忽略现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代枭雄赵雍饿死沙丘,只因忽略现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雨豪 访问量:802 更新时间:2023/12/8 8:25:18

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

赵雍,史称赵武灵王。他威名赫赫,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在历史中首次提出改革服装,骑兵打仗应当穿更有利于骑兵的胡服,他力排众议,大胆改革,最终造就了赵国在战国时期的巅峰时刻。可他的儿子赵章被赵国贵族杀死,赵雍也被囚禁在宫中三个月之久,由于没有粮食,只能上树掏雏雀充饥,最后被活活饿死,一代枭雄赵雍究竟是如何落得这般下场?

公元前325年,赵肃侯去世。赵肃侯年仅15岁的儿子赵雍即位。赵雍即位就面临赵国危亡系于一发的时刻。原来赵肃侯去世,魏惠王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一万,意图攻伐赵国。这时候的赵雍表现出无比的勇气和果断,在托孤大臣肥义的帮助下,制造出宁鱼死网破的局面,四国联军被吓退,对赵国新君赵雍刮目相看。

赵武灵王根据赵国的国情,大胆提出了胡服骑射的主张。实行这一主张,就要改变传统习俗,因而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反对,阻力重重,举步维艰。但武灵王对旧的习惯势力毫不妥协,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及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辞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

据《史记》载,赵国进行胡服骑射之后,“二十年,三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二十一年,攻中山。中山献四邑和,王许之,罢兵。二十三年,攻中山。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终于,在赵雍雷厉风行的处事之下,中山国这块心腹大患被除去,这时候的赵雍尚且年轻力壮,更应该把握好机会带领赵国一飞冲天,但他却做了一件亘古未闻的事。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东宫,传国。立王子何以为王。武灵王自号为主父。”大概意思是赵雍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不是嫡长子),而他自己自称为主父,位于王之上,偶尔垂帘听政。他此举是有目的存在的,他是为了自己更大的野心,可他忽略了现实因素。

赵雍更大的野心是秦国,他想以赵国实力对抗秦国,与秦国一决雌雄!《史书》载:“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西北略胡地,云中、九原直南袭秦,这是多么宏伟的梦想与野心啊!这样一来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自立主父了,他可能认为每天混在朝堂之上束缚了自己的双脚与野心。

还是那句话,他忽略了现实因素与人心的复杂。赵雍自称主父后,立肥义为相国,辅佐新王,可新王只是一个五岁大的孩子!赵雍带兵“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去了,对他的嫡长子来说可谓是一个天高皇帝远,图谋王位的好机会。况且这位嫡长子赵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殆有私乎?”

怎么会没有私心呢?谁会眼睁睁地看着本属于自己的王位从手中溜走?况且这个人党羽众多、势力强大。赵章要动手了,刚要拿起剑,主父赵雍却从秦国回来了。赵章只得偃旗息鼓。可赵雍又一次的错误决定不仅让自己损失了嫡长子,也将赵国推向万丈深渊!

“主父令王听朝,而自从旁观窥群臣宗室之礼。见其长子章傫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章于代,未决而辍。”意思是主父回去后垂帘听政,看到他的长子赵章颓丧的样子,反倒向北称臣,屈身在弟弟面前,心里很怜悯他,那时就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做代国之王,但这个打算没有决定就终止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把江山一分为二交给两个儿子分别管理这种想法估计只有“理想主义者”才能提出来。正是因为这个想法太过于理想化,所以压根不可能实现,因为这中间有人心的复杂在作祟。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成为了赵章密谋反叛的导火索。赵章假借主父口谕,传赵惠文王进宫。肥义等新王派大臣猜出了阴谋,但不得不去。关键时刻肥义挺身而出,替赵惠文王吃了一剑。于是高信与赵惠文王一同作战,另一个公子成也率军镇压叛乱,赵章不敌,逃到了主父的宫室。大军就将主父的宫室围了个水泄不通。

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大意是若他们解除了围困的大军,他们的族人将会面临灭顶之灾。于是,冲进宫去杀死赵章,围困赵雍长达三个月之久,三个月后饿死在沙丘宫。

一代枭雄,一代野心家、政治家,理想主义者,就以这种喜剧般的方式潦草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是可怜的,可怜在天真,他是可悲的,可悲在理想,他是罪有应得的,因为他私心太重。

《史记》说的好:“主父起初是把长子赵章立为太子,后来得到吴娃,非常宠爱她,为此不出吴娃之宫好几年,生下儿子赵何后,便废了太子章而立赵何为王。吴娃死后,对赵何的爱也随之松弛,重又怜惜原来的太子,想让两个儿子并立为王,犹豫不决,所以变乱发生,以至父子一同死去,被天下人嘲笑,怎不令人痛惜呢!”

参考资料:《史记·赵世家》

标签: 赵雍

更多文章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他的膝盖骨,孙膑复仇时到底多狠?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庞涓

    春秋战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各地诸侯之间相互征战,诞生了许多英雄豪杰,也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而孙膑与庞涓的恩怨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李东阳就在诗中写道:“孙膑刖膝尚酣战,幼舆折齿还高歌”,足以见得孙膑的故事流传之广。东周晚期,整个周王朝的威信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整个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各地诸侯根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后来孙膑又是如何复仇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庞涓

    综述中国人最讲究尊师重道,对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当然也都是十分尊敬的,但是有这样一对师出同门的兄弟,却最后反目成仇,他们就是庞涓和孙膑。也许对于这两人故事当中的细节,很多人已经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但是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残忍地把他的膝盖骨挖掉,用尽了一切最狠毒的复仇手段,来对付这位曾经的好兄弟,那么二人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出其膝盖骨,孙膑的报复方式却更狠!

    历史人物编辑:史令官标签:庞涓

    战国时的军事家孙膑,相传是孙武的后人,在兵法上造诣极高。早年学习时,孙膑和同样天赋过人的庞涓是同学,也是挚友。孙膑对庞涓以诚相待,庞涓却当面假装亲近,背地里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认为这个才能略高于自己的同窗,将来会是阻碍自己加官进爵的绊脚石。虽然孙膑天赋异禀,但是比庞涓出道晚一些。在孙膑之前,庞涓已经

  • 庞涓迫害孙膑剜其膝盖骨,脸上刻刺青,看看孙膑是如何对其复仇的

    历史人物编辑:柳叶风动标签:庞涓

    文/纪布话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乱世时期,在周王朝的末期,统治者昏淫无道权威全无,这就使得各诸侯风云四起开始了相互攻伐,原来的周天子早已被他们抛弃到脑后。战乱一起那是根本停不下来,所谓乱世出英雄,各路文武豪杰也应时而出,智者宣扬自己学说周游各国,于是就出现了百家争鸣之势。思想的自由与征伐不断

  • 为什么庞涓会记恨孙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曾经的历史真相,到底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超人做菜标签:庞涓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那段时期的历史,可以说发展得非常兴盛且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有众多的人才,那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那么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后来这些人物也传承了属于自己学派的思想以及文化。与此同时有一个思想学派在那个时段也开始兴起,那就是兵家,当我们提到

  • 庞涓下山前拜别鬼谷子,鬼谷子送他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庞涓

    除了苏秦、张仪是鬼谷子的学生外,有一些史料或文学著作还提到军事家孙膑、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学生。孙膑、庞涓的故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历史小说,均有过详细介绍。笔者只想给大家分享一段故事,以作证鬼谷子不仅能教纵横学、军事学,还特别擅长相学。在民间,有许多乡村命理先生,将鬼谷子尊称为自己的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其膝盖骨,孙膑复仇时如何对他?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庞涓

    前言古往今来,同门师兄弟相互残杀的故事比比皆是,而这其中最让人唏嘘不已的便是师承鬼谷子的庞涓和孙膑师兄弟。两人同在一处学习,同吃同住,原本该是情同手足的师兄弟关系,然而在利益面前不得不反目成仇。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其膝盖骨,如此深仇大恨,孙膑自然不能忘,那么孙膑又是如何报复对方的呢?利益蒙心,算

  • 孙膑2次“围魏之计”让庞涓落入圈套,同1个师傅,为何差别这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庞涓

    前言:对历史军事爱好者来说,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孙庞斗智”可谓耳熟能详。《史记》中单独有一篇以孙膑、庞涓之间的恩怨为线索,讲述了孙膑如何用计一步步打败对手庞涓,使齐国赢得桂陵、马陵两场辉煌胜利的历史故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两场战役的结果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原本称雄七国的

  • 庞涓陷害师弟孙膑,后来被孙膑设计打败,临时前为何大喊六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庞涓

    中国历史上有两对十分出名的谋士,一个是三国时期的卧龙凤雏,一个就是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孙膑是写《孙子兵法》的孙武的后代,据说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亲传弟子,这对师兄弟都是天赋异禀的人物,但是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在魏国时,庞涓通过陷害孙膑的方式,砍去了孙膑的双脚,还在他脸上刺了字,手段十分的残忍。齐国使

  • 鬼谷子出了这样的数学题,把他的徒弟孙膑和庞涓都难住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庞涓

    当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还没有什么独尊儒术,说实话那是个牛人辈出的时代,随随便便一出手,都是牛人,并不是孔子才算超凡脱俗的牛人,毕竟那是个敢想敢做的时代涌现的人才,让梨花目不暇接。当年梨花最喜欢牛人当属庄子和鬼谷子无疑,据说这两位还是朋友,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毕竟春秋战国的历史,从没人能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