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诞生,来源于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桐叶封唐。
且说,吕尚姜太公除了是周武王的尚父之外,还是周武王的岳父。
这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周武王。这个女儿名叫邑姜,为周武王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姬诵,即周成王,幼子名叫姬虞,字子于,由于是成王的弟弟,又称为叔虞。
周武王灭商后在位四年就挂了,成王小小年纪就登上了王位。
成王和叔虞哥俩的感情非常好,有一天,成王与弟弟做游戏,把一片桐树叶削成圭型,塞给给弟弟,说:“我把这个封给你。”
摄政的周公旦知道了,认为天子无戏言,且其时唐国谋乱被平灭,周公旦便封叔虞于唐。
唐在河、汾之东,即今天山西南部的翼城、绛县、曲沃一带,地方百里。叔虞死,子燮袭位,因国境内有晋水,改国号唐为晋。
由此可见,晋国与周王室有着很深的渊源。而这种渊源,也成为了晋国能发展成为当世大国的很大一部分政治资源。
自叔虞开始,中间经过曲沃之乱,传国八代,到了晋献公。
晋献公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继位后,便奉行尊王政策,开拓疆土,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
为了平灭虢、虞等周边小国,他采取了一条“假道伐虢”之计,即以良马和玉璧贿买虞公,要从虞国借一条通道征伐虢国。
贪婪的虞公利令智昏、财迷心窍,竟然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
宫之奇和百里奚都看出了其中的巨大危险,宫之奇谏阻虞公说,晋吞噬同姓之国不止一二,之所以迟迟不敢对虞、虢两国动手,是因为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若虢国一亡,虞必不能幸存,万万不可借道于晋国。
无奈虞公不听,却振振有词地说,虢国是一个小国,与之相交,就象是交了一个弱朋友;而晋国是一个大国,与之相交,就象是交了一个强有力的朋友。为了交好一个弱朋友而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是傻子才干的事!坚持借道给晋国。
宫之奇劝谏不成,便让百里奚接着谏。百里奚却拒绝不干,说,虞公智力低下,向智力低下的人进献良言,就像委珠玉于道。夏桀杀龙逢,纣王杀比干,就因为这两个人强谏。我不能劝谏,而你也要危险了。
宫之奇顿足叫道,如此,虞国必然灭亡了,你和我一起逃亡吧。
百里奚摆手说,你自己逃走就可以了,如果再带上我,不是加重了你的罪吗?
于是,宫之奇走了,百里奚坚定地留了下来,准备用自己的眼睛来见证虞国的灭亡过程。
果然,晋国横穿虞国国境,顺利灭了虢国,回师途中突袭虞国,虞公及百里奚等文武官员皆为阶下囚,良马和玉璧,均物归原主。
晋献公嘲笑虞公说,你这个傻逼,能有什么作为?!并不杀他,而是待以寓公之礼,给他做个小地主,并用别的骏马和玉璧相赠,打趣说,我是不会忘记你借路给我攻打虢国的恩惠的。
虞公羞愧难当,暗悔当初没有听取不宫之奇的劝谏。回到晋献公特意为自己所安置的庄园,发现百里奚默默地跟随在后面,就严厉地斥责他,说,你的贤明远远高于宫之奇,宫之奇尚且知道不能借道给晋国,你必定也知道,怎么不对我进行劝谏?
百里奚和颜悦色,说,主公既然听不进宫之奇的劝谏,又怎么能听得进百里奚的劝谏?我之所以不进行劝谏,就是想留下来,以保护主公的安危。
虞公更加羞愧得抬不起头。
有一个名叫舟之侨的虢国大夫,投降了晋国,知道百里奚的贤能,想把百里奚推荐给晋献公,前来劝说百里奚。
百里奚断然拒绝,说,你不用劝我,我决定了,今生就虞公身边侍奉虞公终老一生了。再者说了,君子即使终生埋没自己的才能也不去敌国的土地,更何况是到敌国做官呢?就算我要做官,也绝不会做晋国的官。
舟之侨一听,好嘛,你百里奚不就是在讽刺我、埋汰我吗?一怒之下,就想好好整整百里奚,让百里奚吃不了兜着走。
你百里奚不是说要终生陪伴在虞公身边吗?我偏不让你遂愿;你百里奚现在跟随着虞公不是吃穿无忧吗?我偏要让你沦落为奴隶,穷困饿死。
舟之侨处心积虑地寻找着搞垮整倒百里奚的机会,可真甭说,机会很快就来了。
秦国的国君秦穆公即位已经六年,中宫空缺,他看中了晋献公的长女伯姬,想聘为夫人,派大夫公子絷前来晋国求婚。
与晋国那来自周王室的高贵血统比较起来,秦国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
传说,秦国国君的祖先是来自黄帝长子少昊氏一系,而实际上,到了周朝第八代王周孝王的时代,秦国国君的祖先只是一个养马的马夫。因为马养得好,周孝王一时高兴,就将秦地几十里的土地封给了这个马夫,让他做附庸于邻近大诸侯的小国国君。就是这样一个地处偏僻的蕞尔小国,不自暴自弃,不放弃对富国强兵的追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不断蚕食周边小国,占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渐渐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中等以上的国家。
不过,说到底,秦国地处偏僻,毫不起眼,还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秦穆公为秦国八任国君,为了与中原文化接轨,重回华夏民族的大家庭,他想到了与晋国联姻的法子。
晋献公让太史占卜,得出的结论是:与秦国利于姻好,不利于战争。于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伯姬出嫁之日,心怀恶意的舟之侨使坏,向晋献公进了谗言,让百里奚作为陪嫁奴隶前往秦国。
侍奉虞公终老一生?放屁!
在虞公身边衣食无忧?做梦!
去那个还没开化的秦国做你的奴隶吧,哈哈哈哈!
百里奚彻底傻了眼,悲叹道,我空有济世大才,未能遇上明主舒展,年近老迈又成了奴隶,比仆妾都不如,耻辱啊,赤裸裸的耻辱!
悲叹过后,百里奚又想,既然这么屈辱,那就不如让我去死吧!
在死之前,他与命运做了最后一次斗争:逃亡。逃亡不成,再死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