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和百里奚都是秦国的改革家,他们做出的贡献都非常的大,那么这两个人比较起来谁更受老百姓爱戴呢,这不商鞅也比较疑惑,就问这个叫赵良的秦人,结果人家心里说:谁好,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那么这个赵良究竟是怎么回复的商鞅,小编就简单的说下。
可能有朋友不太了解百里奚,稍微介绍一下,这个百里奚是春秋时虞国大夫,晋献公灭了虞国和虢国,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还把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这个百里奚到了秦国不久就跑到了楚国,谁成想穆公听说百里奚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奚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
就这样用了5张羊皮把百里奚买回来,所以这个百里奚又有个别名叫“五羖(gǔ,谷)大夫”。百里奚果然有大才,用了7年就让秦国大治,帮助秦穆公称霸天下。
商鞅呢,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讲了。那么在秦人眼里商鞅好,还是百里奚好呢,估计当时商鞅问的时候也是信心满满,但是秦人的回答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看看这个秦人当时是如何评价两者区别的。
这个叫赵良的秦人说:百里奚出任秦相期间,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楚;他在秦国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他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由余听说后,不远万里赶来敲门投奔。而且百里奚品德高尚,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最后给出总结:功名藏于府库,德行施于后世。
而对于商鞅的评价可就差多了: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谈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总之呢,将商鞅的变法说的一无是处,最后还规劝商鞅赶紧离开,不然会有危险。
别的还在其次,让商鞅赶紧离开,确实是对的,后来他果然被秦惠王车裂而死,同是变法,为什么百里奚在秦人心目中那么伟大,而秦人对商鞅不感冒呢?这大概是因为,商鞅只是让国家富裕了,军队强大了,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看不到好处,还是受贵族的压迫,商鞅的变法没有直接让老百姓受益,所以短视的百姓并不感激商鞅,但是长远来看,他让秦国崛起,为将来秦国一统天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