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能否促进秦国发展? 陈胜吴广因何而起义?

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能否促进秦国发展? 陈胜吴广因何而起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扒皮侃历史 访问量:4177 更新时间:2024/1/10 20:56:05

战国初年,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宰天下的战国七雄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如何加强实力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当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也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形象。当时有个卫国人公孙鞅,欲展才学,他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就投秦一试。

秦孝公见公孙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封他为左庶长,统令变法事宜。

公孙鞅的变法措施很快获得了秦孝公的首肯。公元前356年,公孙鞅的变法令正式公布了。

新法一公布,就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的许多特权都被剥夺了。大臣甘龙、杜执公开与公孙鞅论战,其他反对派也到处攻击新法。公孙鞅面对贵族们的挑战毫不退缩,他命人把反对派统统抓起来,在渭水河边一次就砍了700多颗人头,血水把河水都染红了。这样一来,再也没人敢公开跳出来反对新法了。

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不过20来年的时间,秦国就从一个荒蛮之邦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老百姓男耕女织,粮食布帛渐渐多了,社会秩序也好得多,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升平局面。

公元前340年,公孙鞅率军攻占了魏国的都城安邑,为了表彰公孙鞅的功绩,秦孝公将商邑一带的15座城池封给了他,称他为商侯。因此,以后人们也管公孙鞅叫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不慎患重病,不治而亡,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为报商鞅当年给他定罪的仇,下令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并以“车裂”刑法处死了商鞅。

秦始皇死后,奸臣赵高设计害死了太子扶苏,改立胡亥做了皇帝,历史上称秦二世。秦二世统治期间,施行暴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公元前209年7月初,官府征集阳城(今河南方城)一带的数百名贫苦农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县)戍边驻守,陈胜吴广为屯长。

陈胜、吴广被征集后,与900个农民在两个校尉的押送下向目的地昼夜兼程地赶路。队伍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附近)的时候,天降起了滂沱大雨。估计是无法按期到达渔阳了。按照秦朝的法律,戍卒不按期报到,必被斩首。

早有起义之心的陈胜与吴广密议后,招集大伙儿到一起,站出来大声说:“弟兄们!咱们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渔阳去了。误期是要被砍头的。即便是苟且活命,戍边的人到头来十个有七个也是死路一条。反正都是死,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死出个名堂!那些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该压迫咱们吗?”

陈胜的话得到了大家的齐声赞同。陈胜、吴广看到这个局面,决定立即起义。

于是,以“大楚”为号,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烈火,就在大泽乡燃烧起来。

陈胜、吴广率领的义军在攻到咸阳附近时,开始从胜利走向了失败。吴广战死后,陈胜自称为王,骄奢之气日重,最后被他的车夫庄贾杀害。

奸臣赵高设毒计杀害了胡亥后,又立胡亥的侄儿子婴为帝,被其诸杀。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秦孝公

更多文章

  • 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结局为何如此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古古历史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死了,商鞅的伯乐靠山去了;秦国变强了,商鞅的仇家来了,既有私仇也有国恨;变法成功了,百姓安居了,商秧却被自己的变法逼向了绝路,结果死于战场,全家被诛,尸体还被车裂……这些就是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真实结局。背景商鞅,约生于公元前395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卫国(今河南省黄县梁庄镇)国君的后裔,姬

  • 卫鞅和秦孝公一拍即合,推行新法令,为何秦国会路不拾遗?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秦孝公

    秦国一开始比较弱小,卫鞅怀才不遇,跑了很久不被重视,来到秦国后,卫鞅却和秦孝公一拍即合。最后,秦孝公决定变法,推行卫鞅的新法令,这便是商鞅变法。商鞅主张,第一重视农业生产,第二要训练好军队,第三还要赏罚分明。秦孝公一开始,人们都不信新法令,商鞅便出了个主意,谁把都城南门的大木头搬到北门,谁就赏十两金

  • 秦孝公嬴渠梁:秦孝公为什么选择信任商鞅推行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赢取梁秦孝公,生于公元前381年,在东汉方志中被称为秦平王《越绝书》。应姓赵氏,唐《史记索隐》记载,字渠良。他是战国时期非常杰出的秦国君王。他的父亲是秦献公英世熙。他在位共计24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秦孝公无论是在政治制度上,还是在经济、军事、文化上,都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位期间最

  • 商鞅初到秦国面见秦孝公,秦孝公差点睡着?秦孝公:能不说空话吗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秦孝公

    公元前362年,秦国来了一个很特殊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是卫国公族的一个远方偏支子孙。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大家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了父亲爵位的嫡长子,后人就是主脉。而其他没有继承爵位的兄弟,他们的后人,就是偏支。而这种偏支的子孙,经过几代繁衍之后,地位往往就会下滑得非常严重。和主脉相比,虽然大家

  • 魏国为何在魏惠王时期走向了衰落?只因他放走了这几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重华读历史标签:魏惠王

    战国初期,魏国曾在风云变幻的大争之世中遥遥领先,由于率先实行变法,魏国在魏武侯时期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当时的魏武卒,百战百胜,令其它国家为之胆寒,一时之间天下无人与之争锋。因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战国初期的魏国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魏武侯去世后,给他的儿子魏惠王留下了一个巅峰的国家。强大的

  • 魏惠王的弟弟公子卬,曾为秦国的强大立下汗马功劳,很吃惊吧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的原貌标签:魏惠王

    1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可以说是死敌,两国为争夺河西打过无数次血战,秦献公就是在少梁之战中战死的。但是,今天,《大秦帝国》告诉你,魏国国君魏惠王的弟弟公子卬曾为秦国的强大立下过汗马功劳,你肯定不信,不过我告诉你,一切都皆有可能。公子卬,作为魏国的王族子弟,为什么要帮助秦国呢?这里面有一个很长的故事,容

  • 《鬼谷子的局》魏惠王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皆因把人才都赶跑了

    历史人物编辑:夜未美食标签:魏惠王

    魏惠王继位时,接手的是一个强大的魏国。国库充盈,财力雄厚,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看《大秦帝国》时,秦国公主莹玉去了一趟魏国,回去跟老太后描述说“安邑商铺林立,一眼望不到头,大家买东西跟不要钱似的,洞香春里的扶手都是铜包边的”,能让一个秦国公主这样说,可见魏国是多么的富有和繁荣。军事力量强悍,占领秦国

  • 不被魏惠王重视的这两个人却给了他致命打击

    历史人物编辑:小水清清亮标签:魏惠王

    魏惠王执政后期魏国国力衰落,战争上基本都是吃败战,其实他错过了那个时代两个重要的人,这两个人到后来给了他致命的打击,这两个人是谁呢?不被魏惠王重视的这两个人却给了他致命打击一个是孙膑。孙膑与庞涓原为同窗好友。庞涓做了魏国的将军后,孙膑便去投奔他。没想到庞涓向魏惠王进谗言,说孙膑是齐国的间谍,并将孙膑

  • 在位52年,魏国从中原霸主到苟延残喘,魏惠王这辈子都干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魏惠王

    魏惠王魏罃在位52年,魏国从中原霸主的位置跌落,国家实力急转直下,后期不得不苟延残喘。这与他的性格、能力和用人观念有很大关系。在混乱中名列前茅。魏惠王的父亲魏武侯匆忙,没有指定继承人。为了争夺王位,魏武和孔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引起了韩、朝两个大国的觊觎。魏国差点亡国。魏国国内的战斗,国家潜力混乱,韩

  • 战国初期,魏惠王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为何魏国最终还是衰落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魏惠王

    背景介绍:魏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任国君。魏国自从和韩赵瓜分晋国之后,就成为一方诸侯。战国初期,经过魏文侯、魏武侯的励精图治,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国家。到了魏惠王继位的时候,魏惠王把魏国的都城从安邑迁到了大梁,并且开凿鸿沟,从莆田泽引水灌溉农田,并且开创了选拔武卒的兵制,而且还在魏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