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惠王的弟弟公子卬,曾为秦国的强大立下汗马功劳,很吃惊吧

魏惠王的弟弟公子卬,曾为秦国的强大立下汗马功劳,很吃惊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生活的原貌 访问量:2742 更新时间:2024/1/16 15:12:04

1

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可以说是死敌,两国为争夺河西打过无数次血战,秦献公就是在少梁之战中战死的。

但是,今天,《大秦帝国》告诉你,魏国国君魏惠王的弟弟公子卬曾为秦国的强大立下过汗马功劳,你肯定不信,不过我告诉你,一切都皆有可能。

公子卬,作为魏国的王族子弟,为什么要帮助秦国呢?

这里面有一个很长的故事,容我慢慢来说。

2

公元前362年,秦国与魏国在少梁打了一战,秦国俘虏了魏国的丞相公叔痤,但是秦献公也死于魏国的狼毒箭,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秦孝公即位,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力衰弱,急需休养生息,于是只好释放了公叔痤,与魏国达成了休战的和平盟约。

魏国的上将军庞涓却主张趁着秦国兵疲民弱之时,吞灭秦国。可是鉴于丞相公叔痤一力主张与秦国和平相处,不能与丞相硬碰硬。

于是庞涓向魏惠王提出了六国分秦的谋划,这样既不违背之前签订的休战盟约,又可以一举消灭秦国,魏惠王欣然接受了庞涓的谋划。

这就有了魏、楚、韩、赵、齐、燕六国在逢泽会盟,商定六国共同出兵,分秦计划。

六国之中,齐国与秦国不搭界,对攻秦并没有多大兴趣;燕国韩国最弱,不会主动攻秦,楚魏赵最有实力,但是三国均有酷爱财色的权臣,而且魏国实力最强,又是这次逢泽会盟的发起国,是攻秦的领头羊,只要先把魏国搞定,基本分解六国盟约就成了一半。

魏惠王是一个酷爱珠宝珍品的人,大臣看着国君行事,也都跟风,所以秦国把贿赂的重点放在魏国。

3

秦国国君的心腹大臣景监带着金银珍宝,领着一干人马,化名为薛国巨商猗垣来到了魏国安邑。

景监重点贿赂的人就是魏惠王的弟弟公子卬,此时,魏国的丞相公叔痤刚刚病死,公子卬是接任丞相,与魏惠王关系亲密,对魏惠王很有影响力。

景监一个富商,在王室子弟眼中那就是爆发户,想要拜见公子卬这种王室子弟,还是不太可能的,必须要对其脾性,还要有人引荐。

景监先到安邑洞香春,寻机结识王族子弟,因为洞香春相当于现在有名的会所,只接待读书士子,商人和国府官吏。景监在这里表现得很是豪爽,又拥有无数的金银珍宝,很有点名士情怀,很快就得到公子梁的赏识。

通过公子梁的引荐,猗垣争取到了拜访公子卬的机会。

公子卬是一个既爱好财宝,又爱宝剑的人,于是猗垣就投其所好,送了一柄堪称剑器神品的天月剑,又叫蚩尤剑。

公子卬看着天月剑一下把自己珍藏的名剑工布剑一下斩为两段,真的是惊喜莫名,好象穷人捡到宝一样兴奋。

收了人家的这么名贵的宝剑,总得有所回报,不能白拿了猗垣的名剑,于是公子卬总想为猗垣做点什么,可是猗垣没有什么可求公子卬的,这使得公子卬很是遗憾。

公子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回报猗垣的事情,怎么可能就此放过,这也不能展现自己的本事,于是承诺两个月之内秦国无事。

这一承诺,对假扮猗垣的景监来说,正中下怀,他求的就是这个。

公子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走进了景监设下的圈套,可以说,公子卬爱名剑就成了猗垣攻破他的弱点,公子卬在不知不觉中被攻破了。

事情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即使第一次不知道,一旦尝试到了甜头,也会一直走下去,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之后的二和三了。

4

猗垣为了“报答“公子卬帮助自己,决定把自己在秦国所获的利益与公子卬共享。

中国人,讲究的是礼尚往来。

既然与猗垣共享了他的生意所得,那么总得在他的生意中做点什么吧,公子卬还没想好怎么参与进猗垣的生意。猗垣就想显出商人本色,替公子卬想出了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希望魏国的兵器交易都能交给猗垣来做。

猗垣这么体贴,这么善解人意,公子卬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当然是立马答应了。

公子卬给了猗垣承诺后,立马见魏惠王,对他说,攻秦要谨慎,最好能推迟发兵,至少也要等到戎狄叛乱了再说(六国攻秦,其中有个战略就是煽动秦国西部的戎狄叛乱,这样两面夹击,可快速灭秦),魏惠王本来就是一个左右摇摆的人,被公子卬一说,立马决定暂缓对秦用兵,让庞涓干着急也没用。

5

景监在魏国达到了目的,立即离开魏国,赶赴洛阳。

秦国当时穷得连吃的粮食都没有,食盐更缺,更别说打仗的武器了。于是景监只能到洛阳求助,借些武器和粮食,度过一下难关。

周王室还是比较慷慨,把府库有的旧兵器,老旧战车,粮食,铁块,食盐,通通各分了一半给秦国。

但是这些东西怎么运回秦国呢,这是一个难题。

但是现在猗垣与公子卬开始合伙作生意了,公子卬就主动给猗垣大行方便之门,把洛阳的东西经过函谷关运到秦国。

洛阳王室的援助简直是雪中送炭,秦国最缺的粮食和青盐一下子就有了着落,可供军队一年。秦国又把从洛阳运送回来的铁器、老旧兵器重新回炉重造,打造了骑兵长剑五万把,远射驽弓三千架,轻便硬弓一万张,箭镞十万枚。

公子卬一开这方便之门,秦国不但有了军队给养,连兵器都有了。

公子卬不是秦国的功臣是什么?

6

有了二就有三,公子卬是魏国丞相,又深受魏惠王的器重,权力很大,直接把魏国过时的兵器和战车也都卖给了猗垣,特许他自由处置。

这一个自由处置,就说明公子卬其实已经知道猗垣会把这些东西卖给秦国了,只是不说破罢了,只要他自己能从中抽利就行,管他卖给谁。

其实公子卬还想把魏国的铸铁和生盐的生意也交给猗垣来做,只是遭到庞涓反对而作罢。

在公子卬眼里,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国家的利益和损失在他眼里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他这么做,并不觉得对魏国有什么损失。

他还在暗地里沾沾自喜,自己什么都不做,就可以得到猗垣的一半财富,想想睡梦中都能笑醒。

公子卬就是一个不及格的丞相,正是因为他的不及格,才让秦国钻了空子,得了利。

从此,公子卬尝到了甜头,继续与猗垣做生意。拿了两万金给猗垣,让给魏国购两万匹阴山良马。猗垣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商人,他买了阴山良马,经过秦国,第一次就留下了五千匹战马,之后又陆陆续续“卖给”秦国两万匹战马。

公子卬呢,当然也得到了猗垣买来的一万匹阴山良马,外加无数的草原珍宝,这让公子卬兴奋的与猗垣喝了一整夜。

自此,魏国禁卖给秦国的军用物资什么的,都可以通过公子卬输送到秦国,就连魏国掌控的函谷关,猗垣都可以畅通无阻,这一切都一切让秦国慢慢的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7

正在他想着怎么说服魏惠王不要再攻秦时,老天爷给他送来了一个极好的理由。

秦国一举全歼了西戎叛乱,而此时庞涓力主魏国单独攻秦,公子卬极力反对,他告诉魏惠王说,秦国已集结十万大军在栎阳,并且魏国既使打赢了秦国也会元气大伤,如果其他国家来打魏国怎么办。

魏惠王本来对打秦就不坚定,更是被公子卬吓的一身汗,立即决定不攻秦了。从此秦国彻底解除了危机,而公子卬也能专心的与猗垣做生意,偷偷的大发财了。

看到了吗?这就是公子卬,一个没有从政经验,更有私心的公子哥担任国家重任的结果,他虽然做了许多对魏不利的事情,但是对秦来说,那可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8

如果公子卬仅仅为秦国做了这些,还算不上什么大功劳,最重要的是他放走了卫鞅。

魏惠王没当回事,可是庞涓当回事了,庞涓亲自考校卫鞅,还求名士慎到考校卫鞅,他发现卫鞅确实有大才,决定把卫鞅留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于是强迫他为中军司马,并派军士看着卫鞅,防止他溜了。

洞香春主人白雪为了帮助卫鞅摆脱庞涓,再一次贿赂公子卬,以三百万金的代价让其周旋,于是公子卬一番计谋,把二百万金送给正缺金子建造后宫的魏惠王,趁机给庞涓上眼药,说卫鞅没打过仗,又不通军务,如何做军务司马。一番调拨,魏惠王当场下令,让庞涓放了卫鞅。

从此,卫鞅真正摆脱了庞涓,真正自由了,自由了的卫鞅立马入秦,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并重用,在秦国变法,使得秦国从一个穷弱的国家变成一个经济、军事强国。

卫鞅变法对秦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从这一点来说,公子卬不知不觉中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魏国来说,任用这样目光短浅、心无大局,又这么“自我“的人居于高位,真是滥用官爵,而这样的人却在无知中犯下有损国家利息的事情还不自知,暗地里沾沾自喜,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标签: 魏惠王

更多文章

  • 《鬼谷子的局》魏惠王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皆因把人才都赶跑了

    历史人物编辑:夜未美食标签:魏惠王

    魏惠王继位时,接手的是一个强大的魏国。国库充盈,财力雄厚,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看《大秦帝国》时,秦国公主莹玉去了一趟魏国,回去跟老太后描述说“安邑商铺林立,一眼望不到头,大家买东西跟不要钱似的,洞香春里的扶手都是铜包边的”,能让一个秦国公主这样说,可见魏国是多么的富有和繁荣。军事力量强悍,占领秦国

  • 不被魏惠王重视的这两个人却给了他致命打击

    历史人物编辑:小水清清亮标签:魏惠王

    魏惠王执政后期魏国国力衰落,战争上基本都是吃败战,其实他错过了那个时代两个重要的人,这两个人到后来给了他致命的打击,这两个人是谁呢?不被魏惠王重视的这两个人却给了他致命打击一个是孙膑。孙膑与庞涓原为同窗好友。庞涓做了魏国的将军后,孙膑便去投奔他。没想到庞涓向魏惠王进谗言,说孙膑是齐国的间谍,并将孙膑

  • 在位52年,魏国从中原霸主到苟延残喘,魏惠王这辈子都干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魏惠王

    魏惠王魏罃在位52年,魏国从中原霸主的位置跌落,国家实力急转直下,后期不得不苟延残喘。这与他的性格、能力和用人观念有很大关系。在混乱中名列前茅。魏惠王的父亲魏武侯匆忙,没有指定继承人。为了争夺王位,魏武和孔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引起了韩、朝两个大国的觊觎。魏国差点亡国。魏国国内的战斗,国家潜力混乱,韩

  • 战国初期,魏惠王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为何魏国最终还是衰落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魏惠王

    背景介绍:魏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任国君。魏国自从和韩赵瓜分晋国之后,就成为一方诸侯。战国初期,经过魏文侯、魏武侯的励精图治,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国家。到了魏惠王继位的时候,魏惠王把魏国的都城从安邑迁到了大梁,并且开凿鸿沟,从莆田泽引水灌溉农田,并且开创了选拔武卒的兵制,而且还在魏国的

  • 本来非常强大的魏国,为什么在会在魏惠王手里变得衰弱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魏惠王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只要是一个国家能够抓住机遇抓住人才,就可能一下子由一个小国转变成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比如说秦国利用商鞅这个人才进行变法,然后变成了非常强大的国家。当然并不是只有秦国这样一个国家抓住了机遇,还有一个国家也抓住了机会,基于凭借自身的过硬的底气,

  • 魏惠王缺乏战略眼光和识人之明,妄自称王招来众怒,使魏国逐步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书儿游戏日记标签:魏惠王

    魏惠王是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第3代国君,周烈王七年(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于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薨逝,魏惠王在魏国鼎盛时期即位,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当时诸侯中的超级强国,但这样一个称王称霸的国家却在魏惠王的带领下走向战败亡国的泥潭,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失败者,甚至被人列为战国时

  • 魏惠王为什么不重用商鞅?有这3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魏惠王

    商鞅是卫候庶出的子孙,姓公孙氏,本名应该是卫鞅或者是公孙鞅,因为后来秦孝公赐商地作为卫鞅的封地,号商君,所以后来人们都称他为商鞅。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侍奉魏国当时的丞相公叔痤,做了公叔痤座下的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商鞅的才能。公叔痤年老生病将死之时,魏惠王来探病,问:“公叔的病如有意外,那国家该怎么

  • 魏惠王与秦孝公都为战国明君,但商鞅舍魏向秦,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小白读资治通鉴标签:魏惠王

    滴滴滴!蓉城笑笑来铲史了!!!当时间的车轮缓缓驶入战国轨道,“尊王攘夷”这种春秋时期的征伐口号,早已遁入云烟。王室衰微,周天子沦为权力附庸;礼制崩溃,东周王拘泥一城挣扎。而相对比的是诸侯各国,各个变法图强,明君迭起,如魏惠王、秦孝公、赵武灵王、齐威王等等,但为何同是明君且同时期的魏惠王没有抢到“香饽

  • 魏惠王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为何还要执意攻打赵国?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魏惠王

    文|飞鱼说史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战国策·原序》战国,是一个壮怀激烈的年代。战乱频繁的表象下,蕴含着的是社会的大变革,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过程,势必一路荆棘,诸侯国的相互攻伐

  • 魏惠王在位52年,82岁的时候去世,他做什么导致失去霸主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魏惠王

    如果说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寿的君王不多,但是那些能活过七十岁的人其实很少,最年长的也要八十九岁输给乾隆。不管后人怎么评价乾隆,至少他开创了一个盛世,也算是其中之一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一个君主,他在位52年,逐渐荒芜了一个富庶的国家。他就是魏惠惠王,史书记载为梁惠惠王。说起来,我们之前在很多影视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