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去见行为不端的南子,明知有可能身败名裂,为何还要去见

孔子去见行为不端的南子,明知有可能身败名裂,为何还要去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雨说史 访问量:2964 更新时间:2023/12/21 8:07:12

圣人孔子南子这事,分别被记载在《史记》和《论语》中。

《史记》以春秋笔法记载道:“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这里的“夫人”指的就是南子,而这几句话就生动地勾勒出了孔子见南子时的样子,甚至还有“环佩玉声璆然”,让人不能不浮想联翩。

《论语·雍也》中的记载是:“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给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可见,连学生都有意见了,而且孔子还诅咒辩白,况喜欢八卦的吃瓜群众呢!所以,说孔子见南子,会身败名裂,看来是一点也没有夸张。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来看看当时两人的地位和名誉。

孔子是个道德上的圣人。

一生崇尚礼教,推崇道,认为仁政才是治国之本。所以,他周游列国,为的就是想让各国的国君能以仁政治国。

再加上他博学多才,因此在他在世的时候,便名望在外,追随他的人很多,他亦被誉为“天纵之圣”。

南子呢?

在《十三经注疏》中有引用汉代孔安国的注,说:“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

南子身为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夫人,但她一直和国的公子朝有私情。另外,她还和卫灵公的男宠弥子暇有染。

这事卫灵公知道,天下人也知道。但卫灵公依然宠爱她,还给她建了漂亮的宫殿,让她在那里和情人相会。

虽说这是卫灵公的家事,但是南子是国母,她做的那些事,让卫国蒙羞。所以,大家都很鄙视她。

如此,孔子和南子,就相当于正人君子和品行不端的人的关系了。照理说,孔子应该像古代的女子捍卫贞操一样,抵死也不见南子才对,毕竟他当时是道德的标杆。能走到那一步,付出的努力绝对不是一点点。所以,对名声的爱惜,就该像小鸟爱惜自己的羽一样。

那么,孔子为什么还要去见南子呢?

一、不受国君重视。

孔子周游列国,第一站就是卫国。

在卫国,孔子虽受到了卫灵公的热情招待,但卫灵公并没有重用他,只是听说鲁国给他的俸禄是“奉粟六万”,所以也开了个同样的俸禄,并且没有具体的职位。这就说明卫灵公并不重视孔子。

二、南子诚意相邀。

南子在政治上,比卫灵公有远见。她深知孔子的影响很大,如果能争取到孔子,对卫国的未来绝对有好处。所以她数次差人来请孔子入宫。

孔子是个守礼的人,南子参政,孔子认为不合礼法,因此很反对;南子私生活混乱,孔子认为是伤风败俗,当然更反对。再说,全国那么多眼睛盯着呢,要是自己去见南子,说不准会有什么风言风语。

所以,一开始,孔子委婉地拒绝了南子的邀请。

但南子是个聪明人,她听说孔子住在大夫蘧伯玉家,于是让蘧伯玉转告孔子说:“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南子)。寡小君原(愿)见。”意思是说,别国的君子要来见我们的国君,都会来见我。而我亦想见见您。

蘧伯玉除了孔子转达了南子的话,还告诉孔子:“你要想向卫灵公推荐你那一套治国的思想,最好先经过南子。”

三、吃人俸禄,不好不见。

孔子拿着卫国的俸禄,还在卫国开班教学。人家国君夫人不过想见一见,又不是非分的要求,不去见显然是很不近人情的。

另外,南子又派了子路的好朋友弥子暇来。尽管弥子暇是卫灵公的男宠,也和南子有不正当的关系,但弥子暇也是卫国总管军队的大将军。他亲自来请,孔子不好推托,毕竟不去的话,不给人面子。

思虑再三,孔子去见了南子。

可以说,孔子是带着很大的思想包袱去见南子的,心情复杂,难以言表。

可是,孔子见过南子后,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很高兴地回来了。

这种样子,立刻引起了子路的怀疑,这才有了“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孔子解释,我本来不想见她,但既然见了,当然要还她的礼。孔子见子路一脸不高兴,于是又对天发誓说,我要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让天杀了我吧,杀了我吧!

那么,为什么孔子会在见了南子后,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原来,孔子见到南子后,发现她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不堪,而是一个很知礼节的人。为了表示尊重,她不仅穿着正装,还在宫中设了帷帐,并在帷帐后向孔子还礼。整个过程,南子都做的有礼有节,根本不是一个失礼的人。所以,孔子改变了对南子的看法。

后来,卫灵公果然召见了孔子。然而,他只是“问陈于孔子”,所谓“陈”在古代是“阵”的意思,也就是说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事上的问题。

孔子很不高兴,于是不客气地说:“礼仪、祭祀的事情我尚且知道一点,但是军事上的学问我不知道。”说完便带着学生离开了卫国。

孔子要求各安本分,谨奉周礼,卫灵公却想要打仗,两人的主张怎么能到一块儿呢?

所以,最后还是不欢而散。

(参考史实:《史记》《论语》)

标签: 南子

更多文章

  • 子见南子:吾未见君子好德如好色者也,隐秘背后的救赎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南子

    前言南子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位很著名的美人,她与帅哥公子朝乱伦私通,同时嫁给了卫灵公之后又和卫灵公的亲信大臣通奸。但是昏庸的卫灵公为了取悦她,竟然把公子朝从宋国接来。进行"多人运动"。在天真的卫灵公的庇护之下,南子成为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荡妇。她的行为让她的儿子都都无法容忍,他的儿子派出刺客去刺杀自

  • 圣人弟子“子路”,绝世美人“南子”,两人那美丽的误会哟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历史标签:南子

    南子何许人也?这是宋国宗室之女,因为政治联姻而嫁给了大了三十多岁的卫灵公,老态龙钟的丈夫自然满足不了南子,因此她有着情郎而且还是两。“美而淫”的女子多了去了,南子为何能够流传开来,这与孔圣人的“绯闻”有着很大关系。《史记》对于“子见南子”有所记载,在那个较为开放包容且又崇尚文学大家的时代,作为国君卫

  • 孔子单独会见南子,引起弟子不满,孔子指天为誓说了十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南子

    公元前494年,周游列国的孔子第二次来到卫国,这一次,孔子单独会见了一个女人,这个人就是卫灵公的宠妾南子。孔子一生为了政治理想奔走,他周游列国的途中,弟子们也是紧紧跟随,悉心相伴,尤其是子路,尽心尽力地保护孔子的安全。可是这一次,因为孔子见南子的事情,子路和孔子发生了矛盾。曾经一直恭恭敬敬地子路,一

  • 南子子见南子,史上最旖旎的谜案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南子

    美女与政治向来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当美女成了政治家,非得有点香艳故事才算给世人一个交代。南子就是这么一位名动春秋的美女政治家,“美而淫,弄权术”。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子见南子”的故事。南子原本是宋国的公主,与美男子宋朝相恋,类似于现在的婚前同居,但俩人没有结婚,宋君将南子嫁给了丧妇的卫灵公

  • 平定内乱,领兵救宋:卫灵公政绩卓越,为何孔子还要“泼脏水“?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卫灵公

    《论语》“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在孔子眼中,卫灵公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无道之君。而且除了《论语》在《孔子家语》中,老夫子对这位卫国的第二十八位君主,都没有太大的好感。主要原因孔子认为他猜忌心太重而且脾气太过于暴躁。(一)、孔子眼

  • 卫灵公对美少年先宠爱后嫌弃,其心理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卫灵公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弥子瑕,风度翩翩,貌美如玉,卫灵公非常宠爱他。昭公二十年,弥子瑕的母亲生了重病,捎信的人摸黑抄小路赶在当天晚上把消息告诉了他,弥子瑕是个孝子,当即心如火燎,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母亲身边。可是京城离家甚远,怎么能心想事成呢?卫国的法令明文规定,私驾君王马车的人要判断足之刑。为了

  • 人心多难测!弥子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罪名被驱逐

    历史人物编辑:洵而美标签:弥子瑕

    01弥子瑕是卫灵公的近臣,祖上曾经是晋国的宗室,由于年轻帅气深得卫灵公的宠信。弥子瑕投桃报李,竭尽全力的讨好卫灵公,有时候连家都不回。有一次半夜,弥子瑕正在宫中侍奉卫灵公。突然有人告知:弥子瑕的母亲生病非常严重,需要抓紧找大夫医治。弥子瑕听说后急急忙忙出宫,在宫门口看到了国君卫灵公的马车。按照卫国的

  • 靠讽齐王纳谏在中学课本上扬名立万的邹忌,还干过这样一件龌蹉事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邹忌

    上文书,大鹏说了齐威王刚继位的时候,那是日日畅饮,夜夜笙歌,就是不理朝政。大臣邹忌因为善弹琴,很得齐威王喜欢,甚至让他住在宫中,以便随时听他弹琴。有一天,威王刚开始弹琴,邹忌推门就进来说:“琴弹得好极了!”威王一听就生气了:“我这还没弹呢,你怎么就说弹得好呢?”邹忌赶紧解释,一通白话,具体内容大鹏就

  • 邹忌讽齐王纳谏:人要有自知之明,且不能在谎言中迷失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邹忌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各国之间征伐不断。在这个残酷的年代,如果哪个国家的君主,不奋发图强,那么这个国家估计很快就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好在齐国的齐威王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君主,他的手底下也汇聚了一帮文臣武将,相国邹忌便是其中的一员。相传邹忌是齐国数一数二的美男子,他对自己的美貌十分自信。但后来邹忌听闻齐国有一

  • 和城北徐公比美的邹忌,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桃花生南国标签:邹忌

    初中的时候学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对邹忌的印象就是善于思辨、有思想有主见、敢于进谏、直言不讳,说话也很有技巧。邹忌向身边的妻妾、客人征求自己与城北徐公谁美的建议,得到的答案都是“当然是你美了”,这让邹忌半信半疑,明明自己没有城北徐公美,他们怎么都说我美。后来他深入思考了一下,想到妻子是偏爱他,妾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