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枭雄曹操,酷爱网罗天下人才,为何要杀许攸、孔融等文人

一代枭雄曹操,酷爱网罗天下人才,为何要杀许攸、孔融等文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科学黑科技 访问量:2983 更新时间:2024/1/20 4:30:16

昨天,笔者写了一篇称赞曹操爱惜人才,善于管理人才的文章;人都有两面性,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一生酷爱网罗天下人才,但他却将许攸孔融荀彧(令其自杀)这些文人、才子杀害了,这是为何呢?

下面笔者试着分析一下曹操这种矛盾做法的实质原因。

曹操画像

一。维护尊严、过河拆桥,杀许攸

许攸与曹操的发小,起初效力于袁绍,后在官渡之战时与其有矛盾弃袁投奔曹操,他不仅将袁绍方的详细军情透露给曹操,还为他献出妙计:火攻袁绍储粮仓库乌巢,曹操立即依计而行,曹军火烧乌巢,大破袁军。成为曹操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一大功臣,后来还在进攻袁绍大本营冀州时,给曹操献计用漳河河水淹冀州城,从而攻克该城,结果袁绍之子袁尚兵败逃亡,造成袁绍基业彻底崩溃。就是说许攸为曹操消灭袁氏集团建立了汗马功劳。

曹操与许攸剧照

然而,为曹操立了功的许攸,开始狂妄自大起来了,他多次在不同场合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让曹操非常难堪;甚至有次经过城门时,竟过分地说:“这家人如果没有我,是进不得此门的。”听说此话的曹操终于忍无可忍地将许攸收押,最终杀害了。

这件事情说明:在功臣与自己尊严面前,曹操认为后者重于前者,为了本人的面子,他宁愿过河拆桥(因为袁绍主力已消灭,留着许攸也没有大用了)、舍弃发小。

二。铲除政见不同者,灭建安七子之

孔融,就是被《三字经》称赞“融四岁,能让梨”的那位,他后来成长为东汉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且在文学上才华横溢,还喜欢抨击不同政见者,而且言辞往往很激烈。

开始,孔融与曹操的政治观念同样是“匡扶汉室”,但后来曹操借“挟天子以令天下”,想成就自己的王霸之业,而孔融始终是汉室王权的坚定维护者,结果两人政治关系自此分道扬镳了。

孔融剧照

而让曹操下决心杀害孔融全家的,是阻碍曹操实现其政治企图的二件事:一是曹操想以魏郡为中心,以冀州为依托,谋求封国建制;而孔融偏偏上奏说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颍川、南阳、陈留、上党三海近郡,不封爵诸侯。

二是当朝中有人主张讨伐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时,孔融就抛出“崇国防”的论调,说刘表虽然昏僭恶极但罪不容诛,考虑到国体和国防力量,还是应当隐瞒刘表祭祀天地这件事。让老奸巨猾的曹操看出孔融这是在为刘表开脱,目的是保留汉室宗亲的诸侯力量来牵制他。

于是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

曹操为达到自己的政治企图,不惜杀害文学人士,说明他取汉代之的政治野心很大。

荀彧与曹操剧照

三。志向不同,首席谋士也要让路

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臣与功臣,他不仅为曹操统一北方,出谋策划一辈子,而且引荐了大量人才给曹氏集团,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智囊团队,为曹操成就霸业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后来,当曹操要进爵国公、加封九锡时,荀彧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当初投靠曹操与孔融一样,是奔着“匡扶汉室”来的,而现在曹操却要改变初衷,谋创自己的王霸之业,两人志向不一致了,这引起了曹操的不满。

荀彧从此称病闲居家中,曹操为了彻底排除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派人送了一只空食盒给他,荀彧打开看后明白了曹操的意思,随即服毒自尽了。一代名臣却得到这样悲惨的结局,只能说曹操为达目的,可以毫不留情。

曹操

曹操残害这三位文人的事实说明:他的政治野心大于一切,只要触犯了他的底线,或与他政见不同,不管是功臣、功勋谋士还是文学奇才等,都必须消失。

这一事实换个角度告诫我们:作为打工者,对政见或观念不同的领导,要么注意方式方法,充分与之沟通交流,以统一观点;要么干脆离开,寻求志同道合的单位与领导。否则,可能会出现很不好的结局。

曹操剧照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标签: 许攸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如果许攸不叛变袁绍,曹操会赢吗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许攸

    官渡之战,曹操必胜,因为一场战争很少因为一个人物来影响战局,一场战争的胜负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曹操只是兵少,剩下的谋士,将领等因素对于袁绍全是碾压的存在。现在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来阐述分析为什么曹操会胜利的原因。第一,郭嘉适时提出“十胜十败”,为曹操指明了作战方针。在官渡之战前,袁绍亲率数十万大军来攻

  • 许褚一剑杀了谋士许攸,为什么爱才如命的曹操毫不计较呢?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许攸

    历史上真实的许攸被杀是经过曹操允许的,具体是不是许褚亲手杀的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许攸的死是经过曹操默许的,即使是许褚动手行的刑,曹操也不可能怪罪自己的爱将许褚的。许攸的死可以说完全是自己找的许攸年轻的时候与袁绍、曹操都是好朋友。在汉灵帝时期,许攸竟然联合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豪杰密谋起事,废除汉灵帝

  • 许姓|三国曹魏政权中,有著名谋士许攸、虎将许褚等名人及其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许攸

    许姓(12)|东汉末三国时,四川蜀汉政权中有许靖、许慈、许允等许姓人三国时,在曹魏政权中的许姓人,就更多了,名人也不少。影视剧中的许攸形象(资料图片)南阳人许攸:决定官渡之战胜负的谋士南阳人许攸,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大出风头。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曹操关系不错。永汉元年(189年),许攸

  • 赤脚迎接许攸,设计挖走徐庶:曹操为什么没有请来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许攸

    众所周知,曹操爱惜有才能的人。官渡之战前夜,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来投降,曹操当时正在洗脚,听到这件事,没穿鞋就跑出去迎接了。许攸非常感动,立即向曹操献计,让曹操火烧乌巢,抄袁绍的后路。正是许攸有谋略,曹操才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刘备在驻扎新野获得了西书西书这一谋士。徐峥文字直,颍川他和诸葛亮是支教,

  • 曹操唯才是举,为何要杀掉“足智多谋”的许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这样聊标签:许攸

    曹操是国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偏偏是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人,却是最多面,最复杂的,真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形象来概括曹操的形象。曹操一生做过很多事,杀过人也救过人,写过诗打过仗,你说他宽容吧,因为许攸态度不恭敬就杀了他。你说他气量小吧,曹操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论惨烈程度是超过赤壁的,张绣差点杀了曹操,长子

  • 诸葛亮火烧连环船的幕后功臣,曹操把他当许攸,他差点让曹操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大雯观史标签:许攸

    以下内容以《三国演义》来讲解,切莫用正史来向小编开火!“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是《三国演义》写水镜先生向刘备荐贤时,对诸葛亮和庞统的评价。既然两个人随便得到一个都能安定下天,那就说明庞统与诸葛亮的实力不相上下,就算有差距也不会太大。 不过虽然水镜先生对庞统的评价极高,但由于他死得早,实

  • 曹操唯才是举很少处决自己的谋士,为何要杀掉“足智多谋”的许攸?

    历史人物编辑:遮蔽试体育标签:许攸

    这其实是由于他这个人他做事情没有底线,而且在后来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所以说曹操才会杀掉他。其实在曹操手下有着很多的谋士,而这些谋士他们扮演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为曹操建立霸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计谋,这些计谋的提供才使得曹操最终能够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政权,而曹操手下的谋士其实相对来说比较的多,

  • 许攸分分明是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人物,为什么曹操要对他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许攸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难分难解之际,袁绍阵营的许攸投降曹操,献上火烧乌巢的计策,从而打破了微妙的平衡格局,为曹操获得战机,为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许攸立下殊功后不久就被曹操寻了一个借口给杀了,世人为此叹息不已,到底是曹操太过于腹黑,还是许攸本人自寻死路呢?其实许攸被杀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并非曹操

  • 被曹操光脚相迎的许攸,之后为何又被曹操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何须叹离开标签:许攸

    袁绍这个人,可以说是三国中严重被低估的一个人,三国演义耳熟能详,官渡之战曹操踩着袁绍的声名,名扬天下,官渡一战大获全胜,袁绍自此一蹶不振,随后被扫进历史的舞台。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袁绍虽然是四世三公之后,却是庶出,相比于袁术,袁绍的起点也并不算很高。但是此人从小就很有心思,参与谋划引董卓入京,一手

  • 对许攸的“贪而不治”的一些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许攸

    许攸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不在于出了多少奇策,而是因为他的出现是“官渡之战”最大的转折点。许攸因为一些原因,从袁绍阵营中转向曹操阵营,并且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乌巢的军粮。曹操当机立断,亲自率军偷袭乌巢、焚烧军粮,最后赢得了“官渡之战”,不但保存了生存的空间,也极大挫败了袁绍阵营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