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官渡之战,如果许攸不叛变袁绍,曹操会赢吗

官渡之战,如果许攸不叛变袁绍,曹操会赢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怀武 访问量:114 更新时间:2023/12/12 1:13:02

官渡之战,曹操必胜,因为一场战争很少因为一个人物来影响战局,一场战争的胜负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曹操只是兵少,剩下的谋士,将领等因素对于袁绍全是碾压的存在。现在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来阐述分析为什么曹操会胜利的原因。

第一,郭嘉适时提出“十胜十败”,为曹操指明了作战方针。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亲率数十万大军来攻许都,此时,文武百官皆畏惧袁绍势大,丞相曹操也是忧心忡忡,对于此战必无胜算,此时的幕僚郭嘉看出了众人的担心,就这样适时地站了出来,为了鼓舞曹操和曹军的士气,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郭嘉分别从道、义、管理上、度量上、谋略上、道德上、仁德、明智、法治上、武略上、十个方面来分析曹操与袁绍的劣势,并且预测了袁绍此战必败无疑,使的曹操信心大增,曹营军心振奋。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为曹操的官渡之战的用兵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曹操指明了作战方针。那就是坚守,以逸待劳、打持久战,等到袁军自露破绽。后续果不其然,袁军果真出现纰漏,被曹军逮住时机,一举大败。

第二,曹操帐下良将众多,而袁绍帐下颜良先死,文丑后亡。

白马河之战,袁绍手下的“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颜良先死,文丑后亡,致使袁军士气低落,出现用人荒,而军中只剩下两员良将,一名张郃,一名高览,在将领的比拼下,袁军已经完全处于劣势了。

反观曹操军中,良将数十名,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关羽,张辽、徐晃、于禁等人,这几个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关羽还在白马河之战上,斩杀颜良,重创袁军,使的袁军面对关羽,皆是畏惧之心。

所以说袁军在用将上已经出现大问题,没有好的大将,你兵士再多,也是一帮乌合之众,在官渡之战后期,两军的将领比拼曹军已经完全处于优势地位。

第三,曹操谋士众多,皆重用之,而袁绍身边小人当道,贤士皆不能用,

曹操和袁绍作为东汉末年的强人,手下都有优秀的幕僚,但是他们二人用人的态度却是不一样的,譬如说:

——曹操谋士众多,皆重用之:曹操手下幕僚皆是有乾坤治世的大才,除了郭嘉之外,还有荀彧,荀攸等人,曹操对这些幕僚都是重用和爱惜,譬如说荀彧,被曹操安排在许都守城,调运粮草给官渡地区,这种重要的位置本身是要交给曹丕或者曹氏的宗族的,但是曹操却力排重议,把这个最重要的位置交给了荀彧,一方面是对荀彧的忠诚的放心,另一面是对荀彧的能力放心,果然,荀彧没有辜负曹操的信任,在官渡期间,荀彧很好地完成了守城和调运粮草的任务。而反观,

——袁绍身边小人当道,贤士皆不能用:袁绍手下幕僚能力本身相对于曹操这边,就比较有限,但他还不听贤士之言,重用奸诈的小人,致使军心动摇,这样的例子有,田丰“刚而犯上”,被袁绍下狱,沮授忠言逆耳,被袁术弃用,而逢纪,郭图之流,皆是自私自利之辈,却得到重用,致使官渡之战后期,袁绍无人可用,兵败已成事实。从上面所述可以发现,曹操乃是一位明主,而袁绍只是个庸君,两个人对待幕僚的态度成为了鲜明的对比,在幕僚的比拼中,袁绍又是处于绝对下风的。

第四,曹操本土作战,以逸待劳,补给线短,袁绍远距离作战。

首先,曹操是守方,而袁绍是攻方,曹操以逸待劳,而袁绍车马劳顿到达官渡地区,致使人困马乏,也使的军心士气低落。

其次,曹操本土作战,近可攻,退兵可守许都,战线因此比较短,军事补给较为方便,而袁军远距离作战,战线太长,补给线也很长,运输军粮物资的队伍很容易暴露在曹军的视线内,遭受到重创。后面的乌巢被烧就是很好的事例,就算许攸不建议曹操偷袭粮仓的事情,曹操也会意识到袁军补给线长的问题,会对粮仓采取措施的。

所以说,袁绍的战术因素也深深的制约了这次官渡之战,袁绍的远距离作战,漏洞百出,曹操就算没有许攸来献策,也会根据对时局的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五,曹袁绍师出无名,以己之短去攻曹操之长,已输一半。

首先,袁绍害怕曹操依据天子的号召力,做大,做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以清君侧为理由,向曹操发动战争,这个时候的曹操因为挟持天子,已经位居人臣,成为丞相,所以他通过天子下诏,对袁绍进行抨击,占了舆论的先机,使的袁绍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不被天下认可的,使的其他想助力袁绍的诸侯们,打消了支持袁绍的念头。

其次,汉献帝这块“牌子”,可抵千军万马,天子在怎么懦弱,但他还是天子,东汉时期是奉行儒家思想的忠君爱国的,曹操有了天子在手,没有粮食,可以假借天子之手,向周边的诸侯刘表,刘璋,孙策等人要粮,这些诸侯迫于皇权在上的压力。必定会向许都运输粮食,而袁绍没有底牌,他的钱粮只能靠他的地盘所给养的,而曹操因为有了天子这个底牌,就可以大张旗鼓地汲取各个地方势力的钱粮。袁绍以一敌众,必定会在持久战兵败。

所以说,袁绍以己之短,攻曹操之长,已经输了一半,袁绍的师出无名,一不合法,二不受到天下认同,失败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与许攸背叛袁绍没有实质关系

综上:这上面的论述就是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上,能够击败袁绍的原因。而许攸背叛袁绍对于战局,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他这件事情只是官渡之战上的一个小插曲,而从袁绍起兵的那一刻起,袁绍的兵败已经是可以预料到的。

标签: 许攸

更多文章

  • 许褚一剑杀了谋士许攸,为什么爱才如命的曹操毫不计较呢?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许攸

    历史上真实的许攸被杀是经过曹操允许的,具体是不是许褚亲手杀的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许攸的死是经过曹操默许的,即使是许褚动手行的刑,曹操也不可能怪罪自己的爱将许褚的。许攸的死可以说完全是自己找的许攸年轻的时候与袁绍、曹操都是好朋友。在汉灵帝时期,许攸竟然联合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豪杰密谋起事,废除汉灵帝

  • 许姓|三国曹魏政权中,有著名谋士许攸、虎将许褚等名人及其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许攸

    许姓(12)|东汉末三国时,四川蜀汉政权中有许靖、许慈、许允等许姓人三国时,在曹魏政权中的许姓人,就更多了,名人也不少。影视剧中的许攸形象(资料图片)南阳人许攸:决定官渡之战胜负的谋士南阳人许攸,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大出风头。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曹操关系不错。永汉元年(189年),许攸

  • 赤脚迎接许攸,设计挖走徐庶:曹操为什么没有请来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许攸

    众所周知,曹操爱惜有才能的人。官渡之战前夜,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来投降,曹操当时正在洗脚,听到这件事,没穿鞋就跑出去迎接了。许攸非常感动,立即向曹操献计,让曹操火烧乌巢,抄袁绍的后路。正是许攸有谋略,曹操才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刘备在驻扎新野获得了西书西书这一谋士。徐峥文字直,颍川他和诸葛亮是支教,

  • 曹操唯才是举,为何要杀掉“足智多谋”的许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这样聊标签:许攸

    曹操是国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偏偏是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人,却是最多面,最复杂的,真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形象来概括曹操的形象。曹操一生做过很多事,杀过人也救过人,写过诗打过仗,你说他宽容吧,因为许攸态度不恭敬就杀了他。你说他气量小吧,曹操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论惨烈程度是超过赤壁的,张绣差点杀了曹操,长子

  • 诸葛亮火烧连环船的幕后功臣,曹操把他当许攸,他差点让曹操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大雯观史标签:许攸

    以下内容以《三国演义》来讲解,切莫用正史来向小编开火!“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是《三国演义》写水镜先生向刘备荐贤时,对诸葛亮和庞统的评价。既然两个人随便得到一个都能安定下天,那就说明庞统与诸葛亮的实力不相上下,就算有差距也不会太大。 不过虽然水镜先生对庞统的评价极高,但由于他死得早,实

  • 曹操唯才是举很少处决自己的谋士,为何要杀掉“足智多谋”的许攸?

    历史人物编辑:遮蔽试体育标签:许攸

    这其实是由于他这个人他做事情没有底线,而且在后来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所以说曹操才会杀掉他。其实在曹操手下有着很多的谋士,而这些谋士他们扮演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为曹操建立霸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计谋,这些计谋的提供才使得曹操最终能够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政权,而曹操手下的谋士其实相对来说比较的多,

  • 许攸分分明是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人物,为什么曹操要对他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许攸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难分难解之际,袁绍阵营的许攸投降曹操,献上火烧乌巢的计策,从而打破了微妙的平衡格局,为曹操获得战机,为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许攸立下殊功后不久就被曹操寻了一个借口给杀了,世人为此叹息不已,到底是曹操太过于腹黑,还是许攸本人自寻死路呢?其实许攸被杀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并非曹操

  • 被曹操光脚相迎的许攸,之后为何又被曹操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何须叹离开标签:许攸

    袁绍这个人,可以说是三国中严重被低估的一个人,三国演义耳熟能详,官渡之战曹操踩着袁绍的声名,名扬天下,官渡一战大获全胜,袁绍自此一蹶不振,随后被扫进历史的舞台。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袁绍虽然是四世三公之后,却是庶出,相比于袁术,袁绍的起点也并不算很高。但是此人从小就很有心思,参与谋划引董卓入京,一手

  • 对许攸的“贪而不治”的一些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许攸

    许攸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不在于出了多少奇策,而是因为他的出现是“官渡之战”最大的转折点。许攸因为一些原因,从袁绍阵营中转向曹操阵营,并且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乌巢的军粮。曹操当机立断,亲自率军偷袭乌巢、焚烧军粮,最后赢得了“官渡之战”,不但保存了生存的空间,也极大挫败了袁绍阵营的士气。

  • 许攸为何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不光是因为袁绍不接受他提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许攸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小崔说古谈今,许攸为何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不光是因为袁绍不接受他提的建议。故事是这样的,当时袁绍军队与曹军交战,许攸就跟袁绍提建议说:“袁公,我接到一个可靠的消息,曹军现在粮食急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许多的粮库都快被掏空了。我建议袁公现在分一支兵去取许都,这样曹操首尾不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