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儿子多数早夭,活着的年纪也小,只有曹睿各方面都是最适合的,但曹丕到了弥留之际才肯立储,甚至一度想立旧妾之子为嗣,这到底是出于什么考量?陈寿在同一本史书上对年龄的记载却有两种说法,最大的可能就是曹家官方造假希望消除民间的怀疑,但这样做确有些欲盖弥彰之嫌。
按《明帝纪》“(景初)三年春正月丁亥......时年三十六......帝崩于嘉福殿”。景初三年即公元239年,曹睿时年36,那么生年当为203-204年之间,再看曹丕纳甄氏时间,《武帝纪》“(建安)九年......八月......邺定”和《后妃传》“文昭甄皇后......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以上可知曹丕一进城就纳了甄氏,那也是204年8月份的事情,怎么可能同年生了曹睿?但是以36是虚岁往回推算那么,205年或者206年生曹睿完全是可能的了。
《三国志》中关于曹睿年岁的记载还有一处,《明帝纪》“年十五,封武德候”,按《文帝纪》“(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封王子睿为武德候”。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这就是三国志的矛盾处了因为以封侯年龄无论是实岁还是虚岁都可以说是曹丕的儿子了,但是220年15岁封侯,239年36岁崩,中间是隔了19年,但是15+19是34而不是36,要想这种情况成立,只能是封侯按实岁记载,而帝崩时按虚岁记载,但同一篇传记有两种记法,实在不太可能,那么曹睿的年岁便成了糊涂账。
因为没有DNA技术,所以才会给大家无限的遐想,以继承来说曹睿即使是袁熙的儿子,但是他死之后继承帝位的是养子曹芳,这个曹芳肯定是曹操的后代,所以问题并不重要,可叹的只是曹魏很快就要被司马取代了。虽然一些史书里可列举一些旁证,但真实情况是什么,我想就算当时那个时代的人也不可能有谁知道的,一个帝王的血脉绝密怎么可能叫任何人知道?还有传闻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呢,这些事关帝王隐私根本是无从考证的,只能凭猜测,所以都只是传闻。